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派50萬秦軍已徵服百越,秦朝滅亡時趙佗為何不回師救秦?

2020-12-22 惟楚說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強大的朝代,它橫掃了已經存在了800年的楚國、齊國、燕國,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勢毀滅了有200多年歷史的趙魏韓。這些諸侯國在中原大地上互相爭戰了數百年,即便是春秋五霸這樣的霸主,也做不到這樣的程度。後來讓漢朝苦不堪言的匈奴,也不是秦朝的一合之敵。

但是,可惜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國建立,公元前207年秦國就滅亡了。為什麼秦國會如此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這其中固然有秦二世殘暴無道的原因,但是更大的原因則是秦朝軍事力量的內輕外重。秦國的真正精銳,長城軍團和南徵軍團都在外面開疆拓土,真正與項羽作戰的不過是章邯隨手拉起來的一隻囚徒組成的軍隊。

但是,就是這樣,六國當中也只有項羽才能頂得住秦朝這種隨手拉起來的囚徒軍隊,其他人根本不是章邯的對手,從這裡也能看出秦朝的軍隊組織能力之強了。不過,我們還是免不了問一句:為啥已經平定百越的趙佗不回師救秦呢?長城軍團就說怕匈奴南下,可是南徵軍團已經平定了百越,為何不回來呢?

以章邯帶的那些連雜牌軍都算不上的囚徒都能打得六國抱頭鼠竄(除了項羽之外),那麼如果趙佗帶著他的百戰精兵回國來鎮壓六國的叛亂,一定可以「藥到病除,可是為什麼直到秦朝滅亡趙佗也沒有回國援助呢?這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因,小編在下面給大家一一分析。

其一,秦朝滅的真的太快了,趙佗他們完全沒有反應過來。陳勝吳廣起義時間為公元前209年秋天——考慮到趙高在不斷的封鎖消息,前往百越的交通困難,可能消息傳到趙佗這邊已經是接近公元前208年了。而秦國在公元前207年就滅亡了——這在秦國的歷史上從來沒有敗退得這麼快過。

即便是秦國建國之初,到處與西戎作戰,缺衣少食的年代,他們也沒有因為一年的時間就被敵人打破過都城。而後來周天子把岐山以西賜於秦國後,擁有了關中的險要地形,秦國的都城幾乎就很少被外敵接觸過——因為根本打不到秦朝的都城之下。而此時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卻只一年(在趙佗眼裡)就被打垮,這簡直就是不可想像的。

其二,趙佗不敢動,他的根基不穩。趙佗本身並不是南徵軍團的總指揮,他是在公元前208年才接任南徵軍團的總指揮的位置的——因為原南海郡尉任囂病重,並將南海督尉的位置交給了他。所以,不管是任囂還是趙佗,其實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派兵回師救秦,因為任囂已經快不行了,而趙佗當時才剛剛接管軍權,根本沒有徹底掌握軍隊。

與此同時,嶺南地區可不僅僅只有任囂這一支隊伍,任囂只是南海郡的總指揮而已。此時嶺南還有象郡、桂林郡各有獨立的軍政長官,他們根本就不會聽趙佗的。實際上此時他們都不敢動,誰敢先動誰就可能被別人給吞併——畢竟這時候距離分封制的時代還不遠,誰不想自己割地當個諸侯王呢?而趙佗果然在公元前206年發動了對象郡和桂林郡的進攻。

其三,趙佗和南徵軍團也不是秦國的死忠分子。古人多以國為姓,就像趙高是趙國人一樣,趙佗其實也是趙國人。二人都是趙國人,而且在秦國的滅亡過程當中還扮演著同樣推波助瀾的作用,你很難不想像,這裡面沒有一點兒陰謀在內。是不是趙佗受到了趙高的某些暗示或者是明確的書信告知呢?不得而知。

與此同時,南徵軍團的成分也很複雜,他們並不是老秦人組成的軍團,而是秦國最不受歡迎的人組成的一支被「流放「的軍隊。他們的身份大多是「逋亡人,贅婿,賈人」。知道秦國歷史的人都會知道,自從商君變法之後,商賈在秦國就不受歡迎了;而「通亡人「則是流民,也是秦國最討厭的惰民;至於贅婿,也是秦始皇極其討厭的。

所以他們被派出來遠徵百越,內心當中的恥辱、不敢、怨恨,估計是要遠遠大於榮譽感的。此時秦朝突然遭遇了大危機,他們會積極的跑回去拯救那個比秦始皇殘忍的多的秦二世嗎?而且還是冒著生命危險,他們這樣做值得嗎?顯然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不值得,何況他們很多人還與秦國有不共戴天之仇呢。

所以綜合這些因素,趙佗最終選擇在嶺南按兵不動,割據稱王。

相關焦點

  • 50萬秦軍不回防致秦國滅亡?就算秦始皇復活,他們都未必回來
    而駐守嶺南的秦軍不回防,也成為後世大家討論的一個焦點,認為如果駐守嶺南的秦軍回防,那麼秦國可能就不會滅亡了,畢竟那裡有號稱50萬大軍啊,這是多麼強大的一支軍隊。也有人說是秦始皇曾經下令,嶺南的軍隊,無論中原發生什麼事情,都不得回援,個人認為這都是扯淡的。
  • 秦始皇以武力徵服六國,那麼百萬秦軍在秦滅亡時為何沒有出現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僅用十餘年的時間就橫掃六合,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的國家,但秦朝也僅存在了十四年之久就滅亡了,那麼很多人奇怪,秦國以武力徵服六國,在秦朝滅亡時,那麼秦軍到哪去了?在秦始皇橫掃六國之後認為「六王畢,四海一」,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目標轉移到了南越這個蠻夷之地。派遣以屠睢、任囂、趙佗為首的五十萬秦軍主力南下徵戰百越之地。這支隊伍為秦王朝平定了嶺南地區,同時在趙佗的帶領下在當地進行文化傳播,促進中原文化和南越文化的融合,並鼓勵士兵在南越這個地方生兒育女,同化南越民族。
  • 秦末天下大亂秦朝危在旦夕,戍守百越的50萬秦軍為什麼不回師救援
    由此可知,各地農民起義遍起之時,秦朝不是沒有兵馬,而是國內主要的兵馬都各有重要的任務。50萬秦軍在北方守長城,抵禦匈奴;50萬秦軍在戍守嶺南,鎮壓百越地區,同時也是開發百越地區。史書《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當是時,秦禍北構於胡,南掛於越,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
  • 秦朝滅亡時,百萬虎狼之師的秦軍主力去哪裡,有三個去處
    一、秦始皇南徵百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用兵最多是楚軍,秦始皇滅亡楚國動用了60萬大軍,隨後不久整個天下歸於一統,這個時候的秦軍再加上六國降軍,兵力達到百萬之多,面對這麼多的軍隊,秦始皇並沒有讓軍隊解甲歸田,而是繼承徵戰四方、開疆拓土。
  • 50萬大軍看著秦朝滅亡卻按兵不動,是不想救還是?
    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徵服南越所調動的軍隊達到了驚人的五十萬之眾。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長達三年的戰亂中,戍守嶺南的五十萬秦軍竟然坐視秦朝滅亡而無動於衷。這是為什麼呢?在巨鹿之戰中,項羽只有幾萬起義軍。
  • 周文強說,秦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秦軍主力沒有回師勤王
    周文強說歷史上的秦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秦末內亂的時候,秦軍主力都在外戍邊,沒有回師勤王。如果秦朝的百萬戍邊大軍回師,哪還有劉邦項羽他們什麼事兒? 首先目前並沒有任何史料記載,秦始皇曾下過命令,讓戍邊秦軍不得回師勤王。而所謂秦朝滅亡時的百萬戍邊秦軍,更是無從談起。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秦軍大致被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於上郡戍邊的長城軍團、戍守京畿鹹陽的關中軍團、於嶺南駐屯的南方軍團,於原六國故地駐守,維持治安地方軍團。
  • 「嶺南始祖」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是因為秦始皇的密令嗎?
    趙佗是開發嶺南第一人,他本是秦朝統一嶺南時的一員將領,在秦末中原戰亂之際,他並沒有揮師北上挽救秦國,而是趁亂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為王。趙佗不去救秦國,不是因為秦始皇的密令不讓他救,而是因為他無心也無力救秦國。
  • 秦朝滅亡時,那些秦軍和老秦將都去哪了?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隨著大澤鄉一句豪言傳唱開來,秦朝也唱響了帝國最後的絕響。可當義軍風起雲湧般血戰巨鹿、挺進函谷關時,昔日一統六合的大秦精銳為何都銷聲匿跡了? 早前,有人曾質疑:「王翦滅楚後,60萬秦軍為何不北上固守王土?」這個問題讓秦軍去向成了千古謎團,也讓受儘先王恩惠的王家臉上蒙羞。
  • 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趙佗是始皇帝一掃六合之前,有名的十大將軍之一,深受始皇帝器重和提拔,對於秦的感情應該很深,而那五十萬王者之師更是關中老秦人,怎麼也是無動於衷的,家鄉的父老鄉親都要滅亡了啊,怎麼就不動呢?項羽不可怕,那是什麼可怕?他們發現了什麼?難道始皇帝有什麼密詔?密詔內容是什麼?
  • 秦國平百越,秦始皇一個舉動勝過數十萬秦軍?
    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其實在滅六國前,似乎已經做了一些戰略部署,在楚國剛滅亡後,此時的楚地盤踞著數十萬秦朝大軍,此時的秦朝大軍已然經過修整,在我們看來,六國已平,這些秦軍應該留下小部分整理楚國舊地,大部分應該回秦國了,但是反常的是,這些秦軍沒有回國,反而繼續向南進發,向百越發起了進攻。
  • 趙佗為什麼固守五十萬大軍,而親眼看著自己最忠實的大秦帝國滅亡
    趙佗被秦始皇委以重任,雖然是副將軍,但是帶領的秦國大軍卻有五十萬。連秦始皇最為信任的將軍蒙恬所帶的對抗強悍的匈奴軍隊的秦軍也僅僅只有三十萬而已,而趙佗所帶領的就有五十萬!可見秦始皇一方面是想萬無一失的拿下嶺南,另一方面也出於對領兵將軍的信任。趙佗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可是為什麼秦始皇死後,二世時期,秦朝危難,趙佗身為秦朝的十大將軍之一,卻按兵不動呢?
  • 秦朝滅亡時,老秦人的正規軍在幹什麼?
    最近網上一種論調大行其道,說秦朝滅亡時,秦朝的正規軍30萬在防守匈奴,保衛華夏的北大門。60萬在鎮守百越,守衛華夏的南大門。項羽、劉邦之流之所以能大敗秦軍,因為和他們作戰的是章邯所率領的囚徒軍,壓根不是秦軍主力。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偏頗的,國之將亡,秦軍主力怎麼可能坐視不理。這種說法大行其道的根源就是人們心裡對秦軍戰鬥力的突然暴跌始終是有疑問的。
  • 秦朝末期,鹹陽朝廷為什麼連一支正規軍都沒有?秦軍主力去哪了?
    眾所周知,秦在統一六國的時候擁有一支規模相當龐大的軍隊,一言不合就能派出數十萬大軍去攻打其他國家。按理說,統一六國後,秦朝的軍事實力應該更勝於前。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面對義軍步步逼近時,秦朝統治者卻一籌莫展。直至數十萬義軍殺到鹹陽城附近,迫於無奈的秦二世才下令讓少府章邯去將驪山刑徒臨時組編成一支軍隊去對抗義軍。那麼問題來了,秦朝末期,鹹陽朝廷為什麼連一支正規軍都沒有?
  • 秦國滅亡時,南擊南越的60萬秦軍為什麼沒有回師救駕?原來是這樣
    秦國滅亡時,南擊南越的60萬秦軍為什麼沒有回師救駕?原來是這樣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可謂是千古一帝,但這個強大的王朝壽命並不長,很快就被推翻,但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當時秦始皇曾派60萬大軍去攻打南越,可為什麼在國家危難之際,這60萬軍隊沒有回來呢?
  • 當年趙佗在廣州建立南越國,原來的百越人去哪了?
    秦朝軍隊為了拿下百越,耗散了大量的兵力財力。公元前218年。      50萬秦軍徵服嶺南,付出了重大犧牲,在兵員補充和物資供應上,秦始皇甚至親自坐鎮湖南,進行指揮,並動用大量人力,修建了靈渠。在秦軍持續不斷的打擊下,百越族要麼被滅要麼臣服,要麼遷徙。
  • 秦朝滅亡時,曾經橫掃六國的百萬秦軍呢?為何只剩章邯20萬軍隊
    每每提及秦始皇,人們不禁讚嘆他一統六國的風採,然而強盛的秦朝卻在完成統一大業的14年後,就走向了覆滅。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秦始皇能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橫掃六國,靠的就是蒙恬、王翦和章邯這幾位名將,和一支戰無不勝的百萬雄軍。那麼在秦朝滅亡之時,這支橫掃六國的百萬大軍呢?
  • 秦朝滅亡時老秦人的正規軍在幹什麼?
    此外,他又派屠雎、任囂、趙佗等率五十萬大軍,分兵五路攻打「百越」地區,這些百越部族盤踞浙江、江西、福建、廣西、廣東以及越南北部等地。 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殘兵果然伺機而動,紛紛起兵復國,而分散在各地的秦軍人地皆失去。陳勝將周文逼到函谷關,秦朝不得不徵發驪山的勞工和囚徒充軍入伍,由章邯帶隊,最後擊敗陳勝。而這些勞工和囚徒原本是六國民眾,在章邯擊敗陳勝後,慢慢納入正規秦軍,後來才能在定陶之戰中擊敗項梁。
  • 嬴政走了,大秦帝國存亡之秋,嶺南軍團拒絕救大秦,蒙冤上百年
    這是今天韓信和 大傢伙 一起討論的歷史話題:首先韓信認為救不了,除開歷史問題不說,就算是秦始皇下令讓嶺南軍團勤王,他們也無能為力,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原因,其中關於秦始皇下令讓嶺南軍團不得回援爭議最大,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下。秦朝嶺南軍團為何不回師救援?
  • 秦朝滅亡時,南北兩支秦軍在幹嘛?一個被項羽滅,一個自立門戶
    其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秦朝亡了,北方邊軍壓根不可能存活下來,更別提抵抗匈奴。當初蒙恬率30萬大軍北上,「暴師於外十餘年」,所需的物資都是由王朝提供。如果秦朝被推翻,繼任的王朝可能乖乖地向前朝留下的大軍提供糧餉嗎?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秦王朝就是秦軍的皮,沒有皮,秦軍怎麼活下去??
  • 秦末大動亂,趙佗五十萬秦軍為何不去守護秦國?原因很心酸
    我們都知道,秦國自從商鞅變法開始,花了近一百年的時間的來一統天下,而秦朝,這個秦始皇締造的王朝,才過了短短的十四年,就滅亡了。不得不說,秦朝的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胡亥集昏君與暴君為一體,加上趙高這一種千古大奸之臣,秦朝怎麼會不亂。秦始皇留下的精銳大臣,勇猛的將軍,一幫忠良都被趙高殺害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