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醫生,一段別乎尋常的婚外情,彰顯人性

2021-01-11 孫柏勝八卦

這是一本曾經被禁的書,幾十年之後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後來獲了獎。故事的大背景書上個世界動亂的俄國大革命時期,背景十分的宏大,是俄國大變革時期。本以為自己寫了一部好作品,可是國人並不喜歡這部作品,甚至因為這部作品罵了作者好多年。所以就有這麼奇怪的一幕,作者得獎了,國人卻不認同。

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學天分,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出版了詩集,是前蘇聯文學史上很重要的人物。作為詩人的他,在國內影響深遠,就晚年的時候,他轉換了風格,寫了這部小說,最後獲獎了。而這部小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爭議呢?還是要從小說內容說起。故事的主人公是日瓦戈,整個故事講述的是他和情人的故事。

男主人公的成長經歷很悲慘,他的父親很有錢,可惜最後拋棄了自己和母親,最後,母親也去世了。還好他有個好舅舅,舅舅很關心主人公,把他培養成了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日瓦戈學的是醫學,幾年的學習結束之後,他娶了教授的女兒,家庭十分幸福美滿。本以為就這樣平靜的生活下去,可是一戰開始了,國家動亂。面對這樣的環境,他覺得自己應該為國效力,於是就當了戰地醫生。一開始,他覺得自己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救治受傷的士兵,後來,在和士兵接觸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當時沙皇俄國統治的腐敗。深知,這樣的制度是不合理的,改變不了百姓窮苦的生活,後來俄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了。日瓦戈覺得,這是一次進步,是對於封建制度的有力回擊,於是高興的跳起了舞。

可是最後的情形讓作者摸不著頭腦,因為列寧帶領著工人和農民革命成功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是不接受的,在他的心中,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這和他理性的思維有關,十月革命之後的蘇聯,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這場革命而改變,反倒是到處充斥的冒進思想刺激了主人公的神經。他沒有被革命的熱情衝昏了頭腦,而是思考革命勝利之後的問題。在別人的眼中他是這樣的格格不入,對於新建立的國家,他並沒有表現的十分開心。於是他開始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為了國家,他是願意奉獻的,但是面對這樣的情形難免覺得無助和糾結。

內戰爆發之後,主人公不清楚自己應該站在哪一方,最後沒有參戰,和妻子去了烏拉爾山。本意為戰爭只會發生在城市,後來,事實證明農村也不平靜。一支紅軍隊伍來到了山裡,發現了他,強制讓他做隨軍的軍醫。軍隊裡,除了當醫生,日瓦戈還被人脅迫拿起武器,當起了軍人。可是對於沒有打仗經驗的主人公來說,這確實很為難。面對兩軍開戰,日瓦戈下不去手,在他的腦海裡只有人道主義。後來一次機會,他逃出了軍隊,回到了烏拉爾山。很不幸的是,當主人公來到家裡的時候卻發現家裡人都逃走了,去了國外。在這種失落的狀態下,情人安慰了主人公。情人拉拉的命運更悲慘,小的時候父親去世,甚至被被母親的情人給誘姦了。後來,她碰到了一個科學家,本以為這樣悲慘的生活就要結束了,可是當丈夫知道自己被誘姦的事情之後,離家參軍走了。就這樣,丈夫拋棄了她和孩子,可是拉拉不甘心,去前線當護士,希望能夠見到丈夫。機緣巧合之下,拉拉和主人公相遇了,兩人生活在了一起。兩人的三觀很合得來,或許這和他們相似的悲慘經歷有關,可是在別人眼中,這樣的結合是不被允許的,就這樣,兩個人分離了好幾次,後來又發現離不開對方,又重新在一起。

也正是這樣的分分合合,他們的感情更加的堅定。這本書之所以飽受爭議,原因很簡單,國人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用的是一般的思維去讀的,很顯然,這個愛情故事在那個年代裡是和人們的思想相違背的。畢竟,這只是一部藝術作品,他含有作者的想像部分,我們應該拋下世俗眼光去看待這個故事,去看待這段感情。在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對於愛情的定義,在苦難中,愛情更多的是兩個人相互陪伴,相互理解。有時候,批判並不是不認可而是這本書戳到了人們的痛處,讓我們更加有理由相信,這段感情是真摯的,是超脫世俗的。

相關焦點

  • 【賞析】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薛君智的《帕斯捷爾納克的生活與創作道路——兼論〈日瓦戈醫生〉》指出,作品所涉及的眾多主題都圍繞著十月革命前後俄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問題這一中心主題,帕斯捷爾納克通過日瓦戈的一生揭示了俄國知識分子和時代的矛盾、和革命的衝突。他分析了這種矛盾起因的三個層次:日瓦戈的基督福音是歷史基礎的歷史觀,他個人的高度自我中心,日瓦戈根深蒂固的人性論觀念。
  • 日瓦戈醫生——被拋棄的諾貝爾獎
    我讀的一本書--《日瓦戈醫生》是俄國著名小說家帕斯捷爾納克的最後一個作品,也是他唯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部作品,該作品曾經被封殺了30年,因為小說中講的是一個婚外情的故事。在一戰時期,日瓦戈是有抱負的好青年,在學完醫術後,他當上了一名醫生,本來他就是想憑藉一己之力去救死扶傷的,結果卻深深感受到沙皇統治的腐敗。隨著二月革命的爆發日瓦戈開始旋轉跳躍,期待著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
  • 《日瓦戈醫生》:但願日日天亮
    無疑,作為文學作品,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曾有諾獎之殊榮;作為電影,美國人製作的《日瓦戈醫生》也擁有了奧斯卡的提名,不可謂不成功。這部長篇甚至被評價為繼列夫·託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後俄國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也如同另一部榮獲諾獎的作品——肖霍洛夫的《靜靜的頓河》一樣影響深遠。
  • 李大興:永遠的日瓦戈醫生
    大抵文學若時代烙印太深又沒有穿透人性的力量,就難免浮雲的命運;避重就輕乃至是粉飾昇平的,在某個時代拐點更難免速朽。數帆老人枚舉的蘇聯文學作品數量之多,令人瞠目結舌,絕大部分出版在五十年代。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研究統計,感覺上只怕比其他國家的翻譯作品總和加起來都要多。
  • 《方方日記》與《日瓦戈醫生》
    《方方日記》的美國出版方哈珀柯林斯出版社,也是62年前蘇聯作家帕斯捷爾納克的名著《日瓦戈醫生》英文版的出版方——歷史似乎故意安排了一場諷刺性的巧合,將兩本文學水平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的著作賦予了幾乎相似的命運。
  • 《日瓦戈醫生》
    米沙·高爾東是一位猶太律師的兒子,也住在那裡,日瓦戈和高爾東成了生死之交,跟他倆一起做伴的還有教授的女兒冬妮婭。日瓦戈畢業後娶了冬妮婭。他們的婚後生活很美滿。戰爭爆發前夕,冬妮婭生了個兒子。日瓦戈應徵上了前線,在一所戰地醫院當醫生。他負傷後,在戰地醫院裡遇到了女友拉拉。拉拉母親的情人科洛夫斯基姦污了剛剛成年的拉拉。安季波夫是一個工人出身的科學家,他同情她們母女倆的處境,後來就娶了拉拉為妻。
  • 日瓦戈醫生事件
    在「日瓦戈事件」中起了關鍵作用的費爾特裡內利,雖然是意共黨員,行事卻十分獨立,一旦認識到《日瓦戈醫生》的文學價值——他請來的翻譯對他說「不出版此書將是對文化的犯罪」,他堅決拒絕了蘇聯當局停止出版的要求。1957年11月,《日瓦戈醫生》義大利語版面世了,立刻成為暢銷書。
  • 《日瓦戈醫生》——諾貝爾文學名著
    《日瓦戈醫生》(俄語: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是蘇聯作家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7年。該作描述俄國醫生尤利·安得列耶維奇·日瓦戈與妻子冬妮婭(Tonya)以及美麗的女護士拉拉(Lara)之間的三角愛情故事,被認為是一部帶有自傳體裁的作品。
  • 宅在家裡看名著:巴黎聖母院、戰爭與和平、日瓦戈醫生
    艾斯米拉達「刑場救命」流浪詩人格蘭瓜爾,與卡西莫多「刑場救命」艾斯米拉達,都彰顯了人性的魅力!《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託爾斯泰的鴻篇巨著。在作家班上學時,我花費一個月的時間閱讀了肖洛霍夫的四卷本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實在沒有勇氣閱讀同樣是四卷本的《戰爭與和平》了,就再也沒有閱讀。
  • 大衛·裡恩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日瓦戈醫生》,真正意義的紅色經典
    一片冰心在夜壺美國影片《日瓦戈醫生》是「大衛·裡恩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改編自蘇聯作家、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的同名小說,編劇為羅伯特·鮑特)。大學醫科畢業後,日瓦戈當了外科醫生,一戰時應徵入伍,野戰醫院效命,「十月革命」後回到莫斯科,家裡擠滿難民。蘇維埃視他為舊軍官,態度生硬,出言不遜。戰後莫斯科供應極差,糧食緊缺,燃料短缺,日瓦戈凍餓交加害上了傷寒。迫不得已,日瓦戈到街上掰些木板,揣在懷中,帶回家中被當成小偷追打。
  • 《日瓦戈醫生》:有一種追求叫「日瓦戈精神」
    《日瓦戈醫生》是俄國著名詩人帕斯捷爾納克的長篇小說,它被認為是俄國繼《戰爭與和平》之後,另一部用廣闊的題材書寫歷史的偉大史詩。它幾乎涉及了20世紀前50年俄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觸及了道德、宗教、法律、政治、哲學等一系列問題,寫出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
  • 《日瓦戈醫生》手稿被偷帶出境 後被中情局秘密運回
    他離開時帶走了帕斯捷爾納克首部小說的書稿,以及作者託付的一句話:「這是《日瓦戈醫生》,願這本書流傳全世界。」《日瓦戈醫生》的多種譯本在世界流傳的同時,帕斯捷爾納克在蘇聯國內遭到了疾風驟雨般的輿論抨擊,而美國中央情報局則秘密印刷了一批俄文版《日瓦戈醫生》,偷偷運進蘇聯。《日瓦戈醫生》被捲入冷戰雙方意識形態鬥爭的漩渦。
  • 動物莊園裡的日瓦戈醫生們
    《日瓦戈醫生》手稿膠片。這一備忘錄屬於最新解密的130份CIA文件,這部分文件詳細解密了《日瓦戈醫生》當年在西方出版與CIA之間的關係。這批文檔也證實了過去幾十年來CIA與《日瓦戈醫生》出版之間的隱秘關係。根據這批解密檔案,CIA不僅幫助《日瓦戈醫生》在西方出版,還通過秘密行動將俄語版《日瓦戈醫生》運回俄羅斯,通過隱秘網絡讓這部小說在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流通。
  • 中情局曾暗助《日瓦戈醫生》在蘇傳播
    儘管一度遭禁,《日瓦戈醫生》在「鐵幕」兩側產生過巨大影響。    利用《日瓦戈醫生》「在蘇聯公民中播下懷疑的種子」,甚至「考慮讓它得諾貝爾獎」    1958年1月,一個包裹抵達位於維吉尼亞州蘭利的中情局總部,那裡面裝著英國情報機關寄來的兩卷膠捲——《日瓦戈醫生》的微縮照片。    英國人主張,這本由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所著的小說,可以在鐵幕上打開一道縫隙。
  • 【名著版電影】《日瓦戈醫生》(在線播放)
    《日瓦戈醫生》01《日瓦戈醫生》02《日瓦戈醫生》03《日瓦戈醫生》04    幼年喪母的日瓦戈(Omar Sharif 飾)被過繼給母親的朋友,自此與繼母一家的小女兒冬妮婭一同成長,並順利修完醫學專業,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生。
  • 《日瓦戈醫生》: 一本曾被視為刀劍的書
    這一政治觀點和消極的創作傾向,出現在小說《日瓦戈醫生》中。小說《日瓦戈醫生》,出版於1957年,歷經十年完稿,是帕斯捷爾納克畢生最重要的作品。小說講述了在俄國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俄國醫生日瓦戈與妻子冬妮婭、美麗的女護士拉拉之間的三角愛情故事。
  • 《日瓦戈醫生》:雪和泥的春天
    《日瓦戈醫生》裡有一章叫「粘滿白糖的花楸樹」,講日瓦戈被擄至遊擊隊後到脫險的經歷,標題意象裡甚至加入了味覺。花楸樹長在遊擊隊營地所在的高坡下,落滿了雪,遊擊隊員要突出白軍的包圍,那些中了彈的遊擊隊員,血流在雪地裡,凝固成土,眼望著似乎甜絲絲的樹,人的氣息慢慢地從他們漸漸暗淡的眼神裡消散。
  • 《日瓦戈醫生》,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
    《日瓦戈醫生》,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故事金色的秋風送走炎炎夏日,斷斷續續大半年之久,《日瓦戈醫生》終於要看完了。電影還沒有看,不過,據網上評論,有個老先生說,「1992年春節前,朋友給了我電影《日瓦戈醫生》的錄像帶。我和妻子在大年夜的深晚觀看錄像帶。年幼的女兒和年邁的老外婆及母親此時都已入睡。三個多小時的片子讓我們泣不成聲。」
  • 《日瓦戈醫生》:春天會來,有人卻在冬天離開
    帕斯捷爾納克是蘇聯著名詩人,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就是被諾貝爾文學獎褒獎的《日瓦戈醫生》。《日瓦戈醫生》講述了渺小的個人在宏大的時代變革中漂浮不定的命運。20世紀上半葉的俄羅斯歷經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變革:昨天還是沙皇統治,今天就是資產階級政權上臺,數月後布爾什維克又將資產階級政府推翻,然後白衛軍復闢,接著又被消滅,接下來是新經濟時期,全部有產階級、知識分子大改造……日瓦戈少年喪母,在舅父的庇護下長大,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和作家,和他曾經寄居的教授家的女兒冬妮婭結為夫妻。後來,日瓦戈做過前線醫生,情勢所迫帶著家人流離輾轉。
  • 穿越現實裡的種種「不可能」|評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在經歷過幾部未完成的半成品之後,他在1946-1955年間,創作完成了後來獲得諾獎的《日瓦戈醫生》。 代表作《日瓦戈醫生》獲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 1.「奇蹟」是《日瓦戈醫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於「講故事」的熱愛,在帕斯捷爾納克的幼年便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