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功法之脊柱運動

2020-12-23 睡羅漢練太極

太極脊椎的湧動,脊椎在人體中佔有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起到了支撐身體和傳遞力量的作用,無論是從養生健身和技擊以及正常的生理活動,它都擔負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人跟其他動物的區別就是語言和人的直立行走,由於直立行走改變了脊椎把手解放出來,在武術當中,脊椎通常叫做大龍,把這條龍盤活了,盤開了,那麼你的身體各部分再打開就水到渠成了。

對於龍虎二勁的開發與鍛鍊都相當的重視的。假如一個人脊椎受了傷,不僅是不擔力,你連最基本的動作都無法完成,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比方說太極拳當中有一個倒卷肱,如果這個脊椎你不能練好的話,倒卷肱你是打不出這種氣勢的,倒卷肱按其老譜上說,勁從尾閭向上通命門,過夾脊是三過其背。其實就是走了一個圓,道家叫小周天,(周天有:大小周天。氣運周天,氣脈周天,子午周天等,將在以後分講)那麼打出來的也只是一個架子,我們就把他說叫做操和舞,而陳氏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如果沒有脊椎的盤活,你這個纏絲和螺旋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龍虎二勁的功法練習歷來是密不外傳的東西,各家練法雖然都不一樣,但是其核心的東西不會變,誰掌握了核心功法?誰就掌握了武術的本質東西,武術的理論在網上到處是,但是具體練法卻很少有人去說或者說說的不清楚,因為稀少而顯得彌足珍貴,任何一樣東西,必有其自己的核心價值,才是其存在的理由,因為其它代替不了。然以核心的東西並不複雜,而且是相對簡單,這就是所謂的大道至簡,可以說簡單到你都不相信,所以說玄者之玄以為妙,玄妙之門不可說,不可說。

相關焦點

  • 健身氣功——太極養生杖功法特點
    健身氣功太極養生杖取意「太極」陰陽和合、天人合一、內外和諧等傳統文化理念,借鑑《導引圖》中持杖圖像和「以丈(杖)通陰陽」表現功法特徵,繼承了傳統持杖功法的精要,整套功法動作柔和緩慢,舒展連綿,動靜相間,意境優美,意氣相隨,好學易練,易於推廣普及。
  • 這個功法練不到,打太極勢必軟綿綿
    打太極拳真的不用力嗎?其實是指不用拙力,意與力是相互作用的,反過來,沒能力,意也就沒有作用。太極拳高手陳發科先生曾說過,「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拙力,但不說用意不用勁,太極拳可稱為「朋勁拳」。這裡所說的朋勁,就是太極拳的核心功法——肢體放長,沒有肢體放長,打起太極拳來就會軟綿綿的,缺乏內勁。陳發科拳勢第一,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 太極拳是脊柱健康良醫
    點擊「傳統楊氏太極拳班侯直系」關注我☀ 河北邯鄲,太極之鄉,楊武氏太極拳發源地。
  • 太極拳訓練重要功法:「順勁」、「摸勁」
    太極拳裡的順勁是拳術中的一種功法。利用順勁的功法來捋順身體的各部,這種功法練出的功力,有其特殊的含義及內容,不同於一般生活或工作的習慣用力方式方法。一般稱自身的先天之力為「本力」,而通過拳術功法訓練得出的力則稱為「功力」或「內勁」。這種功力是增加太極拳術的技術含量各項素質所特有的力,通過自身的順勁習練,在運動中就能訓練出身體的鬆柔、圓活、順整。
  • 龍身蛇行太極•五行功法
    龍身蛇形太極拳簡介龍身蛇形太極拳分基本架龍身蛇形太極——五行功法(1)突出了龍身蛇形太極拳強身健體養身的功效。通過五行對應心、脾、肺、腎、肝的龍身蛇形太極拳動作,打開人體經絡,對應手太陽、少陽、太陰、少陰,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帶動身體心包經、脾經、肺經、腎經、肝經、膀胱經運動,調節身體內五臟六腑的太極健身運動處方。
  • 八式是真正的太極入門功法|八式訓練營營員體會
    但願康老師及太極觀真的老師們會帶領著我們大家朝著觀真太極之頂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再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徐良英康老師的結業致辭視頻再一次讓我感動。最應該祝福的應該是您康老師,是您們統領的全民太極平臺。您用理論讓我們換腦,您用心法給我們訣竅,您用功法讓我們入門。在即將結束訓練時,真是說不盡的感謝,道不完的感慨。在大環境不盡人意的情況下,您為我們開闢了一片綠野,一塊淨土,一座精神家園。在這裡我們不僅修煉功法,心靈也似找到了源泉。
  • 健身功法五講之易筋經 調節你的脊柱及神經系統
    健身功法活筋骨,居家練習戰疫情。因疫情緣故,很多人久居家中,如何增強抵抗力、活絡筋骨成剛需。人民體育運動與健康研究院特邀導引養生專家魏勝敏博士,推出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馬王堆導引術、八段錦等「健身功法五講」。
  • 健身氣功 太極養生杖功法源流
    據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周世榮研究員《馬王堆導引術》一書對《導引圖》中持杖圖像考證:「作屈身轉體運動狀,雙手持杖,兩手左上右下,文字注釋為以丈(杖)通陰陽。」說明利用杖導引、行氣達到養生健體的方法,已被人們所認識和運用。從古代原始形態祛病健體的「舞」,到導引、仿生、按蹺、行氣等多種氣功養生方法的發展脈絡中,看到有用「杖」導引肢體的形式,表明了歷史上曾出現的一種利用器械輔助導引的方法。
  • 從脊柱運動的四種基本形式認識脊柱運動的規律進而掌握力從脊發
    這是對脊柱結構功能的錯誤認識,一旦脊柱側彎消失人體直立姿勢的穩定性將受影響,腰椎生理曲度前凸消失變直,人體負重及維持腰部穩定的功能將被破壞,後果不堪設想。先人鍛鍊脊柱的說法、目的、手段、意義、功法均已不是原傳或原意。經云: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請主意是「骨正」,非「正骨」也。一,保護功能,脊柱具有保護椎管內脊髓和神經的作用,在運動中,發揮減震作用。
  • 漫漫太極路,道藝自然成
    本人是通過八卦掌的基礎訓練功法過了筋骨關的!真的很苦很累很痛!當然是痛並快樂著!比如開肩開胯拉脊柱,我主練太極,所以在沒有介入太深,那就雜而不純了!然後,就是站混元樁無極樁三體式,找結構!把站樁的要領都要站到位!真的不是傻站!誰給你說,只要傻站1-2個小時,功到自然成!那是忽悠你的!
  • 太極拳經精要
    (有心練松,無意成剛)    一、站樁的意義:    現在練太極拳的人,大多數對站樁的功法作用缺乏認識,尤其是不明白太極拳理論和功法的人。他們認為練太極拳站樁枯燥無味,又吃苦。一開始練拳便急於練拳架,好像拳架動作就是一切,以為只要有拳架就是懂得太極拳了。有的雖也按功法站樁,但只走過場,不肯認真下功夫。
  • 對古傳太極功法公益傳播活動的認識和感想
    我很少出汗,別人運動的大汗淋漓,我身體才熱!便秘,頭疼,腿部靜脈曲張,一直困撓著我;我還有心肌缺血,每年單位體檢,心電圖都不正常,隨身帶著複方丹生滴丸,心裡難受時就吃,吃了好幾年。這兩年一直跟隨葛老師練功,通過這兩年的站樁,練周身行氣法,十三式,這些症狀都慢慢消失了!不怕冷了,腰也熱了,今年體檢,心電圖也正常了。
  • 我對脊柱放鬆功的習練體會
    編者按:四川蒼溪拳友趙榮芳,清荷詩人,2016年7月註冊參加太極莊函授學習,11月參加練腰面授培訓。如此跟著混了一段時間,脊柱放鬆功斷斷續續練了幾個月,沒有多大的感覺,也沒有感覺到多大的作用。直到莊老師去年11月來蒼溪辦練腰培訓班時,強調練基本功的重要性,又專門講了人的脊柱結構及生理常識,介紹了「脊柱放鬆功」習練要點和方法,那時我才真正認識到脊柱放鬆功的重要性,也才開始認認真真堅持習練基本功。    認識了修煉基本功的重要性,我再也不偷懶了,每天堅持做完所有的輔助功法等基本功。
  • 融入太極拳纏絲功法,一套《功力太極棒》,增長內功不用愁
    4節課,120分鐘,黃剛老師教你學會一套快速提升太極拳功力的太極棒!功法獨特,增長內功不用愁!太極棒外表平淡,其實鋒芒內藏,功法獨特,能助人修心養性,也能助習練者增長內功。它的修練要內勁走螺旋,外勁運纏絲。
  • 張氏忽雷太極拳八大功法
  • 傳統功法:站樁與核心力量
    中節又分三節:自頭至主心骨為中節之梢節,從主心骨至臍為中節之中節,從臍至兩臀為中節之根節。根節又分三節:兩腳腕為梢節,兩膝為中節,胯為根節。這其中的根節就是人體的核心區域。肩為根節可沉肩發力穩固進攻方向。臍至兩臀為中節之根節,空胸實腹氣沉丹田為全身重心之所在。臀為根節能斂臀坐胯身體穩固。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武術將肩關節周圍、從臍到臀到胯關節周圍的部分稱為根節即核心區域。
  • 鄭子太極拳功法概要
    民國91年師從王錦士大師,獲鄭子太極拳、推手、劍、刀、散手之傳承,一窺鄭子太極拳堂奧。師訪仙山及其亦為人師後,唯恐功法傳承日久散成片鱗半爪,故謹遵師訓「善與人同」,著書以為之記。功架姿勢與腿部肌肉群能力不足,會先出現膝蓋疼痛;雖已精熟套路動作規格及要領,卻不知內在功法,也無法領會太極拳內在勁道;將太極拳結合氣功玄學而另闢蹊徑,造成太極拳是修練氣功或年長者專屬運動的誤解……本書循序漸進,分為四大章節,讓你練拳時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與概念:第一章是套路探討
  • 較快通脈的功法
    本功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直接從宇宙中吸收真氣,增強通脈「功力」;二是通過鍛鍊三脈使真氣更易於通行三脈;三是將脊柱的上下運動想像為真氣的上下「流動」,避免了一些功法中完全「空想」式的通法所帶來的難於入靜或妄於執著等弊端。1.預備式:松靜站立,面帶微笑。深吸一口氣,此時脊柱會自然向 走上挺直,意想自己長高長大,達頭頂青天,腳踏實地,之後回復自然呼吸。
  • 邊氏太極回春功:22式詳細介紹!
    龍伸展功本功法雙手的三環運行,和身體髖胯的前後擺動,這兩個動作相輔相成,運動刺激了身體中的十四條經絡;由於功法外導內行的功力,能夠使體內氣息加快流動起來,使人體的陰陽趨於平衡。而經絡的更好暢通,氣息的加快流動,又會促進臟腑器官功能的提高。14.
  • 「太極尺棒」是什麼?如何運用它來輔助我們練習太極內功?
    每一根小短木棒,都只有在與太極相結合的時候,才能被稱之為【太極尺棒】。所以與其說【太極尺棒】是一種有材質、長度、直徑要求的木棒,不如說【太極尺棒】是一種需要運用器械輔助的太極運動形式。由此可見,從深層次來看,太極尺棒也是一種以外動求內靜,由動到靜的太極功法。另外,網絡上有很多資料顯示,太極棒和太極尺是同一個概念。這是不準確的,太極棒和太極尺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太極棒和太極尺的長度、操作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