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李逵和武松兩大好漢,到底誰更厲害?

2020-12-17 西府趙王爺

在《水滸傳》中,武松的武力值應該是屬於天花板級別。俗話說「馬上林衝,馬下武松」,梁山步軍之中,除了倒拔垂楊柳花和尚魯智深,估計沒人能和武松掰手腕了。而大家對於武松戰力的印象,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景陽岡打虎。畢竟在常人看來,猛虎乃是獸中之王,非人可匹敵。而正是因為在景陽岡上單挑猛虎成功,才為武松創下了打虎英雄的赫赫威名。

但事實上,《水滸傳》中打死老虎的並不只有武松一人,李逵也有過單挑老虎的戰績。而且還是以一敵四,直接端了一窩四隻老虎。話說這李逵是個孝子,落草梁山之後,便想著回家接母親上山來享福。誰曾想在接到母親回梁山的路上,李逵因為給母親尋水解渴的緣故,落單了母親,導致母親被沂嶺上的老虎給吃掉了。

悲憤異常的李逵為了給母親報仇,便將這一窩老虎給全數打殺了。此外,李逵打虎過程也遠比武松簡單輕鬆。當初在景陽岡上,武松打虎可算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僅自己兇險無比,冷汗都被嚇出來了,還耗盡了氣力,手腳都蘇軟了。而李逵在沂嶺面對四虎時,基本就是一刀一個,如砍瓜切菜一般,全然不費力氣。

同樣是打虎,武松一對一單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而李逵以一敵四,卻是不費吹灰之力。那麼這是否能說明,李逵的武力要強過武松呢?

這種結論其實是過於片面地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雙方的實際處境。換句話講,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根本就沒有認真讀過原著。如果讀了原著你就會發現,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時的處境是全然不同的。

首先我們來看武松打虎,作為武松的出場首秀,施耐庵先生對於這場戰鬥描寫的是非常詳細的。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武松打虎時的一個狀態。

首先武松打虎是被動進行的,而且處於一個醉酒狀態。在遇到那吊睛白額大蟲之前,武松已經在景陽岡下的酒家中吃了十八碗酒。而那酒家的酒,以醉人著稱,一般客人喝三碗便醉了,由此過不得景陽岡,所以這酒家也取了個三碗不過崗的名字。

酒家道:「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更有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喚作'三碗不過岡'。

雖然這裡有些酒家自誇的嫌疑,但武松一連喝了十八碗之後,確實是有些醉了。到了景陽岡上,酒力發作,走路都是踉踉蹌蹌,於是找了一個青石板躺下。而武松這才正要睡,這大蟲就突然跳了出來,對武松發動襲擊。如果不是武松自身反應速度足夠快,估計就沒了。

相較而言,李逵則是在清醒狀態下的主動出擊。當時他為母親取水回來,發現母親不見了,尋找之下,看到是老虎吃了母親,這才主動去找老虎報仇。

一個是酒醉體乏,一個是清醒憤怒;一個是被動應敵,一個卻是主動出擊。尤其是武松喝醉了,會造成反應速度和動作敏捷性的大幅度下降。所以,二人的狀態是完全沒法比的。

其次,武松是沒什麼武器的,基本上是屬於赤手空拳打死的猛虎。原本武松身上有一根棍子,但在進攻的時候由於太緊張了,一棍子打在了樹上,把棍子給打折了,後面所幸就不用了。後面就是靠著雙手和一身蠻力,將老虎給按在地上錘。這可厲害了,與老虎比力氣,還把它們打成了棉花!

那武松盡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藝,半歇兒把大蟲打做一堆,卻似躺著一個錦皮袋。

反觀李逵,手上可是有著一把樸刀的,此外腰間還撇著一把腰刀。正所謂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有著武器的李逵,打起老虎來自然要事半功倍。當初武鬆手中若是有李逵這般兵器配置,估計那吊睛白額虎也難在其手中撐過三回合。

最後一點,李逵並不是同時力敵四虎,而是先用樸刀除掉了兩隻小老虎,然後在洞中解決了吃掉李逵老娘的母老虎,最後遇到的才是如武松在景陽岡上碰到的吊睛白額虎,並將其打殺。而且這隻吊睛白額虎的實力能否比得上景陽岡上那隻,那都還得打個問號。畢竟景陽岡上的老虎是官府公認的禍害,已經害死了不少人,需要二三十人結隊才可過崗。而沂嶺上的這四隻老虎,可沒傳出多少禍害。否則李逵也該是如武松一般的打虎英雄了。

酒家道:「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隻吊睛白額大蟲,晚了出來傷人,壞了三二十條大漢性命。

總而言之,武松打虎與李逵打虎,難度相差太大,根本不具有可比性,一個是虎偷襲人,一個是人算計虎。如果互換場景的話,李逵可能就先上樹了。怎麼能據此來說李逵比武松厲害呢?

事實上,在我看來,武松的武力水平是要遠超李逵的。撇開打虎的戰績不談,武松空手步戰幾乎無敵手,在生死對決中經常能戰勝比自己更強的對手,逆境之中總能翻盤,是遇強則強的類型,戰神級別的人物。而李逵除了砍死一堆路人甲和小兵,還有一些無力反抗的老弱和被捆綁的敗將,基本上就乏善可陳。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的好漢們,誰與誰的關係是最好?兩人情同與父子
    水滸傳中,108條好漢的關係其實並沒有像這些人所說的,個個都情同手足,也是從來都不分你我,彼此平等。其實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小圈子。而108條好漢中是一個大圈子。正所謂大圈子裡邊有一個小圈子,而小圈子就指的是水滸傳的好漢每個人和每個人的關係。
  • 《水滸傳》中李逵和蔣門神誰更厲害?為什麼?
    我覺得蔣門神比李逵要厲害一些,分析如下:《水滸》29回,借施恩之口介紹了蔣門神。蔣門神姓蔣名忠,有九尺來長身材,兇神惡煞一般,所以叫蔣門神。他不只身材高大,還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槍棒,拽拳飛腳,相撲為最。蔣門自誇說「三年上太嶽爭跤,不曾有對」。
  • 水滸傳中消失的兩條半好漢,在另兩本書出現: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於是有人懷疑現在咱們看的是假水滸,尤其是《古本水滸傳》被發現後,有更多的人懷疑通行版水滸傳後五十回並非施耐庵先生原著。在《古本水滸傳》和《殘水滸》這兩本書中,那兩條半神秘消失的好漢都出現了,而且表現都很搶眼,尤其是最先出場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真的在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的軍中打開了一片天地。
  • 水滸傳中,梁山共有108位好漢,為何只有武松被稱為「天人」?
    《水滸傳》是古代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刻畫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形象。
  • 武松打虎費盡力氣,而李逵殺虎乾淨利索,誰更厲害?
    李逵殺四虎毫不費力,武松打一隻就累趴下,莫非李逵能秒殺武松?李逵武力秒殺武松,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人最直觀的感受,武松在水滸眾英雄中是比較強的。所謂「馬上林衝,馬下武松」,在梁山好漢徵戰四方的時日裡,行者武松無疑是步兵中的強者了。這個時候,李逵在哪呢?
  • 《水滸傳》108將按武功排名前五會是誰呢?
    有網友問《水滸傳》108將按武功排名前五會是誰呢?我認為是盧俊義武松林衝魯智深楊志!《水滸傳》中108將的武功本身就沒有很清晰的參照標準,非要把他們去按武功排名,其實是件挺無聊的事兒。梁山108將雖然不少彼此比試過,但畢竟還是有很多人沒有相互較量過,因此,真的很難說誰比誰更厲害。比如林衝和武松,一個是馬上林衝,一個是馬下武松,誰更厲害呢?只能根據讀者自己的偏好,你喜歡誰,就會覺得誰更厲害。
  • 被斬前方顯英雄本色:武松怒罵魯智深大笑,李逵成了一灘爛泥
    梁山中有108位好漢,其中武松、魯達、李逵,還被金聖歎評為了「上上人物」,但從武松、魯智深和李逵面對死亡的態度看,李逵無法和魯智深、武松相提並論,武松和魯智深是好漢,李逵只能呵呵了。同時,魯智深、武松和李逵面對死亡的態度,更能說明,武松和魯智深是頂天立地的好漢,而李逵只是一個色厲內荏、外強中乾的惡漢,與好漢壓根不沾邊。梁山在大聚義之後,由於聚集了108位好漢,引起了朝廷的重視,他們先是派兵徵討,接連失敗後,又選擇招降。佔山為王沒有出路。同時,梁山中有很多人也想通過招安洗白自己,所以順勢招安了。
  • 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中,金聖歎評價最高的9位,有3位名不符實
    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中,金聖歎評價最高的9位,有3位名不符實《水滸傳》中的108八位好漢並不是統一規格,有江湖人士,也有朝廷官僚,更有遊手好閒之人,可說是非常的混雜。這些人之間也會分幫結派跟自己志同道合性格相仿之人為伍,就像裡面的魯智深一樣,他本就是一個英雄豪傑,所以不可能與白勝、周通這倆人交好,這倆人完全就是一個無賴,怎能跟林衝和武松安陽的豪傑相比?
  • 《水滸傳》燕小乙是相撲高手,摔的李逵狗啃地,可武松不服!
    《水滸傳》中有一大亮點就是天巧星浪子燕青的摔跤本事,學名叫做相撲,不要以為相撲只是日本的國技,相撲的原產地可是中國,秦漢時期可就已經有了,名叫角牴,傳到宋朝時已經是瓦舍間也可見的一項娛樂活動,也正是因為相撲在宋朝時期非常流行,所以《水滸傳》中也處處提及相撲。
  • 黑旋風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結局為何差距那麼大?
    「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語。」
  • 水滸傳108將,到底是好漢還是土匪,是替天行道還是殺人如麻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學地位不言而喻,當代通過影視作品的藝術再創作,更使108將的人物刻畫深入人心。通常俗稱他們為「梁山好漢」,沒有俗稱他們為「梁山土匪」的,但確實有相當一部分觀點認為,這就是一群殺人如麻的草寇土匪。
  • 《水滸傳》誰的刀最厲害?武松和楊志的刀都沒有他厲害!
    如果問誰能在《刀工》中獨霸榜單,只有一個可以說是第一,那就是關勝。無論是武松還是楊志,都無法與他匹敵。吳松馬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主要武器是刀。小說前半部分,西門慶被殺,張獨簡被砍。他不僅使用尖刀或腰刀或菊刀,後期還使用了兩把環刀。武松的刀法確實不錯,但是武松的刀並沒有砍出一個武林高手級別的人物。與楊志相比,他的刀法也稍遜一籌。
  • 魯智深武松燕青朱仝斬殺高衙內,林衝霍然痊癒,宋江李逵為何做惡夢?
    讀者諸君想必還記得,有些版本的水滸傳中有一段「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驚惡夢。」這可能是奉朝廷之命篡改《水滸傳》的人一時疏忽,留下了這樣一段沒頭沒尾的描述,但是盧俊義這段惡夢,卻暗示了梁山好漢的最終結局:「行刑劊子二百一十六人,兩個服侍一個,將宋江、盧俊義等一百單八個好漢在於堂下草裡一齊處斬。」
  • 十字坡煮酒論英雄,孫二娘一番話醍醐灌頂,武松這才沒變成李逵?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人氣最高的當然是花和尚魯智深,最令人討厭的,宋江、李逵、董平都有資格入選,尤其是那個雙槍將董平,搶了人家女兒卻殺了老丈人,這人的歹毒已經到了極限——一個女婿半個兒,嶽父也是父呀!但是在水滸傳成書之前的宋元話本中,梁山女將並不是奇醜無比,而且她們的胸襟見識也不讓鬚眉,比如大樹十字坡賣饅頭的母夜叉孫二娘,就讓武松十分欽佩,二人煮酒論英雄,武松擺出自己四件英雄事跡,孫二娘全都冷笑否認,武松聽了孫二娘的話茅塞頓開,那次煮酒論英雄也成了武松人生轉折點,由一個冷血殺手變成了一個豪氣英雄——被《水滸傳》醜化的孫二娘很睿智:武松沒變成李逵,只因十字坡煮酒論英雄被孫二娘一番話醍醐灌頂
  • 《水滸傳》:李逵打死四虎為何不及武松打死一虎
    武松打虎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故事情節,也是《水滸傳》中比較經典的情節,曾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但在《水滸傳》中關於打虎這一情節,不僅只有武松打過老虎,可愛的黑旋風李逵也打過老虎,而且一下子打死了四隻老虎。但是,為什麼我們對這一情節的印象不是那麼深呢?反而把武松當做「打虎神人」。
  • 水滸傳:為何李逵殺四虎輕輕鬆鬆,武松打一虎卻很不容易?
    初見到猛虎的那一刻,武松驚嚇之狀不亞於老鼠遇著貓兒,冷汗直冒,手腳忙亂,抄起身邊的梢棒想反守為攻,卻不料一棍棒盡打在枯樹上,斷為兩截。生死危急之際,強烈的求生欲令武松不得不與猛虎展開一場近身肉搏。在這場近身肉搏中,武松無疑是勝利者,但吊睛白額大蟲倒下的那一刻,武松也已累得精疲力盡,手疏腳軟癱在地下挪動不得半步。
  • 水滸傳中梁山上真正的五位英雄好漢,俠肝義膽
    《水滸傳》是我國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全書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好漢形象,栩栩如生。108將裡面又分為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這裡面也有不少濫竽充數之輩,例如小霸王周通、白日鼠白勝等等。那麼在梁山好漢中,哪些人可以真真正正稱得上是英雄好漢呢?
  • 《水滸傳》中的兩股旋風——柴進和李逵,你真的熟悉嗎?
    98年央視版《水滸傳》昨天咱們聊了「豹子頭」林衝及其「分身」陸謙兩人的名字,結語說道,這倆人是作者施耐庵有意對比著來寫的。其實《水滸傳》中還有兩個名字特有意思——小旋風柴進和黑旋風李逵。《水滸傳》裡的柴進就是柴氏後裔,地位非常高,家裡的錢怎麼花也花不完,人,怎麼作也作不死。無敵是多麼寂寞。所以柴進基本上就幹兩件事,要麼就帶著一幫人環遊中國打打獵,要麼就給一幫道上的兄弟當一當天使投資人。梁山就受到柴大官人的資助,成立了梁山泊打家劫舍有限公司,柴進是大股東。為什麼柴進綽號叫「小旋風」呢?
  • 武松和李逵都殺過虎,為什麼武松成了打虎英雄,而李逵什麼都不是
    《水滸傳》中打虎的場景有三處,一是最著名的武松景陽岡打虎,二是李逵接母親回梁山的路上在沂嶺殺四虎,三是解珍解寶在登州除害。當然還有一個綽號「打虎將」李忠的,僅僅是綽號而已,施老先生也沒解釋為什麼叫打虎將,從實力看來不具備打虎能力,暫且不表。
  • 水滸傳中,如果武松和魯智深進行生死對戰,誰能最終活下來
    在《水滸傳》中,武松和魯智深都是梁山好漢當中非常有知名度的,他倆不是親兄弟,但感情比親兄弟還親。當初在二龍山的時候,魯智深就是首領,武松是二當家的。他倆的本領也都非常強悍,以勇猛著稱。那麼,要是他倆進行一場生死對戰的話,誰能最終活下來呢?對此,我們不妨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