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諮詢
很多人聊起保險就很反感,
可真的遇到事了,卻發現你以為的社保並不能「全包」!
一張公務員的住院清單火了
客戶是一名公務員,肺癌。入院時間1月7日,出院1月15日,住院天數8天。住院醫療總費用,63732.12元。
結果醫保只報了15755元,看似60-70%左右的報銷比例很高,但是扣去自費部分,能報的總額太少。自費需要44620.45元。
4萬的支出可能還能夠承受得住,可後續的治療及康復費用誰來買單?第2個、第3個幾萬的支出,這個誰又能夠兜得住呢?
醫保哪些能報銷,哪些不能?
醫保報銷v型圖
在v型圖中,有兩條線;一個是起付線,一個是封頂線,意思是起付線以下和封頂線以上是不予報銷的。
起付線和封頂線之間的中間部分,是不是都可以報銷了?答案是否定的。
自費項目、自付部分都不報,醫保報銷範圍有限。醫保常見的藥品報銷範圍:甲類藥全部計入可報銷範圍,乙類藥部分可報銷,丙類藥則就需要自費了。
社保內用藥僅佔1%,剩下的99%均為社保外用藥。特別是罹患重疾,真正療效好的藥物往往都是進口藥和特效藥,以及一些高端的治療手段,恰恰這些都不在社保報銷的範圍內。
換句話說,醫保報銷只有其中的一部分。
有了社保,為什麼還要商業保險?
前面已經說了,我們的社保能報銷的只有部分直接醫療費用,其他很多都是不能報銷的。
而當發生重大疾病時,一般會產生兩塊費用:直接醫療費用和間接費用(包括護理費,營養費,康復費,收入損失費等)。
醫學上有5年生存率的說法,意思是:一個人在重疾治療結束後,若能平安度過5年,就表示過了危險期,復發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這5年要持續療養,保持心情樂觀,多休養,多補充營養,不能操心,所以是不能立馬去上班的。
但是5年不能上班,意味著5年沒收入,那這5年所需的康復費、家庭生活費、孩子的學費、老人的贍養費,從哪裡來呢?
若是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就要像以前一樣上班,那能不能安全度過這5年就是個未知數了。
這個時候商業保險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如果在風險來臨前,提前擁有商業醫療險和重大疾病保險,有多好?
什麼是商業醫療險,有啥用?
商業醫療險,這裡重點講百萬醫療險,主要針對門診和住院所產生的費用,實報實銷。一般需要扣除1萬免賠額後,剩餘的部分再按比例報銷。
不但可以報銷進口藥、自費藥,只要是必要且合理的住院醫療費用都在報銷範圍內。
通常包括:床位費、加床費、重症監護室床位費、膳食費、手術費、治療費、醫生費、檢查檢驗費、藥品費……適合我們用作於對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
百萬醫療險主要4個優點:
1)保費低:通常一年幾百塊就能搞定。
2)保障高:保障額度基本都是百萬打底。
3)保障範圍廣:大病、小病、意外導致的醫療和住院全覆蓋。
4)打破醫保報銷範圍的局限:不受醫保目錄用藥和疾病治療手段的限制,醫保外自費項目,也能補充報銷。
什麼是重大疾病保險,有啥用?
另一個是重大疾病保險
重大疾病保險,簡稱:重疾險。是指由保險公司經辦的以特定重大疾病為保險的對象,當被保人患有約定的疾病時,保險公司會賠償合同所約定的保險金額,屬於給付型賠付。
簡單來說就是,被保人確診了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並達到疾病的狀態或手術,保險公司直接賠付給你一筆合同約定的錢。主要保障被保人後續護理康復的費用以及經濟收入的損失!
重疾險和醫療險一起搭配,效果更好。這不僅給予被保人充分的保障,解決了醫療費用的同時,還對被保人後續康復護理費用也給予了一定的保障。
舉個例子
比如山西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這樣一則典型理賠案例:
張某被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先後多次住院治療,共計花費568007.5元,其中社保報銷351541.11元,自費216466.39元。
之前,張某購買了醫療保險和一份重疾保險。遞交理賠申請後,經公司審核,可一次性獲賠醫療保險金214425.04元,重疾保險金120000元。
隨著214425.04元醫療保險金的賠付,張某所有花費的自費費用只有2041.35元,此外得到賠付的120000元重疾保險金可用於出院後的康復及誤工補償。
不難想像,如果沒有商保中的「醫療險、重疾險」,張某及家人將面臨怎樣的財務危機!
僅醫療費這塊,就需要自掏腰包21萬多,後續的康復費用及患病和康復期間的誤工損失也要自己承擔…
小結
別再說有社保就夠了,去一趟醫院或住一次院就懂了!很多人牴觸保險,是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被騙」的感覺。
但其實,醫保、醫療險和重疾險都各有優點,組合在一起,能給我們提供非常周到的保障作用。
為了給自己和家人一份安心,一份有能力應對任何疾病的底氣,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早備好醫療險、重疾險等健康保險也絕對是一項睿智的決定。
當然,小編在這裡不得不提醒下大家,我勸你不要輕易買保險。保險條款比較複雜,裡面的坑和陷阱,不懂的人很容易踩坑。專業的事,找專業的人。買保險須謹慎哈!
想了解更多保險知識,或對保險有任何疑惑,歡迎關注我,在後臺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