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養老院的前一天晚上,86歲的老人服老鼠藥自殺了。在老人的葬禮上,兒女們卻請來低俗的舞女助興,有說有笑,絲毫沒有傷感之情。
86歲的林郭氏身體硬朗,膝下共有6個子女。林郭氏原來在老宅中和孫子一起生活,因為一次意外摔倒,導致身體行動不便,生活起居需要有人照顧。
大兒子兒媳在上海打工,只寄錢不回家,剩下的子女們相互,都不願家裡再添上一個行動不便的累贅。商議後只能先去敬老院給老母親預約個床位,沒想到敬老院床位緊張,只有等到另一位老奶奶去世才有空餘床位。
於是子女們商議在去養老院之前每家輪流照顧林郭氏。因為大兒子從不回家,只能先去二兒子家,孫子無處可去,只能跟著林郭氏。
二兒子是村裡的老師,家庭條件不好,他的女兒剛生完孩子,想出去打工賺錢,讓母親照顧孩子。可母親認為很難同時照顧林郭氏和小孩,還說自己懷孕那會兒,也是自己照顧孩子,林郭氏並沒有幫上忙,順便數落了一下林郭氏。
林郭氏坐在一旁聽著兒媳的抱怨,一句話也沒說。幾天後,孫子因為偷電瓶車被抓了,原因是想去上海找爸媽。二兒子去公安局將他保了出來,回家後,聽著兒媳的抱怨和教訓,老母親為了不添麻煩,第二天就收拾東西去三兒子家。
三兒子家的條件相當不錯,買了小轎車,一家人住在鎮上,家裡地上貼了瓷磚,進門必須換鞋。
三兒媳嫌林郭氏髒,不讓她直接坐沙發,床單用舊的,吃飯專門給她一個碗。林郭氏坐在飯桌上不敢動一下筷子,全家只有孫女不嫌棄奶奶坐過的沙發。
這天,孫女給林郭氏洗頭,問他爸當年怎麼會離家外出打工。林郭氏很開明,說年輕人就應該去外面的世界闖闖。孫女早就有了離家的想法,聽了林郭氏的話,立馬收拾行李去了火車站。
兒媳知道後認為林郭氏就是始作俑者,對跪在地上拜菩薩的林郭氏一頓痛罵,之後,林郭氏便離開了三兒子家,兒媳將她用過的所有東西都扔進了垃圾桶。
三兒子將母親送到五妹家便離開了。五女兒家開了個小賣部,白天女婿看小賣部,女兒出攤賣煎餅,孫子是個跑長途的貨運司機,十天半月都難得回趟家。
這天,女婿賣貨時收到一張50塊錢的爛錢,進屋後發現錢消失了。女婿懷疑是丈母娘偷的,便讓妻子去問一問林郭氏,話沒問到,林郭氏反而中風暈倒了。
醫生說林郭氏得了笑症,以後會經常不受控制地發笑,以及大小便失禁。晚上,女兒問母親是不是偷了那50塊錢,母親回答說為了給孫女買本子所以偷了錢,之後她將錢還給了女兒。
敬老院那邊一直沒有空餘床位,林郭氏身體不好,各家都支撐不下去了,聚在一起商議該怎麼辦。說著說著就吵了起來,沒商量出老母親的著落,最後還動手打起來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孫子在運貨時被一個酒駕司機給撞死了,屍體都沒看到,對方賠了錢,就算了事,出門前好好的一個兒子,回到家就變成了一盒骨灰。
林郭氏知道五女兒不容易,決定回到老宅,可沒想到老宅早就被二兒媳霸佔了。林郭氏回到自己的家還要受氣,兒媳在飯桌上對林郭氏罵聲不斷,而林郭氏卻抽搐著笑起來。
全家人不知道林郭氏的病,不停罵她,還把她的觀音像給摔了,甚至還把她趕到牛棚裡。晚上,二兒子來給她送飯,告訴她敬老院的胡老太太走了,明天她就能去敬老院了。
兒子問母林郭氏恨不恨他,林郭氏覺得兒子在說傻話,因為天底下沒有一個母親會恨孩子的,隨後她把織的鞋墊給了二兒子,讓他們幾個兄妹分掉。
半夜裡,兒媳來牛棚餵草,林郭氏把手上的玉鐲送給了她,兒媳虛情假意地問寒問暖,其實是想搜刮她身上還有沒有好東西。
兒媳走後,林郭氏用冷水擦了把臉,對著破碎的觀音像,和往常一樣祈求子女平安,之後便拿出一包老鼠藥,灌進嘴裡自盡了。等到敬老院的車來接人,林郭氏早已離開了人世。
幾個子女給她辦了葬禮,請來唱曲兒的舞臺班子來慶賀。臺上是豔俗的表演,臺下是老母親的遺像,眾人歡聲笑語,沒看出哪裡有悲傷的情緒。
林郭氏下葬以後,女婿不小心將錢罐子弄倒了,在一堆雜物中,那張丟失的50塊錢鈔票被找到了,夫妻倆羞愧地不知道說什麼好。小孫子也去上海找自己的父母去了。
電影《喜喪》深刻還原了農村老人的無奈與悲哀。在農村的生活條件下,雖然有很多兒女,但卻沒有人願意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
父母從小將孩子拉扯大,而很多孩子長大後都成了白眼狼。林郭氏至死都沒有憎恨自己的孩子,因為天下沒有一個母親會憎恨自己的孩子。但林郭氏和很多農村老人的悲慘命運都源於對子女教育方式的錯誤。
因為農村的生活條件和整體文化水平不足,孩子從小就缺乏家庭教育,以至於長大後沒有孝敬父母的理念。隨著經濟越來越好,農村發生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少。希望天下每一個家庭都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