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最經典的戰術,僅用1萬人馬就擊退20萬敵軍,後世無人敢效仿

2020-12-16 騰訊網

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史記.淮陰侯列傳》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成語,叫做「背水一戰」。這在如今已經用來比喻在絕境之中與敵人決一死戰,也可用來比喻沒有退路,有著「決戰」性質的動作。這個成語的典故就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那麼淮陰侯是誰呢?

淮陰侯就是我們歷史上有名的謀將韓信,而「背水一戰」就是其在井陘之戰中所用的戰法,韓信在其中以3萬人馬就破掉趙軍20萬將士,大獲全勝,是軍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但是在之後的數千年都無人可以復刻其戰法,這是為什麼?

韓信在公元前204年於今天的山西省和順縣,其他精銳部隊盡數調離,手底下僅僅只有新兵3萬。在這種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他與原常山王張耳一起率軍在井陘口阻擊由趙國,代國,趙相國等共同的集結的20萬部隊,並成功獲勝。

但是現在去實地探查的話就發現竟在井陘關與韓信的背水陣有著足足13公裡的距離。韓信怎麼可能在這麼遠的距離跑來跑去的打仗呢?別著急,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張地圖。

背水陣的遺址現在已知是在井陘縣火車站附近,而距離趙相國的先鋒軍所在抱犢山僅有700米。當時的秦朝古道的驛站約摸是在石太高速的北邊。韓信當時應該是安排背水陣所在軍士1萬人左右,而再分配輕騎兩千作為奇兵在旁埋伏好。而剩下的兵則是跟著韓信在明面上攻擊趙相國的第一道防線。

自地圖上看,韓信是以一小部分軍力作為疑兵攻擊井陘西口,吸引對方的主力軍前往背上救援。而主力部隊自南進入到上黨郡北,也就是現今的長治。一路向東到達已經沒有任何城防的邯鄲郡。偷襲趙國的都城,使趙軍軍心不穩。

後又趁機準備進攻井陘東口,但得知趙相國的援軍已經抵達,於是不敢貿然出擊。但是趙相國也不敢貿然出擊,而是一直踟躕不動。他在自己前鋒部隊所在地安排了三道兵力,用以消耗韓信的兵力。可韓信在前一晚就已經派出了2000騎兵繞道趙相國的大營附近,觀察動靜。開戰以後又以聲東擊西之計引得主力軍離開大營。這時候趙相國自己老巢已經被韓信偷了,趙軍退路被切斷。且韓信的大軍與輕騎兵已成前後包抄之勢。但是趙軍那邊什麼也不知道。

第二天天一亮韓信就安排一萬人背水結營,自己又親自率領除了輕騎以外的1.8萬人攻打第一道防線,後佯裝不敵退回。而趙軍的前鋒軍信以為真前去攻打背水陣,裡面的2.8萬大軍也不知真情,以為沒有退路於是只好背水一戰。

而這時趙軍的後方被端的事情已經被發現,趙軍的將領急了,他們派出了將近8萬的兵力攻擊 背水陣。但是背水陣背水,所以趙軍無法繞後攻擊。而裡面韓信的士兵也因沒有退路殊死一搏。趙軍沒能攻下背水陣。

當時趙軍是急行軍過來,只準備攻下韓信就走。所以並沒有帶上糧草。等回到大營中才發現,自己的大營已經被插滿了漢旗,頓時軍心混亂,紛紛準備潰逃。韓信這時候就帶著自己有組織的2.8萬人強勢出擊,以少數人追多數人,一直到最後「斬成安君汦水上,擒趙王歇」。

走這一步一步,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融合。韓信這位「兵仙」之所以勝利,是在特定的情況之下將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元素糅雜在一起,應用的出神入化。後人皆在苛求「背水一戰」,但是沒有這些外因的影響,自然就不可復刻了。

相關焦點

  • 兵仙韓信:井陘之戰封神,教科書級戰術流傳百世,為何無人能成功
    在這場戰役中,韓信3萬對趙國20萬,他命令軍隊臨河列陣切斷了自家退路,身後是河,前面是敵人,只有打勝了才有活路,所以激發出了士兵們的潛能,從而在此絕境下打出了奇蹟一戰,此戰蘊含著深奧精深的戰術思想,堪稱為教科書般的存在流傳後世,但這個名滿天下的戰術在後續為何無人敢用,寥寥幾人用了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
  • 「背水一戰」戰術,將韓信用兵如神體現到極致,陳餘卻做足傻事
    秦末著名將領中,韓信用兵如神被世人稱道,在傳世戰役中他留下了諸多佳話,甚至留下了古今鮮有名將敢用的「背水一戰」戰術。在204年,韓信親率數萬士兵攻打項羽附屬國趙國。此戰中韓信所率領的都是新招募的新兵,長途跋涉越過太行山,而對面守軍是率領二十萬兵力的趙王歇和陳餘,"以逸待勞"的情形在眾人眼中不過是"火中取粟",但歷史給出的結局卻是韓信大獲全勝。
  • 韓信有「兵仙」之稱,背水一戰擊潰趙軍,千百年來無人能比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一句俗語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相傳史書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馬,韓信說最多帶10萬。劉邦接著又問他最多能帶多少,韓信又說越多越好。
  • 韓信的背水一戰是經典操作,為何後世不用,用的也都失敗了
    一說到韓信,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背水一戰」。確實,「背水一戰」可以稱得上是韓信最傑出的操作,裡面包含著豐富精深的戰術思想。但是奇怪的是,自從韓信用了「背水一戰」之後,這麼好的一種戰術打法,後世基本上沒怎麼用過。而且就算有效仿的,也基本上是失敗。
  • 韓信背水一戰打勝了,為何後世卻再也沒人敢輕易用此計策
    戰爭結束後,當將領們問韓信這個問題的時候,韓信的解釋是:「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韓信的意思是,當把人放入絕境的時候,為了求生存,他們身上往往會爆發出巨大的能力,從而以少勝多,打出不可思議的戰爭。
  • 同樣是背水一戰,韓信和項羽都成功了,他為什麼失敗了?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通過精妙的運籌取得戰爭勝利的事例,最典型的韓信背水一戰,通過分兵法,以三萬兵馬打敗趙國二十萬士兵。後世有很多效仿韓信做法的,卻只得其形,最終落得失敗,貽笑大方,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 「用兵莫過韓信」:三場戰役,領會韓信用兵之神,無愧「兵仙」!
    韓信從當地找來大量的陶器與瓦罐,再把木頭綁起來做木筏,木頭加上瓦罐的浮力,能夠載更多的士兵。這種超乎想像的戰船,用現代的說法,大概就是「寶特瓶戰船」。看到這邊真是令人一驚,還以為是兵仙韓信,原來是發明家韓信啊!韓信用這臨時戰船,繞到敵軍後方前後夾擊,魏王倉促迎戰吞下慘敗,韓信直接擄獲了魏王。
  • 以3萬騎兵擊敗劉邦56萬大軍的項羽,為何會落得個烏江自刎下場?
    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 所以項羽僅用3萬騎兵,就將劉邦的56萬大軍殺得個片甲不留。狀況慘烈,睢水為止斷流。 大戰結束後,劉邦的56萬大軍頃刻之間就剩十幾人。可見,士氣在戰場上多麼重要。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懸殊的差距呢?
  • 被誤解千年的「背水一戰」,實質是韓信的七步絕殺,哪七步?
    韓信的背水一戰,大家都聽說過。此戰韓信用3萬新兵,滅了趙國20萬勁旅。在別人那裡是兵家大忌,在韓信手上卻成了經典戰例,無愧「兵仙」之名。「背水一戰」後世演變成一個成語,意思是斷了自己退路,一往無前,就什麼事都能辦得成。但,這是背水一戰的真實意思嗎?
  • 韓信到底有多強?他曾用過一個妙計,兩千年來基本無人敢用
    劉邦就是一個市井流氓,他能夠最終奪得天下,主要還是知人善用,只要來投靠他的一律接受,而且自知能力不足也善於聽取謀士的意見。韓信作為劉邦手下的大將,在烏江邊將項羽逼死的就是他,從這裡我們就能夠看出韓信的能力。韓信在歷史記載中用兵如神,也是知名的常勝將軍之一,那麼你知道韓信到底有多厲害嗎?他曾在戰場上使用過一個妙計,兩千年來基本沒人敢用,你知道是什麼嗎?
  • 韓信背水一戰大破敵軍,馬謖同樣置之死地,為何卻不能成功?
    在古代戰爭中,這方面最成功的實踐,莫過於楚漢戰爭時期韓信的「背水一戰」。 在「漢趙之戰」中,韓信憑藉3萬陷入死地的漢軍,擊敗了7倍於己的敵人,創造了軍事史上的神話。
  • 全球最難打的3個國家,其中一個人口僅1000萬,卻無人敢打!
    導語:全球最難打的3個國家,其中一個人口僅1000萬,卻無人敢打! 只要有戰爭,就會有死亡和犧牲,這是千古不變的定理。雖然說戰爭是殘酷的,但是也是各國之間爭奪利益的手段,是沒有辦法避免的。通過戰爭,可以壯大各國之間的軍事實力,提高國家自身在世界上所佔據的地位。
  • 如果蒙恬、項羽、韓信,各自帶30萬大軍對戰,誰會是最後贏家?
    如果蒙恬、項羽、韓信,各自帶30萬大軍對戰,誰會是最後贏家? 這三位都是歷史上的名將,蒙恬當年率領三十萬秦軍,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僅僅是從這一點來看,蒙恬的指揮能力還是非常突出的。而項羽則是戰術天才,最擅長的就是以少勝多。
  • 與韓信有關的10大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1、胯下之辱:韓信在淮陰時,有一個屠戶出言侮辱他,說韓信長得高大,喜歡帶著劍,其實膽子特別小。如果韓信不敢用劍刺他,就從他的胯下鑽過去!韓信便當著眾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胯下鑽過去了。2、一飯之恩:韓信年輕時,生活貧苦。有一個漂母看他可憐,經常接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很感激,對漂母說將來要好好報答她。
  • 項羽為何怕韓信,從韓信破趙王可見一二
    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請勿轉載)據說項羽縱橫天下,只視韓信為其對手。為何?從韓信領兵敗趙王一役,便知道韓信是怎樣的軍事奇才。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趙王陳餘並不把韓信放在眼裡,為何?因為趙王手握雄兵,號稱大軍「20萬」。
  • 韓信一生最經典的四大戰役:兩次以少勝多,最終消滅項羽!
    韓信攻打楚國,項羽與劉邦籤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就韓信的一生來說,最經典的戰役當數以下四場,也即這四場戰役都堪稱教科書式的戰爭典範。一、陳倉之戰漢元年二月,項羽、劉邦滅秦戰爭結束。在秦朝滅亡後,項羽因為強大的實力,得以分封諸侯。
  • 志願軍最強單兵紀錄:一人一天擊退敵軍41次進攻,殲敵280人
    熟悉抗美援朝戰史的肯定知道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14號,美國集結6萬大軍,3000門大炮,170輛坦克,對志願軍防守的上甘嶺發動進攻,為了掩護地面部隊衝鋒,美軍在陣地上傾瀉了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知名的人物,他們創造出了很多燦爛的文化,同時,有的人也是悲劇人物,因為其一生的不幸,而為我們的漢語增添了新的成語,亦被後世難忘。韓信是誰?胯下之辱韓信雖然瘦弱,當時一直背著一柄寶劍,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佩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且這些典故個個堪稱經典,韓信真可謂是「成語專業戶」。接下來,筆俠就給大家獻上韓信的成語大餐。1、胯下之辱這個相信大家都知道,韓信落魄時,曾被一個惡霸欺負,惡霸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鑽過去。如果換作夏侯惇,早就將他砍了,可是韓信不是武夫,只有認慫,不過這被後世看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範。
  • 說到打仗,韓信與項羽誰更厲害?嚴格而言,兩人並不在一個重量級
    比如在彭城之戰中,他正是以突襲讓漢軍猝不及防、軍陣大亂,其後被趕入泗水、睢水淹死了20多萬人;如果兩軍正面硬扛,他的三萬輕騎兵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擊潰56萬漢軍。在《史記》等史料中,並沒有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只是說「漢王引兵從故道出」,或者「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大概是劉邦自己的戰略。韓信的成名之戰,是背水一戰擊敗趙軍。這一戰,韓信複製了項羽在巨鹿破釜沉舟的經典案例,以數萬人馬擊敗號稱二十萬的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