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英國皇家林苑為何在14世紀末退出了英國的政治舞臺?

2020-12-18 牧童文史

諾曼徵服後英國建立起王室森林,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統治時期王室森林面積達到最大。王室森林是國王的財產,主要是為王室賺取更多的財富。

王室森林一建立就給森林當地的居民帶來了很多困擾,國王制定森林法對人民進行壓榨收取財富,民眾也向國王對森林法和王室森林進行過許多請求,反映出了中世紀英國的社會問題。

一、諾曼徵服後建立起完善的王室森林管理法規為國王提供了許多經濟價值,但大量的土地佔有讓群眾與國王產生矛盾

諾曼徵服前英王就有著王室森林用來滿足打獵的需求,王室森林在整個歐洲都非常常見。但當時的英國並沒有形成完善的王室森林管理法和執行手段。1066年諾曼徵服後,英格蘭建立起系統的管理法。

威廉一世建立起21片王室森林,被稱為林苑,之後的每位國王都對王室森林面積進行擴充,直到亨利二世王室森林達到80片,面積佔全國土地的30%,隨後王室森林的面積才開始變少。

王室森林不單是森林地區,也包括沒有森林的丘陵、村莊和教會領地等土地。國王將王室森林擴展到人民的土地中導致了地區和國王之間的矛盾衝突。

王室森林遍布英國各地,埃塞克斯郡大多地區都被國王收入,漢普郡、維爾特郡等大面積土地也是如此,諾丁漢郡和伍斯特郡少量土地被王室森林囊括。

王室森林不僅僅是森林,還是禁獵區,其目的為保護梅花鹿、野豬等野生動物和棲息地,為國王的狩獵提供保障。

王室森林不僅是國王的狩獵區,它還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森林法禁止群眾在這裡進行開墾,保護了動物棲息地;如果花費租金,國家也會將土地出租出去,小麥土地每畝租金1先令,燕麥租金6便士。

國王允許群眾在森林中牧豬,相關人員對進入森林的牲畜數量進行統計並收取費用;森林中的獵物為王室提供肉食,有時為施捨窮人還會將獵物進行分配;森林木材可以用於修建宮廷和艦船。

森林法庭還會對違反森林法的人進行處罰,1176年森林法庭收取罰金達2萬英鎊,而國王的全年收入僅3萬英鎊,森林給國王帶來了很多收入。

國王會利用森林對貴族進行拉攏,批准貴族進入森林打獵,還會將部分森林進行賞賜,使其成為貴族森林,達成國王的政治目的。

二、國王制定森林法與森林法庭對王室森林進行管制,森林法的不合理性成為國王壓榨群眾財產的手段並遭到貴族反抗

為有效管理面積巨大的王室森林,1184年國王頒布法令規定所有不屬於國王的獵犬應切除三個腳趾避免用於狩獵;森林居民禁止攜帶弓箭;皮革工人不允許打獵,違反法令三次的人處以死刑。

1198年對森林法規定在王室森林偷獵的人處以酷刑,但更多的懲罰是處以罰金,

「在森林法庭建立之前,國王通過各郡法庭執行森林法,11世紀後通過森林法庭管理王室森林。」

森林巡迴法庭每過數年由國王派官員到王室森林進行巡迴,處理相關案件。森林常設法庭主要包括扣押法庭與狩獵法庭。

巡迴法庭最早由亨利一世建立,直到亨利二世才由國王巡迴審判,有時森林法庭也會處理與森林無關的案件,直到13世紀才將這一機構建立完善。

巡迴法庭法官由國王任命,處理案件時發布號令給各郡守,要求他們帶相關人員到法官面前聽審,法庭人員由護林官、雜役和當地村莊村民構成。

森林法庭直接代表國王醫院,有著處理森林法案的最高權力,但召開時間間隔太久。13世紀巡迴法庭召開間隔為20年,導致森林法庭到達一個地區處理案件時,違法人已經離開本地或者去世,即使當事人還在,審理效果也非常微弱。

各地區常設森林法庭有扣押法庭和狩獵法庭,1217年森林法規定森林總管和護林官每40天舉行一次會議對偷盜行為和砍伐行為進行審理,狩獵法庭每年召開3次,處理森林動物案件。

13世紀王室森林已經建立起完善的人員管理制度,森林總管由國王任命並處理所有森林的事務,每個地區分設護林官,由各郡推選,通常為本地騎士領主。

王室森林給國王帶來了利益也為人民帶來不利。森林法禁止人民穿越林區防止他們趁機狩獵或砍伐,給他們的出行造成不便。

森林法也有著相當程度的無理性,一位護林官在村民家中發現鹿角,對他進行審訊,村民說這是自己合法獲取的,但並沒有充足的證據,最後被驅逐出境。

法官發現森林中的一隻兔子死亡,召集村民參加會議。雖然調查結果兔子死因是生病,但法官仍然對村民進行處罰,只因為有部分村民們沒有出席會議。

森林法和王國普通法相矛盾,制定森林法僅僅是國王榨取人民財產的手段,還給人民造成各方面的不便,遭受群眾的不滿與指責是必然的。

在貴族發起的改革運動中,對森林法的問題向國王發出指責,要求國王廢除森林法。

三、《森林憲章》成為民眾保障自己不受森林法侵擾的有力依據,百姓與貴族的反對讓國王放棄王室森林財產

群眾按照《大憲章》和《森林憲章》的法律爭取權益或者通過金錢贖買森林管理權的方式避免森林法造成的不合理行為。

1217年《大憲章》將王室森林的問題提出,制定《森林憲章》規定除了國王在王室土地建立的森林,其他所有森林接觸森林法管制;侵犯他人土地的森林歸還他人;每個自由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森林中放牧;禁止森林官員對居民非法索取民眾財物;對違反森林法的僅處罰金。

和以前的森林法殘酷的懲罰方式相比,《森林憲章》規定不得對違反森林的人處以死刑或身體刑罰,最高處以一年的拘禁,有人擔保可以體現釋放,無人擔保驅逐出國。

《森林憲章》為王室森林的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但真正實行還需要民眾的行動。1225年國王向群眾徵稅並確認《森林憲章》,允許人們自由穿行森林。

隨著國王逐漸掌權,收回了很多林地,各地民眾想要獲得權利需要通過贖買。國王的行為引起社會不滿,

「人民向法庭抱怨花了100鎊獲得權利,但沒過多久就被國王收回。」

民眾可以通過金錢贖買的方式獲得森林管理權,國王之所以願意出售森林管理權與當時王室的經濟背景相關。

14世紀後森林法執行越來越不嚴謹,1327年提出要求以愛德華一世的法令為依據處理森林問題,對沒有解決的地界立即進行處理,這讓國王與民眾的利益逐漸平衡。

議會要求國王國王保護在森林外居民,保障他們的利益不受侵犯。1360年取消護林官,1368年取消森林巡迴法庭,直到14世紀末王室森林不再保留。

中世紀英國普通法的發展史就是限制國王權力的歷史,民眾藉助《森林憲章》對國王獨佔森林的行為進行抗爭使這一特質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劍橋英國史》

《中世紀英國皇家林苑》

《諾曼王朝編年史》

相關焦點

  • 16世紀佛羅倫斯為何會衰亡,退出歷史舞臺?
    14到15世紀末,佛羅倫斯作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航者,在政治、經濟尤其是文化藝術方面領先於世界。 但是在16世紀,佛羅倫斯陷入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危機,再加上當時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在世界發展的大潮中載沉載浮,最終沒落,黯然退出歷史舞臺的高光之地。
  • 十五世紀末的大規模圈地運動:英國資本主義的開端
    15世紀末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使得農業土地從小塊的、分散的田地變為了集中的大塊單位,公用的土地成為了資本家手中私有的財產,土地成為了可以買賣的財產。圈地運動從14世紀農奴制解體開始便存在,但最大規模的時候還是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這一段時間,貴族、鄉紳和商人等紛紛加入圈佔農民土地的行列。多數農民被趕出自己的土地,又為城市的勞動力增添了數量,促使城市產業結構發生變化,使得資本主義的經濟方式加速運轉,為後來的資本主義革命積累了資本力量。
  • 皇帝低頭,站在「頂端」的基督教,中世紀宗教劇為何在英國「墜落」?
    在歐洲,從最開始的原始政治,逐漸發展到了中世紀,這是一個政治文明較為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會在這樣的時代裡逐漸發展起來並佔據了重要地位。在這一時代裡,歐洲的許多國家都非常信奉、崇拜基督教;同時也在戲劇方面也誕生了宗教劇作為表達他們對於基督教崇敬的一種方式。
  • 貴族「佔領」的中世紀莊園,英國為何出現「村民當家做主」的村莊...
    英國在近代十四世紀時,通過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一躍進入世界top國家行列,並且開始引領世界近代化進程將近兩個世紀之久。事實上,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中世紀時期是許多歐洲國家政治經濟開始轉型的時期,而英國的許多近現代文明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形成的。
  • 面對19世紀末的帝國危機,為何英國人還選擇無為而治?
    19世紀末以來不斷衰退,並且面臨著德、美等國的挑戰,英國人把帝國作為解決英國衰落問題的良方,在這一方面是沒有爭議的,但關鍵是採取何種方式使帝國成為英國力量的後盾。 19世紀西歐各國中,自由主義在英國發展得最充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幾乎成為整個19世紀佔統治地位的政治經濟思想。
  • 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世紀英國鹽為何被人們稱為「白金」呢?
    二、中世紀英國鹽價的高峰時期集中在大災荒時代和黑死病爆發後,英國在鐵器時代開採的一直都是海鹽和井鹽,主要還是以海鹽為主,採鹽對氣候條件要求十分嚴格通過相關資料發現,中世紀英國鹽價的高峰時期主要集中在大災荒時代和黑死病爆發後的時代,大災荒和黑死病形成了英國社會在13世紀和15世紀這兩個高峰時期,從鹽價的波動情況來看,13世紀的英國鹽價相對於來說比較平穩
  • 美學欣賞:19世紀末,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的唯美油畫!
    弗雷德裡克·萊頓,以極其輝煌的藝術風格衝淡了雷諾茲,成為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與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畫家不同,身為畫院院長的萊頓,不僅不是美術學院的學生,甚至不是在英國本土接受的教育。萊 頓19世紀末英國最有聲望的學院派畫家,輝煌藝術光芒衝成了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
  • 海上爭霸︱中世紀英國為什麼不重視海軍
    英國後來居上,「日不落帝國」興盛兩百多年,深刻形塑了全球政治格局與文明演進,強大的皇家海軍在這一過程中居功至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國海軍發展的歷史也源遠曲折。英國海軍的誕生英國海軍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維京人肆虐歐洲時期。
  • 中世紀黑暗落幕之際,英國市民階層如何吹響近代民族國家的前奏?
    市民階層在政治層面的日益壯大正是近代民族國家興起的起點。市民階層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它對封建舊貴族勢力的打擊,更重要的還體現在它同王權的結盟以及它對整個社會生活的參與和影響。到了16世紀,英國的市民階層已發展成為了一個具有相當實力的社會力量和政治力量。
  • 中世紀英國「莊園遺孤」的成長為何會得到莊園主的保障?
    英國在中世紀時是一個社會等級分明的國家,不同的社會等級有著不同的等級權利。在英國莊園中領主之下有著多種職業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權利差異。因為地區有所差異,中世紀英國莊園中兒童成年的年齡標準也不同,但都在15至20歲間,兒童監護權屬於莊園主,再由通過法庭進行兒童監護人選擇,並對監護人進行監督。
  • 騎士丨中世紀的象徵,英國騎士比武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社會變遷?
    後來,騎士被賦予了社會、經濟和政治上的多方面的內涵。隨著騎士的勢力越來越大,很多騎士成為了封地上的領主,他們擁有一定的政治權利。而如何維持這種權利的穩定性,鞏固騎士集團的戰鬥實力是很好的方法。騎士比武最早出現在11世紀的時候,那時候多半是組團比賽,當時的騎士比武指的是兩隊騎士之間的較量。而到了12世紀,騎士比武已經出現了單挑的比武,也就是一對一的比賽,這個比賽一般作為比武大會的預熱。
  • 14世紀西歐的步兵革命:農民步兵打垮了貴族騎士
    騎士制度在中世紀西歐社會具有的重要作用,中世紀被許多史家稱為騎士時代。在騎士時代,由於政治經濟方面的特權,騎士階層對西歐各國的軍事事務處於近乎完全壟斷的地位,這也使得中世紀西歐戰場上,重裝騎兵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步兵只被當作不重要的輔助部隊。
  • 英國皇家衛隊,400年的「金飯碗」
    這讓不少英國人唏噓不已:皇家的衛隊怎麼也差錢呢?要知道皇家衛隊為什麼也差錢,就得從它的歷史變遷說起。早年為英國達官貴族工作的僕人們的收入都很低,當時的「Beefeater」是用來諷刺部分收入可觀,有條件天天享用上好牛肉的僕人。
  • 英國十八世紀銀制梅納德盤(Maynard Dish)秘聞探究
    英國十八世紀梅納德盤(Maynard Dish)秘聞探究華登(walden)梅納德盤(The Maynard Dish)原產地英國倫敦,製作材料:銀。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將保羅·德·拉梅裡(Paul de Lamerie)描述為「 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銀匠」。令人仰望,神一樣的人物!
  • 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對國際政治究竟有什麼影響?
    這兩場革命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力量,原因在於它們開啟了一種新的規則,英法兩國率先進入到現代社會政治和社會秩序,對其他國家進行降維打擊。在這種降維打擊之下,其他國家都陸續以某種方式進入現代秩序,國際秩序呈現出一個全新體系。革命為何爆發?
  • 英國留學專業——歷史學
    ,當代英國與歐洲歷史,帝國、全球與跨國歷史,大眾史學等領域,也可不選擇專業研究方向,只寬泛地學習歷史議題、辯論或方法論的相關知識。 倫敦大學皇家 霍洛威學院
  • 英國有皇家海軍、空軍,唯獨沒有皇家陸軍,這一問題困擾了很多人
    熟悉世界軍事史的朋友,一定不會對「英國皇家某軍」這個稱號感到陌生。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英國的海、陸、空三軍中,僅有空軍及海軍會被冠以「皇家」的名銜,偏偏沒有出現過「英國皇家陸軍」的稱謂。
  • 14世紀席捲亞歐大陸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經濟轉型的影響
    1348-1349年的黑死病席捲整個亞歐大陸,不僅僅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歷史進程的事件之一,而且也深刻影響了英國的社會歷史進程,也對人們的生活感情,宗教等各個方面產生了比較重大的影響。這場瘟疫也成為了英格蘭歷史的轉折點,結束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迎來了新世界的曙光。
  • 英國脫歐大勢底定 英歐政治重新洗牌
    摘要 【英國脫歐大勢底定 英歐政治重新洗牌】1月23日,英國女王正式籤署了脫歐協議法案。2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籤署了該法案。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預計將於1月29日和30日先後批准該協議,完成英國退出歐盟的最後法定程序。
  • 為何工業革命會出現英國,而不是在亞洲?
    棉花直到中世紀晚期才引進日本,而且在德川時代之前乏人種植。但到 17 世紀末,儘管當時日本仍是海上孤島,國內棉紡織業已經以大阪為中心興起。雖仍是手工產業,但已能取得充足的水力,使日本終究能與工業革命英國的創新不期而遇。 不過,雖然這些社會也在通往工業革命的路上,前進的速度卻比英國慢,到19世紀末結束鎖國政策時,走得也沒有英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