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2021-01-09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戰爭題材電影在近幾年很火。

經常性的,有一些票房不錯的戰爭片被冠以「我國最佳戰爭電影」的稱號,這種宣傳口號當然也不能說不對,畢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不可強求。

如果翻開我國電影史,有一部電影,如果稱其為我國戰爭片的巔峰,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會反對。

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

關於這部電影分析的文章已經有很多,筆者另闢蹊徑,簡單歸納一下該片的十個成功要素,看看謝晉導演是如何詮釋經典電影的。

一、清晰的結構

《高山下的花環》在劇情上段落很清晰,一共分三大段劇情,開戰前、戰鬥中和戰鬥之後,雖然影片時間很長,但絲毫不會讓觀眾感到冗長,每一段劇情都有不同的亮點。

在三大段劇情中間,對三位主要人物梁三喜、趙蒙生和靳開來則分別用回憶交代他們的人生歷程和心裡所想,不會對現有的劇情造成影響,也讓觀眾看得明白。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個結構有些古板缺乏新意,現在有些導演喜歡在時空切換上做文章,有成功的,如《心花路放》, 但失敗的明顯更多。如果故事足夠出色,簡單清晰的結構是最佳選擇。

二、鮮明的矛盾

《高山下的花環》一開始,三位主要人物連長梁三喜、新調來的指導員趙蒙生、排長靳開來迅速登場,他們之間的矛盾也迅速展開。

梁三喜要回家探親,趙蒙生卻扛不起連隊的職責,靳開來看不慣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偏偏趙蒙生就是這種現象之一的「高幹子弟鍍金」。

等到部隊要開拔之時,趙蒙生和大家的矛盾迅速激化,直到趙蒙生母親打電話到前沿指揮所要人時,矛盾徹底爆發。

可以說,《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開頭非常經典,幾乎毫無廢話,直接將觀眾帶入劇情。

三、強烈的對比

家庭的對比,趙蒙生錦衣玉食,梁三喜手頭拮据。

生活和戰爭的對比,該片用回憶的方式回顧梁三喜、靳開來和老婆孩子的幸福時光,對比他們擔任穿插任務的危險。強烈的對比讓觀眾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四、典型的人物

梁三喜的厚道,為了不耽誤連裡的工作,一再推遲探親假,為了留住趙蒙生,一再照顧和遷就他。

趙蒙生的陰弱,面對戰士毫無自信,軍事訓練無法勝任,生活上不能和戰士們同甘共苦,整天想著儘快調走。

靳開來的耿直,看不慣領導就說,看不慣不公平的現象就吐槽,遇到危險搶著上。

雷軍長的嫉惡如仇、雷厲風行,還有痛斥不良現象時的六親不認,讓人熱血澎湃。

雷凱華的聰明和勇敢,尤其是他心有大志讓人印象深刻,他憋屈的犧牲方式更讓觀眾扼腕嘆息。

梁三喜母親的深明大義,用兒子撫恤金為他還帳,讓人為之感動垂淚。

五、人物的蛻變

《高山下的花環》並不是描寫敵我矛盾的,因此即使是反面人物也是有轉化和蛻變的空間,這樣會進一步升華影片的主題。

該片有三個人物都存在這樣的蛻變和轉變過程:

趙蒙生,從一個貪圖享樂的高幹子弟,經過尊嚴的洗禮和戰火的考驗,蛻變成為一名優秀的基層指揮員。

趙蒙生母親,高幹身份,一心想幫助兒子調離基層,甚至把電話打到前沿指揮所擾亂軍心,在接觸到梁三喜和其他烈士家屬後逐漸被感化,找回當年的精神。

小段,一個喜歡逢迎趙蒙生的「詩人」,經過戰場上生與死的考驗,思想轉變為踏踏實實的士兵。

六、平行的雙線

《高山下的花環》的故事有好幾條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梁三喜的明線,另一條是趙蒙生的暗線。

梁三喜的明線是劇情根本,貫穿始終。趙蒙生的暗線是劇情的主題之一,因此該片其實是雙男主設置。

在這兩條線之外,還有梁三喜家屬、靳開來、小柱、雷軍長、趙蒙生母親等多條輔線。

這所有的線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始有終,每一條線都交代得很清楚,不會讓觀眾感到某個人物的故事沒講完。

所有的線又有機結合,不會讓觀眾感到突兀和難以理解。

七、深刻的反思

優秀的電影,尤其是戰爭題材電影,要不就將故事講到極致,要不就是通過電影對一些問題展開反思。

《高山下的花環》最核心的主題不是戰爭場面,也不是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的命運,而是通過他們的故事展開反思,反思新時代的幹群關係和黨群關係,這正是該片的可貴之處。

八、真實的細節

電影是否精彩,細節的考究也是重要因素,細節能夠提高電影的真實感。

雷軍長在發表那段六親不認的演講前,心情也是很複雜的,因此他的手在背後一直在握拳,體現了他糾結的內心和烈火一般的情緒。

還有雷軍長給老伴寫家信時,用了毛筆,這符合他的年齡和閱歷。

趙蒙生在宿舍偷偷吃巧克力,聽到戰友們來了,他順手將巧克力等零食掃進了抽屜。

除此之外,優秀的細節設計在該片中比比皆是,小柱給奶奶做的拐杖,梁三喜的欠帳單等等,前後呼應烘託電影主題。

精妙的小細節會提升電影的完美程度,失敗的細節會讓故事失去可信度。

九、樸實的演技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演技炸裂」,好像流淚、痛哭、歇斯底裡、發瘋等表演技巧就是精彩的演技一樣,這話有道理,但有些片面,樸實的演技其實更能貼近觀眾的內心。

《高山下的花環》裡稱得上「演技炸裂」的橋段也有,比如趙蒙生在全連面前發誓要洗心革面一段,但大部分情況下演員們都是用符合人物特點的方式在表演。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梁三喜、靳開來以及雷凱華的犧牲,他們在執行任務前沒有任何豪言壯語,犧牲那一瞬間也沒有什麼額外的戲,這符合戰場上的現實情況,看似樸實無華,卻更能打動觀眾。

電影要煽情,不能依靠淺薄的口號和呼喊,而應該通過精彩的劇情和樸實無華的人物演繹,這一點《高山下的花環》做得極其優秀。

十、壯麗的場面

《高山下的花環》在拍攝時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持,一共調集了一個步兵師、一個榴彈炮團和一個坦克團參加拍攝,謝晉也使用了多達六臺攝影機多機位拍攝。因此,該片的戰爭場面是壯麗的、宏大的。

但是,真正看過《高山下的花環》的觀眾,普遍對這些大製作和大場面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因為這些大場面對於一部優秀電影來說只是起到錦上添花作用的,而不是電影的根本,電影說白了,還是一個講故事的文藝作品。

因此,當一部電影整天拿著多麼昂貴的攝影機、多麼逼真的特效、多麼大的場面說事時,那基本上也就說明了這部電影的故事不怎麼樣。

綜上,《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首先是有一個好劇本,然後有一位好導演,還有一群踏踏實實的演員,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個塑造經典的願望。因此,該片是謝晉導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呂曉禾、唐國強等人的經典代表作,獲得四項金雞獎和四項百花獎是強有力的證明,也是對他們的褒獎,唯一的缺憾是當年沒有這麼好的電影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埋沒了該片的影響力。

END

相關焦點

  • 8部高分國產戰爭片:《三毛》排第4,《高山下的花環》實至名歸
    《八佰》上映30多天,以29.20億(上映中)票房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同時超越《中國機長》的29.12億,躋身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榜前十。《八佰》豆瓣評分7.7,口碑已經超過大部分國產片,不過我們今天不聊《八佰》,推薦一些評分較高的國產戰爭片,在口碑上它們都超越《八佰》。
  • 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什麼是永不過時的時代經典?
    《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一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2020年,非常罕有的一段電影真空期,連續5個多月沒有新片上映了。所以,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回顧重溫一些經典的老電影,從那些老電影中,不僅找回那些久違激情和感動,還會發現一些當年沒有看到的驚喜。1984年的戰爭題材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0分,絕對是一部跨世紀的經典。
  • 他是《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與蓋克演銀幕情侶,試鏡李向陽被否
    No.1說起呂曉禾這個演員,許多人可能忘記了,但如果提一個醒,你應該能記起他:他曾因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梁三喜,而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這回,你記起來了嗎?
  • 《高山下的花環》經典永不過時,小鮮肉唐國強演繹涅槃重生
    然而,帶著穿越時空的巨大魅力的電影,謝晉導演拍了不止一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謝晉一口氣拍了多部帶有深刻時代烙印的故事影片,從1981年的《天雲山傳奇》、1982年的《牧馬人》、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一直到1987年的《芙蓉鎮》,六年時間,四部重要作品。
  • 36年了,豆瓣9.2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何還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
    這讓我想起了已經三刷的一部老片:《高山下的花環》,豆瓣評分高達9.2。 今天,我就為大家說下,謝晉導演36年前拍攝的這部經典老片。為什麼它能成為眾多影迷心中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我們先來了解下背景。
  •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演員現狀如何,有人因面癱式表演刷屏
    1984年,謝晉為當時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了一部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題材的戰爭電影。影片根據山東作家李存葆發表在《十月》的同名小說改編,編劇是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的李準和李存葆本人。影片用寫實的鏡頭表現了一群年輕的戰士為了國家和人民,奔赴戰場經歷血與火的考驗,有的戰士永遠倒在戰場上。
  • 《高山下的花環》,一部從老山前線採訪回來的經典
    在前線,李存葆邊採訪邊寫作,十多萬字的報告文學和散文發表在報刊上。但是,他的心裡一直醞釀著一部刻畫英雄人物內心世界和表現部隊人物內心矛盾的作品。李存葆在採訪時了解到這樣一件事:一個從農村入伍的連隊幹部,他的家鄉屬貧困地區,因此生前欠下一筆數目不小的帳。
  • 《高山下的花環》: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謝晉沒有單把鏡頭對準戰火紛飛的陣地,沒有展現戰場的戰鬥「奇觀」,而是對準了每一個活生生的軍人戰士。《高山下的花環》劇照影片中傳遞出的濃濃情感時至今日依然動人,樸素真摯的愛情,熾烈的戰友情,難以割捨的親情。梁三喜為了軍隊工作而把休假被一拖再拖,久盼他不歸的妻子玉秀來軍營看他。
  • 《高山下的花環》:悲壯的軍旅忠魂,奶油小生唐國強詮釋知恥後勇
    時隔八一建軍節不久,再次重溫《高山下的花環》,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觀看這部影片,即使知道劇情,仍然不知不覺眼含熱淚。1979年,作家李存葆作為戰地記者隨隊奔赴越南,見證了無以計數的前赴後繼、精忠報國,歷時3年完成了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並榮立三等功,他說「我之前發表了很多作品,卻深感不安和慚愧,我什麼沒有勇氣重讀一遍,因為我知道這些作品沒有反映出戰爭中的動人情景,原因何在?
  • 《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被唐國強佩服,64歲何偉今境況如何?
    相比如今的抗戰神劇,不尊重歷史的胡編亂造,把主角過於神話,沒有戰爭的悲壯,只有演員的耍帥賣萌,談情說愛的無腦劇情,很多人都不由思念一些老電影。雖然那時的拍攝技術有限,和如今的高清畫面簡直天差地別,但不得不說那都是良心劇,無論從劇本的推敲,選角用心,還是演技的精湛都無可挑剔。
  • 《高山下的花環》韓玉秀,《九歲縣太爺》陳青蓮,李嵐如今還好嗎
    在1984年由謝晉執導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曾頗負盛名,即便是今日看來,影片中也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甚至在很多人的眼中,它都是毋庸置疑的國內戰爭片的巔峰之作。影片是由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講述的是戰士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著巨大的考驗,卻一心為國為民,堅守著祖國的領土不肯後退一步。
  • 另類解讀《高山下的花環》:黨的某些高級幹部與群眾矛盾的根源
    《花環》的藝術突破1979 年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新時期,各種類型的國產電影都對自身的傳統創作方法進行了結構與重構。"人性、人情、人道主義電影思潮,賦予英雄以七情六慾,增添了人味;文化反思的電影思潮,解構了傳統英雄塑造的神話化,使英雄走下神壇;紀實的電影思潮,運用日常生活的美學,讓英雄回歸現實人生。"
  •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張裕苦艾酒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張裕苦艾酒 2017-12-25 12:38: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聰聰
  • 最經典的國產戰爭電影,看看什麼叫男兒的血性
    關注不迷路,這裡是老徐電影,片慌就來這裡,下期更精彩!《太行山上》相比以前的戰爭題材電影,有不小的進步,但離國外的戰爭片還有一段距離。平型關戰役的氣氛渲染得不錯,整片的畫面、道具、音樂、表演等都感覺不錯,戰爭拍得有局部細節,也有全局,有指揮者也有刺刀搏殺,只是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 迫擊炮狙殺日軍高官一幕不錯。《紫日》突破國內意淫式抗戰的題材,表達了戰爭的殘酷代價與和平自由渴望!美麗的大興安嶺,風景如畫,戰爭是這裡的一個汙點。讓人陶醉的八音盒。
  • 再看紅色經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環》
    大家好,歡迎來到電影V世界,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看紅色經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環》,這部上映於1984年的愛國影片,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深受觀眾的喜愛。影片開始,九連連長梁三喜與排長靳開來在河裡洗澡,「優秀射手」靳開來一直催促連長抓緊回家休假,探望家中的老母親和結婚不久的妻子。
  • 《高山下的花環》的原型,越南戰場上的高幹子弟,真正的將門虎子
    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相信如果你看過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一定會對雷震軍長和「北京」這對父子印象深刻。「北京」作為一個高幹子弟,還是獨生子,能在父親的支持下戰前空降尖刀連,最後犧牲在戰場上,相信感動了很多人。其實這對父子在當時是有原型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 5部最經典的國產戰爭電影,看看什麼叫男兒的血性
    今天社長推薦5部最經典的國產戰爭電影,看看什麼叫真正的男兒血性,喜歡熱血戰爭片的朋友趕緊收藏吧~第5名《太行山上》它是中國最宏大的抗日戰爭電影,它被譽為中國版的《珍珠港》為了最大程度的還原戰爭場面的大氣,全片一共動用了100噸炸藥,800多輛戰車,50架直升機和2萬個炸點
  • 《高山下的花環》46年:有人59歲拿影帝,有人70靠輪椅出行
    1984年,有一部電影上映了,而這部電影在1985年的百花獎和金雞獎裡囊括了八個獎項,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都收入囊中,可謂是收穫頗豐,這部電影就是《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是根據李存葆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講述了戰士們在對越反擊自衛戰中,經歷了血和戰火的洗禮,在家國之間的選擇,經受了重重考驗,體現了戰士們保家衛國,把人民放在首位的高尚品質。
  • 豆瓣9.1,國產戰爭片天花板,上映36年,至今難以超越
    要是這部片子能夠在今天被人們看到,我相信必然成為《八佰》的實力競爭對手,它的名字就是——《高山上的花環》!這部片子在1984年11月在香港上映,大陸至今還沒有消息,總片長是140分鐘,豆瓣評分高達9.1,一共一萬六千多觀眾參與評分。
  • 國家一級演員周裡京——《高山下的花環》
    18歲進入甘肅省話劇團任演員,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82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因在電視劇《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趙蒙生而獲得《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曾獲「新時期十年電影最佳男演員獎」和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的首屆學會獎。是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顧問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