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月亮與六便士》之離經叛道的思特裡克蘭德

2020-12-10 木目君的文藝小閣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塑造了一個離經叛道的思特裡克蘭德的形象,先前的我認為他過於刻薄,過於不通人情,有違背於現實道德,後來仔細的想了想,不管思特裡克蘭德到底如何,我們都應該給予他一個客觀、不失公正的評述。

關於思特裡克蘭德我們大可以從他突然的出走說起,思特裡克蘭德的「出走」在小說裡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也是主人公命運的重大轉折點,後來的一系列事件及其後果都是由這次「出走」引發的。沒有出走就沒有思特裡克蘭德,也就沒有這部小說。儘管在小說裡關於「出走」的描寫是那麼地不動聲色:思特裡克蘭德留下一封信走了。而那封信更是輕描淡寫:晚飯給你們準備好了,不去接你們了,我決定離開你們單獨生活。然而,正所謂,新聞越短,信息量越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平靜的敘述中醞釀著巨大的風暴。思特裡克蘭德他為什麼同愛塔結合?他為什麼出走?他的出走又有怎樣的影響?他是否是如此的離經叛道?

在正式講思特裡克蘭德之前我們來了解下中國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自稱自己是「離經叛道之人」,並不熱衷功名利祿,他雖然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不過並未考取狀元,但卻在軍事方面有著極大興趣,曾擔任過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也獲得過一時功名,不過在王陽明認為自己盡孝道完之後,他選擇了出家。相形之下,思特裡克蘭德的出走與王陽明的出走有何不同了?不同是王陽明還曾對於名利有過嚮往,而思特裡克蘭德從一開始就籌劃著追逐他的畫家藝術之夢。

思特裡克蘭德為什麼同愛塔結合?

思特裡克蘭德對於繪畫近乎狂熱,愛情於他而言只是阻礙他繪畫的絆腳石,所以他拋妻棄子,與他而言愛情是奢侈的,可是讀者又會疑惑了他拋妻棄子可為什麼會與勃朗什同居?為什麼又會與愛塔結合?他與勃朗什的同居一是對於情慾上的需求,二是對於繪畫上的需求;他與愛塔的結合,一是愛塔絕對的順從,二是他生活上的方便,我想他或許有那麼一刻對於愛塔有過那麼一絲愛情吧。關於思特裡克蘭德與思特裡克蘭德太太到勃朗什再到愛塔上的變化,多少覺得有點可笑,滑稽。

思特裡克蘭德為什麼要出走呢?

可能許多讀者在看完小說後對於小說中的「月亮」寓含的「理想」很是不解,小說中被泛濫的「理想」,很難準確的說服讀者他出走的原因。他追求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東西?當然,那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財富、名望、事業……可能他的回答只是「去你媽的理想!我要畫畫。」粗俗的語言,卻十分精煉了他出走的原因。此時你才清楚原來他是要成為一名畫家啊,於是你開始佩服他為了實現理想放棄舒適和安逸生活的毅力和為了成就理想拋妻棄子的勇氣。可是當你細品一番,不禁又覺得疑惑起來,思特裡克蘭德畫畫只是一種手段,最終還是要成為畫家,成為畫家又意味著什麼呢?豈不是又回到功名利祿上了,然後那些功名利祿又帶來生活上的享受,那他何苦要拋妻棄子、投身於艱難的畫家之路,他原本的生活就足矣。

想到這,我才發現是我們過於臆斷,他說的是「畫畫」而已,並沒有提到成為畫家,就是純粹的享受畫畫的過程。他對於自身的繪畫前途並不知曉,既然不知曉,他也不在乎生活有多苦,不在乎褒貶不一的言語,相較於畫畫而言,其他的一點都不重要了,他寧願在畫畫中死去,所以對於思特裡克蘭德突然的出走就並不覺有何詫異的了。

思特裡克蘭德出走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從小說情節上來說,思特裡克蘭德的出走是小說行進的重要轉折點,它讓情節發展;思特裡克蘭德的出走就其本人來說是他自我的放逐,逃離溫暖的家庭,逃離體制化的安排,逃離文明的社會,獨自一人向心中的聖地跋涉。當然,為了跋涉,他不只是背叛了家庭,而且還背叛了社會,背叛了整個中產階級的價值觀,他追求個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他也承受著大多數人的鄙視和唾棄,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相較於大多數人他找到了自己,他清楚自己是什麼,要做什麼和為了什麼,生命如此清晰。我曾一度認為思特裡克蘭德的出走至少給他的家庭帶來巨大的打擊,就這一點來看他就讓我好生厭惡,毫無責任。但讀完小說你會發現,給他家庭是會帶來一定的衝擊,很快又恢復了平靜,人們說「時間能夠抹平一切」、「世界沒了誰都依然正常運轉」,思特裡克蘭德太太是失去了一個丈夫,世界卻多了一個偉大的畫家。

我們努力的讀懂了思特裡克蘭德刻薄、不通人情,離經叛道,以及他對於繪畫路途的決絕,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更需要領會到另一層東西——「救贖自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思考我們是誰?我們該追尋怎樣的道路?我們是否該撇去無用的繁瑣?我們該成為怎樣的人?

撇開思特裡克蘭德的價值觀,小說人物教會我們的又是些什麼呢?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我是毛姆,但毛姆不是我,在月亮與便士間抉擇
    文丨大腳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在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創作原型,描述了一個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精神世界的安寧
  •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偉大而崇高,現實卻平淡無奇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在《人性的枷鎖》後發布的又一著作。在《人性的枷鎖》出版後,有人評論這部書的主角道:終日仰慕月亮,卻忽略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非常喜歡這句話,便以《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部小說的書名。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愛情與麵包,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宣傳問世以來,62字文字,風靡110個國家,這本書有何與眾不同之處?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寫作這本書的作者毛姆。他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原本學醫,後轉而致力於寫作,這點與魯迅倒是頗為相似。他的小說,主要反映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帶有諷刺和憐憫,對於人性也有很深刻的認識,他的另一部小說《面紗》已經被翻拍成電影,收到很多女生的推崇。
  • 天才與渣男只有一步之遙?《月亮與六便士》到底想說什麼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毛姆出生於巴黎的一個律師家庭,由於父母早亡,毛姆的叔叔將毛姆接回了英國撫養。1919年,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問世。毛姆擁有「故事聖手」的美譽。毛姆《月亮與六便士》主要講述了一個叫斯特裡克蘭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收入豐厚,妻子漂亮優雅,有兩個可愛健康的孩子,這是一個放在21世紀也同樣令人羨慕的幸福家庭,可是突然有一天,斯特裡克蘭卻辭掉了工作
  • 《月亮與六便士》:能否將月亮深藏,借著月光擁有一地的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被譽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是毛姆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作者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由「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描述,一步一步講述特裡斯克蘭的一生,主要由特裡斯克蘭在倫敦、巴黎、大溪地的生活,閱讀過程覺得特裡斯克蘭可恨可惡又可憐。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辜鴻銘贈送毛姆兩首詩。毛姆不會中文,就問能不能給一個譯文。辜鴻銘說,古詩詞帶有很妙的含義,翻譯是對詩詞的傷害。毛姆竟然聽信了,後來請人一看,毛姆想哭的心都有了,原來這是贈給青樓女子的詩。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理想與現實不可兼得,你會選哪個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角斯特裡克蘭選擇了理想。在忙碌的社會中,他甚至忘卻了他的理想。不知是上天的垂簾,還是生活太過乏味,使他想起了年少時的夢想——做一名畫家。在理想的驅使下,已經四十多歲,並沒有一絲專業的繪畫技巧的斯特裡克蘭毅然決然的放棄當下所有生活。他丟下自己的妻子以及孩子和自己所有的資源,前往巴黎開始了他逐夢的一生。
  • 從女生的角度來讀《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戲劇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至今100年過去了,這本書不但沒有沉默,反而被翻譯成62種語言,風靡於英國、法國、中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100個國家,全球銷量超過6000萬冊。
  • 《月亮與六便士》:抬頭看月亮,低頭撿便士
    英國作家毛姆的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講了一個追求理想生活、挑戰傳統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故事,深遠地影響了在生活中奔波的我們。小說以著名大畫家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四十歲時,突然拋妻棄子到巴黎學畫畫。在追尋自己理想的過程中,他窮困潦倒,吃盡苦頭。
  • 《月亮和六便士》:追夢的生命是一個從「召喚」到「歸程」的圓月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人物原型,講述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突然拋妻棄子,放棄了優渥幸福的生活,遠走巴黎學畫,終於在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在筆端,達到夢想的境界,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為盲目自我與生活抵抗,是一種「自我毀滅」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選自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2018年12月21日,《月亮和六便士》入選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閱讀盛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這本書從問世的時候,就非常的火爆。火,就意味著爭議。
  • 《月亮與六便士》名言警句解讀(1~23句)
    導讀:《月亮與六便士》,豆瓣9.0分,8W評論《月亮與六便士》,20世紀文學經典。《月亮與六便士》,21世紀榮登作家暢銷書桂冠。《月亮與六便士》,2017年豆瓣閱讀第1名!2018年Kindle銷量第1名!《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品,於1919年首次出版。一經出版,就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與文字,在英美等100多個國家暢銷。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人到中年,理想和現實究竟該如何抉擇?
    我不知道你會怎麼選擇,但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替斯特裡克蘭做出了選擇,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在留下了一張寫著「晚餐準備好了」的紙條後,斯特裡克蘭放下了他已經擁有的一切,去追求他的月亮了。
  • 《月亮與六便士》|《最後一片葉子》淺析毛姆與歐亨利筆下的畫家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作品。兩位作家都是小說界的巨匠,其作品有思想、有內涵,很受讀者喜歡,《月亮與六便士》和《最後一片葉子》這兩部作品就是他們各自非常著名的小說。最近利用閒暇時光各自品讀了一番。細細思量,兩部作品各有千秋,有共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
  • 《月亮和六便士》:夢想與現實,人生的選擇有沒有確切的答案?
    是仰慕月亮,懷抱夢想的無限可能,還是撿拾腳邊的六便士銀幣,讓夢想在現實中泯滅?《月亮和六便士》講述了一個聽從內心召喚追尋夢想的故事。作者威廉.薩摩賽特.毛姆,英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除這部小說外,毛姆代表作品還有小說《人性的枷鎖》、《刀鋒》等。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後,你真的找到了你心中的「月亮」了嗎?
    讀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後,感受最大是我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了嗎?我們真的是把愛好和興趣當做志向一生去追求了嗎?在月亮和六便士之之間我們怎麼選擇?我們窮盡一生,是否抬頭好好看過天上的月亮首先我們先說一下什麼是立志:志(lì zhì),是指立下志願,樹定志向 。
  • 有人安於尋常,有人投身理想:析《月亮與六便士》給人的現實思考
    而談起這一話題,就不得不提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試圖通過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的人生經歷來探究人存在價值與意義的終極命題。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對立恰巧是安於日常與投身理想之間的矛盾:低頭撿拾六便士便看不見天上皎潔的月亮,抬頭望月便錯過了地上能夠解決溫飽問題的六便士。其實安於日常與投身理想只是不同人對於生活的不同追求,不能簡單地以孰好孰壞來定論。
  • 《月亮與六便士》:庸俗尋找六便士VS瘋狂追求藝術夢,前者輸了?
    而毛姆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暢銷百年,經久不衰,就在於這本書,成了砍向每個讀者冰封之心的斧頭。它逼著我們去思考: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書的腰封上說:「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而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星辰的人。
  • 悅讀|「月亮」的選擇與「六便士」的選擇|餘啟紅專欄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我陷入了沉思。為什麼一個描述在40歲時放棄「六便士」、選擇仰望「月亮」追求夢想的藝術家生活的小說,會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並歷經100多年依然不衰?我想這大抵是因為在浮躁的社會裡,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看到了抬頭仰望月亮、追逐理想的珍貴。得到眾多人的關注,書就會暢銷,得到不同時期的人的關注,書就會長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