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
1461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登基,宣告了約克王朝的開始,也宣告了蘭開斯特王朝國王亨利六世的下臺。
亨六和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獨子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逃亡到蘇格蘭。瑪格麗特不甘失敗,煽動英格蘭北境作亂,然而又連遭重創:1464年,第三代索默塞特公爵亨利在赫克瑟姆一戰中被殺;1465年,亨六遭到背叛被約克王朝俘虜。
瑪格麗特和愛德華逃到法國,投奔表兄法國國王路易十一。
1467年,米蘭公國的使者來到法國宮廷,順便也採訪了一下愛德華這位流亡太子,說:
「他只知道談論砍頭和製造戰爭,好像自己已經掌握了一切,或者自以為是戰神,或者已經安然坐穩了王位。」
而這一年,他才14歲。在6年前的第二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中,也就是他才8歲時,當母后從敵軍手中救出了父王,他就在母后授權下罔顧父王的求情下令將看守父王的兩個敵方騎士砍頭。
顯然,在母后的耳濡目染之下成長起來的愛德華也迷信於靠武力解決問題。雖然這些年約克王朝很太平,他這個前朝太子也成了虛的,但在米蘭公使面前,愛德華卻表現得如此自負,大概是母后給他的勇氣吧。
他絕想不到,僅僅3年以後,他就做回了太子。準確說,是他的父王做回了國王。
希望
因為愛四竟然和主要支持者也是表兄第十六代沃裡克伯爵理查·內維爾及自己的胞弟克拉倫斯公爵喬治反目了,十六沃驅逐了愛四,轉而從倫敦塔迎立了淪為囚犯的亨六,達成了擁立兩朝國王的稀有成就。這一天是1470年的10月3日。
這樣,瑪格麗特母子作為王后和太子,當然就該從法國回國,一家團圓了。在路十一的撮合下,十六沃和瑪格麗特捐棄前嫌,握手言和,並且結為親家。十六沃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而大女婿就是克公,表叔侄通婚,也不嫌差輩。十六沃的小女兒安妮原本是和愛四的幼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定親的,但格公死忠於愛四,跟愛四一起流亡了,十六沃也就心安理得地把這個小女兒嫁給了愛德華。
一旦亨六順利立住,路十一也能成為他的大恩人,先王夏爾七世是亨六的舅舅,所以原本他倆就是表兄弟的關係。
路十一的太子叫夏爾。既然兩位國王是表兄弟,那麼兩位太子當然也應該是兄弟,將來英法兩國國王正好可以永結盟好,世世代代做兄弟。
但是路十一併不這麼想,他竟然讓愛德華做夏爾的教父,也就是乾爹!
路十一如此熱心,是因為他也需要英格蘭搭把手幫他解決境內的強藩勃艮第公爵大膽夏爾。
當初普瓦捷一戰,法國國王讓二世遇險,最大的三個兒子都逃跑了,只有小兒子腓力和父王一同被俘,讓二很感動,脫險後封他為勃公。然而萬萬沒想到,百年戰爭打著打著,勃公的繼承人們身為法國宗室,竟然和英格蘭勾結反噬自己的本家國王。這一系傳到大膽夏爾,已經是第四代勃公了,夏爾的續弦瑪格麗特又正是愛四的妹妹,愛四失國流亡投靠的也正是他。
一旦消滅勃公的勢力,流亡君主愛四自然也可以被順手剷除,雙方各取所需,利益一致。之前說過亨六是個經常精神失常的庸主,於是十六沃作為權臣代表亨六應承了下來。
這樣就激怒了勃公,他原本對愛四復國並不感冒,既然這樣,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他決定全力支持愛四復位!
絕望
而十六沃這邊的聯盟也出現了問題,他的盟友們都各懷鬼胎。
他的大女婿克公是因為覬覦王位才背叛親兄愛四的,並不滿足於當約克家族的族長或亨六的大臣。然而十六沃讓小女兒嫁作太子妃,分明就是鞏固太子的地位,將來王位由亨六傳給太子再傳給太子的子孫,克公的登基大夢便宛如鏡花水月。與其枉作小人為人作嫁,還不如回到兄長身邊呢。
而瑪格麗特王后也使了手腳,授意兒子即使舉行了婚禮也別急著行大禮,等我家坐穩了江山,等你以後登基當了國王,什麼樣門第的姑娘不好找?
對瑪格麗特來說,如果第二代索默塞特公爵這樣的隊友缺的是能力,那麼十六沃這樣半路來歸的隊友缺的就是彼此之間的互信。這種仗還沒打、聯盟各方就已經內部瓦解的事,庸人二索在世的時候是從未發生過的。不過具體說,是她和克公分別背叛了新科盟友十六沃,而不是十六沃背叛了他們,只是克公已經反戈,而她和十六沃還要暫時聯合共同對敵。
1471年4月11日,愛四在勃艮第幫助下回國復位,三天後在巴內特與十六沃對決。瑪格麗特母子直到這時候才在英格蘭登陸,當天就得到了十六沃兄弟兵敗陣亡的噩耗。
5月4日,瑪格麗特母子在蒂克斯伯裡迎來了最後的決戰,帶隊是三索的弟弟、自稱的第四代索公埃德蒙。
是役,約克軍雖然人數稍遜,但炮兵佔優。愛四還帶來了善戰的幼弟格公,命他衝擊敵軍側翼,還安排了200個槍騎兵奇襲敵後。
四索沒能攔住格公的衝擊,蘭開斯特軍一敗塗地。太子逃到附近的森林,不幸遇到了他的連襟克公。克公正愁沒有表忠的投名狀呢,草草搭建了一個行刑臺,當場就把這位前朝太子處決了。
而莎士比亞劇作《亨利六世》則根據其他記載創作了另一個版本:太子被俘,愛四親切地問他為何反對自己,他強硬地回答:「我來收回我父親的財產。」於是愛四用戴著金手套的手打了他的臉,兩個弟弟克公、格公上前用劍刺殺了他。
總之,太子死了,成為了英格蘭歷史上唯一死在戰場上的王位法定繼承人。
他被葬在蒂克斯伯裡當地的教堂,還有碑文:
這裡躺著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只是個青年就被殘忍殺害。公元1471年,5月4日。唉,人們的野性啊!你是你母親唯一的光,和家族最後的希望。
的確是個青年,他還不滿18歲,某種意義上還屬於未成年人。
然而,結合這位太子平日裡好殺的性格,如今死於野性,怕也是死得其所了。如果他真的當了國王,真不知道還要有多少人喪生在他的野性之下。
繼承父王王位的人叫愛德華,安妮·內維爾將成為王后,亨六的母后將成為一位國王的祖母——然而,這些看似與他密切相關的史實,最後其實都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尾聲
太子死了,四索兄弟也死了,蘭開斯特王朝在外的合法男系一戰全滅,蘭開斯特家族的確沒有指望了,瑪格麗特王后也的確絕望了,過去積攢下來的「侵略性、冷酷」的聲譽也成了過眼煙雲。兵敗以後,她被威廉·斯坦利爵士俘虜了,很難說她是沒跑掉,還是已經喪失了鬥志累了不想跑了。
21日,亨六在倫敦塔駕崩,第二天一早愛四就重新加冕了。據說亨六是因為白髮人送黑髮人傷心死的,你信麼?
瑪格麗特則被關押在沃林福德城堡,再轉移到倫敦塔。現在的她只是一個喪夫喪子的寡婦,長期扣著也沒什麼意思,1475年路十一交了一筆錢把她贖了回去。
這些年,瑪格麗特的娘家也不好過,她的父親勒內雖然還健在,但頭頂依然空空;她的兄長、家中獨子洛林公爵讓二世始終沒能奪回那不勒斯王位,而且與其子尼古拉一世分別在1470年和1473年暴死。如果娘家的奮鬥有一點實在的結果,她在英格蘭也可以多得到來自另一個國家的助力。
她遺傳了母親和祖母的血統和性格,卻無力扭轉宿命,年輕時因為父族失勢做不成那不勒斯公主,將死時又因為夫族失敗做不成英格蘭王后。
在莎士比亞劇作《理查三世》中,瑪格麗特重返宮廷,一個個地詛咒推翻了蘭開斯特王朝的貴族們將如何不得好死,而且全部應驗。這就是藝術創作了,因為瑪格麗特在人生的最後七年再也沒有返回過英格蘭這個傷心的地方。
如果她的壽命再延長三年,親眼見證約克王朝三位國王的相繼駕崩、都鐸王朝的建立、昔日的隊友們得到平反,不知能否產生一絲復仇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