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更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有著「法家先驅」、「華夏第一相」等諸多美譽。
管仲把齊國治理得很好,在幫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路上,徵服了很多的諸侯勢力。可是楚國卻不聽齊國的號令,此時齊國若不徵服楚國,很難實現統一的大業,也會使好不容易徵服的諸侯國蠢蠢欲動。
面對如何徵服楚國的問題,齊國幾位大將紛紛請纓,想要率兵攻打楚國,用武力讓他們屈服,齊桓公猶豫不決於是詢問管仲的意見。管仲卻說:「楚國,強國也,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為之奈何?」管仲認為楚國的實力很強,率軍攻打也未必能夠輕易取勝。
於是管仲開始了「楚國購鹿」的計劃,對楚國發起了貿易戰。楚國盛產鹿,當時的價格一頭鹿大概2枚銅幣,平時的交易量也不大。管仲派了一百多名商人去楚國購鹿,並在楚國散布消息稱「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國的商人見有利可圖,便紛紛加緊購鹿,起初只是3枚銅幣一枚,過了十幾天便漲到5枚銅幣。突出的利益刺激了楚國商人,鹿的交易量也是與日俱增。為了計劃能夠實施成功,管仲在齊國運來大量的錢財用於購鹿,並且在楚國邊境莊山上開爐鑄幣,確保貨幣供給充足。
楚王聽聞此事之後,考慮再三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禽獸者群害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
楚王的意思是金錢是個好東西,人人都需要,也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根基,而鹿並沒有什麼作用,養鹿還要浪費糧食。齊國用重金買楚國的鹿,這是老天在讓齊國幫楚國。於是楚王開始鼓勵臣民去抓鹿來換去齊國的錢財。
後來管仲又把一隻鹿的價格提到了40枚銅錢,相當於千斤糧食的價格。如此一來有了利益可圖,再加上楚王的鼓勵,很多人紛紛跑去抓鹿。農民也紛紛放下農具不事生產,跑去深山老林抓鹿,官兵也停止訓練將兵器換成了獵具偷偷上山。
正在楚國全民抓鹿的時候,管仲卻在楚國暗中大量收購糧食。等到過了一年時間,楚地大荒,銅幣卻推積如山,而管仲也收購了楚國大約十分之六的糧食。「管子藏谷,什之六」。
楚國錢是賺了不少,可是糧食卻沒有了,想種也來不及,用錢去買糧卻發現買不到,因為管仲早已發出號令,禁止各諸侯國與楚通商買賣糧食。
此時的楚國鹿也沒人收了,糧食也沒人賣,糧價瘋狂暴漲了40倍,數月之後,齊國開始運糧於楚國的邊境,缺糧食的楚國人大量投奔過來。
據《管子輕重戊》記載「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楚國人因缺糧投奔齊國的人有十分之四,三年後本是強大楚國便徹底屈服,如此管仲不動一刀,不殺一人,只是用了貿易戰,輕而易舉的便降服了楚國。
我是浩然,探尋古今經典,分享歷史知識。有關歷史方面的問題,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更多的歷史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點個讚或者分享給朋友吧!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