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大部分藝術機構均有序開放,敦煌莫高窟在關閉4個多月後於今天起重新開放,瓜州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將在5月11日開放。不少場館也推出了新展,當生活開始回歸,藝術依舊可以撫慰心靈。去年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引起觀展熱潮的「三國志」展,也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開放,並將延期展出。此外,受到關注的仍有上海博物館文房供石展、浙江省博物館的賓虹筆耕展以及紹興博物館的」徐生翁精品展「。
歐美的主要展館仍處於閉館狀態,可以選擇雲觀展的方式,來彌補無法遠足的遺憾。
甘肅: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期間,疫情防控期間,只開放莫高窟洞窟參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暫停觀影服務;敦煌藏經洞陳列館、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敦煌研究院美術館、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等場館暫不開放。莫高窟單日門票發售量為1800張。另外將發售B類「疫控」票。全國醫護工作者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從業資格證,享受免除莫高窟門票費用的特別優惠。瓜州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也將在5月11日開放。
上海: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
展覽以文房供石為主題,展出旅美華人收藏家胡可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一批古典文房供石,以及上博收藏的供石及文人畫石作品,帶領參觀者了解中國歷代文人對天然石的青睞。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至2021年5月9日
典藏展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重磅作品,旨在向公眾介紹梳理蓬皮杜中心的館藏歷史,以及相關藝術藏品同其創作地歐洲歷史背景的重要淵源。
不期而遇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5月1日—7月31日
展覽展出由龍美術館提供的私人收藏作品30餘件,由「生靈」、「四季」、「重奏」和「我們」四個部分組成。將不同藝術家創作的具有相同主體或形式的作品、以及具有日常經驗邏輯的作品並置。
共振——第七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10日—9月13日
展覽由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主辦,特邀徐可、施瀚濤、陳曉陽三位評委,從全國各地800多位藝術家的投稿作品中,遴選出19位藝術家創作的影像、裝置、繪畫、雕塑作品入圍本次展覽。
後時尚時代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4月11日—7月15日
展出近百件時尚攝影師作品,包括尼克·奈特、彼得·林德伯格、邁爾斯·奧爾德裡奇等。
製作中:藝術與電影的工作場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展至6月30日
展覽探索了視覺藝術和電影相互關聯的歷史。24位參展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批判、挪用並融入好萊塢和電影工作室體系。展覽也突出了近年來進入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並與電影和錄像相關的卓越饋贈和收購。
北京:
故宮博物院
故宮目前僅開放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外西路、壽康宮、慈寧花園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和室內服務場所暫不開放。
中國國家博物館
目前觀眾可以進館參觀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三大系列,共17個展覽。其中專題展覽包括「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一號中央大廳)」、「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南8、南9展廳)」「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北8、北9、北10展廳)」、「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北2、北3展廳)」、「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北16展廳)」等。
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
地點: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展至6月18日
經中日雙方專家歷經三年時間共同考察尋訪國內10多個省市自治區近40餘家文博單位,從中精選了170餘件組珍貴的歷史文物,以獨特的視角重現了真實的三國時期歷史風貌。此次展覽在2019年在日本東京和九州展出,相比日本的展陳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從內容主線、展區規劃到展陳設計將體現中日兩國對三國這一耳熟能詳話題的不同表達,成為博物館界的熱議話題。
第四屆今日文獻展——縫合
地點:今日美術館
展至6月25日
展覽主題「縫合」是基於全球最新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複雜變化的現實而提出的。這些世界景觀的新動向及不確定的狀態,直接或間接影響和威脅到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進程。展覽邀請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的37位藝術家參展。
河北:
沉睡者的抵抗
地點:UCCA沙丘美術館
展期:2020年4月30日—9月6日
展覽以當代社會發展與人類睡眠機制的衝突為出發點,通過常羽辰、費亦寧、李爽、安娜·蒙特爾、凱蒂·帕特森、沈凌昊、葉兆豐、張可睿、張如怡和澤拓,共計10位藝術家的多角度思考和多媒介表達,衍生觸及並探討了時間、意識、夢境、死亡、能源、資本、勞作等豐富議題。
浙江:
賓虹筆耕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至2021年6月7日
本次展覽選取與黃賓虹相關的15種報刊雜誌,包括他主編的《藝觀》、《時報·美術(文藝)周刊》、《畫學月刊》,主筆的《神州日報》專欄等,配合展出手稿逾100張,勾勒他作為一個編輯出版者、美術史研究者的形象。
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
地點:紹興博物館
時間:2020年4月28日至6月28日
以高古奇倔之風而知名的徐生翁(1875—1964)在中國近代書法史中是一個極為獨特的人物。他的藝術高度在民國期間已經為有識之士所激賞,2020年是徐生翁誕辰145周年。4月28日,紹興博物館與浙江省文史研究館、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以及徐生翁家屬,聯合推出「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展覽精選百餘件徐生翁各時期的書法、繪畫、篆刻等作品,全面展現了徐生翁精湛的藝術成就。
江蘇:
江南生活美學——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地點:南通博物苑
展期:2020年4月28日—6月14日
展覽以「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主線,把「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香」九方面內容整合成四個單元。「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香」等博物館收藏的一個個的文物載體, 展覽從建築造景、家具陳設、工藝器皿、衣飾飲食等生活中提煉出高雅的品味,創造出豐厚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亦成為中華文化中精緻典雅的江南美學的代表。
山西: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至5月31日
墓葬壁畫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此次展覽集中展示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等代表北朝墓葬壁畫最高藝術水平作品,鮮活呈現北朝高超的繪畫藝術和真實的社會面貌。
陝西: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
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展至6月10日
展覽從序曲「民之初生」和「周禮肇興」「秦制垂統」「天子居中」「多元融匯」「天衢盛世」五個部分,從文化和藝術的視角展示了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陝西乃至中國古代重要歷史階段的輝煌發展歷程及其文化。
山東:
六合同風——秦文化大展
地點:山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10月8日
此次展覽不僅呈現了秦的發展之路,更體現了秦文化與不同文化,尤其是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展覽聯合國內23家文博機構,共有展品140餘件/組,其中包括杜虎符、雲夢睡虎地秦簡、銅車馬、裡耶秦簡等國家一級文物。
廣東: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文物特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8月28日
展出洛陽龍門石窟的85件文物,重點展品是8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級文物,呈現北魏造像的秀骨清像、唐代佛像的富麗健美,講述國寶回歸的故事和古蹟的修復過程。
臺北:
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以說明卡片作為探索主題,選取元代畫家倪瓚本人以及具有倪瓚風格的7幅繪畫,創作時間跨越元明清三代,將這些相似度很高的作品與不同年代製作的說明卡片並置展出,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之間的組合效果及差異。
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集中展示從唐至民國的26件書畫作品,包括傳宋趙令穰的《水村圖》、米友仁《雲山得意圖》、元代倪瓚的《紫芝山房圖》、方從義的《雲林鐘秀》、 沈周的《莊周夢蝶》寫意冊等。
線上展: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0周年
今年是大都會博物館創立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150周年慶也移至線上。該館開放的在線資源包括視頻、書籍和論文,這讓藝術愛好者不僅可以足不出戶卻宛如來到藝術家工作室,看到裡希特等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的創作過程,還可以了解中世紀的文化,並可以通過網絡觀看音樂會。同時在大都會博物館已經出版的1500多種展覽畫冊、雜誌等出版物中,精選了五百多種提供免費閱讀和下載,並結合藏品開設展覽的藝術史課程,以及每周從影像檔案中選擇一部影片放映。
洛杉磯蓋蒂博物館
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擁有橫跨6000年歷史的藝術珍品,是美國西海岸最佳藝術勝地之一。從新石器時代的粘土人像到梵谷的《鳶尾花》(Irises)和雷諾瓦的《散步》(La Promenade)只是該博物館虛擬導覽中的「冰山一角」,洛杉磯蓋蒂博物館在網上舉辦一系列展覽,首先推出的三個展覽包括「米開朗基羅:大師之心」、「亞述:古代伊拉克的宮殿藝術」等,以及倫勃朗、包浩斯等藝術歷史在線探究,同時開放的還有350多種蓋蒂出版的書籍下載、在線講座等。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
普拉多被稱為「藝術家的博物館」,而不是「繪畫的博物館」,因為其中的一些藝術家的個人作品就有100餘幅,在普拉多博物館的網站上,能夠一覽936幅戈雅(Goya)作品,其中一些還有評論和視頻。值得一提的是,普拉多博物館的網站上列出了館藏作品的「時間線」,讓人踏上一場線上的藝術史之旅。
梵蒂岡博物館群
高聳的拱頂、錯綜複雜的壁畫和掛毯,梵蒂岡博物館群(Vatican Museums)是擁有豐富創意的場所。當你在博物館的虛擬之旅中探索七個空間時,別忘了「抬頭」看看一系列360度圖像,其中就有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
下列展館因疫情影響暫時休館,「澎湃新聞·藝術版」持續帶您「雲觀展」,可點擊展覽標題了解詳情:
英國
提香:愛情、欲望和死亡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主要聚焦於1551年,菲利普親王(未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委託提香創作7件以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故事為藍本的繪畫作品。這7件作品的創作進行了近十年(其中一件未交付),展覽將6件分藏于波士頓、馬德裡和倫敦等地作品聚於一處,這是近400多年來它們首次共同展出。
尼古拉斯·梅斯:荷蘭黃金時代的大師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尼古拉斯·梅斯是倫勃朗最有才華的學生之一。該展覽是英國第一個致力於梅斯的展覽,通過梅斯的近50幅畫作,展現他是如何擺脫倫勃朗對他影響最大的歷史場景與聖經場景描繪,轉向日後最被追捧的日常生活場景繪畫和肖像畫作。
阿爾泰米西婭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出巴洛克時期傑出女性藝術家的29幅重要作品,畫作見證了她在18歲時遷往佛羅倫斯,後來遠赴羅馬、那不勒斯和倫敦的風格轉變。繪畫以外,還有一組畫家親筆信。展覽希望觀眾通過這些文獻,發掘阿爾泰米西婭的立體性格。
大衛·霍克尼,繪畫源自生活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這是近20年來首個以霍克尼的肖像繪畫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匯集約150件公共和私人收藏,通過關注霍克尼對自己和身邊人的描繪——他的繆斯西莉亞·伯特維爾、母親蘿拉·霍克尼、策展人格雷戈裡·埃文斯和印刷大師莫裡斯·佩恩——追溯他的創作軌跡。
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回顧展重新審視這位波普藝術明星的生活與創作。在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人肖像畫之外,展覽從沃霍爾早期的速寫到晚期的跨性別者肖像,從銀色氣球到《最後的晚餐》的大量印刷與排列,呈現出他在藝術中的超前性。
奧伯利·比亞茲萊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奧伯利·比亞茲萊(1872-1898年)是英國插畫家,他的黑墨水插畫受到日本木刻畫風格的影響,流露出詭秘與頹廢的氣息,具有象徵和諷刺的風格。他和奧斯卡·王爾德以及惠斯勒都是唯美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展覽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近50年來最大的比亞茲萊繪畫展覽,展出超過200幅作品。
年輕的倫勃朗
地點: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匯聚倫勃朗職業生涯的首個十年,展出包括倫勃朗及其朋友、學徒的30多幅油畫和90件素描和版畫作品,這也是迄今為止聚焦倫勃朗青年時代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
美國
格哈德·裡希特:終究是繪畫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爾分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涵蓋裡希特長達60年的創作生涯,展出100多幅作品。涉及攝影與肖像,自然主義與抽象主義。裡希特把繪畫置於無休止的批評和拷問之下,這些作品一如既往、面無表情地推進著繪畫的發展,儘管有人說圖像性繪畫在20世紀60年代就消亡了。
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地點: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展品來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展覽籌備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