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為何要出動三個精銳師團,來圍剿國軍一個雜牌師?只因一個人

2020-12-27 騰訊網

1938年春臺兒莊大戰,李宗仁以四十萬的優勢跟日軍決戰,戰鬥殘酷的場景難以想像。日軍動用了大量的飛機、大炮、坦克強行佔著臺兒莊的三分之二,李宗仁苦守了三個月後彈盡糧絕,斬殺二軍兩萬。於是日軍認為丟臉,玩命的追殺李宗仁,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

他帶著自己的數千人阻擊追殺的日軍,李宗仁這才得以安全脫險,而這一位將軍的軍隊實際上還是一個雜牌師。而他的戰績遠遠不止於此,可謂是令日軍恨之入骨,他跟張自忠還是當時唯二被追授為二級陸軍上將的人。後來日軍不惜出動三個師團來圍剿他的雜牌師,這背後的原因離不開他,這位英雄便是王勁哉,電視劇中天懸劍肖弋將軍的原型。

值得注意的是,中天懸劍正是老百姓給王勁哉的稱號,意思是中國天空下高懸的一把抗日利劍。王勁哉,1897年出生在陝西渭南的一個貧苦家庭,一個從小便敢跟野狼鬥的男人。1917年進入陝西陸軍講武堂,此後開始了他的軍人生涯。雙十二事變中世人皆知的只有楊虎城和張學良,實際上王勁哉也參與其中。

後因跟張學良意見不和,王勁哉負氣帶著隊伍去了秦嶺。當然,在不久之後他又自己回來了,成為新編第三十五師的師長,受劉峙指揮。眾所周知,當初南京失守離不開一個人,那便是韓復渠。此人一槍未開便丟棄山東,導致大片國土淪陷,在南京失守後,他跟一些要員撤退去了開封。很不巧,在這裡的正是王勁哉,韓復渠跟撤退的人在開封胡作非為。

王勁哉忍不得他,便下令捉拿為非作歹者,全部處死,同時抓捕韓復渠送去武漢。他瞬間成了群眾擁戴的老虎將軍,接著便是1938年解救李宗仁的曹州解圍戰,數千人就敢出擊,不愧是老虎將軍。在抗日這點上,他從未動搖過,攻打沅曲城時,他將叢林、村莊都變成日寇喪命的戰場。而每每都是身先士卒,跟其他抗日部隊一起,打破日本法西斯進犯陝西關中的美夢。

因為其出色戰績,老蔣給予他一枚一二八淞滬抗戰大勳章,部隊也被改編為中央陸軍128師,成為200個正規師之一。這支部隊被改編後便投入了武漢大會戰中,不過因為王勁哉在雙十二事變中的態度,一二八師經常被剋扣軍餉。看著自己的部隊缺衣少糧,王勁哉一氣之下帶著部隊跑去了漢江平原,自己遊擊抗戰。

他長期控制著漢江平原,對在武漢日軍構成嚴重威脅,日軍便數次想要除了他,1940年1月,圍攻一二八師。只是因為王勁哉在戰場很有一套,日軍屢屢不得手,在這一年不僅沒被打垮,還收復了施家港。1941年的夏天,提前得知河野部隊的進攻,王勁哉及時部署。

當時日軍出動5000步兵、2000騎兵、40輛坦克、30架飛機,王勁哉部血戰七天七夜後才保住了陣地。可日軍沒有放棄,1943年,再次集結三個師以及六十架飛機發起江北殲滅戰。王勁哉的師終究是雜牌軍,日軍太過強大,而且,王勁哉底下的一個旅長古鼎新被日軍收買了。第一二八師激戰25日後,全軍覆沒,王勁哉受傷被俘虜。

打歸打,日軍對他還是很敬重的,因此將其關押起來。威逼利誘想讓他做漢奸,王勁哉始終沒同意,他便一直被關押到日本投降。戰後差點被胡宗南逮捕,他靠著自己的機智才逃了出來,便寫信跟西北野戰軍王世泰聯繫,希望去陝北。而這位英雄的晚年比較悽慘,1968年春,戎馬一生的王勁哉受到不公正待遇,不久因病去世。

相關焦點

  • 日軍出動三個師團圍剿國軍一個雜牌師,只因該師有個「王老虎」
    他曾被日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出動三師兵力只為將他殲滅,他也曾多次深處危險,卻都巧妙化解,逃出生天,他被稱為王老虎,日軍聞風喪膽,他於68年病逝,他便是王勁哉,創造一代英雄傳奇。 一、王勁哉
  • 誰都不服的王勁哉,佔山為王,日軍出動三個師團才將其俘虜
    在徐州會戰後,原來的四十九旅先改為三十九師,再改為一二八師,由三十一軍的湯恩伯指揮。湯恩伯想通過提升王勁哉為副軍長來降低他的實權,派自己的心腹去接管一二八師。但是王勁哉才不是什麼乖乖聽話的人,想要他交出自己帶著了這麼多年的部隊,那是做夢。
  • 日軍1個師團,能敵國軍10個師?川軍名將打破神話
    國軍嚴陣以待以甲種師團為例,日軍一個師團的規模很大,一般是四單位制,除了2個野戰步兵旅團分別下轄的4個步兵聯隊外,師團還直轄炮兵聯隊、騎兵聯隊、工兵聯隊、輜重聯隊。理論上,一個師團兵力可以達到2.8萬人。戰爭後期,日軍聯隊編制有所縮減,但是都沒有低於1萬人。而在抗戰時,國軍一個整編師的兵力普遍在8千至9千人不等。可以看出,在人數上,國軍師和日軍師團存在很大的不對等。更不用說在武器數量和質量上的懸殊。在22次重大會戰中,往往日軍一個師團就可以對付中國軍隊10多個師,這是現實,也是無奈。
  • 抗日戰爭黃廣戰役,國軍精銳盡出難改敗局,日軍為何卻主動撤離?
    武漢會戰時期,日軍兵分三路進攻武漢,其中進軍速度最快的便是位於長江北岸的中路軍熊本師團,該部隊從合肥出發,數十日內便攻克大小十一座縣城。白崇禧接手第五戰區後,將戰區司令官設立於廣濟地區,而所謂的黃廣固守區便是黃梅、廣濟及其周邊區域,其中黃梅地區由西北軍出身的劉汝明駐守。
  • 日軍師團番號變化史:不是所有叫師團的都是王牌精銳
    ),所需的人數自然也是要多。而13和18師團則是日軍中的老牌「王牌部隊」,13和18師團是日俄戰爭和幹涉蘇聯戰役中戰績最為耀眼的部隊。20年代因為裁軍而被轉入預備役(第13師團被裁,主要是當時日本一個縣潛規則是只允許有一個師團,當時仙臺已經有一個第2師團了,而18師團被裁也是福岡縣已經有一個第12師團),雖然這些師團是特設,但因為其但其戰鬥力卻和常設(甲等)師團相差無比。
  • 一個日軍師團有多強?抗衡國軍四個軍八個師沒問題,蘭封會戰就是例子
    面對孤軍深入的第六師團,第五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決定在黃梅圍殲這支惡魔師團,命令李品仙兵團的第48軍切斷第六師團的退路,以李榮良第28軍、劉汝明第68軍及桂系覃連芳第84軍共三個軍圍攻第六師團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一個旅拖住日軍精銳師團十晝夜,晉綏軍如何超額完成任務?
    在抗戰初期的正面戰場上,由於中日兩國的軍隊在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等方面的差距,竟然出現過一個師的「國軍」都啃不下日軍一個聯隊的情況。 因此,在1943年之前,中日雙方的戰損比常常達到5:1甚至更多,這也就是說,要打死或打傷一個日本兵,中國方面往往要付出五倍於敵的傷亡。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此戰堪稱絞肉機之戰,國軍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日軍都被打怕了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被很多人稱之為「血肉磨坊」「絞肉機之戰」 的羅店保衛戰。羅店是上海附近一個極其重要的小鎮,人口不多的羅店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用句專業一點的軍事術語來說,誰控制了羅店,就等於基本控制了淞滬會戰的主動權。正是知道羅店的重要性,國軍淞滬會戰的指揮官張治中再三電令老蔣,必須派遣中央軍精銳前來羅店、寶山、楊行等戰略要地。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日軍第四師團在二戰時期作為日本17甲級精銳師之一,可不是僅僅搞笑那麼簡單,如果日軍第四師團殺戮起來,當時中國陸軍又有那支部隊可以與之抗衡了,就好比二戰日本第六師團,所到之處皆戰無不勝。日本大阪師團沒有參加對華戰爭之前其麾下是第8(大阪),第9(京都),第10(和歌山)和第20聯隊,四個主要步兵聯隊組成,另外還有四個屬於輔助單位的連隊。
  • 抗日戰爭孟關戰役,日軍主力嚴陣以待,國軍為何卻因此威震天下?
    1944年1月,民國駐印軍所屬廖耀湘新二十二師開始進攻緬北孟關地區,與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兵分兩路對日軍進行夾擊,胡康河谷戰役進入決勝階段。當時駐守孟關的日軍部隊是號稱「亞熱帶叢林之王」的日本第十八師團,該師團十分擅長叢林作戰,曾在曼德勒會戰中擊敗民國遠徵軍。
  • 日軍甲種師團有多強大?一個師團近三萬人,相當於三個德械師
    師團,是日軍特有的固定軍事編制,是最基本的常設戰鬥單位。二戰前後日本一共組建了173個師團:其中戰前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156個師團。而這戰前的17個師團是日本陸軍的17個「常設」師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種師團。其屬於日本陸軍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之強悍,在亞洲範圍內,堪稱無敵。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師團長相當於我軍什麼職位?
    盧溝橋事件爆發前,日軍的十七個常備師團的編制都不滿編,如熊本師團也叫第六師團,當時的總兵力不過11000餘人,其中馬匹1500多頭,師團長就是劊子手谷壽夫中將。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張自忠親率部隊,夜襲屠殺南京的日軍13師團,砍下數千名日軍頭顱
    1939年4月份,國軍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新一輪攻勢。這時國軍第五戰區的高級官員們,正在樊城召開軍事會議,會議上決定要對隨棗地區的日軍進行攻勢防禦,以此來粉碎日軍的進攻計劃。打鬼子,就算死了也是光榮的,如果日軍發動進攻,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把他們消滅在襄河地區。」張自忠將軍此番話語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將領,同時張自忠還對各個隊伍進行了周密的戰術安排。1939年4月底,日軍集結了三個師團的兵力,對襄河地區的國軍陣地展開了進攻。
  • 《亮劍》裡面給李雲龍一個師,他敢打太原,那麼真的能打下來嗎?
    首先,如果李雲龍帶的是一個國軍師,那很遺憾,基本上進攻太原就是白給。但當時的國軍雜牌師(晉綏軍)一個師也就幾千人,一線裝備的步槍最多也才的2000多支,而且火炮只有迫擊炮,連一個像樣可以爆破城牆的火炮都沒有,所以別說進入太原,就算是想要爬到太原城下都很艱難。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無論是蔣介石派來的軍官還是西北軍的舊時同僚,王勁哉均是一言不合便就地處決,甚至就連附近國軍派往第一二八師進行聯絡的作戰參謀都無法倖免。而且為了擴充部隊和地盤,王勁哉大肆吞併周邊的國軍部隊,為此國軍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險些與他兵戎相見。
  • 抗日戰爭廟行大捷,前線國軍瀕臨崩潰,日軍為何卻因此一敗塗地?
    1932年2月,由於淞滬抗戰中前線日軍表現不佳,日本軍部特意下令由老將植田謙吉接手淞滬日軍總司令一職,率領日軍金澤師團前往上海。隨著日本對淞滬的再次增兵,蔣介石也下令將麾下德械師第八十七師和第八十八師以及教導總隊整編為第五軍,由張治中率領馳援淞滬的蔣光鼐第十九路軍。
  • 這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曾經讓精銳的日本甲種師團望而卻步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200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的部隊,曾編入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勝利後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要說第五軍的成名之戰是那場戰鬥,那麼非1939年的崑崙關大捷莫屬了。第五師團21旅團長戰死前寫到赫:「帝國皇軍第5師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有『鋼軍』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