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愛電影丨願《伊萬的童年》不再出現……

2021-03-03 1003私家車音樂廣播

寫在前面——

《不管你是年老還是年少》
  但願每一個人,
  都用時間的雕刻刀,
  為自己雕刻
  一個人生的自豪。

但是,當身處戰亂環境;孩子,卻要遭受非人世界的磨難。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別推薦:《伊萬的童年》

伊萬的童年《夢》

《伊萬的童年》是塔可夫斯基的故事片處女作。是部蘇聯「解凍」時期戰爭題材電影代表作。

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伊萬的少年,他的父母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殺害。懷著對納粹的仇恨,他加入了蘇聯紅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深入德軍敵後,執行危險的任務。紅軍中校認為戰爭不是孩子的事情,欲安排他到後方上學,小伊萬聽了很是惱火,最後還是留了下來。在伊萬的強烈要求下,再次讓他進行秘密的偵察活動,而這一次……伊萬再也沒有回來。
戰爭勝利後,中校在敵人的材料中發現了伊萬的檔案,可憐的小伊萬是被絞死的。

本片榮獲1962年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1962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伊萬的童年《吻》

  

*【表演】

  

小伊萬的表演是全片中最出彩的,氣場完全不輸於大人。看來表演真的是需要天分的,簡單回顧一下看過的電影,竟然有那麼多童星塑造的經典銀幕形象:《伊萬的童年》伊萬、《四百擊》安託萬、《天堂電影院》多多、《美麗人生》喬舒亞、《當幸福來敲門》克里斯多福、《城南舊事》英子、《小公主》秀蘭•鄧波兒、《殺死一隻知梗鳥》斯各特和傑姆、《第六感》柯爾、《鐵皮鼓》奧斯卡……
【配樂】
配樂在片中用得很少,主要是片頭片尾,中間僅有幾處用了配樂渲染,而且都很淡,觀眾幾乎感覺不到配樂的存在。相比之下,環境音在片中則格外的突出:走路的腳步聲、衣服的摩擦聲、說話的喘氣聲、喝湯的聲音、林間的鳥叫、炮彈的響聲……,這些聲音極大的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在塔可夫斯基晚期作品中,他越來越少使用背景音樂,直到最後完全放棄。例如影片《犧牲》中的所有背景聲音都來自現場聲源,只有在影片首尾的字幕部分使用了巴赫的音樂。【畫面】這部絕美的電影,好多鏡頭抽出來都是一幅優秀的畫作,可以直接拿到畫室去展覽。
簡單梳理了一下本片中的經典畫面,大概如下:
殘酷畫面:風車旁燒毀的木樁、織滿鐵網的水上叢林、太陽被烏雲遮蔽、廢墟中的老人、吊在樹上的人、媽媽在井邊昏倒、散落一地的蘋果、落在水中的煙火(炮彈)、驚恐的目光、飄在空中的菸灰、折翅的飛機倒插在土堆中、德軍自殺的家屬、德軍廢棄的文件散落一地、德軍行刑的空中鐵網、一排執行絞刑的鐵圈……
美好畫面:在林間追逐蝴蝶、把頭埋在媽媽的桶裡喝水、媽媽的笑、唯美的白樺林、瑪莎醫生踩在一棵斜倒的白樺樹上、跟小女孩在蘋果車上、乘船劃在寧靜的河上……



(翻制後的彩色畫面)
導演在片中採用了黑白畫面,摒棄了色彩的幹擾,觀眾才能把精力更集中到畫面本身。塔可夫斯基認為使用「彩色」只是為了商業目的而對於電影本身是一個錯誤,因為黑白「更具有表現力,也更為真實」。

  

編輯:TT

相關焦點

  • 以《伊凡的童年》為例,解析塔可夫斯基電影中貫穿始終的三大主題
    在世界導演之中,僅靠七部電影就揚名影壇,至今不朽的只有一位:前蘇聯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的電影總是呈現出詩意化朦朧的意境和對永恆時間的不斷拆解。在隨後的文章中,我將對他的七部作品進行一一的拆解,今天先來解析他的第一部作品《伊萬的童年》。
  • 本文以《伊凡的童年》為例,分析了塔可福斯基電影的三大主題
    在世界的導演中,只有七部電影使他在電影界成名,到之前為止,只有一個不朽的人:安德烈塔可福斯基的前蘇聯,他的電影總是呈現出詩意朦朧的意境和對永恆時間的不斷拆解。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逐一分解他的七部作品,我將分析他的第一部作品《伊萬的童年》。
  • 《獨一無二的伊萬》——真實故事改編為電影增色不少
    該片根據同名暢銷童書改編,講述銀背大猩猩伊萬、大象史黛拉與流浪狗鮑勃在購物中心的玻璃窗裡的生活了太久,已經忘記了叢林的樣子,直到他們遇見小象露比 。這是因為疫情導致院線發行改為線上的又一部電影,但因為它屬於家庭類影片,特別適合兒童和青少年觀看,改成在線放映其實更加合適。
  • 伊萬卡試圖將蒂芙尼從家族繼承權中剔除,川普兩個女兒的愛與恨
    據內部人士透露,伊萬卡一直對蒂芙尼很警惕,因為她「小心地守護著自己作為川普最愛的孩子的地位,甚至不惜犧牲脆弱的妹妹。」早前,川普曾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對女性美在衡量女性價值(包括在自己的家庭內部)中的重要性的看法。伊萬卡和父親川普之間曾有過一次互動,父女公開談論了蒂芙尼的外貌——以及她如何沒有伊萬卡那麼有吸引力。
  • 9 部戰爭電影,無處可逃的殘酷童年
    導演Hassan 在電影裡提到,當女兒Zahra 失蹤在叢林之中,作為電影人,創作的需求讓他想要記錄下可能出現的女兒的屍體;作為父親,他又對此深惡痛絕。深刻的思考、身份的轉換、快節奏的混剪,都是本片的精華與亮點。偷渡者、難民將自己描繪為午夜旅者,「我們能去的地方,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此片並沒有一份正式海報。
  • 《熊出沒》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童年
    熊出沒是我童年唯一的一部動畫片,我從小跟著外婆,看了很多抗日劇,也是偶然接觸到了熊出沒,但是,他陪伴了我整個童年,也是他讓我明白了很多人情世故印象最深的,還是五年前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熊二和糰子那種純潔,美好的遇見,讓我感化,也許糰子,是熊二最美好的初見吧!
  • 豆瓣高分前蘇聯電影:戰爭,永遠是孩子的事
    在前蘇聯導演安德列·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伊萬的童年》中,就試圖從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眼中,去看待戰爭。這部電影由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62年出品,獲得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的金獅獎。作為前蘇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的安德列·塔可夫斯基,《伊萬的童年》也是他的處女作品,但這並不意味著這部電影在劇情或手法上有所缺陷,恰恰相反,這部電影即使是在今天依舊諸多值得借鑑之處。
  • 39歲伊萬卡風光不再!離開白宮被上流社會排擠,事業遭遇滑鐵盧
    39歲伊萬卡風光不再!離開白宮被上流社會排擠,事業遭遇滑鐵盧美國剛剛經歷了歷史上投票率最高的大選,拜登也以絕對的優勢,提前鎖定了下一任總統的席位。川普雖然心有不甘,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失敗,但是事實勝於雄辯根本無力回天。
  • 伊萬為什麼退出《美國恐怖故事》?他真的是打心底不想拍了?
    所以說,很難想像如果《美國恐怖故事/美國怪譚》沒了伊萬·彼得斯會怎麼樣,但他偏偏辭演,從第九季開始不會再出現在這部美劇中,但他卻沒說自己為什麼不想再繼續演這部劇了,畢竟是這部劇把他捧到了現在的位置啊!其實他不再繼續演《美恐》的原因,還是多的!
  • 伊萬卡「捷足先登」又穿旗袍,回不去的童年,身材越來越像卡戴珊
    由於伊萬卡的身份特殊,因此在出席某些特殊場合的時候,她會特意選擇一些寬鬆的衣服將自己的好身材藏起來。比如這款藍色的套裝在上衣版型上採用寬鬆的設計,不過聰明的伊萬卡在面料上選擇微微透視的款式。能夠呈現出很好的輕盈感和朦朧感。下半身的百褶半身裙浪漫又優雅。
  • 塔氏三代「合作」,這部講述電影大師的紀錄片乾貨多到感人
    自此之後,在幼年塔可夫斯基的記憶中,父親只是個時不時出現的家庭成員,偶爾會給自己帶來文學和藝術上的薰陶。這段記憶,以略帶憂傷和沉重的色彩,出現在了老塔此後的自傳性電影《鏡子》中。所以,在塔可夫斯基的短片處女作《小提琴與壓路機》中,他著力刻畫了一個孩子的童年生活。不僅如此,他的第一部長片處女作《伊萬的童年》的主角伊萬,也是一個孩子,只是放到了戰爭背景下。
  • 塔氏三代「合作」,這部講這位大師的電影乾貨多到感人
    自此之後,在幼年塔可夫斯基的記憶中,父親只是個時不時出現的家庭成員,偶爾會給自己帶來文學和藝術上的薰陶。  這段記憶,以略帶憂傷和沉重的色彩,出現在了老塔此後的自傳性電影《鏡子》中。    所以,在塔可夫斯基的短片處女作《小提琴與壓路機》中,他著力刻畫了一個孩子的童年生活。不僅如此,他的第一部長片處女作《伊萬的童年》的主角伊萬,也是一個孩子,只是放到了戰爭背景下。
  • 幸福的年代,誰會拒絕再體驗一次童年生活,從電影觀人生
    文/鯊魚看電影日本動漫之父宮崎駿曾說過「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慢慢老去,你會發現,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了世界一個措手不及,時至今日,六個月的時間,電影院仍未開放,但我們依然期待在不久後的將來出現在我們大眾的面前。
  • 《囧媽》: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徐伊萬婚姻失敗的原因及現實啟示
    1、原生家庭的情感控制模式,被複製到婚姻生活中,導致權力鬥爭不斷電影剛開始,徐伊萬告訴張璐說檯燈修好了,讓她拿走。張璐說:「我告訴你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這個檯燈。我覺得它長得很做作。」這段對話,表面上看是喜不喜歡檯燈的問題,實際上,是兩個人在進行一場權力鬥爭。
  • 獨一無二的伊萬:從心出發,找到最初夢想開始的地方
    《獨一無二的伊萬》是迪士尼出品的真人動畫電影。迪士尼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意味為這部動畫電影是有故事的動畫。這部動畫電影來自於同名暢銷童書改編,講述了在購物中心的玻璃窗裡,生活著銀背大猩猩伊萬,還有大象史黛拉與流浪狗鮑勃。
  • 數碼寶貝電影內地上映?滿滿的童年回憶殺!成年太一的冒險旅
    相信《數碼寶貝》是很多人的童年動漫,尤其是80,90後,相信小時侯一定都有看過,就像大家都看過《還珠格格》是一樣的。雖然現在沒有重刷的盆友們可能不太記的裡面的劇情和部分人物了,但是最經典的那首《Butter-Fly》就算現在聽起來也應該會熱血沸湯,滿滿的回憶感!然後開始感嘆,20年已經過去了?
  • 《布魯克林》離過家鄉才能看懂的好電影,靈魂的歸所才是家鄉
    3、《香料共和國》2003 豆瓣評分:8.1 製片國家: 希臘 / 土耳其精彩影評:這片講的還真不是希臘人,而是夾在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Rum Polites的離散史7歲的凡尼斯與家人生活在伊斯坦堡,他的祖父擁有一家香料店,凡尼斯在那裡度過了他的童年。祖父通過類比香料的特性來教授凡尼斯關於生命、宇宙和地理的各種知識,年幼的他還愛上了一起玩耍的女孩,姍美。
  • 咋舌 | 伊萬卡又惹事了!
    G20峰會上,伊萬卡的位置被安排在安倍晉三和父親川普之間(圖源:CNN)G20現場,並無政府正式公務員身份的伊萬卡身著粉色印花長裙,多次出席了各項重要會議,而且還試圖頻頻參與各國領導人之間的議題討論,及會議座談行為,引發美國議員不滿,更有媒體發布其「尬聊」視頻引發更多爭議,美國網友們甚至在網絡上對其進行了一系列p圖惡搞,諷刺她在政壇愛出風頭的特點
  • 周星馳深藏的童年:是缺失的愛,也是原生家庭的烙印
    自2008年這部影片上映以來,爭議聲不斷,因為這部電影是周星馳的作品,所以大家看它的目光尤為苛刻。12年後,我們再來看這部片子,周星馳到底想要在故事裡面表達些什麼?他講的這個故事真的就那麼爛嗎?在這部片子裡,我們可以看到周星馳深藏的童年,是缺失的愛與原生家庭的教育問題。
  • 我的童年就是現實版的《悲慘世界》
    讀高爾基的《童年》,仿佛目睹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被束縛在一個毫無生氣的棺材盒裡,寄人籬下受盡欺凌,壓抑苦悶不得解脫。唯有外祖母的溫情陪伴,才給他的黑暗童年帶來一線光明與希望。高爾基本名叫阿廖沙,4歲喪父,無奈之下隨母親到外祖父家開始了可悲可嘆的寄宿生活。初到外祖父家,迎接他的不是親友們的溫暖和笑臉,而是滿屋子的仇恨與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