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鐸王朝之母瑪格麗特如何幫兒子登上王位?

2020-12-11 明白

這個問題涉及的人物關係和事件比較複雜,需要了解當時英格蘭歷史的大背景,我們來梳理一下整個過程:

瑪格麗特·博福特( Margaret Beaufort)是第一代薩默塞特公爵約翰·博福特的女兒,約翰·博福特是金雀花王朝君主愛德華三世的曾孫,即愛德華三世的兒子「岡特的約翰」的孫子,岡特的約翰是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的長子亨利,於1399年奪取了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君主理查二世的王位,成為亨利四世,即蘭開斯特王朝的第一任國王。

▲瑪格麗特·博福特(1443-1509),後為里奇蒙和德比伯爵夫人,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母親,亨利八世的祖母。她是玫瑰戰爭中的關鍵人物,1509年,她短暫為孫子亨利八世攝政。

1455年,瑪格麗特·博福特嫁給了里奇蒙伯爵埃德蒙·都鐸(Edmund Tudo),後者是亨利六世的同母異父弟弟,亨利六世是蘭開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這個婚姻決定了瑪格麗特·博福特後代的蘭開斯特王朝血脈。

▲亨利六世(1421—1471)是英格蘭蘭開斯特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由於他的軟弱,英格蘭在亨利五世時代取得的豐碩戰果喪失殆盡,陷入血腥的玫瑰戰爭之中。1471年5月,他在倫敦塔內被愛德華四世殺害。

人物關係是不是很複雜?

那就回過頭再讀一遍,因為下面會更複雜。

當時,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爆發了「玫瑰戰爭」。紅玫瑰代表蘭開斯特王朝,白玫瑰代表約克王朝。

在戰爭中,支持蘭開斯特家族的埃德蒙·都鐸被約克軍所俘,1456年死於獄中。這時,瑪格麗特·博福特還懷著七個月的身孕,於是埃德蒙·都鐸的弟弟賈斯珀·都鐸承諾保護這位年輕的寡婦。

1457年,瑪格麗特·博福特生下了她此生唯一的孩子亨利·都鐸,也即未來的亨利七世。亨利·都鐸對蘭開斯特王朝天生的繼承權是因為他父母的家族,前面提到過,瑪格麗特·博福特是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的曾孫女。

▲亨利七世(1457-1509),名為亨利·都鐸,是英格蘭都鐸王朝(Tudor Dynasty)的建立者。

隨著戰事的發展,1461年,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的兒子愛德華打敗亨利六世,登基成為愛德華四世,即約克王朝的第一位國王。賈斯珀·都鐸流亡國外,瑪格麗特母子則一直躲藏在彭布羅克,當時的領主赫伯特勳爵成了她們母子的監護人。

1471年,亨利六世被愛德華四世殺害,蘭開斯特王朝徹底被約克王朝取代。作為蘭開斯特家族僅存的男性繼承人,14歲的亨利·都鐸被迫流亡法國,在布列塔尼公爵的保護下度過了多年時光。

另外一方面,瑪格麗特·博福特在英格蘭與託馬斯·斯坦利勳爵結婚,潛伏在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的宮廷,為兒子亨利·都鐸的未來謀劃。

到了1483年,愛德華四世去世,其弟弟理查攝政,並成功奪權,將愛德華四世12歲的兒子愛德華五世與9歲的理查關進倫敦塔,自己登上了王位,成為理查三世。

瑪格麗特·博福特也被理查三世剝奪了所有的爵位和產業,她於是和愛德華四世的寡後伊莉莎白·伍德維爾秘密圖謀,並捲入了討伐理查三世的「白金漢叛亂」,但這次行動未能成功,白金漢公爵最後被斬首。

不過,瑪格麗特·博福特並未放棄和伊莉莎白·伍德維爾的結盟,在她的努力周旋下,亨利·都鐸宣誓與愛德華四世的長女「約克的伊莉莎白」訂婚,努力將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兩個王室家族的力量聯合起來。約克的伊莉莎白是約克王朝正統的繼承人,她的兩個哥哥被認為死在了倫敦塔裡。

▲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約克王朝最後一位國王。

理查三世的好景不長,1485年,他的政治作為引起了大貴族們的不滿,瑪格麗特·博福特趁機遊說不滿現狀的約克王朝支持者,使他們轉而幫助她的兒子亨利·都鐸。

於是,亨利·都鐸得到了已故愛德華四世的親家的支持,並在叔叔賈斯珀·都鐸和牛津伯爵的陪同下開始向英格蘭進軍。他集結了一支大約5000人的軍隊。

1485年8月,理查三世與亨利·都鐸在英格蘭中部的博斯沃斯決戰,儘管理查的軍隊人數過萬,但在關鍵時刻,託馬斯·斯坦利勳爵(亨利·都鐸的繼父)和諾森伯蘭伯爵按兵不動,威廉·斯坦利爵士公開倒戈,約克軍隊隨即瓦解,理查三世最終戰死。

接下來,亨利·都鐸在凱旋並娶了約克的伊莉莎白後,登基成為亨利七世,即都鐸王朝的第一任國王。瑪格麗特·博福特為兒子登上王位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她被宮廷尊稱為「我的女領主,國王的母親」。

亨利·都鐸的勝利登基,被稱為「亨利七世」,標誌著始於1154年亨利二世的金雀花王朝的滅亡,英格蘭進入了都鐸王朝時代。

相關焦點

  • 戀愛腦的女王陛下踏上斷頭臺,都鐸王朝之蘇格蘭女王瑪麗...
    父親詹姆斯五世,是詹姆斯四世和英格蘭公主瑪格麗特·都鐸的長子。也就是說,瑪麗的父親是亨利七世外孫,亨利八世的外甥,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和愛德華六世的表兄。因為這層血緣關係,瑪麗·斯圖亞特是有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的。
  • 都鐸王朝:英格蘭歷史上最混亂的一家人,三個兒女全當了皇帝
    今天,就讓我們循著這一家族的軌跡,一起探尋他們是如何度過這百年時光,又是如何處理一個又一個猝不及防的意外的。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宮廷(劇照)而說到其中最為著名的君王,分別是亨利八世,亨利八世長女瑪麗一世,以及亨利八世次女伊莉莎白一世。沒錯,正是這兩位亨利八世一向不看好的女兒,把英格蘭攪了個天翻地覆。
  • 玫瑰戰爭後的曲折,金雀花後的鼎盛:坎坷中綻放的英國都鐸時代
    14世紀時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之子,時任親王的蘭開夏公爵與其情婦凱薩琳·斯溫福生下了他們的私生子約翰,後來約翰的孫女瑪格麗特郡主嫁給了當時英王亨利六世同母異父的弟弟裡治蒙伯爵艾德蒙德·都鐸。都鐸家族的歷史時刻也是從此開始。金雀花王朝末期,英王愛德華三世去世後,他的後裔蘭開斯特家族以及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發生了持續不斷的內戰"玫瑰戰爭"。
  • ...步都如履薄冰,選擇嫁給英格蘭的童貞女王,都鐸王朝之伊莉莎白一世
    之前說亨利八世是萬惡之源,半點也沒錯,我承認他在集中王權上的突出表現,但他對都鐸王朝的影響是很深遠的,或者說都鐸王朝的結束由他而來。說子嗣稀少或者愛德華六世身體不健康是亨利八世的問題,那也沒什麼證據。畢竟亨八是有一個健康的私生子存在的。但是他的瘋狂求子,不斷的結婚離婚,對他的子嗣來說是一種無法承受的壓迫。
  • 英國都鐸王朝:其實有兩個伊莉莎白公主,傻傻分不清?
    一開始以為是講都鐸王朝的那位「童貞女王」,也就是瑪麗一世的妹妹,那位伊莉莎白女王的。結果看了劇才發現,這位伊莉莎白並非彼伊莉莎白,而是約克家族的伊莉莎白,她是亨利七世的妻子,也是都鐸王朝的第一位王后——伊莉莎白王后。嚴格來說,這位只是都鐸王朝的王后。而另外一位伊莉莎白,才是真正的都鐸王朝的公主和女王,也被後人稱作伊莉莎白一世。
  • 英國歷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朝代——都鐸王朝歷代國王畫像
    17世紀前的英國歷史朝代實行君主專制,1689年《權利法案》實施,把君主專制改成君主立憲,是世界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當時統治英國的是斯圖亞特王朝,所以在它之前的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朝代。都鐸王朝1485年建立,1603年滅亡,歷6代君主,享國118年。圖為都鐸王朝王室徽章。
  • 金雀花王朝——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又稱薔薇戰爭,發生在英國金雀花王朝。紅玫瑰為標誌蘭開斯圖家族,白玫瑰為標誌的約克家族。是英格蘭15到16世紀的政治浩劫,兩大家族互相徵戰百年,爭奪英格蘭王位。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通用語。
  • 都鐸王朝變革對英國民族國家確立的影響
    民族主義是都鐸王朝首位君主亨利七世用以維護王位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此後由亨利八世出於個人私利而發起的宗教改革則進一步激發了英格蘭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所以,都鐸王朝在英國歷史上最大的貢獻就是「它組建並鞏固了民族國家」,[1]125增強了英國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把英國推進到可以發動現代化的起點上」。[1]125 下文將從維護王位合法性需求、宗教改革、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內政改革和海外擴張四個方面分別討論都鐸王朝時期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對英格蘭民族國家確立所產生的影響。
  • 簡單歷史復盤:英國都鐸王朝
    都鐸君主繼續遏制貴族勢力(歐洲的皇帝就是這麼慘,常常畢生就是幹這個,兩大原因,1是政制不像中國這麼大一統,2是這片土地的人心就是更追求自由,反抗意識較強,沒中國百姓這麼綿羊,所以貴族勢力才怎麼壓都始終存在),到都鐸王朝終結,英國竟然沒有一個公爵。
  • 血腥瑪麗:都鐸王朝第一位女性統治者
    在英國的格林威治,亨利八世的第一個女兒瑪麗·都鐸(瑪麗一世)誕生了。成年後的她試圖將英格蘭送回天主教會,並通過與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子結婚來激起叛亂。但她最為人所知的是因為異端邪說而焚燒了近300名英國新教徒,這使她獲得了「血腥瑪麗」的綽號。作為公主的瑪麗 瑪麗·都鐸出生於1516年2月18日。
  • 英國王朝世系簡表
    諾曼第王朝(1066-1154) 威廉一世(徵服者)(1066-1087)愛德華三世的表兄弟,1066年率軍從諾曼第渡海夕在哈斯丁斯一戰中夕擊殺哈羅德,入倫敦登上王座、建立諾曼第王朝。威廉二世(1087-1100) 亨利一世(1100-1135)威廉二世之弟,1135年死後,他的外甥斯提芬即位,和他的女兒瑪蒂爾達發生王位糾紛。1154年,瑪蒂爾達的兒子,法國安茹伯爵之子亨利繼承英國王位,稱亨利二世。
  • 蘭開斯特王朝的短暫復闢和最終毀滅
    流亡1461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登基,宣告了約克王朝的開始,也宣告了蘭開斯特王朝國王亨利六世的下臺。亨六和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獨子威斯敏斯特的愛德華逃亡到蘇格蘭。瑪格麗特不甘失敗,煽動英格蘭北境作亂,然而又連遭重創:1464年,第三代索默塞特公爵亨利在赫克瑟姆一戰中被殺;1465年,亨六遭到背叛被約克王朝俘虜。瑪格麗特和愛德華逃到法國,投奔表兄法國國王路易十一。
  • 英國,估計又快到王朝更迭之時了(下)
    ,再給大夥捋捋英國從都鐸王朝到現如今的溫莎王朝是如何演化而來的。這位都鐸王朝的開國之君亨利·都鐸(又稱亨利七世,沒法子,亨利這個名字在英國就是個出現率極高的大俗名)既精明又能幹,30多年別人擺不平的事他擺平了,讓國家恢復和平穩定。
  • 穿過愛情八卦與宮廷鬥爭的迷霧,讀懂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多面人生
    在英國史學家約翰·馬圖夏克的《亨利八世與都鐸王朝:「多面暴君」和他的傳奇帝國》中,我們可以找到解答上述問題的線索。約翰·馬圖夏克是一位資深都鐸王朝歷史學家,著有《亨利五世》《沃爾西》等書,還擔任《歷史評論》《今日歷史》等雜誌的特約撰稿人。
  • 世界史:伊莉莎白一世登基,都鐸王朝達到鼎盛,英國成為西歐強國
    世界史:伊莉莎白一世登基,都鐸王朝達到鼎盛,英國成為西歐強國大家好,小編今天就帶來世界歷史的故事,歡迎大家的閱讀。1547年,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任國王亨利八世去世。他在繼承人問題上倒是有些遠見,為了防止王位問題引起內亂,他生前就做好了安排。
  • 英國 | 王朝編年史
    都鐸王朝的由來   亨利·都鐸是威爾斯古時的德赫巴斯國統治者和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朝的後裔,在玫瑰戰爭中獲得蘭開斯特宿敵——約克王室的支持而漸漸得勢,並與約克的伊莉莎白聯姻取得英格蘭的王位繼承權。  歷史上總共有五位都鐸君主統治過英格蘭的屬地,超過一個世紀。而亨利八世是唯一一位活至成年的亨利七世後裔。
  • 英國民族意識的覺醒:都鐸王朝的宗教改革產生了哪些影響?
    文/楊柳文史  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王朝,在這個王朝的統治期間英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變,也就是從封建王朝轉變成為了一個近代民主國家。為這個轉變做出突出貢獻的就是都鐸王朝的一系列變革.
  • 她7歲嫁人,13歲生子九死一生,結四次婚,為兒子謀劃了一個江山
    瑪格麗特·博福特被稱為「都鐸王朝之母」,她是亨利七世的母親,是亨利八世的奶奶。她7歲被迫嫁人,13歲生子九死一生,她一生結了四次婚,為血統不夠強大的兒子,謀劃出了一個江山。有人說她狠毒、有心機,有人說她夠堅韌夠堅強,雖然命運待她不公,但是她從沒有放棄,她目標感極強,堅持30年,終於抓住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