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0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技日報 ,作者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是富有鮮明科技特色的綜合性日報,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主流新聞媒體,是黨和國家在科技領域的重要輿論前沿,是廣大讀者依靠科技創造財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務平臺,是中國科技界面向社會、連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2003年4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至今仍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彼時,非典疫情正在肆虐,當天,從外地乘飛機到達杭州的3名乘客被確診為非典患者,浙江首次報告出現確診病例。
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
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李蘭娟火速趕到病房,和在場專家研判病情後,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她果斷下達3道指令:
一,立刻將病人轉移到專業的傳染病醫院隔離治療;
二,調查並找到所有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並予以隔離;
三,研究人員連夜採樣,對SARS進行深入的細菌分析和研究。
當時的中國,對傳染病的認識和防疫意識遠不及今天,這3道指令招致很多不解:是不是過度反應?會不會造成恐慌?由於患者乘坐過計程車,接觸環境複雜,李蘭娟連夜給衛生部長、省委書記、市委書記打電話說明情況,爭取支持。一夜時間裡,所有接觸者全部被找到,1000多人盡數隔離。其中一位患者居住的「在水一方」公寓,一幢樓76戶共201人被整幢隔離,成為非典時杭州最大的隔離社區,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大範圍隔離區。
李蘭娟知道,一下隔離這麼多人,難免會有不同看法,「但我堅持這麼做,因為根據傳染病相關法律,感染SARS這樣達到甲類傳染病程度病種的人是可以隔離的。」結果印證了她的判斷,由於早期傳染源得到很好的控制,浙江沒有發生醫務人員感染事件,也沒有出現「二代感染」的病例,相關經驗後來還被主流媒體專門報導。
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經歷過非典的李蘭娟深知隔離對於阻斷疫情傳播的重要。1月22日深夜,已經去武漢考察過一線醫院和疾控部門的李蘭娟向衛健委相關領導發出建議,提出「封城」。農曆新年近在眼前,隨之而來的將是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不可測的擴散風險,「現在形勢非常嚴峻,武漢要『封城』,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李蘭娟表態。這是決定性的一刻,1月23日凌晨3時,她得到回覆,武漢將在當日「封城」。
武漢按下暫停鍵之後,這位中國感染病學科唯一的女性院士卻沒有停步,73歲的她率領團隊再次「逆行」,趕赴一線,投入挽救生命的戰鬥中。
人物簡介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現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李蘭娟:相隔十七年的兩次「果敢」》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