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了,豆瓣9.2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何還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 | 電影夫人

對近些年的國產戰爭片,觀眾普遍的感受:技術越來越成熟了,比如畫面,音效。可觸動人心的情感還是少了點,比如國慶前上映的《八佰》。十年磨一劍,全明星陣容出演,視聽出彩。儘管票房已破30億大關,但口碑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好。

這讓我想起了已經三刷的一部老片:《高山下的花環》,豆瓣評分高達9.2。

今天,我就為大家說下,謝晉導演36年前拍攝的這部經典老片。為什麼它能成為眾多影迷心中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我們先來了解下背景。

1979年2月17日,我國出動了60多萬軍隊。包括數百輛坦克裝甲車,還有數千門大炮。在雲南、廣西邊境對越南發動大規模進攻,史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南方面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反撲行為,中國人民特別憤怒。

其中雲南方向的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方向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他已經75歲高齡了。在此背景下,軍旅作家李存葆創作了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出版後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用現在的話說,它馬上成了炙手可熱的大IP。

隨即被改編為話劇、舞劇、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作為第三代導演旗手的謝晉,也將其搬上了大銀幕。1984年公映時,感動了億萬萬中華兒女。第二年的金雞獎和百花獎,該片共奪得了8項大獎

影片圍繞四川廣元某部隊的九連戰士展開。連長梁三喜的探親假已獲得批准。他急切地想回家,看望即將生小孩的妻子和年邁的母親。但想著讓新來的指導員趙蒙生熟悉下環境和工作後再走。

誰知道,竟然一拖再拖,回家探親變得遙遙無期。飾演連長的演員叫呂曉禾。就是後來李亞鵬版《笑傲江湖》裡的任我行

連長為人穩重,顧全大局,很受士兵們的尊重。大家都關心他的探親大事,唯獨趙蒙生總是拖後腿。彼時,年輕英俊的唐國強還被稱為奶油小生。既因為人長得帥氣,又由於演技尚未獲得肯定。

圖為唐國強在片中劇照。

他演的趙指導員本是軍政治部的一名攝影幹事。此次下連隊,根本意不在此!他是想藉此混點資歷,然後好名正言順地調走。

也可以說,這是他身為高幹的母親下的一盤棋。她才不想讓自己的寶貝兒子呆在基層連隊受苦。連長和大伙兒當然不知道趙蒙生母子的小九九。隔閡與矛盾,已無法避免。

導演一直在渲染和暗示他與別的戰友們的不同。相比吃地瓜杆子長大的農民子弟的粗糙質樸,喝奶牛長大作為高幹子弟的他,各方面都精緻。洗臉要用檀香皂,還得抹雪花膏,講話也文質彬彬。

長相俊俏面嫩,比同齡的連長要年輕四五歲,透著股難以掩飾的書卷氣。在剛來的歡迎儀式上,趙蒙生第一次公開露面,就讓大伙兒吃了一驚。說話結結巴巴,全無一點軍人該有的氣勢,磕磕巴巴一兩句話就草草結束。

連長和戰士們面面相覷,心裡直犯嘀咕:這哪裡像是個指導員應有的樣子啊!?此處,大家腦補下《亮劍》中的趙剛。趙政委起初被李雲龍和弟兄們瞧不起的畫面就知道了。好在人家趙政委有百步穿楊,優秀狙擊手的一身絕活為他挽回局面。

可是,咱們的趙蒙生該咋辦呢?

連長梁三喜急著休探親假,但指導員始終心不在焉,遲遲與戰士們打不成一片。好在連長寬容大度,他一直在耐心等待。不過,全連最老的炮排排長靳開來就不好惹了。此人耿直坦蕩作風正派,嫉惡如仇,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軍事技術過硬,口才極好,幽默風趣,對戰友們特別有感情。同時,又是全團最愛發牢騷的牢騷大王,喜歡挑上級的刺。

他在《上海一家人》裡飾演黑皮哥,叫何偉。靳開來尤其看不慣趙蒙生那副紈絝子弟的做派。5公裡越野別人已在返回,他還在半路,行裝也不是自己背。周末起那麼晚,收拾被褥洗衣服這種生活瑣事全是小金在伺候。在靳開來眼裡,趙蒙生是好看不中用的花瓶人設,不是真男人真軍人的樣!還有一身壞毛病,自私,矯情,軟綿綿,真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趙蒙生與連長和靳開來,及眾戰友間的隔閡與矛盾,是推動整個敘事的驅動力。也是影片前三分之一重點展現的,突出了戰前階段戰士們的心理和精神狀態。更通過閃回鏡頭側面揭示了農民子弟與高幹子弟的階層差異。

連長梁三喜不斷回想起媳婦玉秀(蓋克飾),她是那麼善良樸實勤勞。一個人餵豬,做家務幹農活,贍養婆婆,忙裡忙外受苦受累支撐著一個窮困的農民家庭。

而趙蒙生腦中浮現的是妻子嬌美可人的舞姿,和母親為調動他費盡周折四處活動的畫面。實際上導演是在說,我們應如何處理好個人和集體、國家關係的大是大非問題。三個人的言談舉止,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他們內在的矛盾尚未全面爆發。

故事的轉折點,是趙母的一封信。他讓兒子安心呆著,調動之事要後延,部隊將有大動作。且在末尾鄭重聲明,嚴格保密,不得瞎傳。

趙蒙生本來做著屈就兩三個月最多半年,就能和妻子團圓,回到大城市的美夢。現在情況突然變了,他在閱覽室發現,報紙上赫然寫著:最強烈抗議越南侵犯中國領土,製造新的嚴重流血事件。

類似標題的文章還有很多,趙蒙生緊鎖眉頭,臉色蒼白。他預感到最怕的事可能要來,不是別的什麼,正是戰爭!趙蒙生三番五次往閱覽室跑,趙母經常掛電話到聯隊來。敏感的連長察覺到不對勁,也翻報紙並拿起放大鏡在地圖上研究。

從種種訊息和趙蒙生母子的行為推斷後,他直接對靳開來說:夥計,部隊馬上就要開拔了。果然,鏡頭一轉,戰士們已在磨槍擦炮。對生活在和平時期的軍人來說,戰爭無疑是極其令人恐懼的。直到此時,趙蒙生仍然執迷不悟,一心想著趕快調離連隊,好躲過戰爭。

在部隊即將出發的當天,連長終於發怒了,他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候,你們都湧到部隊裡來,現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腦袋要回大城市。顯然,這是對那個年代某種社會風氣的尖銳批判。而他接下來的話,講出了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聲: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僅一句簡單樸實的話,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這一次,九連接到的任務,是充當全軍的尖刀連。

連長也許已有直覺,他怕自己回不來,給妻子寫了最後一封信,也可能是遺言。一向快人快語愛給上級提意見的靳開來,先前連裡屢次申請給他升職卻總無果。而今不費吹灰之力,當上了副連長,用他的話說:戰前賞了一個送死的官。

雖然嘴上有怨言,但他內心和連長一模一樣,做好了隨時血染疆場為國捐軀的準備。在祖國的最後一餐,炊事班長為大伙兒準備的是餃子。酒足飯飽後,連長和靳開來有一段掏心掏肺的暢通。副連長靳開來滿懷豪氣地說:幹了這杯,咱們烈士陵園見!

正所謂一語成讖,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惡戰。在當晚的戰前動員電影放映會後,號稱雷神的軍長因接到趙母的電話而大發雷霆:他奶奶的,走後門竟走到我流血犧牲的戰場上。我不管她是天老爺的夫人,還是地老爺的太太,誰敢把後門走到戰場上,我偏要她的兒子第一個扛著炸藥包,去炸碉堡!

此話一出,掌聲雷動,臺下的趙蒙生雙手捂臉,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他在千人大會上被公然點名,尊嚴碎了一地。趙蒙生在思想上當即覺悟,其軍人和男人的血性被激發了。他對戰友們發了狠話,擺明了他的立場和姿態:是英雄是狗熊,咱們戰場上見。

戰爭打響,部隊從四川一路南下,開到雲南邊境。他們看到了越南軍隊炸毀的學校,留下的物資。有許多整袋的中國大米,和壓縮餅乾槍枝彈藥。

所有人臉色凝重,怒火中燒!中國人民在三年困難時期,勒緊褲腰帶支援越南武器彈藥糧食。甚至派出了鐵道兵、工程兵等兵種幫助北越搶修遭炸毀的鐵路。誰想到養出了越南這隻白眼狼,用靳開來的話說:二百個億養個狼崽子,我讓你怎麼吃進去的叫你怎麼吐出來。中國軍隊對越南政府得了好處卻反目的行為非常憤恨。

電影拍攝時,得到了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的大力支持。片中真實出鏡的武器裝備不少,比如62式坦克等。雖沒有先進的技術支撐,但場面足夠逼真與宏大。 其實這也是80~90年代戰爭片的一個特點,比如同時期的大決戰系列,宏大的場面,至今無法超越。

任何時候戰爭是殘酷的,慘烈的戰場上難免有人犧牲。為解決口渴無水,可能導致全軍覆滅的問題,副連長靳開來果斷行動。冒著違反紀律被處分的危險,和幾位戰士毅然去砍了老百姓的甘蔗。回來時因不小心踩到地雷被嚴重炸傷。

他生前的最後一句話是:讓大伙兒吃甘蔗。這樣一位作戰勇猛敢於擔當的好兵,如此悄無聲息地離去,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副連長的死沒有挫敗大家的信心,刺激了更強烈的鬥志。一位叫北京的小夥主動請纓,意欲炸毀敵人的碉堡。無奈連著兩發臭彈,他顯眼的位置被敵人發現,立馬中彈身亡。

原來,彈藥生產於十年特殊時期。導演用特寫鏡頭,犀利地批判了歷史。國家工業技術倍受社會動亂的摧殘,最終害死了自己的戰士。

在成功佔領25號高地正準備清理戰場時,敵人耍了陰招。連長當即一腳踹倒趙蒙生,他則死於敵人的陰槍之下。梁三喜印證了他之前說的話:一個連長,在戰場上他的責任就是身先士卒。全連的戰士們義憤填膺,指導員趙蒙生徹底被激怒,他拿起手榴彈衝進了山洞……

戰爭伴隨著犧牲結束了。影片進入戰後撫慰階段,從此淚點不斷。連長終究沒能休成探親假,他永遠離開了妻子玉秀和娘。留下的遺物令人內心震顫:一張共計620元血染的欠帳單;

一件沒捨得穿的軍大衣,留待玉秀改嫁時當嫁妝;和一個妻子來部隊探親時沒有帶走的撥浪鼓。婆婆和媳婦遵照梁三喜的遺囑,她們堅持人死帳不能空。用550元撫恤金,和賣豬換來的70元錢還了帳。這一幕不僅令趙蒙生抽泣不已,也深深地感動了觀眾。在連長和其家人的心裡,裝的全是國家,是人民群眾。與趙蒙生母子追求個人利益的自私舉動形成了鮮明對比。

副連長靳開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死後竟然沒有得到嘉獎。氣得雷軍長抱打不平:我們有些幹部,總是愛聽阿諛奉承,對於愛提意見的同志,到死他們也不肯放過!他要求寫報告向軍黨委反映,最後結果影片沒有透露。顯然,這是對某些不正之風的猛烈炮轟。電影保留了原作對社會問題的犀利批判。這也是《高山下的花環》不同於一般戰爭片的地方。它輻射出的問題尤其廣泛而深刻。

人人都在說今天的文藝作品缺乏批判的特質,但時代背景確實有大不相同。

出人意料的是,那個外號北京的小夥,其實是雷軍長的獨苗,他叫雷凱華。愛看《戰爭論》,會背《孫子兵法》的重要章節,已當元帥為畢生理想。但一軍之長將唯一的兒子送往戰場為國犧牲了。

連長的母親聞訊後,講出了許多人的心裡話:你是個軍長,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線上,犧牲了;我哪怕只是看到這一個,我總算是看到了;好啊,你們好啊,中國能興旺啊!

這樣的事情,在中國真實的發生過,而且不止一次。甚至於朝鮮戰場上,場面著另一位為人的兒子。

正如梁大娘所說,如果人人皆像雷軍長,國家必然興旺發達,民族必然富強振興。戰爭前後變化最大的,是高幹子弟趙蒙生。某種程度上,影片正是從他的視角講述的。在兩位戰友和同志們的感染下,這位軍二代的公子哥完成了自我成長。在戰爭中,趙蒙生經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他對母親說我們問心有愧。他對靳開來的妻子說:中國人都像他那樣兒,說真話,做實事兒,我們國家的事情,就好辦了。這是對正義責任和道德良知的肯定。戰後他留在了連隊,積極開展各項撫慰工作。

《高山下的花環》採用時間線索,敘事節奏流暢明快。影片沒有大篇幅地展現戰爭的大場面,而是多處用心。細緻描繪了以三位戰士為代表的中國軍人在戰前,戰中,戰後三階段的心理和精神狀態。飽含著濃濃的家國情懷,戰友情、愛情、親情。情感上真摯動人,是這部戰爭片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另外,它絲毫不迴避對社會現實醜陋層面的無情揭露。極大膽直接地諷刺批判了一些不正之風。由於當時審核機制的紅線和今日不同,因此那個時代的電影更加尖銳,更具備諷刺意味。而今,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都只能諷刺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不要為于謙伸冤,如果不是他對藝術的奉獻,今天有意思的相聲可能沒了。

從這個角度講,《高山下的花環》的內涵十分豐厚深刻。它不止是戰爭片,也是社會問題片。更是教育片,關於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這樣的好片子,期待能夠重映,我們需要精神傳承。

最後,附一段《血染的風採》的歌詞,向英雄們致敬!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採。

本文首發知乎,作者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豆瓣9.1,國產戰爭片天花板,上映36年,至今難以超越
    很多人說《八佰》是今年甚至近幾年來最好的國產戰爭片,的確,國產戰爭題材的電影其實不算多,拍出來的也大多會被剪輯掉。而下面要和大家說的這部戰爭片,很多人建議重映,因為它真的好看。要是這部片子能夠在今天被人們看到,我相信必然成為《八佰》的實力競爭對手,它的名字就是——《高山上的花環》!這部片子在1984年11月在香港上映,大陸至今還沒有消息,總片長是140分鐘,豆瓣評分高達9.1,一共一萬六千多觀眾參與評分。
  • 8部高分國產戰爭片:《三毛》排第4,《高山下的花環》實至名歸
    《八佰》豆瓣評分7.7,口碑已經超過大部分國產片,不過我們今天不聊《八佰》,推薦一些評分較高的國產戰爭片,在口碑上它們都超越《八佰》。8、《大決戰》三部曲:豆瓣8.3、8.1和7.9分三部曲分別是《大決戰之遼瀋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和《大決戰之平津戰役》,它們是真正意義上全景式的戰爭巨片,航拍長鏡頭,戰爭大場面,氣勢之磅礴令其他戰爭電影都難以望其項背。
  • 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什麼是永不過時的時代經典?
    《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一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2020年,非常罕有的一段電影真空期,連續5個多月沒有新片上映了。1984年的戰爭題材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0分,絕對是一部跨世紀的經典。當年上映的時候,可以說是感動了全中國;現在再看,除了感動,更多是感慨。
  • 《高山下的花環》: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謝晉沒有單把鏡頭對準戰火紛飛的陣地,沒有展現戰場的戰鬥「奇觀」,而是對準了每一個活生生的軍人戰士。《高山下的花環》劇照影片中傳遞出的濃濃情感時至今日依然動人,樸素真摯的愛情,熾烈的戰友情,難以割捨的親情。梁三喜為了軍隊工作而把休假被一拖再拖,久盼他不歸的妻子玉秀來軍營看他。
  • 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戰爭題材電影在近幾年很火。經常性的,有一些票房不錯的戰爭片被冠以「我國最佳戰爭電影」的稱號,這種宣傳口號當然也不能說不對,畢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不可強求。如果翻開我國電影史,有一部電影,如果稱其為我國戰爭片的巔峰,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會反對。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
  • 《高山下的花環》經典永不過時,小鮮肉唐國強演繹涅槃重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謝晉一口氣拍了多部帶有深刻時代烙印的故事影片,從1981年的《天雲山傳奇》、1982年的《牧馬人》、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一直到1987年的《芙蓉鎮》,六年時間,四部重要作品。在謝晉超過半個世紀的導演生涯中,他最好的六部作品中,有四部集中在八零年代(另兩部是1957年的《女籃五號》和1957年的《鴉片戰爭》)。
  • 另類解讀《高山下的花環》:黨的某些高級幹部與群眾矛盾的根源
    1984年,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上映,曾經引發了一次觀影狂潮。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重要的一次對外作戰,對中國的影響是微妙而深遠的。1979年的中國正值"文革"後百廢待興之初,正是國家全面恢復生產,人民逐漸從政治運動造成的文化陣痛中走出的起始。
  • 近1.6萬人打9.1分,唐國強這部電影,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八佰》雖然有爭議和缺陷,但也不失為一部難得的國產戰爭佳作。但今天要聊的是不是《八佰》,而是《高山下的花環》,許多同學評價這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敢於正視慘痛代價的戰爭片。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作為一部36年前的電影,近1.6萬人打出9.1的高分,穩居國產第一戰爭片的位置,這是一部為民請命,為老百姓說話的電影。電影中梁三喜犧牲後只拿到550元的撫恤金,現實生活中,當時一個人的撫恤費只有430塊錢,但《高山下的花環》之後,從430元變成了2500塊。
  • 《高山下的花環》:悲壯的軍旅忠魂,奶油小生唐國強詮釋知恥後勇
    1979年2月17日到1993年3月31日,我國為了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榮譽迫不得已展開了14年艱苦卓絕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無數的英魂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犧牲,在鮮血的洗禮下,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弘揚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 他是《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與蓋克演銀幕情侶,試鏡李向陽被否
    No.1說起呂曉禾這個演員,許多人可能忘記了,但如果提一個醒,你應該能記起他:他曾因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梁三喜,而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這回,你記起來了嗎?
  • 《高山下的花環》,一部從老山前線採訪回來的經典
    這就是後來小說及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直到1982年,在中國作協和總政文化部聯合召開的全國軍事題材座談會上,李存葆才將早已構思好的《高山下的花環》同《十月》編輯部編輯張守仁講了。會議結束後,他沒有回濟南部隊,而是在北京找了一處僻靜之地安下身來,火速趕寫,僅用半個多月就完成了全稿。
  •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張裕苦艾酒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張裕苦艾酒 2017-12-25 12:38: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聰聰
  • 《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被唐國強佩服,64歲何偉今境況如何?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早期的電影雖然產量不多,卻幾乎部部經典的原因所在,1984年上映的《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離我們並不算太遙遠,卻也不算太近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它堪稱是國內戰爭片的巔峰。"再見吧媽媽,再見吧媽媽,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你不要悄悄地流淚,你不要把兒牽掛,當我從戰場上凱旋歸來,再來看望親愛的媽媽,……"每當聽到這首《再見吧,媽媽》時,便不由有幾分哽咽,而這還只是影片中的一個插曲,何況《高山下的花環》這一整部影片,其中又有多少淚點。
  •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演員現狀如何,有人因面癱式表演刷屏
    在如今好萊塢戰爭電影刷屏的時代,《高山下的花環》絕對值得你去認認真真地看一遍。今天聊的話題是片中這群演職員後來的經歷。1957年就執導了中國首部彩色體育電影《女籃五號》,後來又陸續執導了《紅色娘子軍》《舞臺姐妹》《天雲山傳奇》,他還把古華的小說《芙蓉鎮》和白先勇的《謫仙記》(電影名為《最後的貴族》)搬上銀幕。1997年,已過古稀之年的謝晉獲得第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98年,獲得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並獲得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
  • 高山下的花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7日訊(譚成強)在苗鄉大地天雷山上,寒意肆虐、寒風刺骨。自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以來,每天天麻麻亮的時候,天雷村群眾都能看見一道嬌小的身影經過。每當夜幕來臨的時候,你會繼續看到這道身影。這個每天在路上匆匆而來、匆匆而歸的人,名叫楊荷青。
  • 《高山下的花環》46年:有人59歲拿影帝,有人70靠輪椅出行
    1984年,有一部電影上映了,而這部電影在1985年的百花獎和金雞獎裡囊括了八個獎項,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都收入囊中,可謂是收穫頗豐,這部電影就是《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是根據李存葆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講述了戰士們在對越反擊自衛戰中,經歷了血和戰火的洗禮,在家國之間的選擇,經受了重重考驗,體現了戰士們保家衛國,把人民放在首位的高尚品質。
  • 5部最經典的國產戰爭電影,看看什麼叫男兒的血性
    今天社長推薦5部最經典的國產戰爭電影,看看什麼叫真正的男兒血性,喜歡熱血戰爭片的朋友趕緊收藏吧~第5名《太行山上》它是中國最宏大的抗日戰爭電影,它被譽為中國版的《珍珠港》為了最大程度的還原戰爭場面的大氣,全片一共動用了100噸炸藥,800多輛戰車,50架直升機和2萬個炸點
  • 推薦5部高分國產戰爭電影,保家衛國熱血男兒,為數不多的國產好片
    給大家推薦5部高分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第1部:《集結號》豆瓣評分:8.1這是馮小剛執導的、2007年上映的戰爭電影,男主角張涵予憑藉此片拿下了金馬獎和百花獎的雙料影帝。它不是單純講戰爭的殘酷和悲壯,還有那種一同經歷過生死的戰友情,最讓人動容和熱淚盈眶。十幾年過去了,《集結號》依然可以稱得上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之一。
  • 《高山下的花環》的原型,越南戰場上的高幹子弟,真正的將門虎子
    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相信如果你看過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一定會對雷震軍長和「北京」這對父子印象深刻。「北京」作為一個高幹子弟,還是獨生子,能在父親的支持下戰前空降尖刀連,最後犧牲在戰場上,相信感動了很多人。其實這對父子在當時是有原型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 最經典的國產戰爭電影,看看什麼叫男兒的血性
    關注不迷路,這裡是老徐電影,片慌就來這裡,下期更精彩!《太行山上》相比以前的戰爭題材電影,有不小的進步,但離國外的戰爭片還有一段距離。不要對國產主旋律影片這麼苛刻! 開篇鏡頭有航拍,大氣,很贊。 平型關戰役的氣氛渲染得不錯,整片的畫面、道具、音樂、表演等都感覺不錯,戰爭拍得有局部細節,也有全局,有指揮者也有刺刀搏殺,只是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 迫擊炮狙殺日軍高官一幕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