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邀你一起「點亮」莫高窟

2021-03-01 敦煌研究院

2月4日,敦煌研究院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騰訊在「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序推出「點亮莫高窟」功能,利用移動數位技術和區塊鏈技術,首次在線上重新呈現一千年前莫高窟的點燈夜景,在網絡空間復原了莫高窟燃燈民俗,與用戶共同打造莫高窟「一川星懸」的盛大場面。這是「雲遊敦煌」小程序邁入2021年的首次功能升級。該小程序於2020年2月疫情期間上線,一年間遊覽量已突破2800萬人次。

進入「雲遊敦煌」官方小程序後,通過「點亮莫高窟」入口,即可欣賞星空下的莫高窟全景,並與萬千用戶一起「點亮」崖體上的洞窟。隨著用戶點亮人次增多,畫面中燈光的亮度也隨之增加。至深夜時分,用戶將會看到莫高窟崖體上空「銀河」與洞窟光亮相映成輝的景象,體驗千年前莫高窟燃燈盛況。「點亮莫高窟」的創意來自於敦煌文獻中記載的場景。莫高窟燃燈是敦煌歲時民俗。據記載,每逢特定的時間,當地民眾會在莫高窟舉行盛大的燃燈活動,於窟龕點亮燈盞。總燈數可高達700餘盞。

點擊上方小程序卡片點亮莫高窟

在「點亮莫高窟」的首頁上方,用戶可以看到以九層樓(第96窟)為中心的莫高窟數字全景崖體,崖體下方是莫高窟第45窟的VR實景。其中,數字崖體以莫高窟真實崖體為參照,其上222個洞窟的位置均與實景崖體一一對應。同時,「點亮莫高窟」數字創意中的光線是根據真實時間來同步呈現的,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段,會變換不同的光線面貌。點擊首頁下方「九色鹿」按鈕,即可點亮洞窟,並可在數字全景崖體中看到本人點亮的洞窟位置及編號。

在完成「點亮莫高窟」後,用戶還可以獲得「新年福卡」。該福卡融合了包括反彈琵琶、飛天等30幅莫高窟經典彩塑與壁畫內容。不僅如此,通過AI技術學習莫高窟壁畫中的色卡和紋路,福卡呈現給每位用戶的都是個性化底紋。此外,騰訊雲區塊鏈技術「至信鏈」還為每張福卡提供唯一哈希值,實現數字產權保護的「永久存證」,讓每位用戶的點亮動作被永久記載在網際網路上。

「雲遊敦煌」小程序在春節前後還會上線「新春畫語」特輯,針對除夕夜、元宵節以及節氣提供一一對應的精美畫面,並配以祝福妙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豐富、有趣的敦煌文化知識。同時騰訊視頻也開通了《雲遊敦煌》知識專輯,配合本次創意的上線及 「敦煌研究院」官方帳號的開通,和大家講述更多有趣的壁畫知識。

識別圖中小程序碼點亮莫高窟

自2017年敦煌研究院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以來,雙方一直積極推動敦煌文化的數位化傳播,先後推出了數字供養人、王者榮耀飛天皮膚、QQ音樂「古樂重聲」音樂會、「敦煌詩巾」創意小程序、「雲遊敦煌」小程序、敦煌動畫劇等項目。其中,「雲遊敦煌」上線10日內總訪問量即突破500萬,其後在廣受好評的「今日畫語」基礎上又陸續推出「敦煌動畫劇」、「雲採絲巾」等功能,並榮獲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2020年度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新媒體)推介項目。

相關焦點

  • 新聞 | 文研院考察團隊訪問敦煌研究院
    10月16日-24日,北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第九期邀訪學者遠赴甘肅,對省內河西地區的重點石窟及其他文物遺蹟進行了實地考察。考察隊從蘭州出發,沿途經過臨夏炳靈寺與大拱北、武威天梯山、金昌三角城與聖容寺、張掖馬蹄寺與金塔寺、酒泉丁家閘與文殊山、瓜州榆林窟與鎖陽城等地,最後到達敦煌。本次考察由文研院常務副院長渠敬東教授擔任領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韋正教授擔任學術指導。
  • 敦煌研究院院長:悉數「敦煌+科技」的N種打開方式
    今年2月新推出的「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序,由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公司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合作策劃。莫高窟等石窟停止對外開放後,為豐富抗擊疫情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春節期間我們迅速集結工作人員,聯動騰訊一起與時間賽跑,讓人們宅在家中動動指尖就能「雲遊」敦煌,每天獲得專屬的壁畫故事及融合古人智慧的妙語。
  • 【文化科技】數字敦煌引領敦煌藝術走出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研究發現,進入洞窟觀看壁畫,有限的空間內二氧化碳和人身上所帶的溼氣會迅速增多,這將加快壁畫的氧化剝落。敦煌研究院多年監測研究顯示,每15個人在一個洞窟中逗留10分鐘,窟內溫度就會上升5℃,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將大幅度提高。人為損壞也加劇了莫高窟的衰敗。
  • 守在莫高窟的年輕人:不是我留在敦煌,而是敦煌留住了我
    他2017年畢業來到敦煌研究院,工作之一是臨摹窟中塑身,以進行保存和研究等。興趣使然、專業貼合,他來對了地方。出機場,西行數百米,向南拐入一條僻靜的公路,兩旁僅能看見駱駝草和延伸到遠處的電線桿。路盡頭是一處小小的「綠洲」就是莫高窟,也是敦煌研究院的所在地。公元366年,一位叫樂僔的和尚在這裡首開石窟。
  • 在莫高窟,看最美敦煌
    斯坦因為什麼會長途跋涉來到敦煌,這個對他來說如此遙遠,在當時默默無名的沉寂小縣城?是何種力量,以及什麼線索,牽引和召喚著斯坦因來此處?在他意識的版圖中,敦煌位於何處,具有何種含義?實際上,19世紀末,許多西方探險家都已經開始注意到敦煌莫高窟,在斯坦因之前就走訪過敦煌。然而,莫高窟廣為人知,與後來敦煌藏經洞的發現有關——那時,還無人知道它的存在。
  • 清風拂拭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及周邊生態環境保護紀實
    「多年來,風沙侵擾著莫高窟。上世紀80年代以前,莫高窟窟前的積沙較多,每年要人工清理沙子達3000至4000立方米。」敦煌研究院保護所副所長汪萬福對記者說:「在莫高窟幾代治沙人的努力下,經過幾十年持續的風沙治理,如今,風沙對莫高窟的危害顯著降低,進入窟區的沙量減少到85%以上。」
  • 一千年前,人們在敦煌怎麼過年的?
    推開門,點亮油燈,大家一起對著主龕跪拜禮佛,然後再站起身,幾個人一組,各持一盞燈,對自己的裝修成果品評一番,看看自己作為供養人的成績單,有人看洞窟的東壁上,繪製的維摩詰經變;有人拜拜南牆上畫著的西方淨土變;臨出門時,大家還要一同在畫著藥師經變的北壁前停留一番,祈禱一年的平安。
  • 敦煌研究院在線闢謠
    據兩家店的客服介紹,旗艦店均是官方授權,售賣物品包括文具、服飾、化妝品等文創產品,店內的文創產品大多以莫高窟內的九色鹿、飛天等元素為主。此外,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敦煌博物館和李寧、百雀羚等品牌均有聯名,今年8月還和熱門綜藝《這就是街舞》聯名推出滑板;而敦煌研究院則較為低調,並沒有和其他品牌的聯名產品。
  • 敦煌莫高窟講解:日本人對敦煌的特殊感情
    當時有個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侯黎明,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隨日本參訪團踏進莫高窟的親身經歷。莫高窟是中國的,日本人卻如此尊敬、膜拜它,對它的迷戀超過我們的想像,「好像看到老祖宗般,要弄清楚自己的根」。80年代的時候,中日友好是一個高潮,絲綢之路與敦煌在日本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 敦煌莫高窟終於也開放了!5月10日起可參觀八大洞窟
    五月的敦煌莫高窟據敦煌研究院今晚發布的公告,疫情防控期間,從5月10日起,只開放敦煌莫高窟洞窟參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暫停觀影服務;敦煌藏經洞陳列館、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敦煌研究院美術館、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等場館暫不開放。莫高窟單日門票預約最大限量調整為總承載量的30%,即門票發售量為1800張/天,達到上限後將停票。
  • 都是莫高窟,為何敦煌莫高窟人滿為患,中原莫高窟卻無人問津
    談到莫高窟,我想大家都不知道,莫高窟在國內的知名度很高,所以似乎在小學課本裡就有它的身影,對於一個對莫高窟略知一二的人來說,應該知道,莫高窟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甚至對於全世界來說,莫高窟也很重要,莫煌一般指敦煌。
  • 敦煌 莫高窟【精品特窟9】盛唐45窟
    清朝至民國年間,莫高窟仍有信眾對石窟進行維修與補塑。世界上沒有哪一處文化遺蹟延續了如此長的時期,並且每個時期都有想當數量的作品保存下來。石窟本身也是一種建築,石窟採用什麼樣的形制,與傳統時代文化和時代風格有關係,因而從石窟的形制上,也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建築藝術對佛教的影響。
  • 敦煌莫高窟終於也要開放了!5月10日起可參觀八大洞窟
    五月的敦煌莫高窟據敦煌研究院今晚發布的公告,疫情防控期間,從5月10日起,只開放敦煌莫高窟洞窟參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暫停觀影服務;敦煌藏經洞陳列館、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敦煌研究院美術館、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等場館暫不開放。莫高窟單日門票預約最大限量調整為總承載量的30%,即門票發售量為1800張/天,達到上限後將停票。
  • 中國旅遊必去十大景觀之敦煌莫高窟,我已經玩完,你呢?
    老樣子,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背景,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今天就為大家講下,去敦煌旅遊應該怎麼玩,景點門票分類,少花點冤枉錢。門票:兩種方案第一種238元:A類票包含觀看兩場數字電影、參觀莫高窟8個開放洞窟、免費參觀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敦煌藏經洞陳列館、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敦煌研究院美術館等。
  • 敦煌莫高窟的守護者——93歲老人孫儒僩
    極具東西方文化代表性的敦煌壁畫首次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阿富汗展出。眾人參觀敦煌壁畫展(來源:中新網)由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主辦的此次活動,吸引了阿富汗主要文化機構、各國駐阿使節等150餘人參加,與會者還參觀了以高保真數字複製技術複製的敦煌壁畫展。
  • 在敦煌莫高窟「面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除修復技術和經驗外,他也時常跟徒弟們提及對莫高窟的感情,雖然在外人看來只有簡單的一把修復刀、一個注射器、一瓶膠水,但正是這些器材保護了先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他要一直留在這裡,從未想過離開。從滿頭青絲到兩鬢斑白,從事敦煌壁畫臨摹工作30多年的牛玉生,由莫高窟窟內到窟外,致力於臨摹出「打動人的壁畫」。
  • 社會捐資助力敦煌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文物保護
    (資料圖)甘肅省文物局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馮志軍)敦煌研究院12日發布消息稱,國強公益基金會11日向敦煌研究院捐贈900萬元,用於該院榆林窟洞窟保護展示設施建設。今年5月,國強公益基金會還捐贈80萬元用於榆林窟第17窟的保護展示設施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1943年,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敦煌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一度頗為繁華,周邊石窟寺亦頗多。除了莫高窟,還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東千佛洞等,共同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東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
  • 雲遊敦煌,數字時代下的文化傳承
    打開「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序,通過「點亮莫高窟」入口,莫高窟崖體上空「銀河」與洞窟光亮相映成輝,讓人恍惚進入到千年前莫高窟燃燈盛況。
  • 「敦煌女兒」樊錦詩:此生命定,我就是個莫高窟的守護人
    其實,也不僅是樊錦詩的個人傳記,書中還涉及了對幾代敦煌人的回憶,這既是樊錦詩個人的奮鬥史,也呼應著敦煌研究院的發展史,是守望莫高窟的一份歷史見證。這本書出版於2019年,出版時樊錦詩已81歲,已在敦煌工作了57年。她那兩條瘦弱的腿,從上海走到了北京,從北京走到了西北,去到了萬裡之遙的敦煌,走過荒漠和戈壁,走過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坎坷和崎嶇,這一走就是五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