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敦煌,數字時代下的文化傳承

2021-03-01 鳳凰衛視

打開「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序,通過「點亮莫高窟」入口,莫高窟崖體上空「銀河」與洞窟光亮相映成輝,讓人恍惚進入到千年前莫高窟燃燈盛況。

2月4日農曆小年,騰訊聯合敦煌研究院在「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序推出「點亮莫高窟」功能,利用移動數位技術和區塊鏈技術,首次在線上重新呈現一千年前莫高窟的點燈夜景,在網絡空間復原了莫高窟燃燈民俗,與用戶共同打造莫高窟「一川星懸」的盛大場面。

事實上,這是「雲遊敦煌」小程序在2021年的首次功能升級。「雲遊敦煌」小程序在2020年2月疫情期間上線,一年間,遊覽量已突破3500萬人次。其中。80後、90後佔比超七成。

在「雲遊敦煌」小程序上,人們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畫、彩塑、石窟建築,還可以參與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這些數位化手段都為「活化」敦煌提供了新途徑。

「除了「雲遊敦煌」小程序、「數字敦煌」等一系列線上「雲展覽」,我們還嘗試用音樂、遊戲、文創產品等形式,結合數字科技融合線上線下,讓古老的敦煌文化釋放新的活力,讓文物「活」起來,走進人們的生活,使其成為引領時代風尚、構築時代美學、滿足美好生活的新動能。」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說道。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的文物資源,包括敦煌研究院在內的文博單位、科研院所等正加速推進文物的科技和數位化保護,創新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記錄古老文物,為文物保護注入了新的活力。

2月4日,「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序推出 「點亮莫高窟」,產品一經推出,便火爆朋友圈。

「點亮莫高窟」的創意來自於哪裡?據記載,莫高窟燃燈是敦煌歲時民俗,每逢特定的時間,當地民眾會在莫高窟舉行盛大的燃燈活動,於窟龕點亮燈盞。總燈數可高達700餘盞。

在「點亮莫高窟」首頁頁面,莫高窟全景以第96窟主窟為中心,其餘222個洞窟的位置均與實景崖體一一對應。點擊首頁下方「九色鹿」按鈕,即可點亮洞窟,並可在數字全景崖體中看到本人點亮的洞窟位置及編號,點燈的人越多,莫高窟崖體就會越來越光亮。

在完成「點亮莫高窟」後,用戶可以獲得以反彈琵琶、飛天等30幅莫高窟經典彩塑與壁畫設計的「新年福卡」。這些福卡是騰訊通過AI技術學習了莫高窟壁畫中的色卡和紋路來定製,每個人的福卡都有著獨特的底紋、顏色和壁畫內容。不僅如此,騰訊雲區塊鏈技術「至信鏈」還為每張福卡提供唯一哈希值,實現數字產權保護的「永久存證」。

疫情之下,如此形式的數位化「拜年」也讓春節多了趣味。

 「點亮莫高窟」已經不是「雲遊敦煌」小程序第一次出圈。2020年2月20日,「雲遊敦煌」小程序正式上線。上線第一天,微信訪問量就突破200萬人次,每五位訪問首頁的用戶,就會有一位在朋友圈裡分享這個小程序,用戶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騰訊和敦煌研究院為何會打造出「雲遊敦煌」小程序?其實,早在2019年11月,騰訊與敦煌研究院就一直在合力打造一款小程序,希望把敦煌壁畫和洞窟數位化,讓人們通過微信、QQ就可以隨時隨地「到訪」敦煌。

2020年1月23日,受疫情影響,敦煌研究院發布公告稱,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敦煌研究院決定自2020年1月24日起對所轄的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寺、榆林窟、西千佛洞石窟暫停開放。

此時,騰訊和敦煌研究院攜手開發的小程序計劃面臨著被擱置的挑戰。項目團隊在評估過所有開發執行條件後,決定和研究院的專家們合作,把原計劃3個月時間縮短到3周。2020年2月20日,項目團隊終於完成了敦煌小程序的,敦煌小程序也得在微信和QQ上線。

「我們給小程序取了一個很美的名字——雲遊敦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雲上暢遊千年,在指尖觸摸敦煌,在心頭感悟智慧。」騰訊新文創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航向記者說道。

「雲遊敦煌」上線後,打破了以往用戶只能通過網站進行的「社交隔離」的瀏覽模式,通過小程序這一輕便的操作平臺,實現了在線看展的便捷化與社交化。微信端小程序上線僅24小時,用戶瀏覽量便超200萬,接近莫高窟2019全年的遊客數量。後來,騰訊和敦煌研究院在廣受好評的「今日畫語」基礎上又陸續推出「敦煌動畫劇」、「雲採絲巾」等功能。

2020年6月,「雲遊敦煌」小程序成功入選了國家文物局頒發的 「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

現在,通過小程序雲遊敦煌的國人已經高達3500多萬人次。李航說:「在這個數據背後,我感受到了一種讓人敬畏的力量。那種1600多年前的中國文化力量,如今依然光彩熠熠地吸引和指引著疫情中的所有人。」

如今,「雲遊敦煌」小程序的雲上壁畫、今日畫語、語音導覽、配音動畫等爆款產品引發了巨大的社交裂變效應,以多媒體、網絡化、數位化技術為手段,用全新的數字創意和交互形式演繹敦煌文化內涵。

據數據統計,近年來,中國國內遊的人次已經突破了55億人次,而每年能夠去敦煌莫高窟的人次只有200萬。如此情況下,僅僅是把敦煌的文物和歷史搬到線上還遠遠不夠,想吸引更多人走進並喜歡敦煌,還需要對敦煌文化進行更深入的挖掘。

1993年,敦煌研究院開始進行「數位化保護」方面的探索。2014年8月,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投入使用,首次採用了數位化虛擬洞窟實景展示與莫高窟實地參觀體驗相結合的參觀新模式,有效減少了實際進入窟區的遊客量,減輕了遊覽活動對石窟文物以及遺址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大大豐富了遊客的參觀方式和內容。

2016年4月29日,「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第一期正式上線,首次向全球發布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位化內容及全景漫遊節目,大眾可以通過網站一覽洞窟與壁畫的風採。

截至2018年,敦煌研究院已完成採集精度為300DPI的洞窟近200個以及110個洞窟的圖像處理、140個洞窟的全景漫遊節目製作工作,豐富了數字敦煌資源庫。

在敦煌數位化保護發展的進程中,2017年,騰訊與敦煌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推動敦煌文化的數位化傳播。在產品的打磨過程中,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在堅持學術專業性的基礎上,不斷嘗試用不同創意的表達方式。除了「雲遊敦煌」小程序,雙方先後推出了數字供養人、王者榮耀飛天皮膚、QQ音樂「古樂重聲」音樂會、「敦煌詩巾」創意小程序、敦煌動畫劇等項目。

與「雲遊敦煌」小程序不同,2018年9月,騰訊和敦煌研究院曾合作推出過「敦煌詩巾」小程序,用戶可以對設計師提供的8款主題圖案和近200組敦煌元素進行自由組合,DIY屬於自己的絲巾並直接下單購買。上線一天就吸引了6萬網友參與創作,不到一個月,用戶參與量超過300萬。

與此同時,2018年6月,騰訊和敦煌研究院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共同發起了「數字供養人計劃」。「數字供養人」概念源自敦煌石窟「供養人」,騰訊和敦煌研究院精選了30餘幅壁畫局部,結合現代人熟悉的生活場景和語言形式,形成一系列智慧妙語,用戶僅捐贈0.9元,即可參與到敦煌莫高窟的數位化保護當中。「數字供養人計劃」上線2個小時,便獲得超過百萬用戶關注。

「數字供養人計劃」掀開了大眾全民參與敦煌數字文保的序幕,讓敦煌文化以一種鮮活的姿態進入到年輕人的視野。

2018年10月,國民遊戲《王者榮耀》上線了飛天皮膚。飛天皮膚從顏色、造型、表情、服飾都採用了敦煌壁畫元素,精美的設計讓此款皮膚一時間登上微博熱搜榜,用戶超過4000萬人。

「雲遊敦煌」、「數字供養人計劃」、「敦煌詩巾」等這一系列數位化產品為何如此具有吸引力?其實,從內容來源上說,敦煌壁畫本身就有很強的故事性和感染力,千百年前的敦煌畫工用高超技法將人物、故事、神話、傳說等內容一一描繪出來,經過自然與歲月加工後的色彩,這些壁畫成為藝術的殿堂。數位化的出現,則更讓這些藝術性的人物、故事、神話、傳說的傳播和弘揚錦上添花。敦煌數位化產品中的菩薩手姿、樂伎、少女飛天、九色鹿本生等元素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很具有代表性。

而在形式表現上來說,傳統文明的活化、古老智慧的再生,在結合了年輕人的審美需求上,才能爆發出強大的活力與號召力。「雲遊敦煌」等數位化產品既輕鬆娛樂,又不失學術嚴謹,傳承著敦煌的內在精神與藝術品質,這種互動式的教育是潛移默化,這種方式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立了一個新的標杆與起點。

我國當代著名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靳尚誼在談起當下美育時表示,社會越發展,傳統文化藝術就越重要,各個藝術領域都應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廣大群眾知道其中的藝術價值。雲遊敦煌、敦煌詩巾、點亮莫高窟等,其實也是數字文化為載體的一種美育形式。

而早在1978年,靳尚誼前往敦煌參與敦煌壁畫的臨摹和考察。在他其後創作裡,《畫家黃永玉》《歸僑》《探索》等作品吸收了不少敦煌壁畫元素。

靳尚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用數位技術把敦煌的故事記錄下來,可以讓沒有條件去(敦煌)的都可以欣賞到古代的藝術,這對於普及文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好的方式。」靳尚誼認為,作為藝術從業者更應刻苦鑽研、積極挖掘傳統文化之美。

如今,在敦煌研究院與騰訊的共同推動下,敦煌的數位化保護已經越來越成熟,形式不斷豐富,藉助「科技+文化」,年輕個性化的玩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敦煌,實現了傳統文化出圈。以敦煌文化為基石,不斷探索科技+文化的更多可能性。

敦煌研究院新媒體中心主任杜鵑:「敦煌文化歷久彌新,新的技術手段讓敦煌文化有了更多的呈現方式,也讓人們看到了它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數字文保和美育新思路

美育的核心是美感教育,它包括了藝術美的認知、體驗、感受、欣賞與創造能力教育,同時也涵蓋了「美的理念、情操、品格與素養」。

在文物保護的數位化進程中,保護、復原傳統文化的同時,必定會融入美育的理念,對文物進行重構。動畫、H5互動、文創產品、音樂等多種數位化衍生品,將原本遠離現代人生活的文物拉近到人們眼前,不僅能夠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會成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新路徑。

如今,信息化、數位化已經作為一種技術力量,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形態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大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敦煌研究院與騰訊的合作的不斷深入,是一個探尋數字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協同共振的進程。從明確傳統文化IP的準確使用,到提升項目的文化專業性、品質感和權威度,再到沉澱可復用的經驗和方法論,實現敦煌傳統文化符號在數字時代的傳承和活化。

現在的敦煌,以開放的姿態擁抱網際網路和數字科技。作為一個現象級的網紅IP,它帶著神秘面紗,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探尋其中的奧秘。

「雲遊敦煌」小程序有著「科技+文化」的加持和滋養,藉助相關產品的長期可持續運營,為國內外其他文博機構提供一套打開網際網路、數位化窗口的模板和參照。

數位化為文物保護和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文物保護數位化的目的,是將傳統文化IP的內涵在網際網路時代重新活化,在整個文物保護領域裡,藉助最便捷的數字渠道,可以讓文物保護更加便捷,也可以更多年輕人樂於接受傳統文化,促使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播。

「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印發《關於加強「十三五」文物科技工作的意見》,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控」中增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專題任務」,圍繞文物價值認知、保護修復和傳承利用等方向,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對文物的數位化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實現了文物保護科技含量和裝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雲岡石窟研究院利用3D列印技術複製出可移動石窟,開創了大型文化展陳品快捷運輸、安裝的新途徑;數字故宮「新基建」已經覆蓋全院的信息網絡能夠容納所有文物信息;布達拉宮高精度數位化測繪為為後期修繕和遺產監測提供了重要支撐……

就目前來看,依舊還有大量的博物館、文保單位因為政策、技術、資金等條件,還沒有趕上「數位化潮流」。而隨著5G技術和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文物的保護又將迎來新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敦煌院長趙聲良:和騰訊一起春節迅速開發,在家就可以「雲遊敦煌」
    本網3月11日訊 文物數位化、「數字敦煌」項目建設、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位化成果匯集,正是我們的重要探索與實踐    敦煌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自西漢以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長期在敦煌傳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澱。漢唐時代絲綢之路的持續繁榮,又為敦煌帶來了中外文化交融的機遇。
  • 「雲遊敦煌」的背後,潛藏著一顆大國文化崛起的雄心
    今天,敦煌文化得到了較好保護,但敦煌文化能否崛起為世界性的主流文化之一?網際網路時代,為城市的文化逆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 「雲遊敦煌」推出「雲採絲巾」 科技+文創助力弘揚敦煌文化
    「雲遊敦煌」推出「雲採絲巾」 科技+文創助力弘揚敦煌文化 2020-09-24 19:31:59敦煌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應妮)由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手打造的「雲遊敦煌」小程序24日推出「雲採絲巾」,這也是2018年雙方首創的「敦煌詩巾」升級版。用戶可以用敦煌壁畫中的圖案自行設計絲巾,通過相關的AI技術進行「雲試戴」並可以一鍵購買。用戶每購買一條絲巾,將為敦煌莫高窟第427窟數位化保護進行公益捐助。
  • 【文化遺產】「數字敦煌」打造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新模式
    「『數字敦煌』是利用現代數位技術拍攝、掃描、獲取、存儲敦煌石窟文物信息,並通過建立多元化、集成化的數字敦煌資料庫、數字資產管理系統、數字資源永久保存系統,在實現永久保存敦煌文化藝術資源的同時,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無限可能。」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在首發當日直言上線具有裡程碑意義。
  • 雲遊敦煌之雲採絲巾,邀你來雲上採一條絲巾!
    9月24日,由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手打造的「雲遊敦煌」小程序推出「雲採絲巾」,這也是2018年雙方首創的「敦煌詩巾」升級版。各位召喚師可以用敦煌壁畫中的圖案自行設計絲巾,並通過騰訊雲的AI技術進行「雲試戴」,還可以一鍵購買。各位召喚師每購買一條絲巾,將為敦煌莫高窟第427窟數位化保護進行公益捐助。
  • 敦煌研究院院長:悉數「敦煌+科技」的N種打開方式
    新時代下,科技的進步為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機,而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深入挖掘石窟群的價值,在科學保護的基礎上加以廣泛地弘揚傳播?數字展覽、數字傳播、旅遊新形式、線上「雲展覽」……敦煌研究院院長例舉了敦煌石窟數位化的一系列成果,向我們展示了科技與文化如何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如何給文物保護工作賦能。「科技+敦煌」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數字敦煌,人文絲路
    全球化、大數據時代,足不出戶就能浸入式感受敦煌文化:國際敦煌項目和數字敦煌,別有洞天,高清文獻和圖片,3D實景細節高清,自行選擇遊覽觀看路徑及角度,全方位欣賞石窟、佛像及壁畫每一處細節,絲路明珠,數字永恆。
  • 在敦煌詩巾遇見神鹿,窺見王者榮耀的新文創構想
    「瑤·遇見神鹿」在進一步帶領玩家感受敦煌文化藝術之美的同時,也以「守護」為設計理念,傳承《九色鹿本生》中捨己為人、懲惡揚善的精神內核,結合瑤作為輔助的善良特質,將守護敦煌與守護峽谷之間的契合點很好地表達了出來。
  • 數字敦煌 人在畫中遊
    打開敦煌研究院官網,點開「數字敦煌」專區,足不出戶,便可大飽眼福。  想帶走壁畫上的色彩?並非異想天開。在敦煌文化創意體驗課上,你可以親手調製心儀的顏色,製作一支屬於自己的敦煌色系唇彩。  1600多年前的歷史與文化,揭開神秘的面紗,與更多的人親密接觸。沉睡的文物,憑藉文化創意「活起來、傳開去」,釋放更耀眼的光芒。
  • 【文化科技】數字敦煌引領敦煌藝術走出莫高窟
    敦煌遺產保護實現創新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提出了數字敦煌的構想,運用高科技手段為敦煌壁畫、泥塑還有洞窟分別建立數字檔案,將來用作敦煌文化展覽等多種形式,為文化遺產保護提出一種新的可能性。樊錦詩為數字敦煌項目立項不停奔走,申請科研基金,開啟數字敦煌項目,至今已經過去24年。
  • 樊錦詩:做好新時代敦煌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傳播者」
    「數字敦煌」使文物「活起來」,從洞窟中走到無法來到敦煌的大眾身邊,走到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實現敦煌文化藝術的全球共享。「數字敦煌」展覽中,觀眾可以戴VR眼鏡展開洞窟虛擬漫遊;1∶1實景洞窟三維模型的構建,將遠在大漠中的千年瑰寶展現在世人面前;「數字敦煌」上線,全球網民只要輕叩滑鼠,就可以進入「數字敦煌」資源庫,欣賞敦煌動畫,高速瀏覽超高清解析度圖像,並對30個洞窟展開720度全景漫遊。
  • 《詩寫敦煌》:文化傳承的當代意味
    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寫敦煌》,較系統、完整地描寫了敦煌的豐富內涵,形象立體地展現了敦煌的獨特魅力,是現代詩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成功突圍。羅小麗的詩,由早年的帶有舒婷詩特質的抒寫青春夢幻,到這本《詩寫敦煌》,帶有米斯特拉爾和申博爾斯卡式的顯示凝重博大的文化意蘊,既是詩人的文化轉型,也是一個時代審視自我、從千年的文化傳統中挖掘文化養料鼓動前行雙翼的縮影。
  • 開拓特色新文創IP長音頻領域,QQ音樂攜敦煌開啟千年壁畫有聲故事徵集
    新年伊始,由騰訊與敦煌研究院聯合打造的「雲遊敦煌」小程序,以創意和數位技術手段讓敦煌文化成功走進了千家萬戶。為進一步助力敦煌文化的賦活創新,QQ音樂從4月13日開啟為期半個月的「雲遊敦煌-故事徵集」活動,鼓勵用戶從敦煌千年壁畫的動畫故事中收穫靈感,通過錄製自己講述或解讀的敦煌有聲故事,分享對敦煌文化的體會及感悟。
  • 國風雅韻·華麗閉幕丨瑰麗敦煌:文化傳承的千年之約
    >「瑰麗敦煌——文化傳承的千年之約」在復旦大學吳文政報告廳拉開序幕。本次活動以跨界「演」、「講」,喚醒壁畫飛天,再現瑰麗敦煌。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通過視頻圖文,再次回味這場文化傳承的千年之約吧!活動開始前在光華樓展出的敦煌壁畫圖片展
  • 「數字敦煌」太震撼了!壁畫真真切切地呈現在眼前
    在甘肅敦煌。可你或許還不知道,網上也有個莫高窟。打開敦煌研究院官網,點開「數字敦煌」專區,足不出戶,便可大飽眼福。  想帶走壁畫上的色彩?並非異想天開。在敦煌文化創意體驗課上,你可以親手調製心儀的顏色,製作一支屬於自己的敦煌色系唇彩。  1600多年前的歷史與文化,揭開神秘的面紗,與更多的人親密接觸。
  • 數字敦煌:咫尺天涯,科技讓敦煌不再遙遠!
    藉助高科技手段,「數字敦煌」讓一批敦煌藝術精品通過數字平臺、數字展覽、手機App等途徑走出敦煌。在2003年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樊錦詩提交了《關於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建設數字影院和球幕影院等現代化多媒體演示場所,向觀眾全面展示莫高窟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石窟藝術經典。
  • 敦煌研究院邀你一起「點亮」莫高窟
    2月4日,敦煌研究院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騰訊在「雲遊敦煌」微信小程序推出「點亮莫高窟」功能,利用移動數位技術和區塊鏈技術,首次在線上重新呈現一千年前莫高窟的點燈夜景
  • 傳承文化 匠心打造 光大銀行敦煌聯名信用卡驚豔面世
    中國山東網10月15日訊 近日,光大銀行聯合敦煌博物館共同推出光大敦煌聯名信用卡,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匠心精神。光大敦煌聯名信用卡卡面設計取材於敦煌壁畫,有敦煌大智文殊白金卡、敦煌天宮伎樂白金卡以及敦煌五百強盜成佛菁英白金卡三種信用卡。
  • 當傳統文化「遇見」數位技術
    從2018年起,騰訊推出新文創戰略,通過技術、平臺賦予文化產業更多生機。這裡,我想和讀者分享幾樣代表性產品。  一個「雲端」程序。我們和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雲遊絲巾」,用戶可在線用敦煌壁畫元素自行設計絲巾,通過AI技術在線試戴,自由便捷地實現個性化定製。  一款手機遊戲。
  • 數字敦煌與樊錦詩
    石窟虛擬漫遊不僅使遊客更好地了解到莫高窟的歷史文化景觀,而且使每位遊客都可以通過「虛擬」媒體體驗,對洞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在實體洞窟之外的虛擬洞窟系統作深入的展示將有效減少遊客在洞窟參觀時滯留的時間,提高遊客接待能力,從而有效緩解洞窟保護和利用的矛盾,其最終的目的是保護壁畫。現在,「數字敦煌」和「虛擬洞窟」一道,已經成為了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的展示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