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對楚國發動經濟戰爭,不出一兵一卒,三年便讓楚國俯首稱臣

2021-01-19 洞鑑千秋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更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有著「法家先驅」、「華夏第一相」等諸多美譽。

管仲把齊國治理得很好,在幫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路上,徵服了很多的諸侯勢力。可是楚國卻不聽齊國的號令,此時齊國若不徵服楚國,很難實現統一的大業,也會使好不容易徵服的諸侯國蠢蠢欲動。

管仲為齊國的爭霸之路貢獻很大

面對如何徵服楚國的問題,齊國幾位大將紛紛請纓,想要率兵攻打楚國,用武力讓他們屈服,齊桓公猶豫不決於是詢問管仲的意見。管仲卻說:「楚國,強國也,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為之奈何?」管仲認為楚國的實力很強,率軍攻打也未必能夠輕易取勝。

於是管仲開始了「楚國購鹿」的計劃,對楚國發起了貿易戰。楚國盛產鹿,當時的價格一頭鹿大概2枚銅幣,平時的交易量也不大。管仲派了一百多名商人去楚國購鹿,並在楚國散布消息稱「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管仲開始了購鹿的計劃

楚國的商人見有利可圖,便紛紛加緊購鹿,起初只是3枚銅幣一枚,過了十幾天便漲到5枚銅幣。突出的利益刺激了楚國商人,鹿的交易量也是與日俱增。為了計劃能夠實施成功,管仲在齊國運來大量的錢財用於購鹿,並且在楚國邊境莊山上開爐鑄幣,確保貨幣供給充足。

楚王聽聞此事之後,考慮再三告其相曰:「彼金錢,人之所重也,國之所以存,禽獸者群害也,今齊以其重寶貴買吾群害,則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齊私楚也」

鹿價的上漲引起楚王的關注

楚王的意思是金錢是個好東西,人人都需要,也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根基,而鹿並沒有什麼作用,養鹿還要浪費糧食。齊國用重金買楚國的鹿,這是老天在讓齊國幫楚國。於是楚王開始鼓勵臣民去抓鹿來換去齊國的錢財。

後來管仲又把一隻鹿的價格提到了40枚銅錢,相當於千斤糧食的價格。如此一來有了利益可圖,再加上楚王的鼓勵,很多人紛紛跑去抓鹿。農民也紛紛放下農具不事生產,跑去深山老林抓鹿,官兵也停止訓練將兵器換成了獵具偷偷上山。

管仲的計劃初步取得成功

正在楚國全民抓鹿的時候,管仲卻在楚國暗中大量收購糧食。等到過了一年時間,楚地大荒,銅幣卻推積如山,而管仲也收購了楚國大約十分之六的糧食。「管子藏谷,什之六」。

楚國錢是賺了不少,可是糧食卻沒有了,想種也來不及,用錢去買糧卻發現買不到,因為管仲早已發出號令,禁止各諸侯國與楚通商買賣糧食。

此時的楚國鹿也沒人收了,糧食也沒人賣,糧價瘋狂暴漲了40倍,數月之後,齊國開始運糧於楚國的邊境,缺糧食的楚國人大量投奔過來。

管仲兵不血刃便徵服了楚國

據《管子輕重戊》記載「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楚國人因缺糧投奔齊國的人有十分之四,三年後本是強大楚國便徹底屈服,如此管仲不動一刀,不殺一人,只是用了貿易戰,輕而易舉的便降服了楚國。

我是浩然,探尋古今經典,分享歷史知識。有關歷史方面的問題,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更多的歷史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點個讚或者分享給朋友吧!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管仲奇謀:「重金購鹿」的經濟戰,直接拖垮了楚國
    兩千五百多年前問世的兵家奇書《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戰百勝,並不算是最高明的作戰者,不交兵而使敵人屈服才算是最高明的。 在作者孫子看來,國與國之間進行爭鬥,熱戰是最愚蠢、最不經濟的方法。因此,國家必須儘量選用「非戰」之方式,而發動戰爭乃是下策。
  • 不動一兵一卒攻城掠地,管仲的這條毒計,近代的美國運用爐火純青
    而輔佐齊桓公登上霸主之位的就是古代有名的賢相管仲。 在近代的大國爭霸歷史中,經濟戰作為重要的戰爭形式也層出不窮,其中的佼佼者正是冷戰勝利者,當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利堅合眾國。 美國在美蘇爭霸的歷史上曾經運用了高超精妙的經濟戰爭,使得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大核武庫和常規武器裝備規模的紅色鋼鐵洪流未能打出一發子彈便瓦解冰消。
  • 不戰而屈人之兵,管仲多次利用經濟戰,助力齊桓公稱霸
    兵法云: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在國際競爭中,如果能在不動用軍隊,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就打敗或徵服對手,自然是最高明的。發動經濟戰,是達到此目的的一個有效手段。所謂經濟戰,說白了就是依靠經濟手段打敗或徵服對手的戰爭。從近現代歷史來看,美國無疑是最經常、最善於利用經濟戰的國家之一。
  • 如何兵不血刃的擊敗對手?管仲有一條毒計,如今成了美國的殺手鐧
    ——《孫子兵法》在《管子·輕重》篇中,記載了幾則管仲發動貿易戰的故事,通過貿易這種兵不血刃的方式,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買鹿制楚」與「服帛降魯梁」就是其中兩件,通過製造稀缺的假象,引誘敵國進行產業轉型,最終摧毀敵國的經濟基礎,從而坐收漁翁之利。在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個領域,美國人也運用得也很嫻熟,屢次通過「貿易戰」的方式謀取利益。
  • 春秋時期的主旋律——晉國與楚國之間的爭霸戰爭
    晉國與楚國的爭霸成為春秋時期的主旋律,在這期間發生了春秋時代最大的五次戰爭,晉國四勝一敗。這四次戰爭分別是城濮之戰、崤之戰、鞍之戰、鄢陵之戰和邲之戰。在這四次戰役中,晉的主要對手是楚國,其次是秦國與齊國。楚在春秋時先後吞併四十五國,國土面積最為廣大。
  • 管仲獻給齊桓公一毒計,輕鬆滅掉一國,如今成了美國的「殺手鐧」
    管仲是法家先驅、聖人之師,他與孫子一文一武,都是齊國強盛的關鍵人物,二人雖處在不同時代,但管仲卻親自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一、劍走偏鋒,為伐楚國管仲「重金求鹿」 輔佐齊桓公期間,管仲憑著自己過人的謀略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富民強,周圍幾個國家悉數稱臣,唯獨楚國是個例外
  • 古代經濟戰 管仲之謀
    管仲或許稱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動「經濟戰爭」的高手。比如楚國,可是春秋名副其實的大國,而且是戰國七雄中最先稱王的,看一個小故事,管仲如何讓楚國屈服的:一:購鹿制楚齊桓公問管仲:「楚國是一個強國,其人民精通格鬥的技巧。我們要舉兵討伐楚國,恐怕力不從心。
  • 兩千多年前的貿易戰:齊國管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從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要結束的意思,中國的各行各業也都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響,美國之所以發起這場貿易戰爭,也是想著不戰而屈人之兵,通過經濟的手段使的中國屈服。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咱們中國的一位老祖宗就將這一手段運用的非常嫻熟了,並且獲得非常好的效果。
  • 管仲有多牛?滅國不用兵,殺人不用刀,如今卻成了美國的殺手鐧
    ▲管仲管仲可以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存在,他在齊國是名相,不擅長軍事但對經濟和管理有不少的了解,他在戰場上就用個經濟戰,沒有用到一個兵就打敗當時的楚國。當時楚國和齊國是對頭,而楚國的兵力也更好一些,為了能打贏生長齊恆公是沒少煩惱。
  • 我國古代最出名的貿易戰,堪稱貿易戰的鼻祖,齊國稱霸就靠這一招
    齊國之所以強大,和它善於打貿易戰是脫不了關係的,在齊宣公在位的時候,任用管仲為相,開展了一系列的貿易戰,最後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那一個。說到管仲的貿易手段,小編都不得不佩服,下面,就聊一聊管仲最出色的幾場貿易戰。管仲初為國相的時候,齊國並不富有,所以,管仲上臺之後就開始想辦法掙錢。他看到了齊國獨特的地理位置——靠近海邊。
  • 管仲的「買鹿制楚」,不碰刀兵擊敗一國,如今被美國發揚光大
    引言 管仲是春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管子》中詳細記錄管仲向敵國發動貿易戰,不出一兵一卒便能摧毀敵國的經濟。 桓公問於管子曰:「楚者,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鬥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弊於楚,功不成於周,為之奈何?」管子對曰:「即以戰鬥之道與之矣。」公曰:「何謂也?」
  • 管仲才是「經濟戰」的鼻祖,兵不血刃,搞得其他國家苦不堪言
    所謂的「經濟戰」,就是對敵對國家的利用經濟的手段,進行「和平」削弱的一種手段,以搞垮帝國經濟的為目標的一種措施,在當今社會上,經濟戰已經成為軍事戰爭的輔助手段。一年之後,魯國沉浸在賺錢的喜悅中,管仲突然下令,停止進口魯縞,這一下魯國翻了天,堆積如山的魯縞賣不出去,也沒有了收入,更要命的是,上一年根本就沒有耕種,糧食也開始供不應求。
  • 原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經濟戰?管仲的計謀你完全想不到
    ,魯就供不應求,價格增加,魯國人見織絡有利可圖,就一地織起落來。魯莊公實在設有辦法,只好派人到齊購糧食,管仲把糧價一提再提,最後幾乎把魯國的國都給空了。魯國受此打擊後,從此一返不振管仲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做法,讓齊公収不已,他甚至躬下身問管仲怎麼就想到了這的倒不如說是貪心導致魯國人自國兩人被眼前利益所蔽、誘惑的時候他怎麼還能看到更遠、更深的利言關係呢?
  • 古代的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會發生貿易戰爭嗎?
    目前,許多西方國家針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企圖用貿易戰打壓中國,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眼中的「後起之秀」屈服,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中國人就已經深諳貿易戰,在中國古代,貿易戰可謂屢見不鮮。中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貿易戰,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國相管仲針對其他國家,採取貿易戰,無往不利,硬生生「買」出一個春秋霸主。
  • 春秋時的一小國,支持齊國稱霸,結果被楚國消滅!
    從春秋初期開始,邾國和魯國的關係就比較不和睦。雖然邾國國君多次到魯國結盟朝見,以結好於魯國。但是,魯國為了擴張自己的疆域,多次進攻邾國。僅《左傳》記載,短短的二百餘年裡,魯國對邾國的進攻就達到十幾次之多,先後奪取了邾國大量的土地。
  • 奴隸制時期的經濟戰——「有錢人」管仲如何幫助齊桓公稱霸春秋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有一位得力丞相——管仲。在齊相管仲的治理之下,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世上點的說法是「基」情滿滿。不過我們今天說的是管仲的經濟頭腦,並且在春秋奴隸制時代發動第一場經濟戰。齊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不僅是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強大。要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他首先的操作就是振興國內經濟。
  • 管仲靠其擊垮了兩個大國
    聽到「貿易戰」一詞,我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在現如今的社會中,關於這種事件發生了很多。貿易戰又稱「商戰」,通俗的講就是國與國之間各自樹起貿易牆壁,提高關稅,限制進出口,阻止貿易流通的種種措施。那你知道貿易戰是從何時就已經有了的嗎?
  • 管仲有條毒計,滅國不用兵,殺人不用刀,如今成美國的殺手鐧
    春秋戰國作為亂世時期,無數列國為爭搶土地發動戰爭,導致生靈塗炭,而戰爭卻難以分出勝負。 因此無數國家都希望從思想軍法上找到解決辦法,也就因此誕生出了一個思想文化上的百家爭鳴,百家齊放的局面。對於各個國家來說,兵家的思想是最能解決戰爭的方法,因此兵家在列國中深受追捧。
  • 象棋裡的卒代表多少兵力?關於象棋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中的記載,一個卒就是一個兵。而在春秋時期管仲的《治國篇》中提到,「五十人為小卒」、「二百人為卒」。按照管仲的記載,小卒和卒代表不同的含義,所以,平時我們如果說小卒子過河,那就是代表五十人。
  • 從「服帛降魯梁」看古代的經濟侵略
    管子對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綈。閉關,毋與魯粱通使。」公曰:「諾。」後十月,管子令人之魯梁,魯梁之民餓餒相及,應聲之正無以給上。魯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綈修農。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魯梁之人糴十百,齊糶十錢。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者十分之六;三年,魯梁之君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