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司馬懿害怕諸葛亮的原因,來自劉備留下的戰術

2021-01-15 歷史笑春風

#三國風雲錄#

從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開始,諸葛亮就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後的對手司馬懿。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交手中,留下過一個故事,那就是「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人們經常用這個故事來評判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軍事水平高下。那麼,這個事件是怎麼回事呢?

一、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這個故事發生在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中。諸葛亮在他的最後一次北伐中,付出了他最大的努力。在這次戰役前,為了解決糧草不足的問題,諸葛亮專門積攢了三年的糧草,並將這些糧草運往漢中。為了解決運輸補給問題,他使用木牛流馬進行運輸,藉助機械的力量解決了問題。

在軍事上,諸葛亮投入了蜀漢的最大兵力。蜀軍全部的兵力有十二萬人左右,在過去北伐中,諸葛亮一般只帶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留守國內以防萬一。但是這一次,諸葛亮帶了十萬人出兵,可以說達到了蜀軍的極限。同時,諸葛亮邀請東吳一起出兵,對曹魏形成了東西並進的形勢。

在作戰指揮上,諸葛亮一改往日的沉穩持重的風格,採取了機動多變的戰術。他不斷尋找魏軍防守的漏洞,主動出擊,搞得魏軍手忙腳亂,疲於奔命。這一切,引發了曹魏內部的憂慮,也引起了司馬懿的思考。

司馬懿一方面故意口出大言,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作戰指揮。一方面千方百計的穩定戰局,阻止諸葛亮進展。終於通過司馬懿的努力,諸葛亮終究沒有能夠形成戰役突破,只得和司馬懿對峙起來。諸葛亮為了和司馬懿決戰,多次向司馬懿挑戰,但是司馬懿守著戰前與曹睿制訂的戰略。也就是堅守不戰,等待諸葛亮糧草不濟退走的時候,再加以追擊。所以,司馬懿堅守不出。

諸葛亮在多次挑戰不成的情況下,使出了激將法。他派使者給司馬懿送去了女人穿戴的衣服首飾,嘲笑司馬懿如同女人一樣膽怯。但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卻對此不予理睬,而是為了尋找自己謎團的答案,款待了蜀軍的使者。

當司馬懿得知了諸葛亮食少事煩的狀況後,明白了諸葛亮身體的處境。諸葛亮千方百計尋求與魏軍的決戰,是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問題。為此,司馬懿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請求曹睿派監軍前來幫助自己壓制部下,繼續與諸葛亮對峙下去。

諸葛亮看破了司馬懿的企圖,他將計就計,率領軍隊就地屯田。這一場戰爭,變成了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意志的較量。這中間的關鍵就是時間,看諸葛亮的身體與曹魏軍隊的堅守,哪個能夠堅持得更持久。最終,諸葛亮的身體沒能堅持到底,他帶著滿心的遺憾病逝於五丈原的蜀軍軍營。

當司馬懿接到當地百姓的報告,得知諸葛亮已經撤軍的時候,他按照既定的戰略,出兵追擊蜀軍。可是,當司馬懿追上蜀軍的時候,蜀軍卻沒有露出慌亂的情況。相反,蜀軍展開了嚴整的陣型,向魏軍擺出了進攻的姿態。司馬懿一見,馬上將軍隊撤退,回到營中堅守。蜀軍嚇退司馬懿,從容的整軍而去。

當司馬懿發現蜀軍已去,並且到蜀軍留下的軍營進行巡查後,才確定諸葛亮已經去世了。可是這個時候司馬懿再出兵追擊蜀軍,已經追不上了。就這樣,留下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故事。司馬懿得知這個故事後,也並不生氣,他自嘲地說,我可以料生,可是不能料死啊。

二、司馬懿為何懼怕諸葛亮。

大家認為司馬懿對諸葛亮懼怕,並不是起自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在諸葛亮發動的第四次北伐中,司馬懿就因為他對付諸葛亮的戰術,遭到了部下的非議。這些部下中,反應最激烈的人就是張郃。

在司馬懿率領魏軍與諸葛亮蜀軍交戰中,採取的戰術是尾隨諸葛亮的蜀軍,遠遠牽制。一旦諸葛亮要尋求與司馬懿交戰,司馬懿就固守軍營,不予應戰。經過多次這樣的較量,司馬懿的手下忍耐不住,紛紛要求出戰。他們甚至說出了司馬懿畏諸葛亮如虎,讓天下人恥笑的話。司馬懿在無奈之下,只得出戰,卻遭受了滷城之戰的慘敗。

最終,諸葛亮因為糧草耗盡,只得撤軍。在這個時候,司馬懿卻一改堅守不戰的策略。他派出不願意出戰的張郃去追擊諸葛亮。結果張郃在木門道遭到了諸葛亮的伏擊,中箭身亡。這件事給了司馬懿以深深的教訓,留下了心理陰影。

其實,諸葛亮的許多戰術都是蜀軍特有的戰術。這些戰術從劉備時期流傳下來,經過了戰爭的檢驗,行之有效。比如說這種在撤退中,給敵人以反擊的戰術,在諸葛亮初出茅廬時,劉備在博望坡就給諸葛亮展示過。當時曹操派夏侯惇率軍攻打劉備,雙方對峙了一段時間。於是劉備燒掉營壘,佯裝撤退。在夏侯惇率軍追擊劉備的時候,遭到了劉備的突然襲擊,吃了敗仗。

這一切,肯定給當時初出茅廬的諸葛亮以很深的印象。在他的北伐期間,也應用了這一戰術,結果屢試不爽。在他的第二次北伐中,圍攻陳倉不下,因為糧食耗盡,敵人的援軍即將趕到,諸葛亮率軍撤退。魏軍的悍將王雙率軍追擊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打敗,斬殺了王雙。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他又用這種戰術擊殺了名將張郃。

我們可以想見,諸葛亮的這種戰術使用得可謂爐火純青。張郃作為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久經戰陣,對戰場地形觀察得十分仔細。要想讓這樣一位老將上當中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想見,諸葛亮在這場伏擊戰中用的巧思妙想。正是對諸葛亮的撤退反擊戰術不摸底,才是司馬懿心裡最害怕的地方。

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真相。

其實,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期間,是諸葛亮的軍事思想趨於成熟的時期,同時也是司馬懿對諸葛亮摸底的時期。諸葛亮雖然自比為管仲樂毅,文武全才。可是劉備的手下軍事人才很多,缺少的是治國理政的人才。因此,劉備時期,他更倚重諸葛亮的治國理政的才能,讓他治理地方,保證自己足食足兵。

直到劉備去世前,由於遭受了多次慘敗,蜀漢的兩支北伐主力喪失殆盡。在這個時候,劉備任命諸葛亮為司隸校尉,開始執掌軍權。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託孤後,也不負眾望,編練了新的蜀軍。諸葛亮率領這支軍隊,南徵南中,北伐曹魏,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雖然諸葛亮擁有很高的軍事素養,但是理論還是需要實踐的。諸葛亮出師北伐的前三次,遭受了多次挫敗,也提高了實戰的能力。從第四次北伐開始,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開始日漸成熟。而司馬懿正是在這個時候,遇到了諸葛亮。

司馬懿在抵抗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時,也是在對諸葛亮的軍事風格進行觀察,並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己的戰略。他經過了滷城之戰,領教了諸葛亮軍隊的戰鬥力,決定了不與諸葛亮硬拼的戰略。他在諸葛亮因為缺糧撤軍後,決定了針對諸葛亮的後勤困難,與諸葛亮進行物資的消耗戰的戰略。在諸葛亮撤軍時,司馬懿堅持張郃率軍追擊,也是要驗證他最後一個戰略,就是趁諸葛亮撤軍而追擊的戰略。

這樣,經過與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的對抗,司馬懿形成了他對抗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戰略,那就是「但堅壁據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久停則糧盡,擄掠無所獲,則必走,走而追之,全勝之道也」。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懿在抵抗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忠實地執行了這個戰略,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他堅守不出,一直熬死了諸葛亮,逼退了蜀軍。

但是,在這個戰略中,司馬懿對其他的部分都有十足的把握,唯一沒有把握的就是最後的那一點,走而追之。這就是因為諸葛亮率領的蜀軍,所特有的撤退反擊的戰術,讓他難以把握。即便是付出了張郃戰死的代價,司馬懿也只是得到了追擊蜀軍很可能上當的信息,其他一無所獲。這樣一來,司馬懿所謂的全勝,是難以取得了。

這就是司馬懿在追擊蜀軍的時候,心中一直十分忐忑不安的原因。由於他出兵倉促,沒有能去蜀軍留下的營壘先進行偵察。這使得他對於蜀軍的撤退行動,有著各種猜疑。如果真的是諸葛亮已經病逝自然是很好,可是如果是諸葛亮故伎重施,那麼自己就有重蹈夏侯惇、王雙、張郃後塵的可能。

正是由於這種心理,當司馬懿追上蜀軍的時候,他看到蜀軍嚴整的陣勢,根本就沒有諸葛亮去世的慌亂情況。司馬懿心中第一個判斷就是自己上了諸葛亮的當。為了防止自己遭受意想不到的損失,司馬懿馬上撤軍,回到了安全的營壘之中。

結語:

在諸葛亮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中,他和司馬懿進行了長期的較量。雙方不但在戰場上較量,還在意志上進行著搏殺。最終由於諸葛亮天不假年,病逝於五丈原,蜀軍被迫撤軍,使得司馬懿獲得了勝利。

不過,司馬懿卻沒有達成追擊蜀軍的任務,更沒有達成全勝。這是因為他懼怕蜀軍的撤退反擊戰術,生怕遭到襲擊。不過,他最大對手諸葛亮的去世,也讓他如釋重負。蜀軍最大的一次進攻就此結束,以後曹魏也擺脫了最大的威脅。在這種心情下,司馬懿對於他人的「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譏諷,也能夠泰然處之。

相關焦點

  •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真有其事嗎?司馬懿為什麼害怕諸葛亮?答案來了
    從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開始,諸葛亮就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後的對手司馬懿。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交手中,留下過一個故事,那就是「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人們經常用這個故事來評判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軍事水平高下。那麼,這個事件是怎麼回事呢?
  • 這就是諸葛亮20: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真相是什麼?與演義不同
    諸葛亮病重的消息傳到成都,劉禪派專人到軍中探望諸葛亮,並詢問國家大計。過了幾天,那人又來探問。這時諸葛亮病更重了,他說:「我死之後,蔣琬可以接替我。」又問蔣琬以後是誰,諸葛亮說:「費禕可以。」諸葛亮自知病危,在臨終前面授機宜,向楊儀、費禕、姜維等布置了軍中後事,擬定了對付魏軍的計劃。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懷著沒有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的無限惋惜之情,在滿天星鬥的一個夜晚,死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境內)軍中,時年54歲。諸葛亮死後,楊儀等按照原定計劃,整頓軍馬,從容不迫地撤回漢中。司馬懿聽說蜀軍後撤,急忙帶著軍隊追趕上去。
  •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同為三國名臣,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情商更高?
    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是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的兩大權臣。他們代表著兩個國家、兩股力量,彼此之間徵伐不休。然而,在政治角力的背後,他們也許也會有一些惺惺相惜。因為無論是從地位、身份還是個人素質,他們都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首先得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非常聰明的人,情商也都極高。原因很簡單,如果雙商不夠,他們也不可能坐到那個位子上。
  •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的軍事才能略勝一籌?
    根據正史記載的資料來看,諸葛亮比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略勝一籌,原因如下:這裡面我們只做軍事方面的對比,且結合真正的歷史資料,從三個方面開始。第一,軍事著作方面,諸葛亮勝一籌。第二,軍事實際較量方面,諸葛亮勝一籌。
  • 諺語「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你信不信?歷史上有沒有這回事
    電視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正在熱播,劇中的司馬懿在韜晦待時,今天書生蹭下電視劇熱度,給大家講一個「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 諺語故事。三國時期有一個「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民間諺語,大家相不相信死了的諸葛亮可以嚇走活著的司馬懿 ?
  • 古文閱讀:《死諸葛走生仲達》
    編輯:驄邁     選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習鑿齒《漢晉春秋》(中華書局1982年第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①楊儀:字威公,襄陽人,時為諸葛亮參軍,後自殺。②宣王:司馬懿(179-251),三國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字仲達。初為曹操主簿,多謀略,善權變。後任太子中庶子,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時,任大將,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重臣。曹芳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遺詔輔政。
  • 劉備病逝後,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總打敗仗?姜維一語中的!
    三國裡劉備可是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收入麾下了,一龍一鳳,不亦樂乎。劉備死前諸葛亮輔佐得盡心竭力,勝仗可是一個接一個,大有奪取天下之意。但劉備死後,蜀國打仗卻不盡人意。莫非水鏡先生說錯了?還是像坊間傳言那樣諸葛亮的魂跟著劉備的死走了?水鏡先生沒說錯,諸葛亮確實有輔佐君主收取天下的才幹。坊間說的諸葛亮魂兒沒了也是被神化虛化了許多,臥龍後面的節節敗退其實是另有原因的。
  • 諸葛亮病死,司馬懿得知真相後氣得吐血,原因:口含七粒米乃假死
    臥龍先生深居南陽,本想不聞亂世,只依山傍水閒情雅致,不料劉備三顧茅廬,真心實意深深的打動了諸葛亮,先生由此下定決心為蜀家爭得天下。之後諸葛亮成為蜀家的重臣,終其一生都在為蜀國攻打江山,一分天下。本來在劉備和諸葛亮的共同努力下,興復漢室應該不成問題。
  • 司馬懿與諸葛亮孰強孰弱,李世民的一席話給出了真實答案
    根據《晉書司馬懿傳》記載「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這件事確實是存在的,那麼司馬懿真的害怕諸葛亮嗎?司馬懿為什麼害怕諸葛亮呢?司馬懿無奈之中,只得挑選二千健卒,腳登軟木平底木屐,在前緩緩前進,以掃除蒺藜,只是前進的速度大為降低,要想追上蜀軍是毫無希望了。一直緊追出三百裡,到達了褒谷中的赤岸地界,仍未追上蜀軍。蜀軍雖未追上,卻得到了諸葛亮死亡的確切消息,司馬懿頗覺欣然。所以當他聽到附近百姓對他的嘲笑,說是「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時,他也能夠莞爾一笑,自我辯解道:「我只能預料生人,不能夠預料死者啊!」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龐統,諸葛亮跟隨劉備的時間顯然更早。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龐統跟隨劉備來到益州,而諸葛亮則在荊州,如果不是後來戰事膠著,諸葛亮很可能不會被劉備調往益州。對此,在筆者看來,劉備之所以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原因顯然不止一個。其中,就第一個原因來說,司馬懿已經給出了答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司馬懿曾向魏明帝曹叡表示:「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 死諸葛走生仲達是何意?諸葛亮怎麼利用自己的死來算計司馬懿?
    總之,司馬懿就是不應戰,他不應戰並不是怕了諸葛亮,而是在尋找最佳的機會,他曾數次打聽諸葛亮在軍中的個人情況,比如睡眠質量、飲食情況等等,從使者的一些回答中,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他對身邊的人說:「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 諸葛亮火燒司馬懿,上方谷卻突下大雨,難道孔明也有出錯的時候嗎
    如果仔細算一算諸葛亮一生所經歷的戰爭,就會發現他對火攻頗有心得。剛開始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在博望坡進行的。關羽,張飛,趙雲,劉備麾下的猛將,都對他頗有不服氣,不得已以劉備令劍威服眾人,將曹軍引入林中火燒之,大敗曹惇,燒掉了他的主帥。這場戰役不僅成功地擊退了敵人,為劉備贏得了安息之地,更贏得了關羽、張飛等人的尊敬,奠定了自己在蜀漢的地位。
  • 諸葛亮一生徵戰,為什麼打不贏司馬懿?劉備負有重大責任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葛亮被劉備請下山成了他的軍師,諸葛亮一生勤勉,為匡扶大漢而努力工作,但是終其一生,都沒有北伐成功,每次都敗在司馬懿手中,白白消耗蜀漢的軍力,六出祁山都沒能打贏司馬懿,這失敗的鍋其實諸葛亮和劉備要各背一半。
  • 諸葛亮到底有多神秘?十二個字揭開中國千年之後的變化
    對於諸葛亮,很多人會說如果沒有他,蜀漢的滅亡絕對會提早幾十年都不為過,雖然可能過於誇張,但也由此可見,諸葛亮對於蜀國的作用之大,而就在後世看來,諸葛亮更是忠和智的象徵,從人們為了紀念他,設紀念館就可以看出,比如諸葛亮隆中對的地方就被設為景區等等,其中武侯祠是最為出名的,而成都的武侯祠又是其中影響最大的。
  • 誰是小諸葛電視大賽威海地區學習資料
    桃園三結義有劉備、關羽,還有誰?  2. 蒲公英靠什麼傳播種子 ?  3. 用哪種溫度的水洗臉能預防感冒呢?  4. 人體最堅硬的部分是 ?  5. 小白兔的眼球本身是什麼顏色的?  6.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  7. 樹袋熊的育兒袋開口是向上還是向下呢?  問答題:  1.
  • 曹魏大將:諸葛亮都忌憚他,司馬懿卻設計害死他,最後被亂箭射死
    相信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書中的諸多人物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羽的忠義、張飛的勇氣,諸葛亮的智慧等等都是我們所欽佩的。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位在曹魏陣營中,令諸葛亮都害怕的角色,他就是張郃。
  • 三國志戰略版S2-S3賽季「諸葛亮vs司馬懿」蜀槍vs藤甲魏盾司馬懿
    劉備在巴蜀打下根據地後,司馬懿逐漸在魏國嶄露頭角,經過S2賽季的發掘後,司馬懿藤甲兵魏盾一時間獨領風騷。而S3賽季郝昭的加入,感覺就是讓這個遊戲進入了三國的歷史時期〖諸葛亮北伐,司馬懿郝昭固守防線對抗諸葛〗的劇本。
  • 諸葛亮臨死前一戰,差點燒死司馬懿,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順便重新奪回荊州,率舉國之兵伐吳;結果卻被陸遜給打敗了,後一路逃回白帝城,心力交瘁之下,加上舊疾復發,這就一病不起了;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而劉禪還年幼,就將政務軍務統統交給了諸葛亮,讓諸葛亮輔佐劉禪。劉禪剛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馬懿用計安排五路大軍進攻蜀漢,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將五路大軍悉數平定。
  • 都是三國名將,為何司馬懿兒子這麼強,而諸葛亮兒子卻默默無聞?
    談到三國,必然要說司馬懿和諸葛亮,他們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在幫助劉備大敗曹軍、建立三國政權的「臥龍」出山後,他畢生鞠躬盡瘁,成為中國忠臣和智慧的化身。《冢虎》司馬懿是魏國權臣,輔佐曹家四代,開創了西晉王朝。
  • 諸葛亮不能死?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其實在眾多的歷史資料中都是有跡可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其一、空城計發生在陽平,而司馬懿是官居荊州的都督,他是駐守在宛城的,所以不可能出現在陽平的戰場上;其二、司馬懿怕諸葛亮有詐不敢進攻,但派一隊人馬上前查探又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