單單這一句話,就足以體現這個書香世家的刻書功績。據記載,金山錢氏家族校刊歷代各類名著達1000餘卷(記載於新編《金山縣誌》),內容分為子、史、經、集四類,即現代圖書分類法的醫藥、數學、哲學、佛學、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所刻書籍注重收集精品孤本。從先秦諸子學說到當代精要,可謂包羅萬象。
曾坐落上海金山的大觀書院和錢氏宅第,太平天國被毀(鹹豐年金山縣誌)
這一支錢氏出自吳越王族,吳越王錢鏐的第十五代孫錢以安約在明朝初年作為鹽官被派遣到奉賢雲間鄉(現今的上海奉賢),錢以安的曾祖父錢應孫是南宋知軍,直系祖是吳越王第六代孫錢景臻(1055-1126)和北宋皇帝宋仁宗的第十個女兒秦魯國大長公主(1059—1144)的後代,在南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第十代錢象祖(1145—1211)出任南宋宰相(1205-1209)。見金山錢氏遠祖世系圖。
根據《中華印刷通史》記載,但凡提到五代十國時期的中國雕版印刷術,較為突出的就是地處南方太湖流域的吳越國。吳越錢氏諸王信奉佛教,而忠懿王錢弘俶(947-978)崇信甚篤,曾大量修建寺廟,興造佛塔,雕印佛經。1917年,湖州天寧寺改建過程中,在石幢象鼻內發現了數卷藏存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卷首扉畫前有「天下都元帥吳越國王錢弘俶印《寶篋印經》八萬四千卷,在塔內供養。顯德三年丙辰(956年)歲記」。吳越王朝如此大規模的印刷活動,讓人嘆為觀止。
五代之後,宋、元、明三朝荏苒而過,公元18世紀,中華大地已經進入康乾盛世。祖先身上的這種「書香魔性」,再次在金山錢氏的子孫身上煥發出無比耀眼的光芒!金山錢氏自臨海到奉賢,從奉賢到金山,其傳承數代的刻書事業在中國印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樣在這本《中華印刷通史》中,有著對清代著名私人藏書家、刻書家所刻印的書籍所做的簡要介紹,從中能看到這樣一段話:道光十三年(1833年),錢熙祚完成宋章樵注《古文苑》21卷,刻板行世。
道光十七年(1837),錢熙祚在宗祠堂後建閣以貯書,取名「守山閣」。樓分四層,同時聘請名士如顧觀光、李長齡、張文虎等在藏書樓中校勘、抄書,每日校書80餘種,抄書400餘卷。書閣位於湖灣之處,湖光山色,碧波蕩漾。
根據光緒年間《錢氏家刻書目》所載,錢氏刻書自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起,自錢樹本(字根堂1744-1790)至光緒年間從未間斷,前後超過100年。90年版金山縣誌記載著這個家族參與校勘刻印的有五代十九人,其中「樹」字輩4人,他們是:錢樹立、樹本、樹棠、樹芝;「熙」字輩7人,他們是:錢熙祚、熙泰、熙輔、熙載、熙彥、熙輿、熙哲;「培」字輩5人,分別是:錢培名、培讓、培益、培蓀、培𤇍;「銘」字輩2人,分別是錢銘烈、錢銘圭;「國」字輩有1人,為錢國寶(作者註:此處記載有誤,熙字輩參與有9人,並無熙輿,為熙祚、熙泰、熙輔、熙載、熙彥、熙恩、熙哲、熙鹹、熙經。金山錢氏並無「國」字輩,錢國寶應為錢銘彝,培字輩錢培廉也參與刻書,其子錢銘鍾刊光緒金山縣誌,第五代刻書傳人應是「潤」字輩潤功,潤道)。五代校刻書超過20人。
金山錢氏校勘翻刻的作品,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守山閣叢書》、《指海》、《藝海珠塵》和《小萬卷樓叢書》這4部巨著。自從這4部巨著問世,錢氏校勘古籍名著的名聲大振,不僅在大江南北深受讚譽,並且引起國內外文壇的關注。錢熙泰金山縣誌鹹豐手稿中提及「守山閣叢書指海等一時風行朝鮮日本諸國以重價購之」。
在金山錢氏的刻書成就中,《守山閣叢書》毫無爭議是那顆皇冠上的明珠,道光乙未年(1825年),錢熙祚和顧尚之,李蘭垞、兄弟錢熙泰共5人,於當年十月初四午刻,從秦望山乘船出發。錢熙泰的《湖樓校書記》裡詳細記載了眾人來到文瀾閣的所見所聞:「十四日偕同人至文瀾閣,假山雜樹,進徑幽奇。閣凡三層,各五間,最下層中置圖書集成,左右皆經部;次上層周圍而凹,其南為史部;最上層則子部集部,其書函以香楠,首刻韱題,經飾以綠,史以朱子以藍集以淺絳,每冊之護頁如之閣之後為.」
200年前的校書情形:人流稀少的冬天,在湖樓校書抄書的一共有三十多人。坐在樓中,面對冬日的湖光山色,白天校書抄寫筆耕不綴,夜裡則點亮燈火,讀書的聲音到了半夜也不會停止。錢熙祚,錢熙泰等到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歷時十年終於完成這部巨著,定名為《守山閣叢書》,分經、史、子、集4部,112種656卷,主要為宋元明三朝名著。
《守山閣叢書》一經問世就大獲好評。江蘇儀徵阮元(清乾隆進士,曾任湖廣、兩廣、雲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及安徽績溪胡培翬(曾任內閣中書、戶部主事)為《守山閣叢書》寫了雙序。清同治進士曾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的張之洞預言:「其書在五百年中,必不泯滅者也。」
這部叢書刊出後,錢熙祚又把《墨海金壺》中未收入《守山閣叢書》的28種輯成《珠叢別錄》82卷,其內容多為醫、農、道家、藝術方面的書籍。接著又根據張海鵬所輯《借月山莊匯鈔》殘版,經校勘、增輯,重編為《式古居匯鈔》,共收各類古籍49種135卷。
只可嘆天意弄人,戰火無情。保存在錢家樓閣裡《守山閣叢書》如此之皇皇巨著不幸在鹹豐庚申(1860年)太平軍戰事中被毀之一炬。直到光緒十五年(1889年),上海鴻文書局印出影印本,但流傳極少。等到民國10年(1921年),上海博古齋又為之影印縮本,並附《珠塵別錄》。
錢氏刻書坊出品的《指海》又一部容量巨大的名著。《指海》所輯內容有兩類:一類是古今書籍僅存孤本,從來沒有刊刻的;或原版已廢,其內容大多是關於科學、政治、風俗、社會輿論等;另一類是原本已失傳,後來翻刻的版本一傳再傳,承襲謬誤,已喪失本來面貌的,或者原書已久失,依賴他書援引,只略存梗概的。凡此種種,錢熙祚都廣泛對照多種書籍加以校勘。為了使讀者方便復案查閱,錢熙祚隨校隨刊,刊至第十二卷 可惜天妒英才,錢熙祚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病逝,年僅44歲。他去世後,其嗣子錢培讓、錢培𤇍遵遺囑與顧觀光、張文虎就存稿原例繼續編纂,至道光二十六年(1840年)續編8集,全書共20集,141種404卷,並附《守山閣剩稿》一卷。書前冠有績溪胡培翬序,錢培讓、錢培𤇍有跋。在歷史地位上,《指海》取材精湛,體例完備,足與《守山閣叢書》相媲美。
除了以上這些著名刻本,錢熙祚還校勘了《黃帝內經素問》、《內經素問靈樞》等醫學著作。熙字輩裡,還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就是錢熙泰。錢熙泰(1812~1860),字子和,號鱸香,著名的《文瀾閣續抄書目》均由他執筆。
《湖樓校書記》也有他的身影。而在錢熙泰自己的日記《錢鱸香先生筆記中》,也詳細描寫了兄弟友人齊赴文瀾閣查閱校勘數目,並結伴而遊,寄情山水的故事。
「先生生平與同邑顧尚志先生(觀光)、南匯張嘯山先生(文虎)最友善。道光乙未秋寓西湖,就文瀾閣校書之役。三先生外,李蘭垞、錢雪枝二先生也。雪枝先生名熙祚,鱸香先生之兄,即刻守山閣業書者。其道光巳亥二度校書,庚子三度校書,皆寓湖上之彌勒院十三間樓;則先生與嘯山先生二人也。先生愛遊,所至必窮其勝,校書得暇時,復出遊,與嘯山先生偕。湖上勝地既遍,乃更西至天目、九鎖;南渡江,登會稽,探禹穴,訪蘭亭」。
錢熙泰尚著有《鋤月吟稿》、《古松樓剩稿》等詩集。當然,如今倘若你想研究金山歷史,也一定會參考查閱錢熙泰在鹹豐8年完成的《金山縣誌》稿8冊,此版《金山縣誌》今藏於上海圖書館。而後的光緒四年版《金山縣誌》也是根據此稿「增損分合」而成的。
再說說錢熙祚的哥哥錢熙輔。錢熙輔(字鼎卿1796-1866),曾任蕪湖教諭,而他的嶽父系清嘉慶時南匯著名學者吳省蘭,曾輯《藝海珠塵》叢書,以天幹為序,隨校隨刊,共完成甲至辛8集163種而逝世。為了幫老丈人完成未竟之業,錢熙輔續輯壬癸二集,共收書42種,內容為唐宋以來松江府地方文獻,包括經學、小學、輿地、掌故、筆記、小說、天文、歷算、詩文等,並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成。此外,他還校勘重印有《海國圖志》、《重學》,著有《勤有書堂剩稿》詩集。
金山張堰錢培名住宅
在金山錢氏的「培」字輩中,也有一個人值得介紹,他就是錢培名(字夢花,1818-1887)曾為候選縣丞,錢熙祚從侄。其父錢熙經(1796-1849),曾協助錢熙祚校勘《守山閣叢書》和《指海》,該書完成後,認為「古今宜刊的著作尚有許多」,擬繼續編輯,但因病未能如願,遂於道光末令其子培名編校《小萬卷樓叢書》,仍由顧觀光、張文虎協助,按《守山閣叢書》體例編輯,至鹹豐四年(1854年),因太平天國戰爭中止,《小萬卷樓叢書》共17種,68卷。錢培名除校勘訛誤外,還對其中《越絕書》、《申鑑》、《中論》、《醫經正本書》、《陸士衡文集》等書各附《扎記》1卷,增補了逸文、脫文。光緒四年(1878年)重刊時,撤去《續呂氏讀詩記》3卷,易以顧觀光的《武陵山人雜著》1卷,為17種66卷。為此,當時的金山縣學使專門獎給他「家風好古」扁額,錢培名死後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被列入清芬祠,加以紀念。
太平天國之後,錢熙泰兒子錢培廉重建了金山錢氏宗祠和錢氏花園。今天的金山秦望山依然青山綠水,祠堂得以倖存,花園古樸幽深記載著金山錢氏400年的「守山」 古松樓旁的刻書身影,祠堂裡積澱了近千年的血脈傳承。
修繕後的錢氏祠堂外觀和內部,現上海市金山張堰鎮東河沿15號
附:金山錢氏家刻書目:
守山閣叢書
錢熙祚等刻
珠叢別錄
錢熙祚等刻
指海
錢熙祚刻,十二集、九十種、二百三十六卷;錢培讓、錢培𤇍(傑)續刻八集
藝海珠塵 壬癸集
錢熙輔刻
小萬卷樓叢書
錢培名刊刻
金山錢氏家刻書目
錢培蓀刻
左傳公谷,國語,國策,莊、騷讀本
新安人方人傑選,錢樹本(根堂)參訂
經餘必讀、續經餘必讀
華亭雷琳輯,錢樹棠(師臺)校刊
達生編
錢樹棠校刊
醉經樓經驗良方
錢樹棠輯,錢樹立(素然)校刊,侄孫錢廉重刊
傷寒譜
嘉定沈鳳輝著,錢樹棠、錢樹立校刊
保素堂稿
華亭錢金甫著,錢樹立校刊
溫熱病指南集
淞濱陳祖恭著,錢樹芝(端五)校刊
春秋闕如編 八卷
錢熙彥(邦士)、錢熙載(虞揆)校刊
元詩選補
錢熙彥輯刊
元史續編 十六卷
明胡粹中評纂,錢熙載校刊
素問靈樞
錢熙祚校刊
胎產秘書
錢熙祚重刊
華嚴墨海集
錢熙哲(叔保)編次
古松樓剩稿
錢熙泰(子和)著
貨幣文字考
華亭馬昂著,錢培益(貞吉)校刊
灑南北大營紀事本末 二卷
秀水杜文瀾編,活字版,錢國寶(子通)校
務民義齋算學 三種
烏程徐有壬撰,活字版,錢國寶校
瘍科輯要
平湖沈志裕纂,活字版,錢國寶校
萬一權衡
活字版,錢國寶校
甲子元術法、癸卯元術簡法、五星簡法
金山顧觀光著,錢潤道(慎元)、錢潤功(誦之)校刊
光緒金山縣誌
錢銘勳著
金山縣誌,鹹豐年稿
錢熙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