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泥塑?泥塑哥哥的又是誰?

2020-12-22 生活大爆炸o

來,先科普一下什麼是泥塑:

有這麼一群男明星,他們就自己泥塑自己,讓別人無處可泥!

李易峰

第一個要說的,必然是泥塑自己的先鋒,李易峰。

首先,扮女裝這種事,對他來說毫無難度。不管是在古裝戲

還是在現代戲裡,都出現過他男扮女裝的劇情。

現代戲裡還扮過不止一次......

當被問到想不想刪掉這些女裝照片的時候,他的態度也非常好,說覺得根本沒有什麼。

很早之前,ELLEMEN採訪問他,最想做但還沒有做的一件事是什麼,他回答說是,當媽媽......

他甚至還說最想出演的《西遊記》角色是觀音姐姐,也經常表示很想嘗試女性角色。

雖然不排除他是在玩梗,但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態度。

他還穿過一件印著「PLEASE CALL ME GIRL(請叫我女孩) 」的T恤(這是Acne Studios出過一個「無性別主義」系列的衣服,他有三件)。

周震南

說到泥塑自己,周震南當然也要擁有姓名了。畢竟放眼全內娛,還能找到第二個比他更愛穿女裝的嗎?

關鍵是,他還穿得極其有品位。

Chanel的毛衣

Ann Demeulemeester的襯衣

Yohji Yamamoto的裙子

Alaia的帽子

以及之前上過熱搜的Marni襯衣

每一件都是女裝,且基本上都是私服。

大概可以這麼說吧,周震南不僅是全內娛最愛穿女裝,也是最會穿女裝的男愛豆之一。

除了愛女裝,南南前陣子還愛上了塗美甲。

就連疫情期間宅在家不能出門,也要塗上心愛的指甲油,甚至還要換顏色。

這算不算泥塑自己,我們不去定義。但在周震南身上,我們真的看到了去性別化的美麗。

哦,對了,很早之前南南參加過一檔叫《放開我北鼻》的帶娃綜藝,後來他發了一條微博視頻,大意是在調侃自己現在看到小孩子就忍不住頭痛,然後開玩笑說自己得了產後綜合抑鬱症。

還有在創造營裡面和趙磊扮演閨蜜團,

在團綜裡,和張顏齊親身示範,教小女孩們如何走秀,「讓她們知道什麼是Queen」。

害,不愧是你,周珍囡~

闕瀟聞

說完周震南,當然不能忘了他的隊友翟瀟聞。

在之前R1SE拍得一支非常有趣的演唱會安全須知視頻裡,翟瀟聞就是隊裡唯一一個以女生形象出現的。

他還大大方方以這個造型拍了一組四宮格自拍,發了微博。甚至連自己的泥塑名字都取好了,就叫翟曉雯。

看看這組自拍照,試問哪個人看到能忍住不泥?一張自拍照抵過一百張泥塑P圖,大手就是大手,實在很懂

當被問到五阿哥、爾康、何書桓和杜飛最想演誰的時候,翟瀟聞表示:我選依萍...

焉栩嘉還開玩笑說,不是紫薇嗎?

讓我康康是誰在泥塑我哥哥!哦,是哥哥的隊友和哥哥自己

(文章源自 ELLEMEN新青年)

相關焦點

  • 山東泥塑圖文淺談泥塑的起源與發展
    山東泥塑為您真誠的推薦----濟南金藝林雕塑,作為泥塑生產廠家,濟南金藝林雕塑以優惠的價格、真誠的服務,期待您的到來。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泥塑俗稱"彩塑",它是以泥土為主要材料製作出來的美術工藝品。今天山東泥塑就為大家圖文淺談泥塑的起源與發展。
  • 影視節目——泥塑動畫片中泥塑的概念與分類
    一、泥塑的概念廣義上講,一切以泥質材料塑造出的立體藝術造型皆可稱之為泥塑。因此廣義上的泥塑門類很多,包羅萬象,各門類由於自身的文化傳承、地理氣候、民俗民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的早已形成了穩定的造型特徵、工藝手法和審美情趣。
  • 濟南泥塑圖文簡述山東泥塑的製作步驟
    濟南金藝林雕塑作為山東泥塑、玻璃鋼雕塑、鑄銅雕塑、佛像雕塑、不鏽鋼雕塑生產廠家,以優惠的價格、熱情的服務,期待您的電話諮詢!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那泥塑是怎樣製作而成的呢?今天濟南泥塑就為大家圖文簡述山東泥塑的製作步驟。第一步:備泥加工。將泥土放置於木盆或其他容器中,加水和成泥漿,用絲網將泥土中的沙石和雜物去掉,然後把泥漿置於太陽下,將多餘水分蒸發掉,使塑泥的軟硬程度適中。
  • 「泥塑」崛起,飯圈的「雜學」狂歡
    文丨鏡像娛樂《隱秘的角落》大結局,登上熱搜一位的是#伊能靜 泥塑秦昊第一人#。《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三期延遲上線,姚晨在黃曉明跳主題曲的微博下評論「曉明姐姐」,帶頭「泥塑」。但近來卻出現了一股神秘勢力,讓「泥塑」成為登上熱搜、被公開討論的話題。事實上,不妨這麼理解「泥塑」引發的輿情狂歡:喜歡大齡男演員沒什麼樂趣,但一旦有了「叔圈101」、「泥塑」,追大齡男演員就成了一種有無窮樂趣的行為。歸屬飯圈雜學的「泥塑」,是一次打破固定的、傳統的社會性別認知引發的「思想解放運動」。
  • 影視節目——泥塑動畫片中泥塑的起源與發展
    可以說泥塑文化歷史悠久。作為一種工藝過程的泥塑活動,是伴隨著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而廣泛起來的,因為要使得鑄造出的形狀和想像中的造型一樣,就必須先得做出一個形狀來。這種泥塑練習課程的設置使得初學者可以對一個造型進行反覆的塑造練習和修改,是雕塑專業教學的重要手段,很多美術學院至今仍在沿用。二、泥塑的發展泥塑的發展大致是與人們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緊密關聯著的。
  • 非遺廣東|「翁仔屏」——泥塑(大吳泥塑)
    大吳泥塑,俗稱大吳安仔,主要分布於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大吳村和顏厝西村,故又有浮洋彩塑等稱謂。清中葉至民國初年,大吳泥塑進入鼎盛期,製作作坊遍及全村,幾乎人人會泥塑,產銷鋪戶有60多家,以吳潘強為突出代表的泥塑匠師達100多人,並創造了貼塑、浮花雕等新技藝,其塑品遠銷東南亞多個國家。
  • 泥塑臉譜是怎麼來的?
    之後,泥塑臉譜又從玩具中脫穎而出,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欣賞品。北京的泥塑臉譜,就是民間泥塑臉譜與京劇臉譜結合而成的手工藝品。 那麼,究竟是誰把京劇舞臺上的臉譜變成了泥塑彩繪臉譜的呢?關於這個,有很多種觀點,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花臉桂子」相傳,光緒二十五年前後,北京西城住著一位姓桂的滿族人。
  • 《聲入人心》南楓:梅溪湖「反泥塑」第一人!
    前面咱們說到了《聲入人心》成員洪之光同學熱衷於泥塑梅溪湖的弟弟們,還放話不聽話的弟弟都會被泥塑,南楓、陳博豪都曾被這位愛讓弟弟們摸摸肌肉的哥哥泥塑過。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陳博豪選擇的是帶洪之光去密室多玩幾次,而洪之光的親學弟南楓銅須則直接大膽叫板自家學長,成了梅溪湖「反泥塑」第一人!
  • 老年課堂學泥塑 石景山模式口泥塑班開班
    在模式口民俗工作室裡,學員們正在認真又輕鬆的和老師一起玩起了泥塑。近日,由石景山老幹部局牽頭,模式口村居委會承辦的老年課堂民俗講座之泥塑班正式開班。第一節課大家就在笑聲中體驗著泥塑的快樂,一起重溫兒時的遊戲。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
  • 泥塑造句和解釋_泥塑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他也不置可否,坐在那裡,如同泥塑一般。]特指用黏土塑像這種美術工藝。泥塑參考例句:1、這些人尸位素餐,和泥塑木雕沒有兩樣。2、木雕成的武將,泥塑就的文官。3、他站在那裡,有如泥塑木雕。4、或站或蹲或臥,個個如木雕泥塑。5、內中還有數尊泥塑銅雕像栩栩如生,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 王虎生的泥塑人生
    他,就是民間藝人王虎生,他為鄂爾多斯泥塑藝術填補了一項空白。春風相伴,踏歌前行。東勝區林蔭街辦事處技工社區居民文化藝術中心3樓泥塑展廳收藏著民間藝人王虎生以廉價的泥土為原料,創作的泥塑。這些以人物、動物為主的精美小巧的工藝品,博得人們的喜受。
  • 【文化】中國四大泥塑
    張明山是泥人張的創始人,18歲即得藝名「泥人張」,以家族形式經營泥塑作坊塑古齋。他「技藝高深、觸手成像」。1915年,張明山創作的《編織女工》彩塑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張玉亭的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譽獎,後經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禧、張景祜、張銘等四代人的傳承,成為中國北方泥塑藝術的代表。
  • 黃土高原上,我為泥塑狂
    ▲ 圖/視覺中國- 風物君語 -新一趟的風物之旅又雙叒叕來啦↓↓↓平涼崆峒 「誰在崆峒裡,幽棲餐紫霞」一首《平涼歌攝影/朱銳 泥塑劉,原名劉泉,55歲,方言裡夾著陝北腔調,掌握著獨一份兒的泥塑脊獸手藝。祖上三代都是泥塑手工藝者的他,被稱為第四代泥塑手藝人。談到對父親和爺爺的印象,泥塑劉沉默半晌,「我們這幾輩都是靠這個玩泥巴來生活」。
  • 大吳泥塑:指尖上的傳承
    中國三大泥塑之潮州的大吳泥塑,發端於南宋,因發源於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大吳村而得名。與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並稱中國三大泥塑。 「銀湖小姐,大吳翁仔」,是廣東潮州民間一句俗語,讚賞潮州市潮安區大吳村的「土翁仔(泥塑)」工藝美妙絕倫。這項在當地代代相傳800多年的手工藝,鼎盛時期幾乎「戶戶有作坊,人人會泥塑」。上世紀七十年代,大吳泥塑步入寒冬,「家家有作坊、人人會泥塑」的景象不復存在。但總有一些人,甘願忍受寂寞,憑著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情,挺過寒冬一路堅守。
  • 大吳泥塑:指尖的文化傳承
    大吳泥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三大泥塑之一,因發源於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大吳村而得名。大吳泥塑製作採用雕、塑、捏、貼、刻、印、彩等技法,作品以戲劇故事人物組合、人物頭像為主,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今年64歲的吳維清從小隨父學藝,醉心於大吳傳統泥塑、貼塑藝術,2018年當選大吳泥塑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 飯圈中的泥塑文化
    何為泥塑文化?簡單來說,就是把男生想像成女生,把女生想像成男生。(多數情況下,是把男生想像成女生)。比如,這種再比如這種,與泥塑相對的,則為整肅。我們不討論泥塑這種行為的對錯,因為很難去鑑定對錯。多數即為對,少數即為錯嗎?顯然不是的。
  • 非遺廣東|「泥鬼」——吳川泥塑
    吳川泥塑分布於吳川市梅菉城區及市轄多個鄉鎮。相傳唐末宋初由遷移至此的佛山廖嶺居民,把石灣陶藝傳入後衍變而來。當地又流傳明朝初年,鄉民不滿皇帝派官吏四出選美,便於鬧元宵時捏制泥塑,把皇帝、皇后形象塑成鬼一般醜陋,並稱為送「泥鬼」。吳川泥塑俗稱泥鬼,塑制、展示、觀賞泥塑成為當地鬧元宵一項盛大而獨特的節日活動,據說皆源自這一民間故事。
  • 【非遺故事】陝西白水縣:上徐泥塑
    我國泥塑藝術可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發展到漢代已成為重要的造型藝術品種。考古學家從兩漢墓葬中發掘出的大量文物中,有為數眾多的陶俑、陶獸、陶馬車、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製的。到了唐代,泥塑藝術達到了頂峰。
  • 大型泥塑《清明上河圖》,太震撼啦
    泥塑園於2007年籌建,由秦仕平帶領匯聚全國各地的泥塑專家和泥塑工作者,歷經整整四年的時間花費了1.2個億,佔地500畝的園區得以在2011年6月開園。現實生活中的小事也是這樣,高高的堂叔到我家串門的時候,總會開著玩笑說:「長的太高了也彆扭,到了誰家裡都得低著頭才能進去。」說著就低著頭邁進了門檻,往往我母親就會接上一句:「是因為你長的高了,俺這門容不下你。」不知是表揚,還是批評,總會引來一陣陣笑聲。假如堂叔到我家進門時不低頭,必然就會碰著頭,自己造成了小痛苦,別人也跟著不自在,哪還有低著頭走進去換來的那種歡笑?
  • 傳統工藝|泥塑——流淌在指尖上的藝術
    泥塑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發源於寶雞市鳳翔縣,流行於陝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 流派做佛像膜拜,做「耍貨」玩賞的民間風俗,是中國泥塑藝術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唐宋時代,泥塑藝術發展到鼎盛時期,著名泥塑有甘肅敦煌莫高窟的菩薩,山西太原晉調的宮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