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你是我記憶中最美的春天

2020-12-23 小考拉俱樂部

當學生時代變為越來越久遠的回憶,你的內心回憶是什麼呢?是面目猙獰的禽獸還是循循善誘的天使?是春天般美好,還是地獄般血腥?或許,《放牛班的春天》能讓你陷入沉思。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電影的開頭是一位中年男子皮埃爾接了一個關於他母親的電話。他登上了大型音樂會的舞臺。隨後,他去參加母親的葬禮。

在葬禮結束的夜晚, 一位五十多年未見的老同學貝比諾,給他帶來一張合影和一本日記本。照片是他在放牛班時期的大合照,日記是他當時的老師馬修寫的。於是,一段往事浮出水面。

故事就是從馬修老師的日記開始。馬修是一名懷才不遇的音樂家,失業的時候,來到了池塘畔底輔育院。裡面的學生全部都是問題少年,他們性格怪異,行為極端。

馬修第一天來到校門,就遇到了一個每逢周六就跑到校門等他父親來接的孩子——貝比諾,因為他的父親把他帶到學校的時候跟他講過一句「周六來接你」的話。

馬修第一天任職,就遇到了一位老師被學生弄傷眼睛的事件。院長勃然大怒,召集全校師生,勢必要懲罰作惡者:若3秒內沒查到兇手,同學輪流關禁閉6小時。沒有一個學生出來認罪,校長開始對學生執行輪流監閉。

馬修到來,是接替原班主任的所有工作。他在接受任務時,勇敢地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由他來處罰犯錯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

馬修第一天上課的時候,就遇到了學生的惡作劇。他發現人體道具上叼了一根點燃的香菸。但他並沒有生氣,而是取下煙,對人體道具說:教室不準抽菸,你也不例外。

有天,他在課堂上說:為了更了解大家,請在紙上寫下你的姓名、年齡和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消防員,牛仔,馴獸師,間諜等。

一天夜裡,當馬修正要回與學生共同居住的宿舍的時候,在宿舍門口,他突然聽到了「歌聲」。於是,他發現了孩子們的潛能。第二天,他就開始了組建合唱團,用他的善良,用他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畔底輔育院。

後來合唱團得到了校董事的認可,但讓校長的利益產生損失。在一次春遊中,馬修老師把所有的人都帶出了學校,而學校發生火災。馬修老師成為替罪羊,被院長掃地出門。

孩子們知道馬修老師要離開了, 在教室裡唱歌,讓寫滿祝福的紙片從窗戶飛下來。

雖然馬修老師離開了,但他的愛、寬容、尊重, 成為他們記憶裡最美的春天,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並為之努力。

願每一個人,在孩提時代都能被溫柔以待,沒有血腥,沒有殘暴,沒有殺戮。

相關焦點

  • 《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影片中有一個體育老師的角色,一開始看起來很像是討厭孩子的人,還對馬修老師說"你是改變不了他們的,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你接觸久了就知道了。"其實隨著影片的發展我們也能看出體育老師其實是一個很喜歡孩子們的人,會在校長對孩子們施虐的時候偷偷給孩子們用儲備的柴火燒水洗熱水澡。會在留下來看守學校的時候和馬修老師一起偷偷給孩子們放假,也是因為這樣才最終帶著孩子們逃過一劫。
  • 走進最美教師|鄉村小學「放牛班的春天」走紅網絡 現實版的「馬修...
    走進最美教師|鄉村小學「放牛班的春天」走紅網絡 現實版的「馬修和孩子們」暖哭網友 2020-12-19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放牛班的春天」是教師初心的縮影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春天,那就是我們記憶中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快樂活潑的,就想春天一樣,而這幫「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馬修老師帶給他們的。這部電影的譯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實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對學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謂的「放羊」之意,而電影中的這群孩子就是這樣一批讓老師頭大的只能「放羊(牛)」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初次與學生生命相遇,馬修便遭到重重戲劇。
  • 自由之思想,獨立之靈魂《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該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兩人回想起當年在「池塘底教養院」的童年回憶。
  • 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好老師才是「放牛班」真正的春天
    01影片背景《放牛班的春天》是法國導演克里斯多福·巴哈蒂Christophe Barratier,根據1945年法國音樂電影沒多久願望就得以實現:在裡昂斯的聖馬克學校兒童合唱團中,一個十二歲男孩Jean-BaptisteMaunier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男孩擁有著悅耳的聲色和有型的樣貌,巴拉蒂在邀請他試鏡後,最終鎖定他為最佳人選。
  • 放牛班的春天:國內評分最高的音樂教育片
    因為該片主要講述了指揮家嚴梓朗通過「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讓一群「廢柴學生」在音樂中找回自我的故事,所以很多人將這部電影稱為「港版《放牛班的春天》」!國內外比較優秀的教育片有1987年的《孩子王》、1989年的《死亡詩社》、1997年的《心靈捕手》、1999年的《一個都不能少》、2004年的《放牛班的春天》、2007的《地球上的星星》、2011年的《超脫》……!
  • 揭西「放牛班的春天」登上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閉幕式
    揭西「放牛班的春天」登上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閉幕式 2020-12-03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比「愛」,更適合教育
    一說到中小學生,腦海裡瞬間閃出這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豆瓣評分9.3的法國老電影。想必大家很疑惑,什麼是放牛班?又為什麼以此當作片名。因為這部電影的譯名來自臺灣,放牛班是臺灣的一句俚語。
  • 神還原《放牛班的春天》這個鄉村小學合唱團暖哭網友
    通訊員 陳磊 趙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志亞 受訪人供圖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裡,音樂教師馬修用音樂,悄悄影響了一群淘氣包的人生軌跡。在電影中,馬修帶著孩子們排練合唱的鏡頭,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 《放牛班的春天》:沒人生本惡,只是無情的手把人推向無盡的深淵
    放牛班的春天一位職業生涯不順利的音樂人,一群頑劣的學生和一所沒有溫暖的學校,在一個看似老掉牙的套路裡,會產生怎麼的溫情火花?法國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把故事徐徐展開。
  • 一部值得所有教師細細品味的經典之作——《放牛班的春天》
    大家好,我是小沫,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法國的經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在高分電影排行榜上看到過它的名字,相比當下各種電影海報的奇妙構思和獨特設計,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電影封面顯得十分平淡,但真正看過之後你會發現或許這種平凡中的溫暖,才是這部影片的真正感人之處。
  • 從《放牛班的春天》中得到啟示:如何幫助孩子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其實這一部電影所講述的就是上個世紀40年代所發生的一個故事,在那個年代,法國邊陲一個教養學校所發生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對於「放牛班」這個詞語的理解是什麼,當然這不同於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放牛」,這裡的「放牛班」指的是一群問題兒童所組成的班級。
  • 看廣州電影《點點星光》——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也許你想像不到會有如此充滿精神生活然卻物質貧乏的故事。這部取材自距廣州不到一百公裡的花都群山中的一間外來工子弟小學的影片,給我們帶來了清新的南風和溫情的暖意,以及驚喜的希冀。而它淳樸的故事,平實的手法,轉折而動人的電影鏡頭,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熟悉的世界經典名片《放牛班的春天》。
  • 美麗心靈下的歌聲——淺析<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法國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執導,朱諾弗,貝漢主演的一部劇情類電影,影片主要講述失業的音樂教師克萊蒙馬修和寄宿學校學生感人的師生故事。<放牛班的春天>在敘事選擇上很獨特,能夠從不一樣的視角詮釋這樣一個看似平淡的故事。影片讓人吸引的在於音樂的運用,以孩子的歌聲來貫穿電影。觸及靈魂的音樂,溫暖動人,引人深思的劇情,使影片的給留下深刻印象。影片使用倒敘的手法,以大音樂家莫瀚奇收到自己母親的消息開始。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裡的音樂可以如此美好
    電影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容易讓人錯過這樣一部佳片。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法國電影,在當年度的金球獎和奧斯卡都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豆瓣上,900多萬豆友看過《放牛班的春天》,評分高達9.3分。電影的英文名Les Choristes,直譯過來就是「合唱團員們」。如果用這個做電影中文名,顯然也很難詮釋出電影的意境。
  • 豆瓣評分9.3《放牛班的春天》:世事不能說死,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講述了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克萊門特·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通過一系列努力,改變了孩子及他本人命運的故事。
  • 遇到克萊門特·馬修這樣的老師,放牛班也會有春天
    這讓我想起前兩天還在看的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法國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巴拉蒂執導的一部關於教育題材的優秀影片。20004年在中國上映,就受到極大的好評。影片的開頭: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在要上臺演出前突然收到母親去世的消息。
  • 劇情電影推薦《放牛班的春天》: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該片以音樂為名義詮釋愛與教育的真諦,看到遇見一個好老師能夠讓人生發生怎樣的轉變。馬修是一位音樂家,可惜懷才不遇,最終來到池塘底教養院當代課老師,之所以學校叫「池塘底」是因為學校裡大部分都是頑皮的少年。這裡的院長用「犯錯 懲罰」來管理這些學生,顧名思義就是關禁閉、體罰。
  •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的3點教育方式,是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 導演是克裡斯託夫·巴拉蒂男,是著名的法國導演、製片人、編劇,作品有《 放牛班的春天》、《微觀世界 》等。他本身是音樂出身的,直到2004年,他完成了自己魚躍龍門的長片成名作《放牛班的春天》。那部影片讓他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除此之外他為影片所作的原創音樂也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
  • 一個好的教師,能攜手尋找你的初心。——《放牛班的春天》(中)
    《放牛班的春天》是世界上最經典的教育影片之一,這看似"老土"、"俗氣"的故事,卻讓很多人在這裡,找到了生活老師應有的模樣。不久後,馬修的計劃終於開始了,他確定了每個孩子的音色,並為他們選擇了合適的合唱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