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2021-02-19 世界歷史網

盧安達,全稱為盧安達共和國(盧安達語:Repubulika y'u Rwanda;英語:Republic of Rwanda;法語:République du Rwanda),是非洲中東部的一個內陸國家,擁有「千山之國」的美譽,青山連綿,風景如畫。西面與剛果民主共和國(DRC)交界,東鄰坦尚尼亞,北與烏幹達接壤,南連蒲隆地。面積26338平方公裡。盧安達山巒重疊,土地肥沃,人口1190萬(2016年)。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原始宗教。首都基加利。

盧安達主要民族有胡圖族、圖西族和特瓦族。官方語言為盧安達語、英語、法語和斯瓦西裡語。

16世紀,圖西人在盧安達地區建立封建王國。1890年淪為「德屬東非保護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比利時委任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由比利時「託管」。1962年7月1日宣告獨立,成立共和國。1973年7月5日,成立第二共和國。1990年10月,僑居烏幹達的圖西族難民組成盧安達愛國陣線(簡稱「愛陣」)與胡圖族政府軍爆發內戰。1991年6月實行多黨制。1993年8月4日,盧政府和愛陣在坦尚尼亞阿魯沙籤署和平協定,決定結束內戰。1994年4月6日,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因飛機失事遇難身亡引發導致近百萬人喪生的大屠殺,內戰再度爆發。7月19日,愛陣取得軍事勝利,奪取政權。

盧安達社會長期穩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際和地區影響力不斷提升,給非洲乃至世界上面臨發展振興重任的國家樹立了榜樣。

1、早期歷史

盧安達是非洲大湖區較早形成的國家。特瓦人是當地原始居民。

胡圖人大約於2世紀從查德湖、尼日河一帶遷移來。

公元前700年到公元1500年間,一些班圖人群體遷入盧安達,毀林開荒種植農作物。

2、王國的建立

約在14~15世紀,圖西人遊牧部落相繼遷入,對當地的胡圖人農民和特瓦人建立了封建保護制度,魯甘祖·布溫巴在基加利附近布瓦納坎布韋地區建立了王國。

16世紀,圖西人建立封建王國,王國向外擴張,逐步兼併中部地區。

1700年時,盧安達境內一共有8個王國。其中由圖西族「Nyiginya」氏族統治的盧安達王國從18世紀中期開始逐漸壯大,到19世紀時已在國王基加利四世的統治下達到巔峰。

19世紀後半葉,國王(姆瓦米)基格裡·魯瓦布吉裡基本上統一了盧安達全境。建立起由軍事酋長、土地酋長和牧民酋長組成的地方行政機構,各級酋長的權限和任期,均由國王決定,從而實現了高度的中央集權。與此同時,圖西人統治者對胡圖人採取了一種特殊的封建保護制度,即「布哈克」(指「牛群契約」或「放牧契約」),宣稱國王是牛群和土地的唯一所有者,也是最高的保護人,並以此建立起國王對酋長、農牧民的保護關係,使廣大胡圖人農牧民降到農奴地位。

3、淪為殖民時期

1885年,歐洲列強的柏林會議(1884~1885),把坦噶尼喀連同盧安達和蒲隆地劃為德國勢力範圍,標誌著盧安達殖民時代的開始。

1889年10月,德國宣布盧安達為德屬東非的「保護地」。德國殖民當局在1891年以後對盧安達實行間接統治,保留原有的國家機構,由德國總督通過其駐紮官來監管當地的自治。

1895年又宣布一切土地均為王土,而殖民當局有權出賣或是出租土地。

1899年,德國殖民當局把盧安達和蒲隆地合併,劃歸德屬東非殖民地,改稱盧安達-烏隆迪,實行間接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盧安達被國際聯盟劃為委任統治地。1922年7月盧安達-烏隆迪被委託給比利時統治。比利時政府把盧安達併入比屬剛果殖民地。此後,德國和比利時派出殖民官員實行間接統治,他們與姆瓦米相互利用,加強姆瓦米的專制。盧安達各族人民在1911~1912年和1928年掀起大規模的反殖民主義鬥爭。

1935年,比利時引入了新的身份證制度,其上會標明證主是圖西族、胡圖族、特瓦族或是入籍人士。

4、盧安達獨立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盧安達-烏隆迪又由前國際聯盟委任統治地改為聯合國託管地,仍由比利時治理。盧安達胡圖人上層分子對圖西貴族長期把持行政和經濟部門深為不滿,1957年3月,一批胡圖人知識分子發表《巴胡圖宣言》,提出胡圖族應享有平等權利並要求廢除圖西貴族的特權。

1957年6月G.卡伊班達創立了政治組織──穆胡圖社會運動。1959年10月19日改組為胡圖解放運動黨,即帕梅胡圖黨。

1959年11月間,由於民族矛盾加劇,許多地方發生了胡圖人農民暴動。比利時殖民者挑起圖西人和胡圖人農民的激烈衝突,造成嚴重流血事件,殖民當局以恢復秩序為名進行鎮壓,大量圖西人難民流亡鄰國。

1960年6~7月間,比利時殖民當局實施改革,以鄉為單位取代小酋長轄區,舉行鄉政選舉。帕梅胡圖黨在選舉中獲勝,取得了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權。

1961年1月,比利時殖民當局與盧安達各主要政黨代表就盧安達的政治前途問題舉行一次圓桌會議,比利時當局被迫同意盧安達-烏隆迪自治。

1961年1月28日,盧安達中部城市吉塔拉馬發生政變,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帕梅胡圖黨控制了臨時政府和議會,推翻了圖西人君主政體。

1962年6月27日,第1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結束對盧安達-烏隆迪的託管統治,允其獨立。盧安達拒絕聯合國關於兩國成立聯邦的提議,於1962年7月1日單獨宣布獨立,成立盧安達共和國。帕梅胡圖黨為執政黨,卡伊班達任總統。

5、近現代時期

卡伊班達政府對外實行親西方政策,對內實行民族壓迫政策,胡圖人與圖西人間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銳。1973年7月5日,以J.哈比亞利馬納少將為首的軍人發動政變,推翻了卡伊班達政府,成立了第二共和國。哈比亞利馬納自任總統。

1975年7月5日,哈比亞利馬納宣布成立全國發展革命運動,並擔任主席。

1978年12月盧安達舉行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選舉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當選。

1983年12月通過大選,哈比亞利馬納連任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執政以來,實行各族和睦政策,採取一系列措施,使長期對立的兩民族間的矛盾得到調解。提出自力更生的口號,強調發展民族經濟,重視農業生產,糧食產量有了較快的增長,人民生活不同程度上也得到改善。對外實行睦鄰友好政策,較好地解決了同鄰國蒲隆地、烏幹達等的關係。1971年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1990年10月,僑居烏幹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安達愛國陣線(簡稱「愛陣」)與胡圖族政府軍爆發內戰。

1991年6月,盧安達實行多黨制。

1993年8月4日,盧安達政府和愛陣在坦尚尼亞阿魯沙籤署和平協定,決定結束內戰。

1994年4月6日,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因飛機失事遇難身亡後,內戰再度爆發,並導致近百萬人遇害的大屠殺。

1994年7月19日,愛陣取得軍事勝利,奪取政權。

2009年底,盧安達正式成為大英國協新成員,它是繼莫三比克之後第二個非英國殖民地國加入大英國協,是大英國協第54個成員。

2016年10月28日,盧安達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盧安達在過去二十年中在經濟繁榮和人類發展方面取得了讓人矚目的進步。盧安達是中非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實現所有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之一。政治穩定、政府治理有方、財政和行政權力下放以及對腐敗的零容忍,是支撐這個國家包容性增長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相關焦點

  • 盧安達駐華大使:盧中關係正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今年是盧安達「2020年願景」(盧安達政府曾制定《關於盧安達經濟發展和消除貧困的2020願景規劃》)的收官之年。在「2020年願景」的引領下,盧安達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17.3億美元躍升至2019年的102.1億美元。
  • 非洲盧安達為何能夠發展如此迅速?原來那裡也有「牛人」
    截止到目前為止,盧安達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有了明顯的飛躍。截止到2018年,盧安達的GDP達到了95億美元。也許縱觀全世界而言,這盧安達的95億美元並不值得一提,可是對於盧安達這個國家而言,其意義不可謂不大。當然,在我看來,真正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潛力的並非是當下的經濟總量,而是這個國家是否有足夠吸引外國投資的環境。
  • 盧安達飯店
    在非洲的東部有一個內陸小國叫盧安達,面積只有兩萬多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一千多萬。
  • 盧安達·穆莎莎:Let's love coffee
    全稱盧安達共和國,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但即使如此,盧安達人民仍舊沒有放棄種植咖啡,他們熱愛咖啡,盧安達·穆莎莎正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豆子部分數據簡介:海拔:1900~2020米品種:紅波旁加工方法:水洗法風味:檸檬般的酸度伴隨著烏梅般的風味
  • 人類歷史上至暗一頁,雙眼流淚的盧安達,八分之一人口遭殺戮
    歷史會永遠記住1994年的盧安達,超過一百萬人生命譜寫的悲歌,在記憶的盡頭,是我們對文明世界殘暴人性的思考。發生在26年前的殘暴事件——盧安達大屠殺,在短短3個月時間裡,盧安達八分之一的人口直接被抹殺。
  • 盧安達在90年代經歷過悲劇,現在的經濟發展如何?
    盧安達,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在1994年,在非洲盧安達,一個駭人聽聞的大屠殺瞬間把這個國家推向世界的焦點。至於死亡與逃難人數,我不必多說,大家看一下圖便可了解情況:相信大多數人對於盧安達,也只是個名字上的了解——「非洲有個國家叫盧安達」。
  • 盧安達駐華大使:「中國是我在亞洲的第一站」
    令人驚嘆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情友好的人民、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他終於實地感知來華前常聽到的「中國的巨大發展」,而對中國的了解越深,基莫尼奧對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的願望就越強烈。盧安達閱兵喊出中文口號「向右看!一、二!」
  • 波蘭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波蘭在歷史上曾是歐洲強國,後國力衰退,並於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中亡國幾個世紀,一戰後復國,但不久又在二戰中被蘇聯和德國瓜分,冷戰時期處於蘇聯勢力範圍之下,蘇聯解體後,加入歐盟和北約。17世紀後半期,波蘭的農奴制進入了危機階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1652年,大貴族迫使議會通過自由否決權。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併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
  • 非洲盧安達想成為下一個新加坡,這可能嗎?
    這一次,我們就單純地聊一聊盧安達有沒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新加坡?我們知道,新加坡的經濟與社會能夠突飛猛進,很大程度都是得益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可謂是盡得地利。至於盧安達,地處於非洲內陸,壓根就沒有這般條件,所以若是說發展成下一個新加坡,其實暫時來說並不樂觀。畢竟新加坡的經濟奇蹟,想要複製也是需要有硬性條件的。
  • 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盧安達大屠殺,揭秘大屠殺始末
    2020-12-30 09:41:22 來源: 意風戲雨27 舉報   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
  • 非洲盧安達精品咖啡豆|盧安達西部咖啡產區水洗波旁咖啡豆特點
    前街咖啡盧安達水洗咖啡豆盧安達咖啡發展盧安達位於非洲中部地區地區,是標準內陸國家20世紀初,盧安達先後淪為德國和比利時的殖民地,由德國傳教士率先引進咖啡。殖民期間咖啡產量大幅增加,但剝削勞動力、壓制咖啡農作物的價格以及高昂的出口稅,使得咖啡豆的出品質量並不理想,這也是當時商業咖啡發展的正常現象。前街咖啡發現同樣也是經歷過殖民統治的巴西,曾經出產的咖啡豆就是重量不重質,導致有一段時間一直背負著咖啡質量差的名聲。
  • 波蘭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近年來,波蘭無論在歐盟,還是國際舞臺的地位都與日俱增,自1918年11月11日恢復獨立以來,經過90年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在21世紀初的幾年裡,波蘭已經成為西方陣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1、早期歷史(10世紀之前)根據考古發掘, 波蘭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 塞內加爾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在遠古時代塞內加爾境內已有人類居住。早期居民主要是沃洛夫人、塞雷爾人和圖庫洛爾人等。 19世紀初期,法國控制海岸地區,並向內陸擴張,阻止圖庫洛爾帝國的發展。 法國在進行軍事徵服的同時,加緊對塞內加爾進行經濟掠奪。1848年法國宣布禁止奴隸貿易後,在塞內加爾引進花生種植,導致了殖民地單一經濟的畸形發展。
  • 象牙海岸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中世紀時期,象牙海岸境內曾建立過一些小王國。 11世紀,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宮格城為當時西非南北貿易中心之一。 歐洲船隻大約於15世紀60年代到達象牙海岸,而對於這個時代之前的象牙海岸的歷史所知不多。
  • 《盧安達飯店》,它是盧安達種族清洗暴亂中的一塊綠洲
    4個月裡,25-50萬婦女和女孩遭受強姦,100萬人被屠殺,這不是發生在驚悚小說裡,它就發生在距今天僅僅26年、1994年的盧安達。在盧安達慘絕人寰的日子裡,有卡布賈這種喪盡天良的劊子手,有看到但懶得插手的歐洲政客,但也有人即便身陷黑暗角落,依然努力用微弱的光芒來照亮身邊人的人——他便是《盧安達飯店》主角原型:保羅·路斯沙巴吉那,盧安達一家飯店的客房經理
  • 賴比瑞亞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1、早期歷史 12世紀以前,這裡是人口稀少的赤道雨林地區,賴比瑞亞境內的居民,是12~16世紀從北部、東北部和東部先後遷入的。殖民者入侵以前,這裡尚處在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階段。
  • 盧安達大屠殺——人類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簡介 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在位於中非的盧安達,是胡圖族人對圖西族人進行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從1994年4月6日至7月中旬的100天裡,約有50萬-100萬人被殺,約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20%。
  • 昂貴的非洲一小時:盧安達
    結束內戰的盧安達,一改曾經混亂與破碎,邁著和平與發展經濟的步伐,邁進了新的時代。根據2019年美國Gallup的Law and Order(法律與社會秩序)報告,盧安達的安全指數甚至超過了美國,高居非洲國家第二位。盧安達在短短20多年時間,一雪前恥。
  • 盧安達:上帝遺忘的國家,賭對了卡加梅
    盧安達地理位置就是這樣一個小國,歷史上還曾是比利時的殖民地,當時的比利時人為了統治的便利,人為地將當地人分成了兩個種族。沒錯,種族也是可以人為劃分的。這導致盧安達獨立後長期處於國內對立的狀態。很多圖西族精英流亡到鄰國成立了武裝組織---愛國陣線。這當然是比利時人樂意看到的,思路就是,我雖然走了,但肯定不能讓你們發展的好,否則就等於否定了我的殖民歷史了,只有你們混亂了,玩不下去了,世界才知道我存在的價值,才有機會,有藉口把勢力留下來,獲得更大的利益。
  • 愛爾蘭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愛爾蘭人屬於凱爾特人,是歐洲大陸第一代居民的子嗣,愛爾蘭歷史起始於公元前6600年前後,最後一次冰川期結束後人類開始在愛爾蘭島定居開始。約前300年當地的人從青銅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可能與此同時隨著凱爾特人向愛爾蘭的遷徙凱爾特語來到愛爾蘭,後來凱爾特語與當地人的語言混合後形成了愛爾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