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節目——泥塑動畫片中泥塑的概念與分類

2020-12-22 西海影視

一、泥塑的概念

廣義上講,一切以泥質材料塑造出的立體藝術造型皆可稱之為泥塑。

因此廣義上的泥塑門類很多,包羅萬象,各門類由於自身的文化傳承、地理氣候、民俗民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的早已形成了穩定的造型特徵、工藝手法和審美情趣。

我國古代的寺廟祀堂彩色泥塑(時間最久且保存相對完好的主要集中在北方氣候乾燥地區,如山西的晉祠、華嚴寺、雙林寺等)、中國傳統民間泥塑(天津、無錫泥人以及西北地區泥質玩具)等。

狹義上的泥塑是指在造型藝術的教學,特別是雕塑教學和雕塑創作中的泥塑過程和手段,這個過程和手段是為了儘可能地對所塑造的形體進行修改和校正而存在奇勺:比如在進行傳統石材雕刻時。

可以先按照設想做一個泥塑,並充分推敲修改得到一個滿意的造型後再照樣雕刻,這樣就能避免出現在雕刻過程中發現問題而無法修改的情況。

泥塑在雕塑教學練習中的作用更是明顯,因為作為教學練習中的泥塑就好比拿鉛筆和橡皮進行素描練習一般,通過反覆修改和調整讓學生的技藝在練習中得到不斷的提高。可見狹義泥塑在雕塑創作和練習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重大。

過去幾百年來,泥塑一贏是西方美術院校的雕塑教學和創作的重要手段。

20世紀初,大批中國學生留學歐美,把_f也們的美術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帶回中國,從此泥塑在國內的雕塑教學和創作中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練習課程。

不僅如此,泥塑在當今藝術設計的各專業中應用也非常廣泛,陶瓷專業自不必多說,因為其本身的材料便是泥的,藝術陶瓷有的直接可將泥塑放入窯中燒制;玻璃藝術、漆藝等專業在進行立體造型時也首先要用泥塑造出一個具體形態來,然後再轉換成各種材質的實物。

畫金屬工藝和首飾也常常會用泥來塑造一個形態,然後再進行澆鑄加工。工業造型更是如此,絕大部分的造型設計都離不開泥塑。

因而掌握一定的泥塑技藝,對於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泥塑的分類

泥塑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特質泥質材料的立體造型。

包括傳統的泥塑民間工藝品,泥質人物造型,祠堂人物、寺廟人物等,另一類是用黏土塑造的模型,也就是作為立體造型教學練習和創作手段和過程的泥塑。

作為黏土塑造的模型手段,一般都是根據模型的不同工藝手段進行轉換成各種材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各種環境。

在這個過程中,泥塑的泥質材料是具有重複使用和可塑性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反覆使用避免浪費,同時還可以反覆推敲和修改,達到認知、理解和把握客觀物質形態的教學目的。

泥塑在表現形式上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浮雕,浮雕是藉助透視和視錯覺原理,在有效空間內將客觀物體形態進行合理的壓縮,在二維平面上或牆面、版面上來塑造三維立體空間效果,屬於雙重特性和技巧的特殊雕塑,是介於雕塑和繪畫之間的雕塑形式。

另一類是圓雕,圓雕的實物比較多,是由三維立體可進行全方位觀察和認知的立體造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客觀存在的物體都可以通過圓雕來表現。

泥塑在內在結構上可分為無骨架泥塑和有骨架泥塑兩類,無骨架泥塑形體一般都比較簡單,底部較為寬大穩定,體量較小。

有骨架泥塑相對來說造型比較複雜,一般都需要製作精準並且還需要足夠強度的骨架支撐。

從工藝手段上來說泥塑可分為堆塑和注塑,一般的泥塑多採用堆塑手法,注塑通常出現在批量生產的民間泥塑和陶瓷製作之中。

相關焦點

  • 影視節目——泥塑動畫片中泥塑的起源與發展
    可以說泥塑文化歷史悠久。作為一種工藝過程的泥塑活動,是伴隨著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而廣泛起來的,因為要使得鑄造出的形狀和想像中的造型一樣,就必須先得做出一個形狀來。這種泥塑練習課程的設置使得初學者可以對一個造型進行反覆的塑造練習和修改,是雕塑專業教學的重要手段,很多美術學院至今仍在沿用。二、泥塑的發展泥塑的發展大致是與人們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緊密關聯著的。
  • 山東泥塑圖文淺談泥塑的起源與發展
    山東泥塑為您真誠的推薦----濟南金藝林雕塑,作為泥塑生產廠家,濟南金藝林雕塑以優惠的價格、真誠的服務,期待您的到來。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泥塑俗稱"彩塑",它是以泥土為主要材料製作出來的美術工藝品。今天山東泥塑就為大家圖文淺談泥塑的起源與發展。
  • 什麼是泥塑?泥塑哥哥的又是誰?
    來,先科普一下什麼是泥塑:有這麼一群男明星,他們就自己泥塑自己,讓別人無處可泥!李易峰第一個要說的,必然是泥塑自己的先鋒,李易峰。周震南說到泥塑自己,周震南當然也要擁有姓名了。畢竟放眼全內娛,還能找到第二個比他更愛穿女裝的嗎?關鍵是,他還穿得極其有品位。
  • 「泥塑」崛起,飯圈的「雜學」狂歡
    文丨鏡像娛樂《隱秘的角落》大結局,登上熱搜一位的是#伊能靜 泥塑秦昊第一人#。《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三期延遲上線,姚晨在黃曉明跳主題曲的微博下評論「曉明姐姐」,帶頭「泥塑」。但近來卻出現了一股神秘勢力,讓「泥塑」成為登上熱搜、被公開討論的話題。事實上,不妨這麼理解「泥塑」引發的輿情狂歡:喜歡大齡男演員沒什麼樂趣,但一旦有了「叔圈101」、「泥塑」,追大齡男演員就成了一種有無窮樂趣的行為。歸屬飯圈雜學的「泥塑」,是一次打破固定的、傳統的社會性別認知引發的「思想解放運動」。
  • 濟南泥塑圖文簡述山東泥塑的製作步驟
    濟南金藝林雕塑作為山東泥塑、玻璃鋼雕塑、鑄銅雕塑、佛像雕塑、不鏽鋼雕塑生產廠家,以優惠的價格、熱情的服務,期待您的電話諮詢!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那泥塑是怎樣製作而成的呢?今天濟南泥塑就為大家圖文簡述山東泥塑的製作步驟。第一步:備泥加工。將泥土放置於木盆或其他容器中,加水和成泥漿,用絲網將泥土中的沙石和雜物去掉,然後把泥漿置於太陽下,將多餘水分蒸發掉,使塑泥的軟硬程度適中。
  • 非遺廣東|「翁仔屏」——泥塑(大吳泥塑)
    大吳泥塑,俗稱大吳安仔,主要分布於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大吳村和顏厝西村,故又有浮洋彩塑等稱謂。清中葉至民國初年,大吳泥塑進入鼎盛期,製作作坊遍及全村,幾乎人人會泥塑,產銷鋪戶有60多家,以吳潘強為突出代表的泥塑匠師達100多人,並創造了貼塑、浮花雕等新技藝,其塑品遠銷東南亞多個國家。
  • 老年課堂學泥塑 石景山模式口泥塑班開班
    在模式口民俗工作室裡,學員們正在認真又輕鬆的和老師一起玩起了泥塑。近日,由石景山老幹部局牽頭,模式口村居委會承辦的老年課堂民俗講座之泥塑班正式開班。第一節課大家就在笑聲中體驗著泥塑的快樂,一起重溫兒時的遊戲。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
  • 泥塑造句和解釋_泥塑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他也不置可否,坐在那裡,如同泥塑一般。]特指用黏土塑像這種美術工藝。泥塑參考例句:1、這些人尸位素餐,和泥塑木雕沒有兩樣。2、木雕成的武將,泥塑就的文官。3、他站在那裡,有如泥塑木雕。4、或站或蹲或臥,個個如木雕泥塑。5、內中還有數尊泥塑銅雕像栩栩如生,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 王虎生的泥塑人生
    他,就是民間藝人王虎生,他為鄂爾多斯泥塑藝術填補了一項空白。春風相伴,踏歌前行。東勝區林蔭街辦事處技工社區居民文化藝術中心3樓泥塑展廳收藏著民間藝人王虎生以廉價的泥土為原料,創作的泥塑。這些以人物、動物為主的精美小巧的工藝品,博得人們的喜受。
  • 泥塑臉譜是怎麼來的?
    之後,泥塑臉譜又從玩具中脫穎而出,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欣賞品。北京的泥塑臉譜,就是民間泥塑臉譜與京劇臉譜結合而成的手工藝品。 那麼,究竟是誰把京劇舞臺上的臉譜變成了泥塑彩繪臉譜的呢?關於這個,有很多種觀點,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花臉桂子」相傳,光緒二十五年前後,北京西城住著一位姓桂的滿族人。
  • 【文化】中國四大泥塑
    張明山是泥人張的創始人,18歲即得藝名「泥人張」,以家族形式經營泥塑作坊塑古齋。他「技藝高深、觸手成像」。1915年,張明山創作的《編織女工》彩塑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張玉亭的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譽獎,後經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禧、張景祜、張銘等四代人的傳承,成為中國北方泥塑藝術的代表。
  • 傳承鳳翔泥塑文化,這位90後手藝人有話說……
    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團,通過幾把簡易的工具,經過胡超的巧手塑造,轉眼間,一個惟妙惟肖的關公泥塑形象便誕生了。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是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自新石器時代之後,中國泥塑藝術一直沒有間斷,發展到漢代已成為重要的藝術品種。
  • 師徒倆用泥塑再現「一帶一路」盛世景象
    西安網訊:苗春生是長安區有名的泥塑手藝人,他創作的泥塑作品,總是生動鮮活地表現著關中地區的風土人情苗春生和徒弟胡振波歷時半年時間創作大型泥塑《絲綢之路》,再現了古長安城商貿盛況以及滿載絲綢、瓷器的駝隊行進在茫茫沙漠的恢弘場景。  記者來到苗春生泥塑工作室,苗春生和徒弟胡振波正在專心致志創作大型泥塑《絲綢之路》,雖然這組大型泥塑最後一部分尚未完工,但陳列在大廳內7米長的泥塑雕刻群,場面壯觀,氣勢撼人。
  • 大吳泥塑:指尖上的傳承
    中國三大泥塑之潮州的大吳泥塑,發端於南宋,因發源於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大吳村而得名。與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並稱中國三大泥塑。 「銀湖小姐,大吳翁仔」,是廣東潮州民間一句俗語,讚賞潮州市潮安區大吳村的「土翁仔(泥塑)」工藝美妙絕倫。這項在當地代代相傳800多年的手工藝,鼎盛時期幾乎「戶戶有作坊,人人會泥塑」。上世紀七十年代,大吳泥塑步入寒冬,「家家有作坊、人人會泥塑」的景象不復存在。但總有一些人,甘願忍受寂寞,憑著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情,挺過寒冬一路堅守。
  • 大吳泥塑:指尖的文化傳承
    大吳泥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三大泥塑之一,因發源於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大吳村而得名。大吳泥塑製作採用雕、塑、捏、貼、刻、印、彩等技法,作品以戲劇故事人物組合、人物頭像為主,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今年64歲的吳維清從小隨父學藝,醉心於大吳傳統泥塑、貼塑藝術,2018年當選大吳泥塑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 飯圈中的泥塑文化
    何為泥塑文化?簡單來說,就是把男生想像成女生,把女生想像成男生。(多數情況下,是把男生想像成女生)。比如,這種再比如這種,與泥塑相對的,則為整肅。我們不討論泥塑這種行為的對錯,因為很難去鑑定對錯。多數即為對,少數即為錯嗎?顯然不是的。
  • 非遺廣東|「泥鬼」——吳川泥塑
    吳川泥塑分布於吳川市梅菉城區及市轄多個鄉鎮。相傳唐末宋初由遷移至此的佛山廖嶺居民,把石灣陶藝傳入後衍變而來。當地又流傳明朝初年,鄉民不滿皇帝派官吏四出選美,便於鬧元宵時捏制泥塑,把皇帝、皇后形象塑成鬼一般醜陋,並稱為送「泥鬼」。吳川泥塑俗稱泥鬼,塑制、展示、觀賞泥塑成為當地鬧元宵一項盛大而獨特的節日活動,據說皆源自這一民間故事。
  • 【非遺故事】陝西白水縣:上徐泥塑
    我國泥塑藝術可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發展到漢代已成為重要的造型藝術品種。考古學家從兩漢墓葬中發掘出的大量文物中,有為數眾多的陶俑、陶獸、陶馬車、陶船等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製的。到了唐代,泥塑藝術達到了頂峰。
  • 黃土高原上,我為泥塑狂
    攝影/朱銳 泥塑劉,原名劉泉,55歲,方言裡夾著陝北腔調,掌握著獨一份兒的泥塑脊獸手藝。祖上三代都是泥塑手工藝者的他,被稱為第四代泥塑手藝人。談到對父親和爺爺的印象,泥塑劉沉默半晌,「我們這幾輩都是靠這個玩泥巴來生活」。
  • 《聲入人心》南楓:梅溪湖「反泥塑」第一人!
    前面咱們說到了《聲入人心》成員洪之光同學熱衷於泥塑梅溪湖的弟弟們,還放話不聽話的弟弟都會被泥塑,南楓、陳博豪都曾被這位愛讓弟弟們摸摸肌肉的哥哥泥塑過。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陳博豪選擇的是帶洪之光去密室多玩幾次,而洪之光的親學弟南楓銅須則直接大膽叫板自家學長,成了梅溪湖「反泥塑」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