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不知道各位家長平時有沒有看電影的習慣,其實很多電影,都能對各位家長產生不少的啟示作用。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其實這一部電影所講述的就是上個世紀40年代所發生的一個故事,在那個年代,法國邊陲一個教養學校所發生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對於「放牛班」這個詞語的理解是什麼,當然這不同於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放牛」,這裡的「放牛班」指的是一群問題兒童所組成的班級。
在這個班級裡面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被家長和社會所遺棄或者是放棄的,因為他們的行為舉止,或者是一些地方可能和正常的孩子有所不同,相比較下來可能會難以管理。
而在教育這樣孩子的時候,作為這個學校的領導人,真正應該做的就是用愛和溫暖去教育這些孩子。
但是事實卻是這所學校的校長採取了殘暴的高壓管理方式,根本就不把這群孩子當人看。
面對孩子的不懂事,或者是一些不良行為,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好好教育,而是無盡的懲罰和謾罵。
各位家長應該清楚,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無緣無故的責罵孩子,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真的生物,他們需要用愛去呵護,而不是打壓他們。
但是有幸的是,這群孩子也迎來了他們的希望。當時一個過氣的音樂家克萊門馬修,為了生計來到了這個學校任教,他的性格和教養方式和學校的校長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教育方式。
他採用了一種「春風化雨式」的教育理念,發掘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並且還組建成了一個合唱團,想要用音樂去感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可以做出一些改變,被這個社會所接受。
其實雖然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是孩子在學校裡面,所面對不同教育方式所發生的情況,但是也可以映射出作為家長,在家裡面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有效正確的教育。
雖然這部電影已經拍攝了10幾年了,但是在其中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於如今的家長來說具有非常好的借鑑意義。
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我們能夠從《放牛班的春天》中得到哪些啟示,用如何用這些啟示去幫助孩子們呢?
01面對教育衝突,家長應該如何抉擇?
相信平時家長們在家裡面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教育理念方面的衝突。
比如說,媽媽認為這樣的方式合適,但是爸爸卻不同意媽媽的觀點,認為另外一種方式更合適,那麼在面對這樣的教育衝突的情況下,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選擇呢?如何判斷哪種方法才是對孩子真正有幫助的呢?
其實對於放牛班裡面的孩子來說,他們也面臨著兩種不一樣的教育矛盾衝突,一種是來自於校長的,校長採用的是暴力施壓的管教方式。
而另外一種就是新來的馬修老師採取的溫和善誘的教育方式,這兩種方式從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那麼作為家長,在面對這兩種方式的時候,應該選擇哪一種方式呢?
暴力施壓的教育方式什麼叫做暴力施壓的方式?
其實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暴力施壓的方式的意思就是,就比如說孩子在犯了一些錯誤的時候,或者是出現了一些不良行為,作為家長就開始責罵打罵孩子,甚至有些時候還會體罰孩子。
一般來說採用這種教育方式的家長,一都是尊崇「不打不成鋼」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採用這種教育方式的時候,家長是否有想過,真的對孩子有幫助嗎?難道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什麼影響嗎?
而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又會說,好聲好氣的和孩子說了過後,孩子根本就不領情。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家長其實可以適當的採用一些比較強硬的手段,讓孩子明白他們的錯誤在哪裡,所以說暴力施壓的教育方法,並不是完全不可取的,但是也不能過度使用,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採用。
溫和善誘的教育方式溫和善誘的教育方式,其實和暴力施壓的教育方式是完全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
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裡面,馬修老師就是採用了這樣的一種方式,他面對孩子的錯誤和調皮,往往採用溫和詼諧,循循善誘的方式去教導孩子,在孩子們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馬修老師並沒有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而是去想辦法了解他們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
其實這也是在告訴各位家長,平時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要著急著讓孩子認錯受罰。
而是應該了解背後事情的真相,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了解到他們錯誤的根本,才能夠讓他們主動的承認錯誤,並且改正錯誤。
02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發揮其最大的自身價值呢?
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裡面並不僅僅講述了不同教育者的方面,也講述了不同孩子所面對的情況。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天才音樂少年,他對於音樂天生就有一種天賦,所以學什麼都非常的快,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也有這麼一個少年,和他恰恰相反,他的標籤就是頑劣智力低下,這個人就是孟丹,孟丹屬於那種被家長所放棄的人,在孟丹被送進池塘之底的第一天,他的老師就對校長說:「這個孩子天生孤僻,心理變態,喜歡撒謊,並且智力還出現了一些問題」。
其實孟丹從最開始之前就被設定為一個教育的實驗品。為什麼同樣來到這個世界上,有的人被別人發現,成為了成功者,但是有的人在別人眼裡就是一個冥頑不靈的少年呢?
其實這和家長有沒有辦法發揮孩子自身價值有很大的關係,當然,在面對不同類別的孩子的時候,採用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區別。
總不可能說在面對一個智力不是那麼高的孩子的時候,你卻採用簡單深奧的方法去教育他們,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下面我們就來為各位家長介紹一下,在面對不同孩子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實現他們自身的最大價值呢?
①面對「天才」孩子
當各位家長在面對天才孩子的時候,應該選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呢?各位家長應該知道,外界的評價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假如一個孩子天生就非常的聰明,那麼在外界就會收到非常多的稱讚,就會說:「你怎麼這麼聰明呀,你以後一定會非常的成功」。
為什麼這種稱讚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好的呢?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出不去的消化這樣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只會讓他們變得驕傲,時間長了就會讓他們走向頹廢,所以說在面對天才孩子的時候,家長在進行知識方面教育的時候,可能會相對輕鬆,但是在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的時候就要非常的重視。
正是由於他們是天才,所以他們的內心才會比較的敏感,家長也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去消化別人的評價,讓他們懂得去自我認知自己,只有讓孩子自己正確的認識自己,才能夠讓他們實現自己的自身最大價值。
②面對頑劣「智力低下」的孩子
面對那些頑劣,智力又比較低下的孩子來說,家長們需要重視的不是對於他知識方面的教育,而是對其心理方面的教育。
北師大心理教授劉嘉老師說過:「當你假設你的周圍是一片鮮花的時候,環繞你的就是一片花園,當你認為你的周圍充滿了冷漠與無情,那你就將被整個沙漠所淹沒」。
從這句話中相信各位家長能夠知道,從教育心理的層面上來說,每一個孩子的外在評價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自身認為自己是正常的,是成功的,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一些不好的標籤。
因為這些標籤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影響他們實現自我的自身價值。
03面對如今的教育,家長應當如何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社會情感的發展狀況是對人格建構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對於如今的社會來說,知識的教育已經不是各位家長最佳看中的了,很多的家長都更加看重去培養一個孩子的健全人格。
《放牛班的春天》裡面的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被父母拋棄,或者是父母已經去世了的孩子,所以說他們的內心其實一直都存在著一定的陰影。
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必須進行家庭教育的,那麼對於現在家庭美滿和睦的孩子來說,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健全的人格呢?
1)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
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自信肯定都是最重要的,作為家長就是應該學會如何讓孩子去相信自己的價值,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受歡迎的,這是讓孩子充滿自信的最好方法。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其實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家長在平時就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信任,以及無條件的支持,這樣可以讓孩子沒有顧忌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家長在評價孩子行為的時候,應該學會多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說一說他們所具有的優點,儘量避免一些沒有必要的批評,因為有的時候,批評是不能夠起到鼓勵、教育孩子的作用的,這反而會讓他們變得膽小、怯懦。
2)培養孩子直面面對困難的勇氣
勇氣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氣呢?
當然,勇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獲得的,而是需要從平時積累,鍛鍊,所以說,家長一定要抓住平時的任何機會,甚至可以自己為孩子提供一些適當的勇氣挑戰,在這中間學會正確引導孩子去克服困難,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過為了孩子的心智發育不受到任何的影響,家長在設置一些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切合實際,選擇一些適合孩子的,孩子努力就能夠完成的任務,千萬不要心急,設置一些非常困難的,對於孩子來說無法完成的目標,這只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在下一次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只會選擇退縮。
3)培養孩子對人類環境的關懷
雖說在如今的社會中,金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錢並不能代表一切,一個人能否被這個社會所接受,能不能得到被人的認可和支持,這和他的為人處事是分不開的。
所以說,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的時候,也不能忽略了培養孩子對社會,對人和環境的關懷。
如果孩子學會這些,他們就能夠關注和適當地去理解他人,一個可以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人,一定也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讓孩子知道,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不能什麼都想著自己,而要學會為他人考慮,學會利他。
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正在接受各種教育的孩子,而孩子在面對這些教育的時候,肯定也會遇到不同的選擇。
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辦法去選擇和理解哪一種對於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因此家長就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
在孩子後面,正確引導他們走向良好的人生道路,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充滿勇氣和信心,並且成為一個懂得為他人考慮的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