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曾仕強

2020-12-16 夢盡成空

懂得孝道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變成好事情,因為孝了,你就順了。

孝,是中國人考核一個人的第一個關卡。因為父母照顧子女是費盡苦心的。大家去看看,自然中除了人類,很多動植物是沒有父母照顧的。

一個果實從樹上掉下來,落入泥土中,它就會慢慢發芽,逐漸長成一棵樹,它的父母在哪裡呢?不知道。

一隻鳥,它被孵出來以後,能動,能跑,進而能飛,它就可以獨立生活了。動物都是出生以後,自己就掙扎著開始生活了,而人最起碼要得到父母十年的照顧,否則是很難生存的。

所以,有沒有孝心,對父母怎麼樣,會成為外界觀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一點。

只要父母心中有子女,子女心中有父母,孝敬和慈愛都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你自己。我們可以不怕警察,可以不怕法律,但是不能不怕父母難過,不能不怕丟父母的臉。

中國人一切事情父母第一,這是外國人做不到的。作為子女,應該飲水思源,多想想當年如果不是父母的話,自己不可能有今天。

中華文化是情的文化,我們最重視的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只要父母心中有子女,子女心中有父母,孝敬和慈愛都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什麼叫孝?孝就是要讓你的孩子養成心裡有你的習慣,但前提是你心中要有他。

現在的很多父母心裡頭根本沒有孩子,只有自己。你帶小孩出去吃大餐,出去買漂亮的衣服,買高級的數碼玩具,有多少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玩心?哪裡是為了孩子?

你天天回家刷手機,名義上是在陪孩子,可你的心在哪裡呢?孩子叫了你八遍,你都聽不見,可是你喊孩子一聲,他不搭理,你就大發雷霆。這是現在多少父母都在做的事情。

什麼叫孝?用一句話講,就是要讓你的孩子養成心裡有你的習慣,但前提是你心中要有他。

敬是孝的根本,

如果不敬,就談不上孝。

我們光有孝還不夠,還要加上一個「敬」。如果一個人對父母不恭敬,那就是不孝了。子女長大以後,孝都來不及,還要讓父母感覺到很慚愧,感覺到他們很不如你,感覺到他們不長進,那要這種子女幹嗎?有的子女一有錢,就開始看不起父母:「你們怎麼總是這麼寒酸?給你們錢,缺什麼買什麼。」如果以這種態度對父母的話,就算你為他們提供錦衣玉食的生活,也是不孝。

敬是孝的根本,如果不敬,就談不上孝。愛是感情的表現,敬才是理智的態度。愛而不敬,很容易怠慢。子女對父母怠慢,便是心中沒有父母的存在,根本就是把父母當外人看待。

孝敬父母,是子女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的,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你要做到孝敬父母,有五個要求:第一,居則致其敬;第二,養則致其樂;第三,病則致其憂;第四,喪則致其哀;第五,祭則致其嚴。

孝敬父母,是子女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的,不是做給別人看,也不是做給父母看,應該是從內心發出來,做給自己看。看什麼?看看是不是盡心盡力,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隨著年齡增長,更要明白孝道的本質在於自己仁心仁性的顯露。這也就是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珍惜自己、愛護自己、激勵自己,全都以孝為根本,要用心體悟。

行孝要及時,最好時時躬身力行。

人生意外實在太多,人的生命也是如此。誰都不能對生命的長短做出準確預測,而且每一個生命的個體歷程都是不同的。我們實在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會往生,父母就算壽命再長,也是有限的。

而作為兒女,年輕的時候,雖然想表達孝心,可是沒有經濟能力;等到有能力表達孝心的時候,卻可能已經來不及了。這就叫作命,這就叫作無奈,是沒有辦法的事。

所以,凡事你要做就趕快做,不然很可能來不及了。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百善孝為先,奮豆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同學們大家好,我們都知道百善孝為先,孝其實是百善之首,孝為人之本分,做人不能忘本,要知道飲水思源,孝是整個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孝順父母,孝順老人是作為一個人要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奮豆就非常理解孝道應該如何做,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奮豆的做法吧。
  • 百善孝為先,那麼何為孝?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選賢舉能有一部分就是看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孝子,例如察舉制,尋找有才能也必須孝順的人為官。並且在古代,如果父母去世的話,要守墓三年的,為官的要辭官,幹活的要辭職。
  • 百善孝為先的故事——《嚐糞憂心》
    百善孝為先的故事《嚐糞憂心》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庾黔婁,字子貞,新野人(今屬河南)。是個很有孝心的人。
  • 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行孝不能等。對於經濟困難的父母,錢到為孝。對於身體病弱的父母,照顧為孝。對於孤獨寂寞的父母,相伴為孝。對於脾氣暴躁的父母,寬容為孝。
  • 百善孝為先的故事——《蔡順拾葚》
    百善孝為先《蔡順拾葚》的故事源於後漢時期,蔡順,字君仲,少年喪父,伺母至孝,時值王莽之亂,人性亦亂,赤眉叛軍四處肆虐,年景饑荒,柴米昂貴,困苦人民無糧可食……蔡順就爬上高山陡峭,每日以撿拾桑葚為主食,並用兩個筐子盛著,一天拾桑葚的途中,恰巧遇到了赤眉叛軍,看到蔡順手上有兩個筐子,赤眉叛軍首領好奇地問他
  • 「百善孝為先」,下一句講的什麼?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中國社會有許多的優良傳統,它們就像生活中的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更遠的地方,在仁義禮智信之上,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品格,那就是「孝」,孝順父母和長輩是中國人最大的感情基調,更是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成為人們信奉的準則,那麼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呢?又為何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 百善孝為先,「二十四孝」,哪些故事,曾經感動了你?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百善孝為先」,所以在古代,中國人是十分注重孝文化的,正是因為如此,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孝」的故事。其中,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在民間流傳最廣泛,今天作者就和大家說說24孝的故事。
  • 曾仕強:不懂中庸,你就輸了
    曾仕強教授說:中國人是講究中庸之道的國家。中庸之道,本質上就是「合理化主義」,中庸之道的指導下,中國人的腦子是拐彎的,是陰陽相融、相互轉化的的,21世紀,不懂中庸之道,你必然輸掉。在中國,說一個人「不講理」,是十分傷人的,嚴重程度甚至和「不要臉」可以相提並論。
  • 曾仕良回憶:我的阿兄曾仕強
    但亦有不少人記得,這一天是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忌日,曾老去世距今已兩年有餘,當天就有不少大家撰文悼念他。 流傳甚廣的便是其三弟曾仕良教授這篇懷念阿兄的悼文,他說一提筆便百感交集,不知要從何說起。但是動筆之後,他深情地回憶了阿兄的一生,字字感人肺腑,讓我們讀者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對曾仕強教授有了更多的了解。
  • 曾仕強:X理論的新假定!
    然而曾仕強對於X理論作了新的假定,指出中國引進科學管理的同時還得結合國人的各種現實因素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曾仕強對人天生不喜歡工作這一論斷進行了否定。他認為,在大多數中國人中存在著「閒不住」的現象,總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否則總會覺得心裡邊缺了點東西。那麼他工作的動機是為了賺錢嗎?顯然不是,他們是為了讓自己忙起來,他們之間不乏有不少人選擇做義工或去做志願者。
  • 曾仕強:孩童時期萬萬不可學英語,這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崇洋媚外
    作為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的演講幾乎走遍了世界。在中國,曾仕強擁有一眾擁護者,他也是家喻戶曉的演講大師。然而在文化交流的相關話題中,曾仕強的某些言論卻引起了巨大爭議。曾仕強曾經說:"在中國,我遇到和我講英文的中國人是不搭理的。"這其中是為什麼呢?
  •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時間:2018-11-13 13: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宋宇晟)11日晚,有媒體爆料稱,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 曾仕強:用中國的「道」落實管理!
    曾仕強先生是這樣回答的:就是用中國的「道」來使得現代化的管理落實有效。在他看來,我們沒有什麼傳統思想,說出來的那些傳統思想幾乎都是錯的;我們也沒有哲學,中國人是把哲學、文學、道學統統合起來,就講一個字:道。 在中國人看來,「道"是什麼?是思路。中國式管理的特色是在思路,而不是技術、制度等等。
  • 泰安街採|常說「百善孝為先」,父母眼中的「孝順」是什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金文茜 徐智慧我們常常能聽到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孝順呢?是賺很多錢給父母花?是擁有一份好的事業不讓父母擔心?還是成家生子,讓父母早日享受天倫之樂?對於孝順,這兩個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百善孝為先,為了讓母親高興,花重金修建小西湖
    我們要說「百善孝為先」,就拿村中大姓的許氏家族的族長許以誠來說,村中大富大貴的許以誠是個大孝之人。因其老母聽說杭州西湖是個人間天堂非常美麗,就想去看看,但可是老母的身體不好,雖然說徽州到杭州也不過幾百公裡之遙,但可是老母承受不了路上的顛簸,於是許以誠就不惜花費巨資,為母親在村口不遠之處建造了一座小西湖。
  • 曾仕強《做最有效的總裁》 主題讀書分享會
    主講人:曾仕強教授主辦:總裁書院協辦:搜狐職場一言堂時間:9月23日14:00 —17:00地點:北京搜狐媒體大廈三層演播廳用《易經》的觀點解讀「領導中心」的奧秘,曾仕強教授教你如何成為無為而無不為的總裁。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全集)】(108)井卦下 供養無窮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零八)井卦下 供養無窮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管理學大師曾仕強仙逝,享年84歲,悲傷的消息居然是從他微博發出
    在10月31日的時候,曾仕強老先生的微博還為享年94歲去世的金庸先生悼念,想不到不到半個月,曾仕強先生也離我們而去,很多他的粉絲都在微博為他哀悼。曾仕強先生是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 讀完《易經》,曾仕強回憶說:我40歲才頓悟,因為明白了持經達變
    曾仕強教授研究《易經》已經超過50年了。他還分享了《易經》是如何改變自己,影響人生的。曾仕強教授回憶說:「當我快40歲的時候,我突然感到不舒服。去了醫院,發現自己患了很多病。這讓曾仕強教授的家人非常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