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葉天士認為消渴症無藥可醫,金山寺醫僧出手,葉天士拜師醫僧

2020-12-17 史海講經人

浙西某舉人與友人一同約好進京會試,行船至姑蘇,這位舉人就生病了。同伴叫了個車把他送到名醫葉天士家進行診治,葉天士診了很久,然後說道你是感冒風寒,一劑藥下去就能好,你這是將要去何處?

舉人將自己要進京赴會試之事說了,葉天士說了你還是別去了,此去必然要舍船登陸,這樣的話必得消渴症,無藥可救,活不過一個月,現在脈像已現,趕緊回去,後事還來得及料理。於是給他開了個方子,然後讓他徒道將其記錄在醫案之中。

舉人回到船中,惶然涕下,就想辭別小夥伴們獨自返回。小夥伴們都說這是醫生的嚇人之道,這樣他們才能發財,而且葉天士只不過是個醫生,又不是神仙,不必介意。第二天,舉人的病果然好了,同伴於是就慫恿他,於是北上,只不過心中還是不安。

他們行船到了江口時由於逆風,船走不動了,於是一起相約同遊金山寺。山門前有一醫僧招牌,舉人於是到禪室看醫僧,醫僧為其診斷,然後問他將要去何處。舉人把要時京赴考的打算告訴了他。僧人皺眉說道,恐怕來不了,此去之後就將登陸,消渴症立發,那麼就活示守一個月,為何還要遠行?

舉人眼淚就掉了下來,說道果然像葉天士說的那樣。僧人就問葉天士是怎麼說的,舉人說無藥可救。僧人說到謬矣,如果藥不能治病,那對賢為何要留醫道?舉人一聽,咦,聽起來好像僧人有辦法呀,於是長跪不起,請求僧人救援。

僧人將其扶起來,說你有登陸的那裡,有王家在那裡賣秋梨,你用車裝滿秋梨,渴了的話就以秋梨代茶,餓了的話就蒸梨充飢。估摸著到了京都之時你已吃了過的梨了,這樣的話就無恙了,說無藥可救,這不是誤人性命麼。

舉人再次行禮然後退出,行至清棄船登陸,果然消渴症大發,於是依據僧醫所言,飲食必以梨代之,直到京都一切無恙。考試完之後又返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京都的一切特產作用酬謝,僧醫只收了京城的特產但卻不肯收錢,對舉人說你過姑蘇時,再去讓見葉面天士,讓他再診視,就說沒病了,然後以他前面說的話質問他,如果他問是何人治的,你就說是老僧我,這比你送我錢好多了。

舉人依老僧之言,再過姑蘇之時又去找葉天士複診,葉天士說你沒病還看啥。舉人於是以他前面說的話質問他。葉天士於是讓徒弟查看醫案,完全相符。於是說道,太奇怪了,你是遇到了神仙了嗎?

舉人說道是佛不是仙,於是將老曾之言告之。葉天士聽後說道我知道了,你先走,我將停業前去請教。於是摘牌把徒弟遣散,隱姓埋名,穿上傭人的衣服輕舟前往金山,拜入老僧門人,請求跟著老僧學醫,老僧同意了,葉天士每日跟隨在其左右,看老僧治過百餘人,醫術與自己也不相上下。

葉天士於是對老僧說,我也有些悟了,這樣,我來開方可以嗎?老僧說可以呀。葉天士開完方子之後呈給老僧看,老僧說你學得差不多與葉天士一般了,何不自己出去行醫,沒有必要再跟著老僧我了。葉天士說我怕如葉天士一般誤人性命,必須得精益求精,做到萬無一失才可去救人。老僧說善哉,你這話勝過葉天士。

一天.抬進來一個垂死之人,其腹好像是懷孕了一般。來人說道此人腹痛已有數年,今年更甚。僧人診完之後又讓葉天士複診,葉天士診完之後開了方子,首用白信三分,僧人看後大笑,說妙呀,你之所以不及我就是因為太過謹慎。此方須用砒霜一錢,這樣就能起死回生,永遠根除痰根。

葉天士一聽大駭,說此人是患了蟲蠱,用白信三分,讓蟲子死足夠了,多了病人怎麼承受得了。僧人說你既然知道是蟲,但你不知蟲子的大小嗎?此蟲已經長約二十餘寸,如果你用三分,不過是暫時將蟲子困住,後面必然還會復發,再用白信,那就用來了,這人也就沒救了。用一錢砒霜,這蟲子肯定就會死,然後會隨矢被排出,永絕後患,不是更妙?葉天士聽後很是疑惑。

僧人立馬命侍者取一白丸放入病人口中,然後以湯水服下,然後又對來人說,速速抬回去,晚上必會隨矢排出蟲子,你把蟲子帶來給我徒弟看。來人記下之後就回去了,到了晚上果然如老僧所說,挑了一隻紅色的蟲來來了,長有二尺有餘。病人也已甦醒,餓了到處找吃的。老僧讓其以參苓作糜進食,十幾日好就痊癒了,葉天士這下是心悅誠服了,然後將自己的真實姓名告訴了老僧,老僧念其虛心嚮往,於是將一冊醫書給了他,自此葉天士的醫術更為精進,再無棘手之症。

醫道像葉天士這樣已經成名的,還以醫術不及人而感到羞恥,要求醫術精益求精。現在的一些後生小子,不過是讀了幾本《脈訣》、《本草》就說自己已然悟道,大膽行醫,人命實在是堪憂呀。

感謝關注,歡迎評論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名醫葉天士『最妙』變形金「方」——炙甘草湯
    祖父葉紫帆(一作子蕃),名時,醫德高尚,父親葉陽生,名朝採,醫術更精,葉桂十二歲時隨父親學醫,從小熟讀《內經》、《難經》等古籍,十四歲時父親去世,家貧難為生計,便開始行醫應診,同時拜父親的門人朱某為師,繼續學習。他二十四歲之前先後拜過師的名醫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接等著名醫家,後人稱其「師門深廣」。
  • 讓乾隆氣到吐血的葉天士不是好人?竟曾靠性騷擾治病
    古裝劇《延禧攻略》裡面,後期才出現的名醫葉天士原來是真有此人,葉天士自稱「時醫」,所謂「時醫」,其意即是「走運」,所謂「天授」,也與這種「時運」有關。在民間,葉天士也有「天醫星」下凡轉世之說。其祖父葉紫帆長於兒科,其父也從醫,不過早逝,葉天士是經其父親弟子轉學成才的,家學淵源未斷,兒科仍是其衣食之源。民間關於葉天士的故事也多與兒科有關,尤其是與治痘有關,治痘方法甚至千奇百怪。
  • 中華十大名醫葉桂
    從十二歲到十八歲,他先後拜過師的名醫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接等著名醫家,無怪後人稱其"師門深廣"。山東有位姓劉的名醫擅長針術,葉桂想去學但沒人介紹。一天,那位名醫的外甥趙某因為舅舅治不好他的病,就來找葉桂。葉桂專心診治,幾帖藥就治好了。趙某很感激,同意介紹葉桂改名換姓去拜他舅舅為師。葉桂在那裡虛心謹慎地學習。一天,有人抬來一個神智昏迷的孕婦。劉醫生診脈後推辭不能治。
  • 無德不成醫 品讀大醫精誠故事
    神農嘗百草醫者美德感天動地古人云:「無德不成醫。」醫者,行的是仁心仁術,仁心在前,仁術在後,這是衡量醫者的標尺。關於這一點,在中醫的源頭處就深有體現。華佗診斷極為精準,有一次,他為一軍吏治癒後,又留有一些藥,並道:「你十八年後當有一次發作,服用此藥,便徹底痊癒,若無此藥,一定會死。」結果,六年後,那軍吏有親戚亦患類似之病,便對軍吏說:「您如今強健,我卻要死了,您怎忍心藏留藥物?先給我吃了吧,我病好之後,你再向華佗求藥。」後來,那軍吏親戚病癒,而軍吏因未向華佗再求藥,十八年後,果然病情復發而去世。
  • 葉天士的雜病證治經驗
    葉天士的雜病證治經驗葉桂,字天士,號香巖,江蘇吳縣人,清代著名醫學家。生活於清·康熙、乾隆年間(約公元1666-1745年)。其祖父和父親皆精於醫。葉桂14歲時,其父去世,遂從學於其父的門人朱某。桂聰穎異常,聞言即解,見識常出於其師之上。又能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虛心好學,凡聞有一技之長者,必執禮以師事之。
  • 歷史解說:清朝一富家少爺身患怪病,請名醫診治,名醫進屋就說,快去拿馬桶
    捨戂荷刞扽聝闏蹮葽赫姐夥粦牾晉收銌罰黅軾繀啢駭坑鶃茿礌嫎秭擬密鰲蔏売鯰塰雩簄騑侮僉輋慗璸鏴熴脲叫鈵裝天生的寬厚良善讓葉天士救治了很多身無分文的窮苦病人,無以為報的他們將葉天士懸壺救人的事跡口口相傳,名醫用馬桶治病的故事也就流傳至今
  • 治癒謝覺哉糖尿病的著名藥散
    通過研究,謝老發現現代醫學所稱的糖尿病,就是中醫裡的消渴症。而中醫治療消渴病的良方當屬清代名醫葉天士的玉泉散。於是謝老按照玉泉散處方服藥百餘劑,竟然治癒了自己的糖尿病。為此謝老在病癒後即興題詩一首《喜渴病癒》。並親自為其注釋。這首題為《喜渴病癒》的詩作發表於1959年7月,「文園病渴幾經年,久旱求泉竟及泉。
  • 【視頻】名醫徐靈胎
    自《周易》、《道德》、《陰符》家言,以及天文、地理、音律、技擊等無不通曉,尤精於醫。初以諸生貢太學。後棄去,往來吳淞、震澤,專以醫活人。大椿著書頗多,有《蘭臺軌範》、《醫學源流論》、《論傷寒類方》等,都為醫學之籍。他的歌曲有《洄溪道情》三十餘首,《中國詩史》頗有憤世之辭 。
  • 名醫繆遵義及其《溫熱朗照》
    「所謂時行之疾,無歲不有。其得之者,非必人人而盡然。至於大疫流行,則連床共榻,沿門闔境,互相傳染,疾病既相連屬,死亡亦且枕籍,此生人之大劫,醫治之不容緩也。」乾隆五十一年(1786)三月,77歲的吳中三大名醫之一的繆遵義在自己醫學著作《溫熱朗照》「自序」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雖然距今已經過去230多年,而其語境仿佛就在當前。
  • 高熱、心煩、口渴、頭痛,名醫張錫純用「寒解湯」,究竟是何意?
    對中醫藥的發展稍有了解的人應當對此有所耳聞:明清時期溫熱類疾病大行其道,促進了中醫藥在溫病方向的發展研究,羽翼傷寒,也讓那個時代湧現了許多醫家豪傑,如吳又可、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等,可謂時勢造英雄。
  • 奇方妙法治病錄 | 藥貴精而不在多:用方簡者,其術日精
    (《範文甫專輯》)按藥貴精而不在多,是諸多如範文甫這樣的名醫所崇尚的處方原則。衡量一個醫家的水平,有個簡單而可靠的辦法,不用看他藥開得如何,只看他的方子藥味多少。藥味少者水平高,藥味越多,水平越低。《洛醫匯講》有一句話說得很精彩:「用方簡者,其術日精;用方繁者,其術日粗。世醫動輒以簡為粗,以繁為精,衰矣哉。」——是說用藥少者,其醫術越精;用藥多者,醫術越粗陋。
  • 尋訪越醫倪涵初
    嘗嘆曰:醫有經世之術,而學在其中。《素書》《內經》,參諸天德王道。遂會講柯亭,接證人之傳。聞關中李中孚講學毗陵,徒步往從之。宗賢性慈厚,每治病先貧而後富,嘗蓄貴藥於簏中,遇貧者雜和以進;助修百裡塘、螺山橋,所得資皆散盡。室無宿儲,破衣敝屋,終其身四十餘年。宗賢歿後,鄉人感其恩德,修墓建祠,於每年農曆八月祭祠;若遇病痛,輒於祠內焚香祈佑,其風俗延續至今。
  • 藥食同源 | 夏枯草
    夏枯草三四月開花,是時正厥陰風木主令,其為肝經之藥明矣。丹溪曰:夏至即枯者,蓋稟純陽之氣,得陰氣則枯也。《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寒,味苦辛,無毒。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破癥,散癭結氣,腳腫溼痺,輕身。夏枯草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膀胱寒水經;味苦辛無毒,得地火金之味,入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
  • 藥食同源 | 牡丹皮
    此劑苦能瀉陰火,辛能疏結氣,故為血分要藥。 《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寒,味辛,無毒。主寒熱中風,瘛瘲驚癇,邪氣,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丹皮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