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海岸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2020-12-23 騰訊網

象牙海岸(C te d'Ivoire)全稱象牙海岸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 te d'Ivoire, La République de C te d'Ivoire),象牙海岸在法語的意思是「象牙海岸」,根據該國政府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用音譯名為象牙海岸。聯合國自1985年12月31日起使用此音譯名。位於非洲西部,是西非國家,西與賴比瑞亞和幾內亞交界,北同馬裡和布吉納法索為鄰,東與加納相連,南瀕幾內亞灣。象牙海岸總面積322463平方公裡。海岸線長約500公裡。

象牙海岸有60多個部族、主要是阿肯人、鮑勒人、克魯人、丹人、古羅人、塞努福人、馬林克人等,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語言為法語。象牙海岸首都是亞穆蘇克羅。

象牙海岸在冷戰時期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熱帶國家之一,但1985年後,由於政治腐敗,加上缺乏改革,國內的騷動、2002—2011年間的內戰,致使經濟一蹶不振。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象牙海岸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2018年1月1日,象牙海岸正式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4月22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宣布,亞投行理事會已經批准象牙海岸為新一批成員。

1、早期歷史

中世紀時期,象牙海岸境內曾建立過一些小王國。

11世紀,塞努弗人在北部建立的宮格城為當時西非南北貿易中心之一。

歐洲船隻大約於15世紀60年代到達象牙海岸,而對於這個時代之前的象牙海岸的歷史所知不多。象牙海岸主要的族群都是在較晚的時候才移入的:Kru族約於1600年從賴比瑞亞移入,而Senoufo族與Lobi族則是從布吉納法索與馬裡向南移入象牙海岸。

直到18、19世紀後,Akan族以及屬於Akan族的其中的一支的Baoulé族才從加納移入象牙海岸的東部地區,而Malinké族從幾內亞移入象牙海岸的西北部地區。

2、殖民時期

15世紀後半葉,葡萄牙、荷蘭、法國殖民者相繼入侵。

1475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荷蘭人和法國人相繼而來,他們掠奪象牙和奴隸,象牙海岸沿海一帶成為著名的象牙市場,象牙海岸由此得名。

17世紀末,法國人在沿海設立據點。

19世紀40年代,法國對此地顯示出了興趣,並且誘使海岸地區的酋長給予法國商人貿易上的壟斷權利。自此之後,法國在當地建立了海軍基地,將他國勢力摒除於外,並且有系統地對內陸地區展開徵服行動。一直到19世紀90年代,經過了漫長的戰爭,擊退了從甘比亞來的Mandinka族的勢力,才完成了對象牙海岸的徵服行動。

1842年,法國軍隊佔領大巴薩姆等地後向內地推進。

1888年,法國佔領象牙海岸全境。

1893年3月10日象牙海岸正式成為法國的殖民地。而對Baoulé族及其他東部地區的族群遊擊式的戰事則是一直持續到了1917年。

1946年被劃為法國的海外領地。

法國殖民者不僅侵佔大片肥沃土地,經營種植園,而且還強迫當地居民種植可可、咖啡、為他們服勞役。可可和咖啡成為象牙海岸的主要出口商品,法國的西非商業公司控制了象牙海岸的出口貿易。法國殖民統治的中心最初設在大巴薩姆,1900年遷到班熱維爾。1934年又遷至阿比讓。地方行政管理則利用當地酋長來維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可可和咖啡價格上漲,促進了象牙海岸種植業的發展。30年代,象牙海岸出現了本地人種植園主。

1944年,一批本地種植園主成立了「非洲農業工會」,F.烏弗埃-博瓦尼任主席。該組織領導象牙海岸人民開展廢除強迫勞役制的鬥爭,取得了勝利。

1946年以非洲農業工會為基礎,象牙海岸民主黨成立。1948~1949年,該黨領導人民進行反法鬥爭,遭到殖民當局殘酷鎮壓。50年代,該黨採取了較為溫和的方針。

3、獨立鬥爭時期

法國殖民者的入侵,遭到象牙海岸各族人民的頑強抵抗。

19世紀末,薩摩裡·杜爾領導北方人民進行反法武裝鬥爭,給殖民者以沉重打擊。

1896年薩摩裡·杜爾失敗後,象牙海岸的抗法鬥爭仍是連綿不斷。規模較大的阿鐵人的武裝鬥爭直到1917年才被鎮壓下去。

1957年,象牙海岸成為「半自治共和國」。

1958年12月,象牙海岸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

1960年8月7日,象牙海岸宣布獨立,但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內。

象牙海岸獨立後,政府執行以和平、穩定、對話、發展為中心的對內政策,強調各民族各地區的團結。對外主張睦鄰友好,重視非洲國家團結,保持同法國的密切關係。

1961年4月,象牙海岸脫離共同體。象牙海岸首任總統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曾7次蟬聯,直至1993年12月7日逝世。

1983年3月2日,象牙海岸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象牙海岸政府在經濟建設方面,採取優先發展農業、積極引進外資和扶植民族資本的政策。20多年來,工農業生產增長顯著,教育、衛生以及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近現代時期

1999年12月,象牙海岸前總參謀長羅貝爾·蓋伊發動軍事政變,自任總統和全國救國委員會主席。

2002年9月,象牙海岸部分軍人發動兵變,引發內戰,政府軍與叛軍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2007年3月,巴博總統和叛軍領導人、「新生力量」總書記索羅籤署旨在結束內戰的《瓦加杜古協議》,宣布進入政治過渡期,索羅隨後出任過渡政府總理。

2010年10月和11月,象牙海岸先後舉行兩輪總統選舉,反對黨「共和人士聯盟」候選人瓦塔拉、人民陣線黨候選人、離任總統巴博進入第二輪。12月初,科獨立選舉委員會宣布瓦塔拉當選,而憲法委員會則宣布巴博蟬聯,二人隨後分別宣誓就職並組建各自政府,出現「一國兩主」的選後危機。雙方對立最終升級為全國範圍的武裝衝突。

2011年4月,巴博被捕,象牙海岸選後危機宣告結束。

2015年10月28日,象牙海岸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2017年6月2日,聯合國大會選舉象牙海岸為2018年和2019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2019年4月22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宣布,亞投行理事會已經批准象牙海岸為新一批成員。

相關焦點

  • 賴比瑞亞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北接幾內亞,西北接獅子山,東鄰象牙海岸,西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537公裡,國土面積111370平方公裡。賴比瑞亞的首都是蒙羅維亞(Monrovia)。 1、早期歷史 12世紀以前,這裡是人口稀少的赤道雨林地區,賴比瑞亞境內的居民,是12~16世紀從北部、東北部和東部先後遷入的。殖民者入侵以前,這裡尚處在分散的部落和部落聯盟階段。
  • 【西非漫談】象牙海岸的文化和歷史
    供稿:趙蜀蓉 )  在往期西非漫談中,我們了解了象牙海岸的經濟前景、農業、採礦業及旅遊業等,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國家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歷史。  象牙海岸獨特的地理位置、民族的聚集、以及多年被法國佔領,使其文化呈現出層層疊疊、豐富多彩的特點。他們擁有60多個不同的土著部落,甚至還有更多的子部落,並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身份和傳統。
  • 「西非漫談」象牙海岸的文化和歷史
    供稿:趙蜀蓉 )在往期西非漫談中,我們了解了象牙海岸的經濟前景、農業、採礦業及旅遊業等,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國家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歷史。象牙海岸獨特的地理位置、民族的聚集、以及多年被法國佔領,使其文化呈現出層層疊疊、豐富多彩的特點。他們擁有60多個不同的土著部落,甚至還有更多的子部落,並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身份和傳統。
  • 美麗的象牙海岸——象牙海岸
    經濟首都阿比讓有西非第一大港口,這裡不但是象牙海岸的重要門戶,也是內陸國家馬裡和布吉納法索的重要口岸。象牙海岸全國總人口約為2408萬人(2018年),人口增長率為2.4%。象牙海岸是一個移民國家。歷史上,為了種植可可和咖啡等,殖民當局從法屬西非國家徵募勞動力,之前的移民主要來自今天的布吉納法索。獨立以後,移民來源國變得多樣,但主要來自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波蘭歷史發展階段的簡介
    波蘭在歷史上曾是歐洲強國,後國力衰退,並於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中亡國幾個世紀,一戰後復國,但不久又在二戰中被蘇聯和德國瓜分,冷戰時期處於蘇聯勢力範圍之下,蘇聯解體後,加入歐盟和北約。17世紀後半期,波蘭的農奴制進入了危機階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1652年,大貴族迫使議會通過自由否決權。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併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
  • 【西非漫談】象牙海岸的政治局勢
    整理:譚夢涵,供稿:趙蜀蓉 )在往期西非漫談中,我們了解了象牙海岸的經濟、農業、採礦業、旅遊業以及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象牙海岸(法語意思「象牙海岸」)實行共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享有最高行政權力,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總理為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政府行使行政權,議會被賦予立法權。
  • 塞內加爾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在遠古時代塞內加爾境內已有人類居住。早期居民主要是沃洛夫人、塞雷爾人和圖庫洛爾人等。 19世紀初期,法國控制海岸地區,並向內陸擴張,阻止圖庫洛爾帝國的發展。 法國在進行軍事徵服的同時,加緊對塞內加爾進行經濟掠奪。1848年法國宣布禁止奴隸貿易後,在塞內加爾引進花生種植,導致了殖民地單一經濟的畸形發展。
  • 波蘭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近年來,波蘭無論在歐盟,還是國際舞臺的地位都與日俱增,自1918年11月11日恢復獨立以來,經過90年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在21世紀初的幾年裡,波蘭已經成為西方陣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1、早期歷史(10世紀之前)根據考古發掘, 波蘭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 愛爾蘭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愛爾蘭人屬於凱爾特人,是歐洲大陸第一代居民的子嗣,愛爾蘭歷史起始於公元前6600年前後,最後一次冰川期結束後人類開始在愛爾蘭島定居開始。約前300年當地的人從青銅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可能與此同時隨著凱爾特人向愛爾蘭的遷徙凱爾特語來到愛爾蘭,後來凱爾特語與當地人的語言混合後形成了愛爾蘭語。
  • 盧安達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盧安達社會長期穩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際和地區影響力不斷提升,給非洲乃至世界上面臨發展振興重任的國家樹立了榜樣。1、早期歷史盧安達是非洲大湖區較早形成的國家。特瓦人是當地原始居民。胡圖人大約於2世紀從查德湖、尼日河一帶遷移來。
  • 土耳其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在亞歷山大大帝後的一個世代,其後繼者尚未建立其王國之前,安那託利亞的歷史由比提尼亞、帕加馬和本都等一連串的政權所組成,直至羅馬人於前1世紀的出現。2、突厥時代突厥人是阿爾泰山一帶的遊牧部落,民族成分複雜,中國史書稱之為「雜胡」。起初臣屬於柔然,興盛後滅柔然,於550年建立突厥汗國。
  • 菲律賓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菲律賓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於歷史原因,它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特點,富於異國風情,菲律賓群島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 索馬利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舊石器時代,索馬利亞半島上已有原始居民,索馬利亞一直實行部落制度,阿拉伯與中國均對其有一定影響。 公元前17世紀,被稱為「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建立了以產香料著稱的「邦特」國,建立蓬特國,以生產香料著稱,同埃及、希臘、阿拉伯和印度等國進行廣泛的貿易。
  • 荷蘭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古羅馬時代,萊茵河南岸的地區先是屬於「比利時高盧」省,後歸於「日耳曼行省」。這裡的北部地區居住著許多日耳曼部落,南部則是高盧人,而這些高盧人在移民時期也融合了許多日耳曼部落,其中撒利恩法蘭克人從這裡遷移到高盧,並在公元五世紀建立起了強大的墨洛溫王朝,後來發展為查理曼帝國。中世紀時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
  • 1980年時,象牙海岸人均GDP是中國6倍,現在發展得怎樣了?
    同歷史上多數非洲國家的命運一樣,象牙海岸先後淪為葡萄牙、荷蘭、法國的殖民地,直到上世紀60年代才擺脫法國的統治走向獨立。剛獨立之時,象牙海岸人口350萬,其中來自歐洲與美國的白人佔總人口的8%左右,象牙海岸境內六成以上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法語為官方語言,多數象牙海岸人都能規範使用法語。
  • 「西非漫談」象牙海岸的政治局勢
    整理:譚夢涵,供稿:趙蜀蓉 )在往期西非漫談中,我們了解了象牙海岸的經濟、農業、採礦業、旅遊業以及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象牙海岸(法語意思「象牙海岸」)實行共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享有最高行政權力,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總理為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政府行使行政權,議會被賦予立法權。
  • 2014年巴西世界盃C組象牙海岸國家隊簡介與名單
    象牙海岸隊近年來強勢崛起,成為非洲足壇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德羅巴、圖雷兄弟等歐洲巨星的帶領下,象牙海岸連續第三次,也是歷史第三次闖入世界盃決賽圈。象牙海岸隊從非洲區的世預賽第二輪開始打,第二輪為小組賽賽制,10個小組只有小組第一能晉級,象牙海岸在C組中4勝2平不敗晉級,領先同組第二摩洛哥5分。
  • 羅馬尼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羅馬尼亞的歷史悠久,祖先為達契亞人,後與羅馬人共居融合,形成羅馬尼亞人,在拉丁語裡,羅馬尼亞是「羅馬人的國家」的意思。14世紀先後組成三個公國,1859年,瓦拉幾亞公國和摩爾多瓦公國合併成為羅馬尼亞,1881年改稱羅馬尼亞王國,1918年12月24日,特蘭西瓦尼亞公國與羅馬尼亞王國合併,羅馬尼亞正式統一。
  • 茅利塔尼亞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1、早期歷史 公元1000年以前,茅利塔尼亞是北非通向黑非洲的要道。 公元前2世紀時,它曾是羅馬帝國的領地。 約在公元3~4世紀,柏柏爾人南移,徵服了南部的黑人部落。
  • 「象牙海岸啟動飲用水供應項目」
    象牙海岸政府已經開始了一項飲用水供應項目,最終位於Lagunes區Agnéby-Tiassa地區的Agboville部門下屬的Cechi鎮擁有自己的飲水供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