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言
圖|網絡
朋友們中午好,我們又見面了,關於《跑步治癒》的這本書,我們還有後面5個章節沒有分享完。
今天要和大家來聊一聊跑步心理學這個話題。
我們為什麼害怕跑步?我們跑步又是為著一個什麼目標,其實深究這背後的原因,總是會跟我們的經歷有很大關聯。
也許我們曾經為了跑一個800米而累得氣喘籲籲,從此以後對跑步形成了一個太難受的偏見。
也許我們曾經因為身體過於肥胖而遭受到來自外界的嘲笑,於是我們想要通過跑步來減肥瘦身。
好吧,讀完這篇文章,也許可以改變你對跑步的偏見,幫你獲得並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01 我們為什麼害怕跑步?
我也挺害怕跑步的,在讀高中的時候,每個學期都要進行800米跑步測試,我總是跑得最慢的一個,很多時候都不及格,還好那個時候對於體育成績也沒有過高的要求。
跑步帶給我的感受就是太累了,喘不過氣來,壓根跑不動,尤其是跑到筋疲力盡的時候,聽到外面的聲音還讓我繼續堅持,我心裡就會生出一些,我真的不行了,我好想放棄的聲音。
你曾經也有過我這樣的經歷,對嗎?
當我們僅僅為了一個更快的目標而跑步的時候,真的很難獲得愉悅的感受。
這些感受其實就是來自身體的抗議,來自身作者張展暉告訴我們,你一定要清楚內心的障礙,聽見身體的抗議。
他在書中舉了一個馴馬的例子,我們想要馴服一匹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驚威並施。
驚威並施就是逼迫和嚇唬馬,拿鞭子一直抽馬,等到馬筋疲力盡之後再騎上去,這個時候馬已經沒有力氣反抗了,就可以馴服它了。
第二種方式是輕聲馬語,
就是走到離馬一定距離的位置,輕聲地與它交流,等到馬逐漸適應了之後,慢慢地縮短距離,直到走到馬的身邊,讓馬擁有充足的安全感和掌控感。
這個時候撫摸幾下馬,馬不再感到害怕,證明已經馴服它了。
兩種馴服馬的方式,一種是暴力的,另一種是溫和的。
站在馬的角度,馬到底喜歡哪一種方式呢?毫無疑問是第二種。
其實人體的感受也同樣如此,當我們用一種只求快的方式來讓身體跑步的時候,身體記住的永遠只是痛苦的感受。
而我們要做的是試著用一種輕鬆的方式讓身體來跑步,逐漸地提高強度,身體就會適應這種節奏,並且生發出信心和愉悅感。
所以聽從身體的感受,對於我們跑步之初的心理建設非常重要。
02 找到跑步的真實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在思考我們為什麼跑步這個話題的時候,總會淺顯的想,
嗯,我想減肥,
嗯,我想變得更健康,
嗯,我想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多彩一點。
其實這些回答都只是跑步附加的結果,而不是跑步的真實目標。
作者告訴我們真實目標的評判標準只有一個,是否能激發出你的動力。
在這裡他舉了一個例子,他有一個學員,他跑步的目標就是想減肥20斤。
直到後來作者與他相熟,他才敞開心扉告訴作者,要減肥是因為他的太太總是用嫌棄的眼神看著他那身肥肉。
而他真正的目標是想要獲得太太的認可。
你看其實很多真實的目標,許多人不願意隨意示人。
我們只有挖掘到內在的真實目標,才能夠幫助我們跑起來。
當我們找到了真實目標之後,接下來該如何激發我們的跑步動力呢?這裡作者借用了約翰.惠特默爵士在《高績效教練》一書中提到的「GROW」模型。
「GROW」模型其實是4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它們分別代表目標,現狀,選擇和行動意願。
針對跑步,我們不妨把它化解為4個步驟,
找到自己跑步的真正目標,
分析自己的現狀,
尋找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列出執行計劃,強化自己的行動意願。
不妨以我個人為例,來講講這4個步驟吧。
簡單來說,我跑步的意願是想尋求改變,我在看張展暉的第一本書《掌控》的時候,其實內心是想要獲得一種力量,能夠通過這種力量來掌控我的整個人生。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工作不順,生活不順,情緒也很不穩定,感覺整個人處於一種失控的邊緣,所以我拿起了他的那本書《掌控》。
在書中他告訴我,通過跑步也可以從掌控身體開始,最終實現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認同了這種理論,然後我開始分析自己的現狀,由於沒有一種有效的方法能夠幫我擺脫目前的困境,所以我想不妨就先從跑步開始,看看堅持運動一段時間之後,是不是真的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於是我對著他書後給出的詳細的運動方案,開始了一周三次的慢跑訓練。
可以說這一次行動的開始,真的給我帶來了很多驚喜和意外。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的體重減了將近10公斤,身體變輕盈了,很多情緒上的煩惱也慢慢化解了。
而且通過跑步我發現我的個人經歷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雖然有段時間工作特別忙,但是我卻能夠很好的應付下來。
等我變瘦了,情緒變得穩定了,對工作逐漸有了掌控感之後,我發現我還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我逐漸養成了讀書和寫作的習慣,並騰出固定的時間用來做我喜愛的事情。
就像是一個正向反饋,當我不斷的從運動當中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我就有更好的心情來迎接我的工作和生活,有更多的精力來經營我的夢想。
當我慢慢靠近我的夢想,我知道這一切的源頭來自於我選擇跑步,於是我要繼續的把跑步這個行動持續下去。
所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標非常重要,你根本不需要意志力來堅持,只需要想起那個目標實現之後的激動瞬間,就能夠立即開始行動。
03 好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
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中,作者查爾斯.杜希格說,習慣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能戒掉我們的壞習慣,如果我們想要戒掉我們的某一個壞習慣,我們只能選擇用一個好的習慣來替代它。
比方說很多人有抽菸的習慣,人人都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可就是難以戒掉。
但是仍然有部分成功的人,他們通過用嚼口香糖的習慣,成功代替了抽菸的習慣。
對於大多數我們不喜歡的習慣,都可以用這種方式替代掉它。
習慣的養成有三個關鍵點,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習慣閉環。
我們以還是以跑步為例吧,我們不妨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
就用我們真實的跑步目標來激勵自己,如果我今天第一次開始跑步,不管速度多慢,只要能堅持半個小時,那麼未來的每一次慢跑肯定都比現在更強。
通過這種心理暗示來觸發一個慣常的行為,也就是跑起來,其實當我們跑起來之後,不論我們是跑了10分鐘還是跑了半個小時,這個結果一定是優於我們不跑的。
最後當我完成了跑步這一行為之後,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定的獎賞。
在這裡作者提醒大家,獎賞一定是內心的一種認同和接納,一種鼓勵和肯定。
千萬不要用物質和金錢來獎勵自己。
因為物質型獎勵長久不了,也許第一次還會讓自己動力十足,但是下一次,再下一次,這種獎勵的動力就會逐漸的削減。
同時用金錢和物質作為獎勵,也會讓我們忽視跑步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
所以到底獎賞什麼,我們還應當認真思考一下。
我覺得我個人的獎賞還是以精神鼓勵為主,每當我跑完步之後,我就會細細查看我的手環所記錄的一些數據。
如果數據讓我非常滿意,我內心就會生發出一種愉悅感和幸福感,對我來說這種獎賞其實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試想以前我是一個連800米跑步都畏懼的人,現在慢跑半小時下來至少也是三四公裡,這種突破和超越帶給我的內心成就感其實比很多物質獎勵都有效。
我們的大腦其實也很有自己的情緒,當它無數次地在某一個行為當中感受到愉悅和獎賞之後,它就會記住這種感受,不斷地提醒你去強化這種行動,讓它獲得更多的這種感受。
一段時間以後,那麼這種習慣就真的養成了。
我們為什麼要跑步?跑步不但能夠帶給我們帶來健康的身體,完美的身形,在跑步的過程當中,它能夠幫助我們釋放掉消極的情緒,讓我們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它還能帶我們走向一個又一個遠方,實現一個又一個不可能。
總而言之,反正,跑步是沒有壞處的,這就對了。
感謝您的閱讀!
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陳言,看清目標選擇走持續精進的道路,希望成長路上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