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光明和聲音

2020-12-18 瀟湘晨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僅憑書名,就足以引發世人的無盡思考。有人評價這本書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結合」。從今天起,央視一套「夜話」欄目將分7天摘錄本書的精彩段落,一起感受海倫·凱勒的生命奇蹟。

光明和聲音

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作者:海倫·凱勒

1880年6月27日,我出生在美國的南部阿拉巴馬州的塔斯甘比亞鎮。

父系祖先來自瑞典,移民定居在美國的馬裡蘭州。有件不可思議的事,我們的一位祖先竟然是聾啞教育專家。誰料得到,他竟然會有一個像我這樣又盲又聾又啞的後人。每當我想到這裡,心裡就不禁大大地感慨一番,命運真是無法預知啊!

我的祖先自從在阿拉巴馬州的塔斯甘比亞鎮買了土地後,整個家族就在這裡定居下來。據說,那時候由於地處偏僻,祖父每年都要特地從塔斯甘比亞鎮騎馬到760英裡外的費城,購置家裡和農場所需的用品、農具、肥料和種籽等。每次祖父在往赴費城的途中,總會寫家書回來報平安,信中對西部沿途的景觀,以及旅途中所遭遇的人、事、物都有清楚且生動的描述。直到今天,大家仍很喜歡一而再地翻看祖父留下的書信,就好像是在看一本歷險小說,百讀不厭。

我的父親亞瑟·凱勒曾是南北戰爭時的南軍上尉,我的母親凱蒂·亞當斯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母親小父親好幾歲。

在我病發失去視覺、聽覺以前,我們住的屋子很小,總共只有一間正方形的大房子和一間供僕人住的小房子。那時候,依照南方人的習慣,他們會在自己的家旁再加蓋一間屋子,以備急需之用。南北戰爭之後,父親也蓋了這樣一所屋子,他同我母親結婚之後,住進了這個小屋。小屋被葡萄、爬藤薔薇和金銀花遮蓋著,從園子裡看去,像是一座用樹枝搭成的涼亭。小陽臺也藏在黃薔薇和南方茯苓花的花叢裡,成了蜂鳥和蜜蜂的世界。

祖父和祖母所住的老宅,離我們這個薔薇涼亭不過幾步。由於我們家被茂密的樹木、綠藤所包圍,所以鄰居人都稱我們家為「綠色家園」。這是童年時代的天堂。

在我的家庭老師——莎莉文小姐尚未到來之前,我經常獨自一人,依著方型的黃楊木樹籬,慢慢地走到庭園裡,憑著自己的嗅覺,尋找初開的紫羅蘭和百合花,深深地吸著那清新的芳香。

有時候我也會在心情不好時,獨自到這裡來尋求慰藉,我總是把炙熱的臉龐藏在涼氣沁人的樹葉和草叢之中,讓煩躁不安的心情冷靜下來。

置身於這個綠色花園裡,真是心曠神怡。這裡有爬在地上的卷鬚藤和低垂的茉莉,還有一種叫作蝴蝶荷的十分罕見的花。因為它那容易掉落的花瓣很像蝴蝶的翅膀,所以名叫蝴蝶荷,這種花發出一陣陣甜絲絲的氣味。但最美麗的還是那些薔薇花。在北方的花房裡,很少能夠見到我南方家裡的這種爬藤薔薇。它到處攀爬,一長串一長串地倒掛陽臺上,散發著芳香,絲毫沒有塵土之氣。每當清晨,它身上朝露未乾,摸上去是何等柔軟、何等高潔,使人陶醉不已。我不由得時常想,上帝御花園裡的曝光蘭,也不過如此吧!

我生命的開始是簡單而普通的,就像每個家庭迎接第一個孩子時一樣,大家都充滿喜悅。為了要給第一個孩子命名,大家都絞盡腦汁,你爭我吵,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想出來的名字才是最有意義的。父親希望以他最尊敬的祖先的名字「米德爾·坎培兒」作我的名字,母親則想用她母親的名字「海倫·艾培麗特」來命名。大家再三討論的結果,是依照母親的希望,決定用外婆的名字。

先是為了命名爭吵不休,之後,為了要帶我去教堂受洗,大家又手忙腳亂,以至於興奮的父親在前往教會途中,竟把這個名字忘了。當牧師問起「這個嬰兒叫什麼名字」時,緊張興奮的父親一時之間說出了「海倫·亞當斯」這個名字。因此,我的名字就不是沿用外祖母的名字「海倫·艾培麗特」,而變成了「海倫·亞當斯」。

家裡的人告訴我說,我在嬰兒時期就表現出了不服輸的個性,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個性非常倔強,常常想模仿大人們的一舉一動。所以,6個月時已經能夠發出「茶!茶!茶!」和「你好!」的聲音,吸引了每個人的注意。甚至於「水」這個字,也是我在1歲以前學會的。直到我生病後,雖然忘掉了以前所學的字,但是對於「水」這個字卻仍然記得。

家人還告訴我,在我剛滿周歲時就會走路了。我母親把我從浴盆中抱起來,放在膝上,突然間,我發現樹的影子在光滑的地板上閃動,就從母親的膝上溜下來,自己一步一步地、搖搖擺擺地去踩踏那些影子。

春光裡百鳥啁啾(zhōu jiū),歌聲盈耳,夏天裡到處是果子和薔薇花,待到草黃葉紅已是深秋來臨。三個美好的季節匆匆而過,在一個活蹦亂跳、咿呀學語的孩子身上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然而好景不常,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且繁花盛開的春天,就在一場高燒的病痛中悄悄消失了。在次年可怕的2月裡,我突然生病,高燒不退。醫生們診斷的結果,是急性的胃充血以及腦充血,他們宣布無法挽救了。但在一個清晨,我的高燒突然退了,全家人對於這種奇蹟的發生,當時驚喜得難以言喻。但是,這一場高燒已經讓我失去了視力和聽力,我又像嬰兒一般蒙昧,而他們,我的家人和醫生,卻全然不知。

至今,我仍能夠依稀記得那場病,尤其是母親在我高燒不退、昏沉沉痛苦難耐的時候,溫柔地撫慰我,讓我在恐懼中勇敢地度過。我還記得在高燒退後,眼睛因為乾枯熾熱、疼痛怕光,必須避開自己以前所喜愛的陽光,我面向著牆壁,或讓自己在牆角蜷伏著。後來,視力一天不如一天,對陽光的感覺也漸漸的模糊不清了。

有一天,當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什麼也看不見,眼前一片黑暗時,我像被噩夢嚇倒一樣,全身驚恐,悲傷極了,那種感覺讓我今生永遠難以忘懷。

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後,我逐漸忘記了以往的事,只是覺得,我的世界充滿了黑暗和冷清。一直到她——莎莉文小姐,我的家庭老師到來。她減輕了我心中的負擔,重新帶給我對世界的希望,並且打開我心中的眼睛,點燃了我心中的燭火。

雖然我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但我卻仍可以清晰地記得——寬廣的綠色家園、蔚藍的天空、青翠的草木、爭奇鬥豔的鮮花,所有這些一點一滴都銘刻在我的心坎上,永駐在我的心中。

朗讀者:王湛琦

【來源:央視一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夜話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再塑生命的人
    這一天,海倫·凱勒初識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她的人生也從此改變……再塑生命的人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老師安妮·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我心裡無聲地呼喊著:「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時,愛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我覺得有腳步向我走來,以為是母親,我立刻伸出雙手。一個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緊緊地抱在懷中。我似乎能感覺得到,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師。
  • 夜話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衝破逆境
    在求學的過程中,海倫·凱勒遇到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一個失去了聽覺和視覺的姑娘,是如何完成數學、天文、希臘文等科目的學習,最終考取了自己心儀的大學的呢?衝破逆境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劍橋中學上二年級時,我內心充滿了希望。
  • 文學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許我們需要珍惜的不只是眼睛
    曾與拿破崙共同被稱作是十九世紀的兩位奇人,但是,在她88年的生命時光裡,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有書君相信很多人已經猜到了了,這位作者就是曾出現在我們課本裡的海倫·凱勒,而有書君今天要跟大家聊得,就是她的那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似乎不是我們平常人會討論的話題,因為大部分人,從出生到現在,就奢侈地享受著海倫·凱勒企及不到的視覺和聽覺。
  • 夜話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了解「愛」的含義
    讀完海倫·凱勒的文章,也許你會對「愛」產生更深刻的感悟……了解「愛」的含義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記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問起「愛」這個字的意思。聾人和盲人很難領會談話中的細微之處。那些既聾又盲的人遇到的困難又會大多少倍啊!他們無法辨別人們說話的語調,沒有別人的幫助,領會不了語氣的變化所包含的意思。他們也看不見說話者的神色,而神色是心靈的自然流露。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沒有正規的課程。即使非常認真地學,也只是像玩遊戲,而不像在上課。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堅強而勇敢 執著而樂觀
    海倫·凱勒的世界是無光、無聲、無語的世界,所以她有這樣一個小小的願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三天光明也許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一瞬間或一霎那的變化,可是,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
  • 讀書真香|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伴著溫暖的春風,我和媽媽邊走邊欣賞春雨洗後的萬紫千紅的美麗世界。突然一位可愛又奇怪的小妹妹——盲人妹妹映入,我的眼帘。我拉著媽媽的手惋惜地說:「真是太可憐了,美麗如花的小妹妹……可惜雙眼失明!」媽媽溫柔地說:「你和她相比,你是最幸福的,你看到觸到的是光明的世界,而小妹妹卻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沒有作聲又思索著什麼……繼續往前走。
  • 有聲|國際盲人節:姚錫娟朗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探尋聲音境界 還原誦讀本質1984年,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開的世界盲人聯盟成立大會上,確定每年的10月15日為「國際盲人節(White Cane Safety Day)」。今天,我們一起聆聽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後的生活。
  • 成長需要加鈣的雞湯,比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文學類圖書在兒童學習閱讀方法、提升寫作能力和增強文學素養和審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今天介紹「書目」中文學類第53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5、6年級)。她學會了說話,寫作,成功實現了大學夢想,進入了哈佛大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還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五種語言。作者:海倫·凱勒,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9個月的時候因猩紅熱失去視力和聽力,接著,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
  • 夜話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一雙雙託滿陽光的手
    讓我們隨著海倫·凱勒的文字,歌頌友誼,感謝生命中的良師益友……一雙雙託滿陽光的手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要是我能把對我曾經有所幫助的人一一寫出來,那該有多好呀。他還表現得十分幽默和富有詩意,對兒童滿懷愛心。當他抱著一個小聾兒時,常常表現出真誠的快樂。他為聾人做的貢獻會留存久遠,並造福後世的孩子們。因為他個人的成就和感召,我們將對他滿懷敬愛。居留在紐約兩年中,我見過許多知名人士。雖然我已久聞他們的大名,但卻從未想過會同他們見面。同他們大多數人的第一次見面,都是在好友勞倫士·赫頓先生的府上。
  • 感受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帶給人希望與光明
    在無聲無語的世界裡,海倫憑藉頑強的意志與毅力,度過了八十多年的人生歲月,並以自己的奮鬥經歷帶給世界上無數的人希望與光明。這是我在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感受到的。海倫在童年的時候便失去了光明,不僅如此,她還又盲又啞。世界對她來講,充滿了不公平,充滿了陌生,充滿了荊棘。上天似乎一開始就將所有不幸降臨到了她身上。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被譽為「精神楷模」的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講述了作者海倫自幼患病,導致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然而在家庭老師的幫助下,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名校,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的故事。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 |趙津瑜與您分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一本好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感人肺腑的故事,邊讀這本書邊感覺醍醐灌頂, 使我從中受到了許多教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記敘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一生。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身體健全的人應該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美國《時代周刊》:海倫凱勒被評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是當之無愧的,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結合。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安娜·埃利諾·羅斯福(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夫人):海倫·凱勒的這個故事永遠也不會完結。因為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曾經以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教導人自強不息的書,然而在完整地看過這本自傳之後,我感受最深的是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經歷的滿滿的愛。聽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海倫凱勒是位盲聾啞人,她曾經歷了黑暗、彷徨和迷茫,但她卻克服了幾乎所有困難,成就了她自己。
  • 夜話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學會說話
    1890年春天,我開始學習講話。我很早就有發出聲音的強烈衝動。我常常把一隻手放在喉嚨上,一隻手放在嘴唇上,發出一些聲音來。對任何聲音,我都抱有濃厚的興趣。聽到貓叫、狗吠,我都愛用手去摸它們的嘴。有人唱歌時,我愛用手去摸他們的喉嚨;有人彈鋼琴時,我愛用手去摸鍵盤。
  • 「大家朗讀徐濤專欄」丨阿通伯徐濤: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文:海倫凱勒音:阿通伯徐濤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丨海倫凱勒朋友,如果我有三天能用眼睛看到東西的話,我最喜歡看到什麼呢?並且我希望你也想一想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能看見東西的話,你將怎樣使用自己的眼睛呢?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要……」
    ▲一臺收音機每天陪伴著劉先生 記者 何春林 攝特困群眾檔案姓名:劉先生編號:05住址:花園一村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感恩身邊所有人。無論他們住在哪,我定要親自上門當面說聲謝謝,認真看看好心人的模樣。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接受挑戰,贏得生命中的光明
    最早接觸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我小時候從收音機裡收聽到的。一開始的時候,只是有一搭無一搭聽著,當聽到莎莉文老師為了讓海倫記住「水」這個單詞,她的老師打開水龍頭,讓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水龍頭下面感受水流,然後在她的手上反覆寫water這個單詞。
  • 【分享書單】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作者:寶寶知道 安安的寶貝媽媽《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作家海倫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寫的書,故事開始講了海倫在剛開始變成聾盲人時候,變得自暴自棄拒絕所有人的援手,甚至與有些遷怒與父母。這時候的她大概生活了無生趣,已經沒有什麼希望可言了吧。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好書分享 (第130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好書分享 (第130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020-12-10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