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開斯特王朝的短暫復闢和最終毀滅

2020-12-17 巴西太守的書房

流亡

1461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登基,宣告了約克王朝的開始,也宣告了蘭開斯特王朝國王亨利六世的下臺。

亨六和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獨子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逃亡到蘇格蘭。瑪格麗特不甘失敗,煽動英格蘭北境作亂,然而又連遭重創:1464年,第三代索默塞特公爵亨利在赫克瑟姆一戰中被殺;1465年,亨六遭到背叛被約克王朝俘虜。

瑪格麗特和愛德華逃到法國,投奔表兄法國國王路易十一。

1467年,米蘭公國的使者來到法國宮廷,順便也採訪了一下愛德華這位流亡太子,說:

「他只知道談論砍頭和製造戰爭,好像自己已經掌握了一切,或者自以為是戰神,或者已經安然坐穩了王位。」

而這一年,他才14歲。在6年前的第二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中,也就是他才8歲時,當母后從敵軍手中救出了父王,他就在母后授權下罔顧父王的求情下令將看守父王的兩個敵方騎士砍頭。

顯然,在母后的耳濡目染之下成長起來的愛德華也迷信於靠武力解決問題。雖然這些年約克王朝很太平,他這個前朝太子也成了虛的,但在米蘭公使面前,愛德華卻表現得如此自負,大概是母后給他的勇氣吧。

他絕想不到,僅僅3年以後,他就做回了太子。準確說,是他的父王做回了國王。

希望

因為愛四竟然和主要支持者也是表兄第十六代沃裡克伯爵理查·內維爾及自己的胞弟克拉倫斯公爵喬治反目了,十六沃驅逐了愛四,轉而從倫敦塔迎立了淪為囚犯的亨六,達成了擁立兩朝國王的稀有成就。這一天是1470年的10月3日。

這樣,瑪格麗特母子作為王后和太子,當然就該從法國回國,一家團圓了。在路十一的撮合下,十六沃和瑪格麗特捐棄前嫌,握手言和,並且結為親家。十六沃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而大女婿就是克公,表叔侄通婚,也不嫌差輩。十六沃的小女兒安妮原本是和愛四的幼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定親的,但格公死忠於愛四,跟愛四一起流亡了,十六沃也就心安理得地把這個小女兒嫁給了愛德華。

一旦亨六順利立住,路十一也能成為他的大恩人,先王夏爾七世是亨六的舅舅,所以原本他倆就是表兄弟的關係。

路十一的太子叫夏爾。既然兩位國王是表兄弟,那麼兩位太子當然也應該是兄弟,將來英法兩國國王正好可以永結盟好,世世代代做兄弟。

但是路十一併不這麼想,他竟然讓愛德華做夏爾的教父,也就是乾爹!

路十一如此熱心,是因為他也需要英格蘭搭把手幫他解決境內的強藩勃艮第公爵大膽夏爾。

當初普瓦捷一戰,法國國王讓二世遇險,最大的三個兒子都逃跑了,只有小兒子腓力和父王一同被俘,讓二很感動,脫險後封他為勃公。然而萬萬沒想到,百年戰爭打著打著,勃公的繼承人們身為法國宗室,竟然和英格蘭勾結反噬自己的本家國王。這一系傳到大膽夏爾,已經是第四代勃公了,夏爾的續弦瑪格麗特又正是愛四的妹妹,愛四失國流亡投靠的也正是他。

一旦消滅勃公的勢力,流亡君主愛四自然也可以被順手剷除,雙方各取所需,利益一致。之前說過亨六是個經常精神失常的庸主,於是十六沃作為權臣代表亨六應承了下來。

這樣就激怒了勃公,他原本對愛四復國並不感冒,既然這樣,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他決定全力支持愛四復位!

絕望

而十六沃這邊的聯盟也出現了問題,他的盟友們都各懷鬼胎。

他的大女婿克公是因為覬覦王位才背叛親兄愛四的,並不滿足於當約克家族的族長或亨六的大臣。然而十六沃讓小女兒嫁作太子妃,分明就是鞏固太子的地位,將來王位由亨六傳給太子再傳給太子的子孫,克公的登基大夢便宛如鏡花水月。與其枉作小人為人作嫁,還不如回到兄長身邊呢。

而瑪格麗特王后也使了手腳,授意兒子即使舉行了婚禮也別急著行大禮,等我家坐穩了江山,等你以後登基當了國王,什麼樣門第的姑娘不好找?

對瑪格麗特來說,如果第二代索默塞特公爵這樣的隊友缺的是能力,那麼十六沃這樣半路來歸的隊友缺的就是彼此之間的互信。這種仗還沒打、聯盟各方就已經內部瓦解的事,庸人二索在世的時候是從未發生過的。不過具體說,是她和克公分別背叛了新科盟友十六沃,而不是十六沃背叛了他們,只是克公已經反戈,而她和十六沃還要暫時聯合共同對敵。

1471年4月11日,愛四在勃艮第幫助下回國復位,三天後在巴內特與十六沃對決。瑪格麗特母子直到這時候才在英格蘭登陸,當天就得到了十六沃兄弟兵敗陣亡的噩耗。

5月4日,瑪格麗特母子在蒂克斯伯裡迎來了最後的決戰,帶隊是三索的弟弟、自稱的第四代索公埃德蒙。

是役,約克軍雖然人數稍遜,但炮兵佔優。愛四還帶來了善戰的幼弟格公,命他衝擊敵軍側翼,還安排了200個槍騎兵奇襲敵後。

四索沒能攔住格公的衝擊,蘭開斯特軍一敗塗地。太子逃到附近的森林,不幸遇到了他的連襟克公。克公正愁沒有表忠的投名狀呢,草草搭建了一個行刑臺,當場就把這位前朝太子處決了。

而莎士比亞劇作《亨利六世》則根據其他記載創作了另一個版本:太子被俘,愛四親切地問他為何反對自己,他強硬地回答:「我來收回我父親的財產。」於是愛四用戴著金手套的手打了他的臉,兩個弟弟克公、格公上前用劍刺殺了他。

總之,太子死了,成為了英格蘭歷史上唯一死在戰場上的王位法定繼承人。

他被葬在蒂克斯伯裡當地的教堂,還有碑文:

這裡躺著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只是個青年就被殘忍殺害。公元1471年,5月4日。唉,人們的野性啊!你是你母親唯一的光,和家族最後的希望。

的確是個青年,他還不滿18歲,某種意義上還屬於未成年人。

然而,結合這位太子平日裡好殺的性格,如今死於野性,怕也是死得其所了。如果他真的當了國王,真不知道還要有多少人喪生在他的野性之下。

繼承父王王位的人叫愛德華,安妮·內維爾將成為王后,亨六的母后將成為一位國王的祖母——然而,這些看似與他密切相關的史實,最後其實都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尾聲

太子死了,四索兄弟也死了,蘭開斯特王朝在外的合法男系一戰全滅,蘭開斯特家族的確沒有指望了,瑪格麗特王后也的確絕望了,過去積攢下來的「侵略性、冷酷」的聲譽也成了過眼煙雲。兵敗以後,她被威廉·斯坦利爵士俘虜了,很難說她是沒跑掉,還是已經喪失了鬥志累了不想跑了。

21日,亨六在倫敦塔駕崩,第二天一早愛四就重新加冕了。據說亨六是因為白髮人送黑髮人傷心死的,你信麼?

瑪格麗特則被關押在沃林福德城堡,再轉移到倫敦塔。現在的她只是一個喪夫喪子的寡婦,長期扣著也沒什麼意思,1475年路十一交了一筆錢把她贖了回去。

這些年,瑪格麗特的娘家也不好過,她的父親勒內雖然還健在,但頭頂依然空空;她的兄長、家中獨子洛林公爵讓二世始終沒能奪回那不勒斯王位,而且與其子尼古拉一世分別在1470年和1473年暴死。如果娘家的奮鬥有一點實在的結果,她在英格蘭也可以多得到來自另一個國家的助力。

她遺傳了母親和祖母的血統和性格,卻無力扭轉宿命,年輕時因為父族失勢做不成那不勒斯公主,將死時又因為夫族失敗做不成英格蘭王后。

在莎士比亞劇作《理查三世》中,瑪格麗特重返宮廷,一個個地詛咒推翻了蘭開斯特王朝的貴族們將如何不得好死,而且全部應驗。這就是藝術創作了,因為瑪格麗特在人生的最後七年再也沒有返回過英格蘭這個傷心的地方。

如果她的壽命再延長三年,親眼見證約克王朝三位國王的相繼駕崩、都鐸王朝的建立、昔日的隊友們得到平反,不知能否產生一絲復仇的快感?

相關焦點

  • 趁亂復闢:「護國公」制瓦解,獨立派勢微,斯圖亞特王朝趁機復闢
    斯圖亞特王朝的復闢隨著獨立派內部以及英國社會出現了劇烈變化,小理察對於當前的混亂局面,已經失去了主動權和控制權,而大量的獨立派中下層士兵和軍官與民主人士的聯合,也使得護國公制度的維持徹底失去軍事基礎,如此一來護國公制度也就來到了滅亡的邊緣。
  • 英國內閣大臣中的「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究竟是什麼的?
    在英國內閣大臣中,排名第五的是外國人一頭霧水的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那麼「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究竟是什麼呢?1399年,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國王理查二世被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博林布魯克推翻,國王寶座被蘭開斯特公爵家族控制。此事引起了英格蘭約克公爵家族強烈不滿,兩家之間爆發了「玫瑰戰爭」。
  • 都鐸王朝之母瑪格麗特如何幫兒子登上王位?
    這個問題涉及的人物關係和事件比較複雜,需要了解當時英格蘭歷史的大背景,我們來梳理一下整個過程:瑪格麗特·博福特( Margaret Beaufort)是第一代薩默塞特公爵約翰·博福特的女兒,約翰·博福特是金雀花王朝君主愛德華三世的曾孫,即愛德華三世的兒子「岡特的約翰」的孫子,岡特的約翰是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
  • 一條惡法和一群貴族最終毀滅了秦王朝
    我覺得這樣講過於空泛,不如用「一條惡法和一群貴族毀掉秦王朝」這樣一句話簡明扼要、直奔主題。「一條惡法」是什麼呢?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秦朝法律規定凡服徭役者,必須在官府指定的期限內到達指定地點,「失期,法皆斬。」如果不能準時到達,就要處以死刑。為什麼說這條立法是惡法呢?
  • 英國歷史上的各種[王朝]是什麼?這些圖表幫你理清英國王朝歷史!
    不同的王朝就是不同的統治家族,與中國王朝不同之處在於英國的君主權力有限,比如金雀花王朝的約翰王,被大貴族逼著籤訂了《大憲章》(時間相當於中國的宋代),國王的權利被明確限制在一定範圍內。雖然是不同的貴族家族上臺,但和中國古代的改朝換代不一樣的是:英國的王朝不會破除前朝的人事和制度從頭建立,而是不斷繼承和完善統治制度。
  • 維斯布魯克:英雄主義的短暫復闢者!
    短短幾場比賽,維斯讓人們看到了個人英雄主義的復闢,一切仿佛昨日重現。眾所周知,姚明傷愈復出後的升級是以瘋狂的康復訓練和死扛內線的轉型為代價的,再加上密集繁重的比賽任務,最終不可避免地透支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也進一步證明了黃種人和黑種人的身體天賦不可同日而語
  • 英國歷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朝代——都鐸王朝歷代國王畫像
    17世紀前的英國歷史朝代實行君主專制,1689年《權利法案》實施,把君主專制改成君主立憲,是世界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當時統治英國的是斯圖亞特王朝,所以在它之前的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朝代。都鐸王朝1485年建立,1603年滅亡,歷6代君主,享國118年。圖為都鐸王朝王室徽章。
  • 都鐸王朝變革對英國民族國家確立的影響
    首先,從血統上來講,亨利七世只是蘭開斯特王朝的遠房親戚,即亨利六世的同母異父弟弟里奇蒙伯爵埃德蒙·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因此並非蘭開斯特王朝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其次,亨利七世也沒有得到神意的沐浴。因為當時的羅馬教廷已是日薄西山,深陷於歐陸各國的紛爭之中而難以自拔,再加上民族意識覺醒的英格蘭民眾並不歡迎被看作外來勢力的羅馬教廷幹預本國事務。
  • 「世界史」英國史:英國歷代王朝——經常絕嗣,為找王國繼承人發愁
    後來,從這三個部分,分別發展出法蘭西、德意志和義大利三個封建國家。五世紀中期,在日耳曼人的遷徙浪潮中,他們當中的盎格魯和薩克森等部落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建立了一些小國。這些國家經過長期的兼併,9世紀早期開始形成統一的英吉利王國。英國的土著居民是盎格魯–薩克森人,後來北歐的海盜「維金人」來了之後,與當地土著結合,導致當地也不是純正的土著居民了。
  • 盧德福德橋戰役:蘭開斯特王權的迴光返照
    佔據王室生態位的蘭開斯特家族與最大的在野反對勢力約克家族,正逐步發動自己在各地的勢力進行動員。尤其是在聖阿爾班斯鎮的火拼和布洛爾荒原的野戰後,雙方看似就要爆發一場可怕的全面內戰。約克家族從本郡出發的援軍,打破了幾路蘭卡斯特勤王軍的堵截,順利的趕到了靠近威爾斯邊界的盧德羅鎮。
  • 目標復闢王朝!廣東補強瞄準國手級中鋒,休賽期看朱芳雨的了
    居安思危,廣東男籃下賽季想要衝擊第十一冠,進而復闢王朝,那休賽期必須針對內線短板補強!希望和俱樂部有更好的交流,我們所開出的條件,只會比其他俱樂部好。」談及「王朝」的話題,朱芳雨表示這是球隊所追求的目標。下賽季常規賽延長到56輪,外援使用政策變成4節4人次,優質本土中鋒的作用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 自亨利四世以來,蘭開斯特一直是英國國王的財產
    例如,女王頭上的"諾曼第公爵"頭銜用於海峽群島,而"蘭開斯特公爵"頭銜主要用於英國的蘭開斯特公國,通常以"女王"為後綴。一些英國王室子女,結婚時女王會授予他們相應的頭銜,比如查爾斯王子的身份是"康沃爾公爵",這是英國君主的長子才能擁有的頭銜;威廉王子被稱為劍橋公爵,而哈裡王子之前被稱為蘇塞克斯公爵。
  • 歐洲多國最後一個朝代:俄羅斯國祚超過三百年,法國復闢了兩次
    法國波拿巴王朝(1804年—1814年、1815年、1852年—1870年),法國歷史最後一個朝代,拿破崙一世在1804年登基稱帝建立波拿巴王朝,國號「法蘭西帝國」,1814年被反法同盟擊敗而覆滅,1815年拿破崙一世重返法國復闢波拿巴王朝,三個月後再次被反法同盟擊敗而覆滅,1852年拿破崙一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登基稱帝,復闢波拿巴王朝,1870年被德國擊敗而覆滅,國祚28年。
  •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申請要求
    下面就和智課選校帝了解一下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申請要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蘭開斯特大學績點要求蘭開斯特大學績點要求達到3.0以上,其次還要求是本科畢業,取得相關專業領域的學士學位,雅思總分需達7.0分,單項不低於6.0分,績點是學生出國留學或申請研究生的必要條件,是學校對學生成績的判定,最好提前了解大學的績點要求,儘可能的提高自身成績。
  • 《蘭開斯特之王》作為國王把悲傷拋在腦後,恢復的表情讓人感動
    然後通過他對亨利四世的不滿以及隨後與威爾斯兵變的勾結,帶出了亨利五世後來登上王位的原因,所有這些都使《蘭開斯特之王》。他利用開幕影片的5分鐘,成功地確立了全片的主題和整體風格。作為一部中世紀戰爭片,《蘭開斯特之王》強調了《特洛伊》般的宏大史詩氛圍。
  • 《蘭開斯特之王》——亨利五世的甜茶
    大家好,今天一同欣賞的電影是《蘭開斯特之王》大陸的電影片名翻譯偶爾會翻車,但多數時間的翻譯都是相當恰當的。比方說今天這部電影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其英文名直譯為國王,國內翻譯為《蘭開斯特之王》,看似簡單的小修小改卻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即表明了故事背景,又點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可能有些具備歐美文學功底的觀眾還會聯想到莎士比亞那著名的作品《亨利五世》,可以說電影的內容已經都包括在譯名裡了。這也是本片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隨之而來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一幫大佬為了西班牙統治權大打出手,最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波旁王朝最終獲得了西班牙的控制權,不過被迫限制了法國波旁和西班牙不可以合併。也難怪歐洲一直不能大一統,法國和西班牙合併就可以打破歐洲平衡,說不定真可以嘗試一下。
  • 英國歷史只有「王朝」,沒有朝代。英國人說:朝代起名沒必要一樣
    中國的朝代是以國號命名,英國的「朝代」則是以家族起源地名和首位皇帝的姓氏命名居多。比如,諾曼第王朝的創立者威廉一世老家是諾曼第地區;都鐸王朝來自亨利·都鐸的姓氏;金雀花王朝是由安茹伯爵若弗魯瓦帽子上的勳章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