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表彰優秀將領,國家授予了57人為上將軍銜,其中有一位身份比較特殊,因為他此時並不是共產黨員,而是一名地道的國民黨員,直到90歲他才如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官至副國級。由於這位將軍才能與品質雙全,為官清廉一心為民,生活儉樸,97歲逝世的時候,家人幫他買墓地的錢都沒有,後來才在國家的安排下解決了問題。這個人就是和平將軍陶峙嶽。
1892年9月18號,陶峙嶽出生於湖南寧鄉一個富裕家庭,從小生活條件優越,後來來到當時的革命中心武漢求學。
武昌起義結束以後,他因為表現優異,被保送到保定軍校學習。
隨後參加了北伐戰爭,由於表現突出,這一年他升任少將師長,隨後加入國民黨,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最後成為國民黨高級將領。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思想開明的陶峙嶽將軍積極擁護共產黨提出的兩黨合作建議,這個時候的他出任國民黨76軍第8師師長。9月份,他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隨後又接任了國民黨第一軍中將軍長。
值得指出的是,在淞滬會戰期間,他的第八師官兵信心不足,有士兵抱怨:「其他部隊一個軍都守不住倭寇,我們這一個師守得住嗎」?當時抱有這種想法的國民黨士兵很多。
當時陶峙嶽將軍聽到這個言論之後鼓勵大家說:「我們是為國為民族而戰,必須要抱有必死之決心,要戰鬥到最後一刻,軍人以戰死沙場為榮耀,絕不能貪心怕死,兩軍相鬥勇者勝,他們倭兵也是一個腦袋兩個肩膀,有什麼了不起?」
第八師官兵聽了他的話士氣大振,深受鼓舞,表示願意與長官共進退,與陣地共存亡,陶峙嶽師長當時非常感動。
隨後在日本兵坦克和飛機的輪番轟炸第8師陣地情況下,他們的9000人的軍隊使用以「漢陽造」為主的各型雜牌槍械頑強堅守陣地達22天之久,為後方撤離爭取了寶貴的撤退時間,最後第8師只剩下700名官兵。
那次戰況異常慘烈,周圍到處都是敵我雙方的殘肢斷腿,士兵們的眼睛都殺紅了,最後在國民黨上級做出撤退指令之後,他們才順利地撤離了當時的陣地,艱苦的轉移到安全後方。
內戰爆發後,陶峙嶽出任新疆省主席兼新疆警備司令等職,負責新疆地區國民黨軍10萬部隊的指揮權。
解放戰爭期間,由於蔣介石節節敗退,特別是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損兵折將,蔣介石命令陶峙嶽把10萬部隊帶到內地來參戰。陶峙嶽將軍找各種理由拖延著蔣介石的命令。
不過陶峙嶽將軍深知國民黨已經無可救藥,早就已經和新疆的地下黨同志聯繫上了,在合適的時候準備和平起義,就在距離新中國成立前夕,他毅然率領10萬部隊決定脫離國民黨,接受人民軍隊改編,完全和人民站在一起。
他的這一義舉,讓解放軍不費一兵一卒成功的和平解放了這塊中國省級面積最大的土地,減少了不必要的犧牲 ,對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解放後,他出任新疆建設兵團司令員,繼續帶著他原來的部隊,這是國家對他的充分信任,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90歲高齡的時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88年在長沙逝世享年97歲。
由於他一心為民,清正廉潔,對子女要求也比較嚴格,也沒有給他們留下什麼錢財,直到去世以後,連買墓地的錢都拿不出來,後來直到國家解決了這個問題,入土為安。
在此,讓我們向老將軍致敬,一生清廉奉公為國為民,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擊關注作者,每天都有更新,方便您的接收,歡迎點讚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