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誰曾主張「醫人不如醫醫」?

2021-02-07 成都方志

唐宗海(1846—1897),字容川,彭州三界鎮人。「中西醫匯通派」創始人之一,主張兼取眾家之長,「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學而能取長舍短」。《血證論》《中西匯通醫經精義》為其主要代表著作。

唐宗海幼年時期,家道逐漸貧衰,母親替鄉鄰做針線活,供他上學讀書。鹹豐十年(1860)因避兵亂,他在廣漢縣向李本生老師學習古文。一年之後,又去新都拜王利堂為師,刻苦攻讀理學。唐宗海聰敏好學,學業進步很快。同治元年(1862),年僅16歲的唐宗海,考取秀才。同治七年(1868),他涉獵醫學,深感書海茫茫,汗牛充棟,可惜沒有提綱挈領、方便行醫之作。於是遍讀前賢的浩瀚醫書,進行歸納整理,同治八年(1869)著成《醫柄》一書。其後又著有醫學普及實用讀物《醫學見能》。

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其父唐瑞麟身患血證。他深入研究病因並想各種救治辦法卻沒有效果,拖延了六年,終於唐父去世。唐宗海因回天乏術而深感遺憾,因此潛心探索「血證」醫治之法。光緒五年(1879),其妻馮氏也罹患了血證,經唐宗海精心調治而痊癒。

光緒十年(1884),經過11年的艱苦努力,其醫學力作《血證論》一書問世。「是書議論多由心得,然其發明處皆實事實理,有憑有驗」,創止、消、寧、補等方法要點,可謂精闢獨到,至今仍為臨床醫生診治血證所遵從。此書一出,聲名遠揚。唐宗海在家收徒傳授醫術,一度「列門下者,恆數十人」。

鄉鄰患病他往往登門施治。病情嚴重的,有時深夜叩門,他披衣就去,從無懈怠,也不計醫酬。只要有積蓄,他便周濟親族鄰裡,醫德醫術遍傳周圍鄉裡。

光緒十四年(1888),唐宗海遊學江南,經夔門到達上海,以其醫術名揚江南。光緒十五年(1889),唐宗海由上海上京應試,高中甲進士,授禮部主事。同年,其妻馮氏亡故,唐宗海告假返回家鄉。翌年春,專程前往彭縣敖家場風樓書院,求教於當代名儒呂調陽,專門研習易經,在易理中研習辯證施治的妙法。後來唐宗海在《醫易通說》書中,以醫學探其源,用易理引其緒,期望將易學與中西醫理貫而通之,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光緒十六年(1890),唐宗海帶著他的母親艾夫人赴京供職,以其精湛的醫術,譽滿京華。一年半後,南下寓居上海,常與浙江陸潤庠(同治年間狀元)對醫學理論和醫案進行討論,來往書信達200餘封。其中所撰醫學文章刊登在陸潤庠在杭州主辦的《醫學導報》上。當時西學東漸,唐宗海認識到中西醫各有長短,極力主張匯通中西醫學。他以中國傳統醫學理論為基礎,吸取西醫解剖學、生理學的知識,撰成《中西匯通醫經精義》(初名《中西醫判》)二卷,該書是「中西匯通」的先驅之作。他力圖把中西醫統一起來,開創了中西醫結合的先河,成為我國早期中醫學習西醫的代表人物,得到當時眾多學者的追隨,如朱沛文、張錫純、惲鐵樵等,謂之中西醫匯通派。同年冬,唐宗海遊學廣東,大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之志。

次年,他所著的《本草問答》《金匱要略淺注補正》兩本著作出版。以上四本書加上《血證論》於同年由袖海山房輯成叢書《中西匯通醫書五種》刊出。

唐宗海醫學著作很多,他著書立學的宗旨是「醫人不如醫醫」,因醫生終其一生,醫人有限,而「醫醫」,則使醫者心明睛亮,不致據錯誤之醫書、醫論而誤診、誤醫,使更多的人及時得到救治。因此他所著之書多實用於臨床。他的醫著行銷海內外,醫名由大陸而遠播印度和東南亞等地。一位在越南做官的華裔陶亨通,慕其醫名,曾於民國初年郵贈12匣名貴的越桂及闔家照片,以示結好之願。因路途不暢等諸多因素,12年之後,才由其子唐鏡明收到。其時,離唐宗海病亡已20餘年。

光緒二十二年(1896),唐宗海奉命去廣西來賓任知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為其贈詩送行。唐宗海帶著他的母親準備經過湖北、湖南而去來賓縣任職,但到達武漢時,他的母親就不幸病逝。第二年,他扶母親靈柩返川。在經過川東時染上疫病,帶病扶靈柩返家後,病情日益嚴重,甚至連話都不能說了,過了大約十日就與世長辭了,享年僅51歲。後安葬在雙流縣的袁家壩。


版權聲明:本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若已獲授權,請註明「來源:成都方志」。


圖片來源:網絡

圖文編輯:阿山

圖文校對:阿茶

技術支持:forever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著名人物一覽表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大家人物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晏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他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聰穎機智,能言善辯。
  • 精品推薦 | 帝王遺詔,窺探唐代醫人社會地位
    文宗李昂:「誠不感通,宿疾重遘,藥石無補,至於彌留……醫術之徒,深可矜念,不須加罪。」而唐代醫人若欲憑藉其醫術獲得較高級別的官職是非常困難的。如太宗曾為了給治癒自己氣痢的張寶藏升官而與魏徵齟齬多時,雖最終憑藉威壓得嘗所願,但究非佳話,亦屬個案。
  • 美國科醫人M22 AOPT超光子落戶保定華仁
    圖為美國科醫人M22 AOPT超光子。河北新聞網訊(馬晨輝)近日,2020年美膚新技術——美國科醫人M22 AOPT超光子落戶保定華仁醫院。據介紹,此次保定華仁醫院引進的美國科醫人M22 AOPT超光子,是科醫人公司第七代的光子平臺,在原有第六代M22王者之冠的基礎上將無痛無損、高效舒適提高,同時加入了Vascular和Acne雙波濾光片,實現了全效多維的皮膚管理功能。
  • 這位是「一夜白頭」典故的主人公,又是春秋歷史人物,知道是誰?
    在暖暖的陽光覆裹下,感受著無限的愜意,帶著好心情,帶著探究心,走進了位於嘉興南湖邊的伍相祠,走進了這位歷史人物的故事裡。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
  • 平邑,相傳為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平子的採邑,歷史悠久,以「平邑」名縣意義深遠!是誰主張定名平邑縣的呢?
    平邑,相傳為春秋時魯國大夫季平子的採邑,漢代為侯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以「平邑」名縣意義深遠。那麼,是誰主張定名平邑縣的呢?卻是鮮為人知的一件事。1983年12月27日,張寄庵先生給我的來信中揭開了這個謎。原來下面呈報山東省政府審批時,是將費縣改稱「白彥縣」,時任省府秘書長的郭子化同志反對此稱,力主改稱「平邑縣」,會議通過定案,於是才有了「平邑縣」之名。
  • 春秋戰國時代專題史
    所謂合縱,主張自燕至楚南北合成縱線,由六國聯合對付西方的強秦,其代表人物是蘇秦。連橫則主張各國單獨與秦連成一條條橫線,聯合對付別國,其代表人物是張儀。由於六國之間彼此的利害衝突,合縱未能實現,而秦國卻以連橫逐步削弱六國。 戰國末期,齊國因為遭到燕等六國的聯合進攻,實力大減,再也無力與秦對抗。楚國則中了秦的挑撥離間計,與齊決裂。只有趙國經過改革,國力尚強,繼齊成了秦的大敵。
  • 人物春秋 ‖ 民國河南省參議員劉希曾家族
    配梁氏,無後,以弟祺曾長子協武承繼。 劉希曾是密縣五門六姓始祖劉灌後裔,其祖上系書香門弟,耕讀傳家,為密縣劉姓望族之一。從已出土的三塊大隗劉氏《墓志銘》看,詳細記載了劉氏家族耕讀致富的發家史、歷代先祖樂善好施以富濟貧的風格及尊老愛幼的孝道家風。
  • 龍的傳人——之(習儒心得之人物春秋生命感恩)08
    宇宙之智慧人類人類之生命感恩龍的傳人——之(習儒心得之人物春秋生命感恩)至春秋數士(掌管知識的巫者等人)之稱之儒由孔子而立。中華文明五千年,前二千五百年之文化由孔子而繼,後二千五百年之文化由孔子而開。儒「祖述堯舜,憲章(效法)文武」,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倫理道德教育。
  • 春秋諸子百家思想文化的大交流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政治上主張「仁」,在教育上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荀子主張以「禮」治國、「制天命而用之」。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主張小國寡民,無為而治,使民無知無欲;莊子主張恢復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墨家。
  • 春秋時期有影響的十大著名人物
    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
  • 共同戰「疫」 成都體育學院運醫人在行動
    在成都體育學院應急指揮部的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附屬體育醫院全體職工幹在實處,全院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堅決打贏防控保衛戰;醫學院教學團隊講授「開學第一課」防護知識與健康教育在線課程,在停課不停學的形勢下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37名師生自疫情爆發至今,一直駐守在該校負責醫務保障的運動隊一線;在學校疫情防控、關心關愛學生和奧運科技攻關的服務中,這些成體運醫人在行動
  • 在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下,諸子百家的誕生
    有人主張各國南北相聯合,共同對付秦國,被稱為合縱;也有人主張分散東方各國,使他們分別與秦結好,也就是與秦東西相聯合,稱為連橫。他們遊走於各國之間,活躍在政治舞臺上,是中國最早最特殊的外交家。他們將列國掌控於股掌之間,時而合縱攻秦,時而連橫抗秦,正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傑出代表有公孫衍、張儀、蘇秦等。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形成的原因(百家爭鳴,啟於春秋,興盛於戰國,它是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 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
  • 【人物春秋】王經母深明大義
    【人物春秋】王經母深明大義 2020-11-26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色列科醫人集團重磅新品——TriPollar初普家用射頻美容儀
    科醫人旗下的家用產品線,Pollogen公司的射頻美容儀Tripollar系列射頻美容儀,由於新升級了雙頻率和大射頻極性頭,比之前的老款"童顏機"效率更快,受到女士們的喜愛。TriPollar初普品牌溯源1966年,美國Lumenis科醫人集團成立,至今擁有超過220項註冊專利和眾多FDA認證。是外科、眼科和美學領域的微創臨床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是開發和商業化創新能源技術(包括雷射、強脈衝光(IPL)和射頻(RF)的世界知名專家。
  •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運動屢次失敗,為何還會有人組織變法?
    還有,吳起為了讓國家儘快強大起來,也開始主張變法運動,但是也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一時期主張變法的政治家或者軍事家,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算有人為了變法運動付出了生命代價,但卻依舊有人前僕後繼,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這是為什麼呢?
  • 春秋五霸之前,還有春秋三小霸,他們分別是誰?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稱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古語有云:「大霸不過五,小霸不過三」。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大霸者,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三個是沒問題的,另外的兩個,一說是宋襄公、秦穆公,一說是勾踐、闔閭,這早已是為人所熟知的了。而三小霸為誰,論之者甚少,因為自齊桓公稱霸後,小霸沒有了,所以後人便將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三人,列為春秋三小霸。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
  • 國學講堂(511):春秋戰國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