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奇謀:「重金購鹿」的經濟戰,直接拖垮了楚國

2020-12-23 騰訊網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兩千五百多年前問世的兵家奇書《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戰百勝,並不算是最高明的作戰者,不交兵而使敵人屈服才算是最高明的。

在作者孫子看來,國與國之間進行爭鬥,熱戰是最愚蠢、最不經濟的方法。因此,國家必須儘量選用「非戰」之方式,而發動戰爭乃是下策。

對於「不戰而屈人之兵」,齊國名相管仲可謂是行家裡手,將此謀略運用自如,可謂是發揮到極致。善於管理、發展經濟的管仲,同樣也擅長使用「經濟戰」,他不用一兵一卒便將敵人打垮,即使對方是兵勢強盛的大國亦不在話下。

當時齊國最大的敵人非楚國莫屬,為此,齊桓公曾問管仲:楚者,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鬥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於楚,功不成於周,為之奈何?」

對於楚國的強盛,齊桓公是深有體會的,他也清楚的明白,以強硬的戰爭制服楚國是很難辦到的一件事情。對此,管仲獻上一條奇謀:「公貴買其鹿」。意思也就是說,你可以用重金買楚國的野鹿。

對於管仲的話,齊桓公一向言聽計從,既然仲父都如此說了,那必然自有他的道理。因此,齊桓公在齊楚邊境築了一座城,命人去楚國買鹿,一頭鹿收8萬錢。同時,管仲還建議齊桓公囤積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隨後,管仲又派遣使者持2000萬錢,向楚王收購野鹿。聽說此事以後,楚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道:「金錢,是人之所重,國之所以存,可以用來獎賞有功之人。而野鹿呢?不僅沒用,而且還危害莊稼。齊國用國之所重去買我們國之所害,這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傻帽啊!」

於是,楚王便命令所有百姓去山野間捕鹿。一時間,所有楚國的百姓皆放棄自己的農具,啥也不幹,一心一意只想去捕鹿,田地很快便荒廢了。就這樣,楚國倉庫裡的錢越來越多,直到堆積成山,而糧食儲備卻見了底。與此同時,齊國的錢袋子雖然癟了,但倉庫裡的糧食卻增加了五倍之多。

見時機成熟,管仲立刻建議齊桓公說:「可以伐楚了」。

齊桓公問:「為啥這時候可以伐楚了呢?」管仲回答:「楚國現在雖然很有錢,卻誤了農時,糧食又不可能幾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割的。楚國到時候一定會去買糧的,我們只需封鎖邊境,就可以保證他們一粒糧食也得不到。」

齊桓公恍然大悟,於是下令封閉與楚國的邊境。結果楚國的米價瘋漲,楚王派人四處買米,都被齊國截斷,逃往齊國的楚國難民多達本國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國空有錢卻沒有用,元氣大傷,於是不得不在三年後向齊國屈服。

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管仲之所以採用「重金購鹿」之謀,就是讓楚國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自己佔了大便宜。因此,管仲花的本錢越大,楚國卻往陷阱裡鑽得更深。

在古代國民經濟中,糧食是根本,畢竟人不吃飯就得餓死。金錢固然珍貴,但若流通不暢,其實與廢銅爛鐵沒有區別。因此,糧食是本,金錢是末。管仲卻誘使楚國捨本逐末,最終以「非戰」之方式,拖垮了楚國。

此外,管仲之所以能用「重金購鹿」之謀,從根本上根植於齊國強盛的國力。齊國地理位置優越,沃野千裡且緊靠海邊,可以坐享魚鹽之利。而正是坐擁巨額的財富,管仲才敢採用這種一擲千金的奇謀。

由此可見,用錢做「炮彈」,比炸藥做炮彈更有效,也更危險,這也是「重金購鹿」之謀屢試不爽的根本原因。因此,國家在面對金錢炮彈時,必須抵住誘惑,不能因貪圖小利而忘了發展根本,否則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觀看。

相關焦點

  • 管仲對楚國發動經濟戰爭,不出一兵一卒,三年便讓楚國俯首稱臣
    管仲認為楚國的實力很強,率軍攻打也未必能夠輕易取勝。於是管仲開始了「楚國購鹿」的計劃,對楚國發起了貿易戰。楚國盛產鹿,當時的價格一頭鹿大概2枚銅幣,平時的交易量也不大。管仲派了一百多名商人去楚國購鹿,並在楚國散布消息稱「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 管仲才是「經濟戰」的鼻祖,兵不血刃,搞得其他國家苦不堪言
    所謂的「經濟戰」,就是對敵對國家的利用經濟的手段,進行「和平」削弱的一種手段,以搞垮帝國經濟的為目標的一種措施,在當今社會上,經濟戰已經成為軍事戰爭的輔助手段。萬般無奈之下,魯莊公只能向齊國購買糧食,而管仲的做法很簡單,直接提高糧食價格,為了生存魯國公只能花費重金購買糧食,過去一年努力賺的錢,又全部送還給齊國。雖然管仲的做法比較陰損。可是對待敵人,為什麼要仁慈呢。並且利用經濟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 古代經濟戰 管仲之謀
    管仲或許稱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動「經濟戰爭」的高手。比如楚國,可是春秋名副其實的大國,而且是戰國七雄中最先稱王的,看一個小故事,管仲如何讓楚國屈服的:一:購鹿制楚齊桓公問管仲:「楚國是一個強國,其人民精通格鬥的技巧。我們要舉兵討伐楚國,恐怕力不從心。
  • 不戰而屈人之兵,管仲多次利用經濟戰,助力齊桓公稱霸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就曾封鎖日本在大西洋的資源交通線,為最終打敗日本奠定了基礎;再比如,現今美國對伊朗、朝鮮等國家進行經濟制裁,對我國加徵關稅和技術封鎖等,都屬於經濟戰的範疇。不過,經濟戰並不是美國最先發明的,在我國歷史上,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曾多次利用經濟戰,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
  • 管仲的「買鹿制楚」,不碰刀兵擊敗一國,如今被美國發揚光大
    管子對曰:「公貴買其鹿。」在「買鹿制楚」這篇故事中,管仲所在的齊國製造出了「商品稀缺」的假象,引誘敵國進行行產業轉型,從而實現了摧毀敵方基礎經濟的目的。 01 《孫子兵法》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付出最小代價去換取最大利益才是上上之策,而「貿易戰」恰好就是一種「伐謀」。
  • 原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經濟戰?管仲的計謀你完全想不到
    魯莊公實在設有辦法,只好派人到齊購糧食,管仲把糧價一提再提,最後幾乎把魯國的國都給空了。魯國受此打擊後,從此一返不振管仲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做法,讓齊公収不已,他甚至躬下身問管仲怎麼就想到了這的倒不如說是貪心導致魯國人自國兩人被眼前利益所蔽、誘惑的時候他怎麼還能看到更遠、更深的利言關係呢?
  • 兩千多年前的貿易戰:齊國管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就是主導齊國改革的—管仲齊國的管仲改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改革,在這次改革中,管仲提出了很多超前的舉措,我們一起看看管仲幹了什麼事情,又是怎麼通過商戰的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管仲本來是齊桓公對手的心腹,但是在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並被尊稱為「仲父」。
  • 奴隸制時期的經濟戰——「有錢人」管仲如何幫助齊桓公稱霸春秋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有一位得力丞相——管仲。在齊相管仲的治理之下,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世上點的說法是「基」情滿滿。不過我們今天說的是管仲的經濟頭腦,並且在春秋奴隸制時代發動第一場經濟戰。齊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不僅是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強大。要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他首先的操作就是振興國內經濟。
  • 管仲有多牛?滅國不用兵,殺人不用刀,如今卻成了美國的殺手鐧
    ▲管仲管仲可以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存在,他在齊國是名相,不擅長軍事但對經濟和管理有不少的了解,他在戰場上就用個經濟戰,沒有用到一個兵就打敗當時的楚國。當時楚國和齊國是對頭,而楚國的兵力也更好一些,為了能打贏生長齊恆公是沒少煩惱。
  • 管仲獻給齊桓公一毒計,輕鬆滅掉一國,如今成了美國的「殺手鐧」
    管仲是法家先驅、聖人之師,他與孫子一文一武,都是齊國強盛的關鍵人物,二人雖處在不同時代,但管仲卻親自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一、劍走偏鋒,為伐楚國管仲「重金求鹿」 輔佐齊桓公期間,管仲憑著自己過人的謀略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富民強,周圍幾個國家悉數稱臣,唯獨楚國是個例外
  • 春秋時牛人 經濟戰的鼻祖 怎樣得心應手玩轉敵國 不戰而屈人之兵
    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了解管仲主導並發起的三則經濟戰,看他作為經濟戰的鼻祖,是怎樣做到孫子兵法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列國降服的。第一個是買縞降魯之謀,齊魯兩國相鄰,分別是姜子牙和周公旦被分封以後所賜的諸侯國,但兩國一直明爭暗鬥,彼此不服。魯國盛產魯縞,一種細白很薄的絹布,管仲就跟齊桓公建議齊國君臣都穿魯縞做的衣服,於是全國百姓紛紛效仿。
  • 管仲有一條毒計,如今成了美國的殺手鐧
    ——《孫子兵法》在《管子·輕重》篇中,記載了幾則管仲發動貿易戰的故事,通過貿易這種兵不血刃的方式,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買鹿制楚」與「服帛降魯梁」就是其中兩件,通過製造稀缺的假象,引誘敵國進行產業轉型,最終摧毀敵國的經濟基礎,從而坐收漁翁之利。在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個領域,美國人也運用得也很嫻熟,屢次通過「貿易戰」的方式謀取利益。
  • 從「服帛降魯梁」看古代的經濟侵略
    魯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綈修農。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魯梁之人糴十百,齊糶十錢。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者十分之六;三年,魯梁之君請服。【注釋】①桓公:即齊桓公②管子:即管仲,齊國上卿③綈(tí):古代一種粗厚光滑的絲織品【出處】《管子·輕重戊》【點評】「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用兵之道,這點管仲在其經濟策略中運用的淋漓盡致,屢試不爽。他流傳最廣、最為世人所稱道的就是服帛降魯梁。
  • 管仲有一條毒計,兵不血刃打垮一國,如今卻成了美國的「殺手鐧」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在《管子·輕重》篇中,記錄了幾則關於管仲發動貿易戰,以兵不刃血的方式,達到摧毀敵國經濟目的的典故,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買鹿制楚」和「服帛降魯梁」等故事。這兩則故事中,管仲所在的齊國,都是通過「製造稀缺」的假象,吸引敵國盲目地進行產業轉型,最終達到摧毀敵國基礎經濟、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 精通商道的管仲,治理得了天下,為什麼卻做不好生意?
    管仲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齊桓公在他的輔佐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就連孔子都感嘆「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後,多用經濟學的角度去治理國家,歷史上的第一場經濟貿易戰也是管仲的主意。後來範蠡化用了管仲的「經濟戰」的方法幫助越王勾踐贏得了與吳王夫差的戰爭。
  • 古代就有經濟戰?看管仲是如何玩轉經濟學幫助齊桓公稱霸諸侯的
    管仲便向魯國和梁國的商人說,只要你們能弄來「銻」,一千匹給你們三百金,一萬匹就給你們三千金。魯國和梁國的商人高興壞了,回去報告魯國和梁國的國君,兩國國君便下令鼓勵老百姓種植這種「銻」,老百姓也覺得有利可圖,紛紛表示要靠種「銻」來發家致富。令人奇怪的是,齊國這麼缺「銻」,卻不允許本國老百姓種植。
  • 管仲伐楚,為什麼以摧毀農業為目的,士農工商的排位到底有何深意
    但是只有管仲反對這個提議,他告誡齊桓公和屬下將領,認為楚國和齊國實力相當,一旦發生戰爭必然是持久戰,會大大損耗齊國的國力,齊國弱了,其餘諸侯國就強,此消彼長,霸主之位,自然難以持久。既然不能伐兵,怎麼處理楚國不聽調令的問題,於是管仲派人去楚國散布,齊桓公好鹿的謠言,並且高價收購鹿。
  • 不動一兵一卒攻城掠地,管仲的這條毒計,近代的美國運用爐火純青
    而輔佐齊桓公登上霸主之位的就是古代有名的賢相管仲。 在近代的大國爭霸歷史中,經濟戰作為重要的戰爭形式也層出不窮,其中的佼佼者正是冷戰勝利者,當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在美蘇爭霸的歷史上曾經運用了高超精妙的經濟戰爭,使得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大核武庫和常規武器裝備規模的紅色鋼鐵洪流未能打出一發子彈便瓦解冰消。
  • 管仲是「政商全才」,經濟戰的鼻祖,他如何不費兵卒搞垮魯國
    管仲是春秋時期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距今有2600年之久。很多人都知道他輔佐齊桓公,由名不見傳的諸侯王,一躍成為首個春秋霸主,管仲也因此留名青史,位列春秋名相。後人心目中,管仲的「政治」形象居多,認為他是縱橫諸侯的政治老手,往往忽視他對先秦經濟理論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