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孝道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變成好事情,因為孝了,你就順了。
孝,是中國人考核一個人的第一個關卡。因為父母照顧子女是費盡苦心的。大家去看看,自然中除了人類,很多動植物是沒有父母照顧的。
一個果實從樹上掉下來,落入泥土中,它就會慢慢發芽,逐漸長成一棵樹,它的父母在哪裡呢?不知道。
一隻鳥,它被孵出來以後,能動,能跑,進而能飛,它就可以獨立生活了。動物都是出生以後,自己就掙扎著開始生活了,而人最起碼要得到父母十年的照顧,否則是很難生存的。
所以,有沒有孝心,對父母怎麼樣,會成為外界觀察一個人非常重要的一點。
只要父母心中有子女,子女心中有父母,孝敬和慈愛都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你自己。我們可以不怕警察,可以不怕法律,但是不能不怕父母難過,不能不怕丟父母的臉。
中國人一切事情父母第一,這是外國人做不到的。作為子女,應該飲水思源,多想想當年如果不是父母的話,自己不可能有今天。
中華文化是情的文化,我們最重視的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只要父母心中有子女,子女心中有父母,孝敬和慈愛都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什麼叫孝?孝就是要讓你的孩子養成心裡有你的習慣,但前提是你心中要有他。
現在的很多父母心裡頭根本沒有孩子,只有自己。你帶小孩出去吃大餐,出去買漂亮的衣服,買高級的數碼玩具,有多少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玩心?哪裡是為了孩子?
你天天回家刷手機,名義上是在陪孩子,可你的心在哪裡呢?孩子叫了你八遍,你都聽不見,可是你喊孩子一聲,他不搭理,你就大發雷霆。這是現在多少父母都在做的事情。
什麼叫孝?用一句話講,就是要讓你的孩子養成心裡有你的習慣,但前提是你心中要有他。
敬是孝的根本,
如果不敬,就談不上孝。
我們光有孝還不夠,還要加上一個「敬」。如果一個人對父母不恭敬,那就是不孝了。子女長大以後,孝都來不及,還要讓父母感覺到很慚愧,感覺到他們很不如你,感覺到他們不長進,那要這種子女幹嗎?有的子女一有錢,就開始看不起父母:「你們怎麼總是這麼寒酸?給你們錢,缺什麼買什麼。」如果以這種態度對父母的話,就算你為他們提供錦衣玉食的生活,也是不孝。
敬是孝的根本,如果不敬,就談不上孝。愛是感情的表現,敬才是理智的態度。愛而不敬,很容易怠慢。子女對父母怠慢,便是心中沒有父母的存在,根本就是把父母當外人看待。
孝敬父母,是子女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的,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你要做到孝敬父母,有五個要求:第一,居則致其敬;第二,養則致其樂;第三,病則致其憂;第四,喪則致其哀;第五,祭則致其嚴。
孝敬父母,是子女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來的,不是做給別人看,也不是做給父母看,應該是從內心發出來,做給自己看。看什麼?看看是不是盡心盡力,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隨著年齡增長,更要明白孝道的本質在於自己仁心仁性的顯露。這也就是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珍惜自己、愛護自己、激勵自己,全都以孝為根本,要用心體悟。
行孝要及時,最好時時躬身力行。
人生意外實在太多,人的生命也是如此。誰都不能對生命的長短做出準確預測,而且每一個生命的個體歷程都是不同的。我們實在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會往生,父母就算壽命再長,也是有限的。
而作為兒女,年輕的時候,雖然想表達孝心,可是沒有經濟能力;等到有能力表達孝心的時候,卻可能已經來不及了。這就叫作命,這就叫作無奈,是沒有辦法的事。
所以,凡事你要做就趕快做,不然很可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