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是一場文明,而非一個結果【蠟翼·雜感】

2021-02-08 伊卡洛斯的蠟翼

  對於中國來說,是時候該走出去了。

  在歷史上,中國的朝貢制度培育了他國對中國的恭敬,而不是獲取經濟利益或以武力統治他國,這也導致我們是一個「驕傲到不屑於打仗」的民族。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養成了一個未主動與其他國家或文明打過交道的習慣。

  這種特性在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醞釀了一種獨特的中國自我意識。對外國的排斥和對本國的封閉導致中國人缺乏比較的機會,禁錮其自身思想,使中國人完全無力掙脫自己的生存環境,評判任何事情皆套用中國的傳統觀念。
  此外,偏安一隅的生活也讓外國人很難理解中國:他們不明白中國人特有的"禮貌性拒絕",而是視為思維方式的弱點;他們對中國人同時具有迷信和務實的特點感到不可思議;對不善口才卻政績卓絕的政治家充滿質疑;對領導人的"超脫於世,難以接近"則乾脆發揮充分的想像空間……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外國人總是根據自己的土地來進行評價,卻往往忽略了中國自身的歷史(特別是近兩百年)告訴他們:華夏政權的四分五裂(有時是因為對更大自由的極大期待),往往導致社會和族裔的劇烈動蕩;而最後勝出的一方往往不是最開明的一派。
  因此,「一帶一路」 是一場文明,而非一個結果

  「朝貢體系」還是「爛尾工程」的極端評價,不但沒有意義,也是對自我審視的一种放棄。可以預見的是,「中原中心主義」會在中國邁出步子的那一刻起,更加強烈地周期性地進行約束,讓經濟和社會本身頑固存在「排他主義地方化」和「保守主義本地化」傾向更加明顯,從而讓國內地區之間的「各自為政」和國內外關係的「中熱外冷」出現的風險更高……
  不過幸運的是,當前的世界環境和國內實力,讓我們能夠將這些威脅視為機遇,也讓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去製造這些危機,以發現自身問題而推動自我完善。「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思想,代表著「去中心化」的哲學理念。不但是針對國內的「中原中心主義」,還是針對國際的「中心-邊緣秩序」

  「一帶一路」是開放合作的產物,不是地緣政治的工具(區別於馬歇爾計劃);同時也是跨區域、非排他、無門檻、不主導(區別於TPP)。 以政策溝通作保障、設施聯通為優先、貿易暢通系重點、資金融通來支撐、民心相通打根基。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新世紀潮流下的一次主動參與。
  不斷找思路、時時被刺痛、頻頻被感動。「一帶一路」從「普遍收益」的利益共同體出發,步入到「同舟共濟」命運共同體,最後再達到「信任至上」 價值共同體。 這中間要求國家政策被國際社會廣泛認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要確保公共利益最大化,推動人與人關係和人與自然關係的持久和諧,以及社會的理性進步。在此過程中的文化傳播,必定是一種感動人的力量,能夠激發與人分享的衝動。

  
  閉關鎖國的洞穴之見,與其說是歷史上的決策錯誤,倒不如說是一個根植於基因的「集體無意識」。我們相對於其他文明,缺少開放的天然基因。因而,這一次的「一帶一路」,既不是去實現什麼歷史宿命,也不是在精神信仰上作出妥協。

  歷史上,帝制時代的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全球大國,甚至不是全球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它只是亞洲的一個地區性大國,所謂的「天下」更多的只不過是滿天星鬥、逐鹿漩渦、按本收土。
  所以,比起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更重要的是:

  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

微信公眾號:蠟翼(Vicareicaros)

不定期更新個人讀書筆記與學習心得

相關焦點

  • 葛劍雄:「一帶一路」是借用歷史文化而非重複歷史
    「慧客長安」便是以文化、歷史為外延,解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作為絲路起點的西安進一步受到世界矚目的真正文化內因。從唯物論看華夏文明的起源「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告訴我們,研究任何問題離不開它的物質條件。」在講古代絲綢之路歷史前,葛劍雄先以哲學的角度,從三方面解釋了華夏文明為何起源長安。
  • 「一帶一路」與中捷文明交流互鑑論壇在捷克舉行
    4月26日,由中國駐捷克大使館、光明日報社和捷克《文學報》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捷文明交流互鑑論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捷克前政要、智庫、研究「一帶一路」的專家學者、漢學家、翻譯家、出版界、文化藝術界人士及中國使館外交官、光明日報社代表約50人出席論壇。捷克總統澤曼特為論壇發來賀信,表示「兩國的文化交流合作項目越多越好。我希望看到『一帶一路』除了經濟合作外,文化合作之路也能日漸繁榮」,「這個論壇是超越地理距離使我們彼此更加靠近的證明」。
  •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範式》:講述「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為許多國家帶來了人所共知的物質成果,譬如現代化基礎設施、新興工業園區、科技合作園區、各類民生工程,帶動全球貿易與投資同步增長、資源合作與產能合作齊頭並進,同時還在推動各國實現發展思路對接、機制體制溝通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開闢出不同國家攜手並進、互利發展與共贏發展相得益彰的廣闊前景,為整個人類社會提供了民心相通乃至文明互鑑的成功範例。
  • 【「一帶一路」雙語特稿 】王曉輝:「一帶一路」故事 成就斐然 任重道遠
    これは主要20カ國・地域(G20)杭州サミットに継いで、中國のまた一つの大きな外交舞臺であり、中國と世界が協力推進の大計畫を議論する場であり、また「一帯一路」建設をさらに推進する重要なプラットホームである。在這樣一個有多位國家元首、1000多位中外各界代表出席的高端論壇上,無論設立什麼主題,都會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即「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共識、實施成果和面臨的挑戰。
  • 辛巴威非中礦業集團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多位非洲駐華大使館大使、參贊受邀出席,現場近百人齊聚,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助力中非經貿的深入發展。為進一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號召,多維度深度推進中非經貿合作,本次發布會多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多方攜手,共同賦能,開發優質資源:辛巴威非中礦業集團與漢王國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籤訂共同開發非洲礦業、開展非洲貿易合作有關協議;辛巴威非中礦業集團與辛巴威共和國商業代表籤約,合力開發辛巴威礦產資源及市場貿易。
  • 「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差異性與包容性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為文化交流和對話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契機。在文化交流中,要注重文化的差異性,更要注重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的差異性使很多文化都顯現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獨特的氣質,文化的包容性使得世界不同文化以「和合」為本而具有世界性。要以文化交流互鑑,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一帶一路與文明互鑑」智庫圓桌論壇:以文化擔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1日電(見習記者 高鑫 記者 楊月 孫釗 宋莉 趙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深刻闡明,「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文化擔當如何鑄就?怎樣以「文明互鑑」的力量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落地?
  • 述說「一帶一路」丨「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經濟繁榮與和平
    5月14日—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有29個國家的領導人參與,兩天會議結滿累累碩果:270項具體成果、發布聯合公報……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這是中國的倡議,也是中國的承諾。  有外媒評論,「從規模和範圍上看,現代歷史上很少有倡議可以比肩『一帶一路』,它覆蓋了60多個國家。」
  • 2020年深受「一帶一路」(亞非)國家遊客喜愛的來華旅遊優秀線路揭曉
    11月16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中國—亞非旅遊航空論壇在上海舉辦。來自亞非國家的駐華使領館代表、國內與亞非航空公司代表以及國內旅遊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復甦舉措、展望旅遊航空合作前景。主辦方供圖會上,2020年深受「一帶一路」(亞非)國家遊客喜愛的來華旅遊優秀線路結果揭曉,10條旅遊優秀線路脫穎而出。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封立濤、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程梅紅、中國旅行社協會秘書長孫桂珍為獲獎代表頒獎。
  • 走進「一帶一路」中的吳哥窟
    那一定非「一帶一路」莫屬。4月25-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根據一帶一路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與全球126個國家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其中,柬埔寨吳哥窟作為世界的一大建築奇蹟,也成為了最早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觀象臺)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與各國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其一,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中國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一帶一路」建設整體制度安排,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 「一帶一路」上的古代貨幣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一本精選了87件絲綢之路古代貨幣文物展品的書籍《絲路泉蹤——「一帶一路」貨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以貨幣管窺歷史的新視角。1、由絲綢之路塑造的世界絲綢之路起始於古代中國,是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貿易路線,最初的作用是運輸古代中國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後來成為東西方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交流的主要通道。
  • 「一帶一路」與中國文化的翻譯和傳播
    關鍵詞:一帶一路 中國文化 翻譯 sdfd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一帶一路」與中國文化的翻譯和傳播。這是一個非常空泛的題目,但我並不打算就這麼抽象地去論述。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言說都與自己的身份有關,更與言說者在言說時對自己身份的定位有關。
  • 「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成立
    繼去年成功舉辦世界律師大會並成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2020年12月8日,廣州又一次迎來一場國際法律界盛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戰略發展研討會召開,「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成立。12月8日,「一帶一路」律師聯盟戰略發展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廣東省副省長李春生,廣東省司法廳廳長陳旭東,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曉丹,「一帶一路」律師聯盟秘書長康煜出席會議並共同為「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揭牌。
  • 中方同非盟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 外交部:深化務實合作...
    在今天(18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就中方同非盟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回答記者問。汪文斌表示,近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同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共同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非洲聯盟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合作規劃》是中方同區域性國際組織籤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帶一路」規劃類合作文件。根據安排,中方還將同非盟委員會建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工作協調機制,推動《合作規劃》實施落地。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隴南康縣開幕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幕 中國甘肅網12月22日訊(本網記者 程健 宋芳科 文/圖)12月22日上午,由甘肅省政府聯合農業農村部、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共同舉辦的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隴南市康縣開幕
  • 2020中俄文明對話:「一帶一路」人文交流青年領袖大連論壇暨「第五...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潘婧妍 蘆思宏) 10月19日,上海合作組織大學中方校長辦公室、教育部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俄語分委會指導,大連外國語大學主辦的「2020中俄文明對話:『一帶一路』人文交流青年領袖大連論壇暨『第五屆大連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交流月』開幕式」召開。
  • "一帶一路"帶火小語種背後:複合型人才稀缺
      半島全媒體記者 朱豔麗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增11個小語種專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增5個小語種專業……近日,教育部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在國內高校獲批的新設專業中,小語種專業成為一個高頻詞。小語種人才缺乏,已經無形中制約了我國部分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戰略。
  • 一帶一路上的巴林王國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巴林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海灣國家。這個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國家,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最初是古老的迪爾蒙文明的中心,現在是一個開放的現代化海灣國家。
  • 「一帶一路」:中國影視發展新機遇
    絲綢之路是東西文明交匯的歷史符號,而「一帶一路」是當今中國與沿線國家追求經濟發展全方位互利共贏的現實需要。在現實與歷史的承續轉化之間,「一帶一路」既是經貿自由之路,也是文化交匯之路。縱觀歷史,講故事是人類社會實現代際之間文化傳承和各民族之間跨文化理解的便捷方式。而置身於時下數位化電子媒介的時代,影視作品又成為講述故事的主要載體、建構文化記憶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