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中的「倒鱉狗」,可倒著行走!靠挖「沙鬥」捕獵

2021-02-07 釣魚七天樂

黃河灘中的「倒鱉狗」,又稱地牯牛,它可以倒著行走!靠挖「沙鬥」捕獵!

在黃河灘的泥沙下面,埋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有歷經上千年的龐然大物——黃河鐵牛,也有一種被稱為地牯牛的渺小的生命。這種藏在沙土下的「小牛」常常是倒著行走,豫西人一般都習慣稱其為「倒鱉狗」,也有人稱其為「老倒」。

「倒鱉狗」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其築巢時,會在沙土上留下一個個小沙鬥,每一個漏鬥狀的巢穴下面,都藏著一個鮮活的小生命。這些小沙鬥就是它們挖出的一個個陷阱,等到一些小昆蟲不慎掉入其中時,潛伏在裡面裡「倒鱉狗」便伸出細鉗子般的上顎,將小蟲子拖入巢穴內吃掉。

「倒鱉狗」的巢穴

黃河灘中的「倒鱉狗」,也稱地牯牛,曾是80後的好玩伴!它們喜歡藏在「沙鬥」下捕食。小時候在沙灘中最喜歡尋找這種小昆蟲了,循著一個個小沙鬥,用樹枝拔弄走附近的沙土,把這些潛藏在沙堆下的小蟲子抓出來,放到瓶子裡玩。看著它們在瓶子裡倒著行走,感覺非常稀奇。80後的童年樂趣,也莫過於此吧。

蟻蛉(地牯牛的成蟲)

工作之後,這種兒時很常見的「玩伴」也被漸漸遺忘。直到最近在黃河灘野釣的時候,這種漏鬥狀的小「沙鬥」再次出現在眼前,瞬間便勾起了對它的回憶。通過查詢,得知這種小動物的學名叫蟻獅,俗稱「土牛」、「沙猴」、「地牯牛」,這是一種脈翅目昆蟲——蟻蛉的幼蟲。

它們在幼蟲階段,常常是倒著鑽入沙土中,並用它那碩大的前顎將沙子拋在外邊,逐漸形成一個形似漏鬥的陷阱。幼蟲長到一定階段便開始化蛹,最後變成長著翅膀的蟻蛉,好似一種會飛的螞蟻。

據稱,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蟲子,還可以入藥,具有通淋、截瘧、拔毒去腐之功效。據《生草藥性備要》記載:

治瘰癧,初起消散,破爛拔毒埋口。

可見,這些小小的蟲子,竟也有它的用途。而在夏季的黃河灘中,這種沙鬥的數量非常多,尤其是到了傍晚,這種藏在沙子下面的小精靈便開始活動。它們會把自己的「陷阱」做高、做大。誤入其中的蟲子,便會被它們迅速拖入沙堆中吃掉。有時候一大早到黃河灘野釣的時候,時常會看到一些昆蟲的殘肢斷臂留在窩外。

如今,忙碌的城市人群,也難得有時間去郊外感受一下自然,80後記憶中的「倒鱉狗」恐怕早已被遺忘在「柴米油鹽」中。孩子們則沉浸在洋娃娃、電子遊戲中度過他們的童年,這種會倒著行走的小精靈,怕是難以再勾起人們的興趣了。

編輯:黃河漁人。

相關焦點

  • 黃河鱉!黃河鱉!終於可以去「釣鱉」了
    「麥稍黃,釣鱉忙!」,這是黃河流域釣魚人中流傳的一句諺語,意思是在麥稍發黃的季節,正是野釣黃河甲魚的大好時機。每年的6月份,正值黃河的酷暑季節,氣溫升高,在水底蟄伏了大半年的黃河甲魚,終於來了!此時如果方法得當,在黃河灘中很容易釣到正宗的黃河鱉。
  •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大眾日報記者 單青 王志浩 楊學瑩 策劃 婁和軍2020-09-19 11:57: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黃河灘區大遷建,對於灘區廣大黨員幹部來說
  • 與「土味」的黃河灘區「年」在一起
    有人說,幸福就像貓吃魚、狗吃肉、 奧特曼打小怪獸,聽起來如此輕鬆、活潑、自由。但對黃河灘區60多萬群眾來說,幸福卻是住得久、睡得香、半夜不被洪水殃。2月4日是中國傳統小年,我們新華社山東分社「走灘區」小分隊在這一天與黃河灘區群眾共同過了一個年,「年」在一起讓我們無限感慨。
  • 黃河灘區北堤村:魚肥椒紅奔小康
    狼城崗鎮地處黃河灘,民風淳樸,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近年來,狼城崗鎮因地制宜求發展,既保留本土韻味、地方風情,又積極探索特色,引進產業項目,助力灘區群眾脫貧奔小康。北堤村緊挨著彩虹跑道,村裡的稻鱉混養和錦鯉養殖基地在跑道邊依次排開。「北堤村有五大寶,我這裡都佔了三寶,錦鯉、黃河稻香大魚、黃河稻香甲魚。」北堤村產業項目負責人馬海山說。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波瀾壯闊灘區遷建...
    2019年8月,大眾日報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大型蹲點調研,一年多的時間裡,在總編輯帶領下,記者多次深入灘區採訪,行走千裡黃河沿岸,蹲點7市16縣(區)61個灘區村。今天,大眾日報推出大型蹲點調研報導,講述波瀾壯闊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故事。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2019年8月,大眾日報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大型蹲點調研,一年多的時間裡,在總編輯帶領下,記者多次深入灘區採訪,行走千裡黃河沿岸,蹲點7市16縣(區)61個灘區村。今天,大眾日報推出大型蹲點調研報導,講述波瀾壯闊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故事。
  • 【養鱉】黃河鱉野外仿生態養殖經驗分享,降成本混養草鰱魚
    黃河鱉,營養價值高。特別是野生黃河鱉,主要棲息在黃河流域。隨著雨季到來,黃河鱉就會隨著水位上漲遷移到地勢低的地方。
  • 田豐 陳銀生 著 《築夢黃河灘——山東省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紀實》出版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搖籃。滔滔黃河水,就像母親甘甜的乳汁一樣,哺育著炎黃子孫。黃河是一條世界級的大河,全長5464千米,蜿蜒流經9個省區,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直流而下,一瀉萬裡,奔騰入海。像所有的大河一樣,她的形成,發展經歷了千百萬年,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長河中,逐步地孕育、發展、壯大了自己,並形成了水少、多沙,洪水泛濫,河道善淤,善徙等特性。
  • 走馬黃河灘
    隨便拈一首古詩詞在這綠海中濺了,讀起來都別有韻味。又一個文友也靈性大發,驚悟道:怪不得這灘下的綠色是這麼濃,這麼重,因為灘下較之於灘上的平原地帶,時令可能會晚半個月,這不正就是白居易所詠嘆的麼:「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車中所坐皆為文人,便又有人拈出了宋朝張栻的詩:「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 辛奪奎:《我的六十年》——第一章 生在黃河長在灘 西遷隨父進高原(二)
    所以與其說自己是「秦人」的子民們,倒不如說自己是「晉人」更為貼切。黃河在改道過程中,如狼似虎、橫衝直闖,為老百姓的生活帶來諸多災難,乃至有的人流離失所,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因此,在歷史上黃河就有「害河」之稱。黃河改道,往往形成新的灘地,為了弄清界畔,爭佔因黃河改道形成的「嫩灘」,沿河「秦」、「晉」兩地百姓經常聚眾鬧事,割據「戰爭」連年不斷。
  • 鄄城將建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
    原標題:鄄城將建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5月25日,鄄城黃河灘區遷建紀念館項目方案匯報會召開,菏澤市委副書記、鄄城縣委書記張倫出席會議,山東省工業展覽館館長、山東百特展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風光參加會議。
  • 民間故事:漁夫得到一個老鱉,老鱉體內竟然有異寶
    李念看見漁網中是一個碩大的烏龜,烏龜很有靈性的看著四周,也不反抗。李念帶著老鱉回家了,同村的人哪裡見過這麼大的老鱉,紛紛來李念家裡圍觀。李念計上心頭,既然大家都是來看新鮮的自己何不收點錢來補貼家用,說幹就幹,李念這消息放出來後,來看的人不但減少而且還多了起來,大家都想知道為何李念會收這麼多的錢,那東西到底是怎麼神奇。李念樂開了花,李家的日子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幕時間|Opening2021年1月9日 10:00展覽地點|Venue山東省文化館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藝術學院承辦|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山東省文化館協辦|山東藝術學院藝術實踐與創作處王力克《黃河古道》 100x80cm 油畫王克舉《果洛 —東傾溝》100x80x2cm 油畫 楊慶義《黃河溼地之一》 100x80cm 油畫宋齊鳴《金秋》 80x160cm 油畫常勇《灘區新村臺》50x60cm 油畫譚智群 《黃河之水》120x80cm 油畫
  • 告別黃河灘,5月底遷居新家園 黃河灘區3900餘遷建村民即將入住
    在濟南第一批覆工復產大潮中,由山東三箭集團承建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濟陽區仁和家園項目正進入交房前的最後衝刺,3900餘名灘區村民年內將如期搬進新樓。灘區遷建村民新家靜待主人在臨近黃河北岸大堤的仁風鎮後王圈村,一排排嶄新的樓房在春天的原野上格外醒目,這就是濟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之一的濟陽區仁和家園安置房項目。
  • 黃河霍寨段不明採沙船埋管抽沙灌百畝巨坑
    近年來,相關監管部門持續高壓打擊盜採河沙亂象,但在東明黃河霍寨管理段,竟有船隻懸掛著河務局的旗子涉嫌盜採河沙,埋管超千米抽沙到黃河灘區,灌到約百畝的巨坑澄沙。記者 劉暢 攝  附近的村民說,採沙船抽取的沙子灌倒了附近一個超過百畝的大坑中,到時候賣沙賣土賺錢。「這沙土都賣六七十一方,現在是灌坑澆地的,到時候賣土賣沙賺錢著呢」。  村民們透露,旁邊的窯廠挖了個坑,有百十畝,從黃河裡抽取的沙漿就用來灌那個坑。
  • 山東藝術學院「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展
    他指出,本次展出的作品是近兩年來國內以「黃河」為主題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界、美術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對國家改革發展和黃河灘區建設成就進行的新的藝術表達。
  • ...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隊伍壯大了
    【發現】性情敏銳的大鴇 出沒在40多公裡的黃河灘區黃河九曲十八彎,最後一彎出蘭考,浩蕩東流去。黃河大流向,從東西方向,漸轉為西南東北方向。長垣和蘭考隔河相望,「目送著」黃河偏向東北,一路彎彎繞繞,擺蕩的黃河,時而被拉近,時而被推遠。
  • 「大河萬物生」四百多隻大鴇前來越冬 長垣黃河灘區「一級來客...
    【發現】性情敏銳的大鴇 出沒在40多公裡的黃河灘區黃河九曲十八彎,最後一彎出蘭考,浩蕩東流去。黃河大流向,從東西方向,漸轉為西南東北方向。長垣和蘭考隔河相望,「目送著」黃河偏向東北,一路彎彎繞繞,擺蕩的黃河,時而被拉近,時而被推遠。
  • 東營黃河灘區拍戴勝
    2020年4月底,受朋友之邀,去往東營北部,位於黃河建林浮橋以東的黃河灘區拍鳥。這是朋友剛發現的一窩戴勝,正在育雛。自東營城區出發,經永安鎮到達建林浮橋,沿黃河大堤,向東行駛。大堤內,是黃河衝刷形成的灘涂,土質肥沃。
  • 菏澤東明668戶黃河灘區群眾喜搬新居
    ,始終堅持把灘區遷建作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馬集外遷社區是東明縣灘區遷建工程中唯一的外遷社區,1月5日,668戶居民迎來了搬遷日。正好趕上這個惠民政策,能讓我們走出這個窮山村、窮灘區、窮地方,多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了,馬上成市民了,可不得儘快搬,越快越好。」對於如今的新家,翟秋連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