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評劇院線上重溫《高山下的花環》選段「盼歸曲」

2020-12-22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耿文婧)「我將這紅色的木盆輕輕端起,在我家茅草屋前前來洗衣。洗衣為的是瞞哄別人的眼,我是在盼望你回到咱桃花溪……」7月9日,中國評劇院微信公眾號向觀眾線上展現評劇《高山下的花環》選段「盼歸曲」,帶領觀眾線上重溫名劇名家名段。

公開資料顯示,評劇《高山下的花環》選段「盼歸曲」是梁三喜夢境中愛妻玉秀的唱段。曲作者為充分表達現代軍嫂賢妻良母的美德,人物由「慢三眼」開唱。中間轉入「三拍板」,著重描繪了人物盼望丈夫歸來的心情。尤其是「點著燈兒等著你」處做了離調處理,令人印象深刻。然後由「蜻蜓調」的過門引出了「蜻蜓三眼」,營造出熱情活潑,闔家幸福的美景。最後一句玉秀哼的「催眠曲」是由評劇傳統戲中哄孩子的音調發展而來的,聲音深情甜美猶如天籟。

在中國評劇院通過微信公眾號持續推送經典名段的同時,該劇院的官方抖音號也保持著活躍,不時向觀眾展現評劇名段,並將當下的流行語言和熱門話題與評劇融合在一起,讓評劇展現出另一番魅力。而據抖音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中國評劇院已擁有26.1萬名粉絲,獲贊量達到217.4萬次。

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演出院團已基本開設了各類短視頻、直播帳號,下一步需要考慮的便是如何藉助線上渠道實現更多玩法,或是聯動更多資源擴大影響力和曝光度,降低線下演出暫停對自身產生的影響,開闢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高山下的花環》: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文|啼豆謝晉的電影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直面時代的勇氣和深刻的歷史思考譜寫著銀幕上的傳奇。謝晉是中國電影的「脊梁」,是銀幕中華精神的「魂魄」。《高山下的花環》劇照《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謝晉沒有單把鏡頭對準戰火紛飛的陣地,沒有展現戰場的戰鬥「奇觀」,而是對準了每一個活生生的軍人戰士。
  • 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什麼是永不過時的時代經典?
    《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一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2020年,非常罕有的一段電影真空期,連續5個多月沒有新片上映了。所以,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回顧重溫一些經典的老電影,從那些老電影中,不僅找回那些久違激情和感動,還會發現一些當年沒有看到的驚喜。1984年的戰爭題材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0分,絕對是一部跨世紀的經典。
  • 他是《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與蓋克演銀幕情侶,試鏡李向陽被否
    No.1說起呂曉禾這個演員,許多人可能忘記了,但如果提一個醒,你應該能記起他:他曾因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梁三喜,而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這回,你記起來了嗎?
  • 評劇名家羅慧琴專場演唱會暨收徒儀式在唐山舉行
    長城網唐山7月26日訊(記者 金宗明)7月24日晚,由唐山市評劇發展促進會、唐山市文廣新局、唐山市文聯、滿庭芳永盛茶園聯合主辦的「新腔琴韻曲悠揚——評劇名家羅慧琴專場演唱會暨收徒儀式」在唐山南湖滿庭芳永盛茶園舉行。此次演唱會分讓戲迷們大飽眼福。
  • 《高山下的花環》,一部從老山前線採訪回來的經典
    他和年輕的妻子感情極深,上戰場前,在寫給妻子的信中,他真誠地叮囑,如果自己戰死了,她要堅強地活下去,希望妻子和家人,要多想想國家的難處,不要向組織伸手,他欠的帳可用撫恤金來還……當時,部隊的同志還沒講完,李存葆就已淚流滿面。這就是後來小說及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
  • 高山下的花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7日訊(譚成強)在苗鄉大地天雷山上,寒意肆虐、寒風刺骨。自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以來,每天天麻麻亮的時候,天雷村群眾都能看見一道嬌小的身影經過。每當夜幕來臨的時候,你會繼續看到這道身影。這個每天在路上匆匆而來、匆匆而歸的人,名叫楊荷青。
  •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張裕苦艾酒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張裕苦艾酒 2017-12-25 12:38: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聰聰
  • 66歲周裡京:曾主演《人生》《高山下的花環》,與朱琳兩演情侶
    另一部奠定周裡京影視地位的作品是電視劇《高山下的花環》。該劇由滕敬德執導,周裡京、李嵐、朱建民等主演,成功塑造了一代軍人的英雄群像。其中,周裡京飾演九連指導員趙蒙生,他的演技真實、自然,讓人看後,感到他就是那個年代的部隊指導員。
  • 另類解讀《高山下的花環》:黨的某些高級幹部與群眾矛盾的根源
    1984年,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上映,曾經引發了一次觀影狂潮。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重要的一次對外作戰,對中國的影響是微妙而深遠的。1979年的中國正值"文革"後百廢待興之初,正是國家全面恢復生產,人民逐漸從政治運動造成的文化陣痛中走出的起始。
  • 《高山下的花環》的原型,越南戰場上的高幹子弟,真正的將門虎子
    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相信如果你看過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一定會對雷震軍長和「北京」這對父子印象深刻。「北京」作為一個高幹子弟,還是獨生子,能在父親的支持下戰前空降尖刀連,最後犧牲在戰場上,相信感動了很多人。其實這對父子在當時是有原型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 品讀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國是我的,也是你的!
    《高山下的花環》是由謝晉執導,該片於1984年在中國上映。連長的探親報告批下來了假期長達一個月,回家的路程要48小時,將走未走是因為連隊裡新調來了個指導員,為了讓他熟悉一下連裡情況,連長的回家被推後了。
  • 國家一級演員周裡京——《高山下的花環》
    因在電視劇《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趙蒙生而獲得《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曾獲「新時期十年電影最佳男演員獎」和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的首屆學會獎。是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顧問委員。>《新星》《長流不息》《天涯路》《三月雪》《百姓利益》《春花秋月》《大東北剿匪記》1984年《高山下的花環
  • 中國是我的,也是你的!再看紅色經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環》
    大家好,歡迎來到電影V世界,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看紅色經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環》,這部上映於1984年的愛國影片,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深受觀眾的喜愛。影片開始,九連連長梁三喜與排長靳開來在河裡洗澡,「優秀射手」靳開來一直催促連長抓緊回家休假,探望家中的老母親和結婚不久的妻子。
  • 《高山下的花環》經典永不過時,小鮮肉唐國強演繹涅槃重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謝晉一口氣拍了多部帶有深刻時代烙印的故事影片,從1981年的《天雲山傳奇》、1982年的《牧馬人》、1984年的《高山下的花環》,一直到1987年的《芙蓉鎮》,六年時間,四部重要作品。在謝晉超過半個世紀的導演生涯中,他最好的六部作品中,有四部集中在八零年代(另兩部是1957年的《女籃五號》和1957年的《鴉片戰爭》)。
  • 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關於這部電影分析的文章已經有很多,筆者另闢蹊徑,簡單歸納一下該片的十個成功要素,看看謝晉導演是如何詮釋經典電影的。一、清晰的結構《高山下的花環》在劇情上段落很清晰,一共分三大段劇情,開戰前、戰鬥中和戰鬥之後,雖然影片時間很長,但絲毫不會讓觀眾感到冗長,每一段劇情都有不同的亮點。
  • 《高山下的花環》:悲壯的軍旅忠魂,奶油小生唐國強詮釋知恥後勇
    時隔八一建軍節不久,再次重溫《高山下的花環》,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觀看這部影片,即使知道劇情,仍然不知不覺眼含熱淚。我反覆思考,認識到描寫戰鬥過程過多,缺少揭示人類心靈的東西,而這正是感人力量的源泉,為此我想要創作一部能深刻展示英雄人物心靈的作品,它便是《高山下的花環》」。謝晉導演在拍攝《秋瑾》時已經考慮要將《高山下的花環》改編,小說把國家民族的振興與個人命運巧妙關聯,講述了唐國強飾演的攝影幹事趙蒙生依靠母親關係,通過從軍區掛職鍛鍊「曲線」調回家鄉,與家人團聚。
  • 《高山下的花環》46年:有人59歲拿影帝,有人70靠輪椅出行
    1984年,有一部電影上映了,而這部電影在1985年的百花獎和金雞獎裡囊括了八個獎項,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都收入囊中,可謂是收穫頗豐,這部電影就是《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是根據李存葆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講述了戰士們在對越反擊自衛戰中,經歷了血和戰火的洗禮,在家國之間的選擇,經受了重重考驗,體現了戰士們保家衛國,把人民放在首位的高尚品質。
  • 《高山下的花環》:620元欠帳單,竟是一個軍人最後的遺書
    而盼著梁三喜回家的玉秀,每天盼日出盼日落,望眼欲穿,最終,卻只盼來一紙遺書。遺書中梁三喜告訴她自己不能陪她了,如果可以,讓她再找個好人家。並給孩子取名叫盼盼,盼著孩子和妻子都能過上好日子。最後,她抱著孩子,帶著婆婆不遠千裡來到營地,在梁三喜墓前,哭得肝腸寸斷。
  • 《高山下的花環》韓玉秀,《九歲縣太爺》陳青蓮,李嵐如今還好嗎
    在1984年由謝晉執導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曾頗負盛名,即便是今日看來,影片中也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甚至在很多人的眼中,它都是毋庸置疑的國內戰爭片的巔峰之作。影片是由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講述的是戰士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經受著巨大的考驗,卻一心為國為民,堅守著祖國的領土不肯後退一步。
  • 《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被唐國強佩服,64歲何偉今境況如何?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早期的電影雖然產量不多,卻幾乎部部經典的原因所在,1984年上映的《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離我們並不算太遙遠,卻也不算太近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它堪稱是國內戰爭片的巔峰。"再見吧媽媽,再見吧媽媽,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你不要悄悄地流淚,你不要把兒牽掛,當我從戰場上凱旋歸來,再來看望親愛的媽媽,……"每當聽到這首《再見吧,媽媽》時,便不由有幾分哽咽,而這還只是影片中的一個插曲,何況《高山下的花環》這一整部影片,其中又有多少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