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享國289年.。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只有一個朝代似乎是個例外,那就是唐朝。後世常把「強漢盛唐」相提並論,李世民、李治父子確實把盛唐之「盛」推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幾乎是中國兩千多年王朝史的最巔峰。到了武則天時,唐朝的疆土已經開始收縮。在安史之亂之後,「盛唐」開始凋零。
南詔國是八世紀崛起於雲南一帶的古代王國,由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於738年建立。902年唐朝人鄭回的後裔鄭買嗣滅亡南詔,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
最初隋末唐初洱海地區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所以被稱為六詔,其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而南詔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統一了洱海地區。
不過,早在戰國時代莊蹻入滇,中原與雲南有了一次大規模接觸,漢武帝開夜郎道,更是將雲南納入了中央的版圖。但是自南梁侯景之亂開始,寧州刺史徐文盛率兵返回中原,中原對於雲南的統治就開始鬆弛。到了唐朝時,雲南依舊紛爭不斷。唐玄宗時開始通過支持親唐的部落以穩固西南,而在六詔之中,南詔一直比較親唐,隨後在唐朝的支持下兼併五詔。並且合六詔為一建立南詔國。
公元748年雲南王皮邏閣死後,其子繼承雲南王之位。而當時的雲南太守張虔陀卻處處與他作對。南詔王經常與妻子、孩子謁見都督,張虔陀卻趁機姦淫了閣羅鳳的妻子與孩子。還多次向閣羅鳳索取,閣羅鳳大多數情況下不答應。於是不僅派人辱罵閣羅鳳,還密奏狀告閣羅鳳。《舊唐書》記載「鮮于仲通為劍南節度使,張虔陀為雲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謀,虔陀矯詐,待之不以禮。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徵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惡。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
751年,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發兵前來報復,閣羅鳳隨之謝罪請和,但在謝罪書寫道「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當歸命吐蕃,雲南之地,非唐所有也。」這讓鮮于仲通十分生氣,但卻在大和城下慘敗。
南詔與唐朝的關係徹底破裂。隨後南詔向吐蕃稱臣,吐蕃也封其為「贊普鍾」,號「東帝」,還賜給金印。
這下子唐朝的火氣算是徹底壓不住了,李隆基任命楊國忠兼領劍南節度使,徵討伐南詔。但此時大唐的府兵制早已崩潰,便強徵百姓,把國內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到了大和城下,卻被閣羅鳳打得近乎全軍覆沒。而天寶戰爭的失敗,讓姚州都督府及所屬羈縻府州全部淪陷,嶲州後被吐蕃攻佔。
在天寶戰爭後不久,安史之亂爆發,後面的僕固懷恩之亂以及吐蕃大規模的入寇,加上河朔構亂,在德宗即位後,又趕上了建中之亂。在這段時間內,吐蕃將青海河曲和西山保寧都護府佔領,隨後隴右道淪陷,河西走廊又被掐斷。而南詔也在這段時間中北取嶲州,西收尋傳、裸形諸蠻,並降標國,東置拓東城,佔據步頭。不過在其中,他們還活捉了一個唐人縣令鄭回,而他當上了南詔的世襲宰相,他的七世孫鄭買嗣則滅掉南詔。建立大長和。
在閣羅鳳死後,他的孫子異牟尋即位,在吐蕃人的欺壓和鄭回的遊說下。南詔起了歸唐之心。公元793年,在劍南節度使韋皋遣人招撫南詔後,異牟尋也致信道:「異牟尋願竭誠日新,歸款天子。請加戍劍南、西山、涇原等州,安西鎮守,揚兵四臨,委回鶻諸國,所在侵掠,使吐蕃勢分力散,不能為強,此西南隅不煩天兵,可以立功雲。」至此南詔正式回歸大唐。
在之後南詔有數次叛亂,最後還是脫離了大唐,在唐朝末期,酋龍任南詔國主幾乎無日不戰,讓本就不堪的大唐搖搖欲墜。但「酋龍年少嗜殺戮,親戚異己者皆斬。兵出無寧歲,諸國更讎忿,屢覆眾,國耗虛。蜀之役,男子十五以下悉發,婦耕以餉軍。」在他死後,雙方罷兵言和。
公元897年,鄭回的七世孫鄭買嗣殺死南詔王隆舜,立其子舜化貞為傀儡。5年後,鄭買嗣又殺了舜化貞及南詔王族800多人,篡其國為「大長和國」。又在5年後,大唐跟著南詔雙雙亡國。
雖然南詔在我們看來並不強大,但是它懂得審時度勢。先後周旋於大唐和吐蕃之間。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大唐幾乎每個時期的有多麼羸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