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一個孩子很不容易,小編相信其中的辛苦,大多數的寶爸寶媽都有深刻的體會。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寶爸寶媽也一樣在和寶寶成長。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1-2歲的寶寶,父母應該給孩子建議的5件事情。
第一,要建立好孩子的物權意識,現在很多家庭也就只有一個寶寶,對於物權意識孩子可能會更加薄弱。這個時候寶爸寶媽應該告訴孩子,哪些東西是爸爸的,哪一些是媽媽的,還有哪一些是寶寶的,這樣子建立好孩子的物權意識,孩子就不會去侵犯其他人的東西。在以後孩子上幼兒園,就不會去搶其他小朋友的東西。
對於這個物權意識,小編覺得應採兒就做得很好,採兒會告訴Jasper客廳是大家公共的地方自己的玩具不應該亂放在客廳,所以就算是Jasper來客廳玩,也會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在家裡,採兒會把物品的所有權分配好,哪一些是不能夠碰的,哪一些才是可以玩的,都會和孩子講清楚,對於這一點,小編其實是很贊同採兒的做法的,畢竟很多時候,寶寶並不知道什麼是可以玩的什麼是不可以玩的,很容易把家裡值錢的東西弄壞。所以提前去和孩子規定好,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壞和麻煩。
第二,就是和孩子有互動性的語言交流,多一點給寶寶說的就會,這樣子孩子才會學會去表達自己,就算是有需求的時候,不是哭鬧而是與父母交流。因為孩子這個時候是學說話的時候,互動性的交流會讓孩子更加快速學會與人互動。當然1-2歲的孩子,也是很磨人的,因為這個時候寶寶們已經學會了去要求父母做一些事情,比如吃糖,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能才太多的糖,當父母不滿足寶寶的要求時,寶寶就會哭鬧耍賴,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們就要有意識的延遲孩子的需求,不是哭鬧就給,也不是一要求就給。寶爸寶媽們可以適當的當孩子哭完了,讓寶寶去做一個任務,完成之後再給,這個時候,寶寶就知道不是自己哭鬧而得到的糖,是因為自己完成了任務才得到的,但是父母要注意一點的是,這個任務對於寶寶來講是簡單易執行的,不要給難度比較大的,這樣子會打擊到孩子,會讓寶寶哭鬧得更加厲害。
第三,多一點給孩子走路的機會,1歲多的寶寶是學習走路的時候,多一點鍛鍊一下孩子的自行走路能力。很多寶爸寶媽害怕寶寶會摔跤,出去的時候會總是抱著或者推小推車,很多家長覺得推小推車會讓孩子更加的舒服也方便,但是這也是讓孩子少了學走路的機會,出去玩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走走,累了就抱。這個時候還能增加寶爸寶媽與孩子的互動,畢竟孩子坐在小推車裡,是很難和爸爸媽媽交流的。
第四,每天抽出一兩個鍾陪孩子出去逛逛,就算是樓下的公園也是可以的,這樣子寶寶不會長時間的悶在家裡,也可以讓寶寶感受一下新的事物。當然如果天氣惡劣,是可以不用的,看著情況決定,但是不要經常性不帶孩子出去就行。
第五,多讓孩子和同齡孩子玩,如果家裡沒有同齡的寶寶,寶爸寶媽是可以製造機會,帶孩子去接觸同齡的孩子。為什麼要去接觸同齡的孩子,是因為當孩子和孩子玩的時候,孩子才會有社交意識出現,在玩當中,會學會與對方玩耍,也學會去感受對方的情緒。畢竟孩子的世界大多數只有孩子自己能夠了解。
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