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的原型,越南戰場上的高幹子弟,真正的將門虎子

2021-01-09 狼君歷史

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相信如果你看過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一定會對雷震軍長和「北京」這對父子印象深刻。「北京」作為一個高幹子弟,還是獨生子,能在父親的支持下戰前空降尖刀連,最後犧牲在戰場上,相信感動了很多人。

其實這對父子在當時是有原型的,而且還不止一個。在那場戰爭中,一直有「指揮所靠前、指揮官靠前、高幹子弟靠前」這「三個靠前」的說法。所以在這場戰爭中,出現了很多「北京」這樣的原型,甚至有一家全部參戰的典型。

在這些原型中,最接近《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電影角色的,是張志信、張力父子。張志信時任54軍160師師長,他的兒子張力也在他的手下當兵,是師主攻團特務連偵察排的一名副班長,這在當時絕對是最危險的崗位。

戰鬥打響後,張志信沒有想著讓自己的兒子張力遠離戰場,而是將他安排進了最危險的偵察排,去當一名偵察兵。張志信不僅讓自己的獨生子張力去這個最危險的崗位,而且還要求其隱瞞身份,以免同班戰士對他特殊照顧。

能成為一名偵察兵,也足以證明張力作為一名士兵是非常優秀的,稍微了解軍事的人都知道,那個年代的偵察兵就是現在的特種兵。1979年2月27日,張力在高平外圍267高地的偵察戰鬥中中不幸壯烈犧牲。

張力在犧牲前就已經立過了戰功,而且火線入黨。但張力在267高地的偵察戰鬥中不幸負重傷,由於是深入敵後,沒辦法進行搶救和後送,戰友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位一同並肩作戰的戰友鮮血流盡而犧牲。

在負傷大約一個小時後,張力感覺到自己要不行了,這時候他才向戰友們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只是希望戰友們給自己的父親帶句話,告訴他的父親,他的兒子沒有給他丟臉。說完之後不久,張力便陷入昏迷,最終犧牲在了267高地。

41軍副參謀長曲奎,戰前曾是41軍122師師長,他的兒子曲寧江在121師363團4連當戰士。戰爭爆發時,曲寧江入伍不到一年,但是曲寧江向父親請戰,曲奎對兒子的想法也十分支持,因此戰場上又多了一對父子兵。

1979年2月,戰爭正式打響後,由於指揮部設置的非常靠前,曲奎才得以見兒子最後一面。曲奎回憶說:「當時他自己在前線觀察戰況,他的警衛員看見了站在坦克上的曲寧江,就這樣他用望遠鏡看了看站在遠處的兒子。」

曲奎只是用望遠鏡遠遠地看了看兒子,警衛員想把曲寧江喊過來,卻被曲奎制止了。曲奎沒有想到,這竟是他見到兒子的最後一面,兒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他,兩人更是連句話都沒說上。

1979年2月24日,部隊在行進過程中遭到埋伏,戰士們瞬間傷亡慘重。曲寧江則被打斷了左臂和左腿 。由於無法開槍射擊,曲寧江便躺直了做掩體,掩護還能戰鬥的戰友們,最終壯烈犧牲,年僅19周歲。

時任雲南省保山軍分區司令的劉斌,更是全家上戰場,兩個兒子先後參軍,全部進入到了作戰一線。大兒子劉光參加對越戰爭後安全撤回國內,在十年輪戰期間犧牲;小兒子劉明在哥哥犧牲後入伍,而後在兩山戰役期間犧牲。

劉光是劉斌的大兒子,1978年應徵入伍,第二年隨部隊參加自衛還擊戰,在戰鬥中榮立三等功,火線提幹。部隊從越南撤回後,劉光作為優秀幹部被選入南京陸軍學校學習。

1981年春,劉光從軍校畢業,當時軍區想把他留在軍區偵查處工作,但劉光堅持回老連隊工作。在劉光的堅持下,他得以回到老連隊工作,任副連長。回到部隊,他立即投入工作,除了必須的休息,他幾乎有任務就會出。

1981年12月5日,本來是輪換休息的劉光,再次帶著兩個工兵班長和通訊員去執行巡邏任務。走在最前面的劉光發現了越軍在我巡邏道路上埋設的地雷,立即命令跟在後面的戰士隱蔽,自己則開始排雷。

在成功排掉兩顆地雷後,隱蔽在後面的工兵實在過意不去,認為這是自己的工作,卻讓副連長來做,而且副連長已經排掉了兩顆地雷,精力和體力消耗極大,便準備上前換下來劉光。

結果工兵班長在上前時踩響了一顆地雷,劉光被地雷爆炸的氣浪掀飛,結果砸在了另一顆地雷上,地雷爆炸,劉光身負重傷,在後送不久就傷重犧牲了,年僅22歲。這是他下連隊的第58天,是他第45次執行任務。

劉光犧牲時,弟弟劉明剛剛入伍一年,看著哥哥的遺體,便立誓為哥哥報仇,要國讎家恨一起了。此後劉明刻苦訓練,積極準備對越作戰那一天的到來。由於劉明表現出色,期間獲得了「神炮手」的稱號。

1984年4月25日,劉明所在的連隊奉命參加老山戰役。4月28日凌晨,劉明率領所在的九班僅用時十分鐘便攻下敵人的118號陣地,緊接著又攻下了敵人指揮所所在的124號陣地。劉明在這次戰鬥中,榮立二等功,被火線提幹做了排長。

7月13日,接替劉明部隊的南京軍區輪戰部隊已經前來換防,然而這一天敵人卻像發瘋一樣,一口氣對著劉明所在的松毛嶺陣地傾洩了一千多發炮彈。由於貓耳洞很小,劉明便讓其他戰士躲在裡面,自己則躲在洞口。

下午四點多,一發炮彈正好落在了洞口,一半身子還在洞外的劉明被炸成重傷。由於敵人炮火的封鎖,劉明在七點多才被送下陣地,最終因為失血過多而犧牲,年僅22歲。

僅僅兩年半,劉斌司令員就失去了兩個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大悲就經歷了兩次。對這樣的英雄父子,心中除了敬佩已說不出其他的話語,這是真正的將門虎子,真正的老子英雄兒好漢。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出錯,也想讓更多人知道老一輩人的故事,請點亮下方的小火箭,把它推薦給更多人吧。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未經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什麼是永不過時的時代經典?
    《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一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2020年,非常罕有的一段電影真空期,連續5個多月沒有新片上映了。整部《高山下的花環》不僅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更大膽反映很多現實問題,這也大大提升了本片的品質內涵。比如,趙蒙生那樣的官二代,和靳開來這樣的平民子弟兵之間的對立;在越南陣地上,發現了大量的中國援助物資;最後小北京犧牲,主要因為幾發十年動亂時期生產的炮彈是臭彈,等等。
  • 36年了,豆瓣9.2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何還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
    這讓我想起了已經三刷的一部老片:《高山下的花環》,豆瓣評分高達9.2。 在雲南、廣西邊境對越南發動大規模進攻,史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南方面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反撲行為,中國人民特別憤怒。 其中雲南方向的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方向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他已經75歲高齡了。在此背景下,軍旅作家李存葆創作了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出版後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
  • 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關於這部電影分析的文章已經有很多,筆者另闢蹊徑,簡單歸納一下該片的十個成功要素,看看謝晉導演是如何詮釋經典電影的。一、清晰的結構《高山下的花環》在劇情上段落很清晰,一共分三大段劇情,開戰前、戰鬥中和戰鬥之後,雖然影片時間很長,但絲毫不會讓觀眾感到冗長,每一段劇情都有不同的亮點。
  • 另類解讀《高山下的花環》:黨的某些高級幹部與群眾矛盾的根源
    高山之下,那些烈士墓前的花環顯得那麼莊嚴肅穆。。。。。。英雄的情懷《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連長梁三喜、軍嫂韓玉秀、雷軍長、排長靳開來等讓人感佩,包括指導員趙蒙生經過血與火的洗禮,也從一個高幹子弟成長為保家衛國的戰鬥英雄,他們身上閃耀著軍人無私無畏、犧牲奉獻的大我情懷。
  • 《高山下的花環》經典永不過時,小鮮肉唐國強演繹涅槃重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謝晉一口氣拍了多部帶有深刻時代烙印的故事影片,從1981年的《天雲山傳奇》、1982年的《牧馬人》、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一直到1987年的《芙蓉鎮》,六年時間,四部重要作品。在謝晉超過半個世紀的導演生涯中,他最好的六部作品中,有四部集中在八零年代(另兩部是1957年的《女籃五號》和1957年的《鴉片戰爭》)。
  • 真實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高山下的花環》各角色的原型都是誰?
    最近,一部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而他的原型則是英雄張大權。1976年入伍的張大權是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40師118團的副連長。在部隊中,張大權是出了名的「摳門」。但他的「摳門」都是為了家中的三個弟弟妹妹和生病的父親。為了省錢,張大權三年沒有回家探親。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後,張大權更是將對家的思念埋藏在心底。一心撲在戰事上。
  •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真的有原型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一部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令我們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在戰後梁三喜的老母親前去部隊,與同樣失去兒子的雷軍長碰面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在現實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小北京」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再看紅色經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環》
    大家好,歡迎來到電影V世界,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看紅色經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環》,這部上映於1984年的愛國影片,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深受觀眾的喜愛。影片開始,九連連長梁三喜與排長靳開來在河裡洗澡,「優秀射手」靳開來一直催促連長抓緊回家休假,探望家中的老母親和結婚不久的妻子。
  • 《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被唐國強佩服,64歲何偉今境況如何?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早期的電影雖然產量不多,卻幾乎部部經典的原因所在,1984年上映的《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離我們並不算太遙遠,卻也不算太近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它堪稱是國內戰爭片的巔峰。"再見吧媽媽,再見吧媽媽,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你不要悄悄地流淚,你不要把兒牽掛,當我從戰場上凱旋歸來,再來看望親愛的媽媽,……"每當聽到這首《再見吧,媽媽》時,便不由有幾分哽咽,而這還只是影片中的一個插曲,何況《高山下的花環》這一整部影片,其中又有多少淚點。
  • 《高山下的花環》: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謝晉沒有單把鏡頭對準戰火紛飛的陣地,沒有展現戰場的戰鬥「奇觀」,而是對準了每一個活生生的軍人戰士。《高山下的花環》劇照影片中傳遞出的濃濃情感時至今日依然動人,樸素真摯的愛情,熾烈的戰友情,難以割捨的親情。梁三喜為了軍隊工作而把休假被一拖再拖,久盼他不歸的妻子玉秀來軍營看他。
  • 《高山下的花環》,一部從老山前線採訪回來的經典
    他和年輕的妻子感情極深,上戰場前,在寫給妻子的信中,他真誠地叮囑,如果自己戰死了,她要堅強地活下去,希望妻子和家人,要多想想國家的難處,不要向組織伸手,他欠的帳可用撫恤金來還……當時,部隊的同志還沒講完,李存葆就已淚流滿面。這就是後來小說及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
  • 《高山下的花環》:悲壯的軍旅忠魂,奶油小生唐國強詮釋知恥後勇
    時隔八一建軍節不久,再次重溫《高山下的花環》,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觀看這部影片,即使知道劇情,仍然不知不覺眼含熱淚。1979年,作家李存葆作為戰地記者隨隊奔赴越南,見證了無以計數的前赴後繼、精忠報國,歷時3年完成了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並榮立三等功,他說「我之前發表了很多作品,卻深感不安和慚愧,我什麼沒有勇氣重讀一遍,因為我知道這些作品沒有反映出戰爭中的動人情景,原因何在?
  • 《高山下的花環》46年:有人59歲拿影帝,有人70靠輪椅出行
    1984年,有一部電影上映了,而這部電影在1985年的百花獎和金雞獎裡囊括了八個獎項,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都收入囊中,可謂是收穫頗豐,這部電影就是《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是根據李存葆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講述了戰士們在對越反擊自衛戰中,經歷了血和戰火的洗禮,在家國之間的選擇,經受了重重考驗,體現了戰士們保家衛國,把人民放在首位的高尚品質。
  • 高幹子弟上前線,此事竟然蔚然成風
    41軍的副軍長毛餘,帶著兒子毛曉東、女兒和女婿一家四口全部上了戰場,可謂是全家出動。擔任連長的毛曉東,帶領全連執行了多次戰鬥任務,但是在他的靈活指揮下,全連僅犧牲5人,負傷14人。負傷的14人裡其中一人就是毛曉東,子彈直接貫穿身體,幸運的是沒有傷及要害部位。
  •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張裕苦艾酒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張裕苦艾酒 2017-12-25 12:38: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聰聰
  • 國家一級演員周裡京——《高山下的花環》
    因在電視劇《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趙蒙生而獲得《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曾獲「新時期十年電影最佳男演員獎」和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的首屆學會獎。是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顧問委員。1992年 北京電影製片廠《虎兄豹弟》 飾善良的農民土匪 虎兄1993年 福建電影製片廠《情歸鷺島》 飾中方副總1993年 西安電影製片廠《賭王出山》飾三四十年代愛國義士 賭王、王中王1993年 長春電影製片廠《炮兵少校》 飾代理少校參謀長 楚寧(原型
  • 高山下的花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7日訊(譚成強)在苗鄉大地天雷山上,寒意肆虐、寒風刺骨。自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以來,每天天麻麻亮的時候,天雷村群眾都能看見一道嬌小的身影經過。每當夜幕來臨的時候,你會繼續看到這道身影。這個每天在路上匆匆而來、匆匆而歸的人,名叫楊荷青。
  • 中國評劇院線上重溫《高山下的花環》選段「盼歸曲」
    洗衣為的是瞞哄別人的眼,我是在盼望你回到咱桃花溪……」7月9日,中國評劇院微信公眾號向觀眾線上展現評劇《高山下的花環》選段「盼歸曲」,帶領觀眾線上重溫名劇名家名段。公開資料顯示,評劇《高山下的花環》選段「盼歸曲」是梁三喜夢境中愛妻玉秀的唱段。曲作者為充分表達現代軍嫂賢妻良母的美德,人物由「慢三眼」開唱。中間轉入「三拍板」,著重描繪了人物盼望丈夫歸來的心情。
  •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演員現狀如何,有人因面癱式表演刷屏
    影片用寫實的鏡頭表現了一群年輕的戰士為了國家和人民,奔赴戰場經歷血與火的考驗,有的戰士永遠倒在戰場上。在如今好萊塢戰爭電影刷屏的時代,《高山下的花環》絕對值得你去認認真真地看一遍。今天聊的話題是片中這群演職員後來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