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戰役中,隸屬黃維第十二兵團第85軍的第110師部分官兵在中共地下黨員廖運周的領導下舉行了戰場起義,那麼這個軍其他將領的命運如何呢?總體上說來還是不錯的。
其一、軍長吳紹周被俘後被釋放了。吳紹周在兵敗後沒有逃跑,主動等待解放軍被俘虜了,後送華北軍區教導隊學習改造。1952年10月,吳紹周獲得人民政府寬大處理,由華北軍區資遣湖南長沙定居,後經陳明仁將軍向有關部門反映,聘請他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1962年任其為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1966年5月10日,病故於長沙,享年64歲。2010年1月16日,家人將其遺骸遷至老家天柱安葬。抗日名將吳紹周將軍魂歸故裡。其二、副軍長張文心。此人也是抗日名將,是張治中將軍的弟弟,1948年12月15日在淮海戰役中被俘。不久被釋放,後任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兼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市政協副主席。1995年7月27日在南京病逝。
其三、參謀長陳振威被俘。後無查,但從其被俘後立即執筆給杜聿明等人寫勸降信的表現來看,其表現也是積極的,應該問題也不大。其四、第23師師長黃子華,1948年底在安徽濉溪率部向解放軍投誠後入第三野戰軍解放軍官教導團學習.1949年出任解放軍湖南軍區遊擊第四縱隊參謀長,同年入華東軍政大學學習.1950年初出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52年當選政協湘潭市委員.1955年初改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1958年初當選民革湘潭市委員.1971年初在湖南湘潭病逝.其五、第110師師長廖運周。起義後該師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第14軍第423師,廖運周任師長。新中國成立後,廖運周先後擔任瀋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後任黨組副書記),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等職,並於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舉行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少將軍銜。1996年5月11日,廖運周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其六、第216師師長谷允懷在雙堆集不知如何逃脫了,後於1949年5月任第74軍216師師長,8月17日在福州被俘。其後事不詳。 一哥曰: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此軍諸公,審時度勢,投向人民,喜獲新生,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