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選擇也是遺忘:抗戰不能忘了雜牌軍

2020-12-23 騰訊網

最近幾年國人終於開始重新審視正面抗戰國軍的抗戰了,中央軍精銳的英雄事跡很多人已經詳細解說過了,但某些自媒體作者為了閱讀量大肆吹噓和無恥的篡改「雜牌軍」抗戰的歷史,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塊走進抗日戰爭的雜牌軍作戰!雜牌軍的戰士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裝備上不如中央軍,軍紀上川軍、馬家軍更是糟糕透頂。但是自從全民抗戰以來他們捐棄前嫌,奔赴全國各地戰場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佩!

首先來談一談東北軍:知恥後勇,雪恥更是拼命

這些年被冤枉最多的應該就是東北軍了,少部分別有心思的人一直在拿九一八說事,很多不知道歷史的朋友和某些存心不良的人開始大肆污衊東北軍不抗戰。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群龍無首但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東北軍迅速奔赴抗日戰場。背負「不抵抗」罪名的東北軍比其他雜牌部隊更具有必死的決心和抗戰的勇氣。七七事變後,萬福麟53軍奔赴華北戰場參加了涿保會戰,在平漢線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線的防守,經過激戰損失慘重,隨後孤軍遊擊於太行山區。民國28年參加豫北、豫東的對日作戰。隨後武漢會戰中苦戰數日,其部傷亡過半,撤出休整。長沙會戰在嶽陽與日軍激戰,1943年參加滇西反攻戰作戰及其賣力,在滇西連下騰衝 龍陵等日寇頑固據點。1945年1月攻克中緬邊境之畹町,與鄭洞國將軍會師,打通中印交通線。

淞滬會戰爆發後,東北軍第49軍和第67軍從華北急調到上海。49軍於10月28日到達上海,經過幾天短暫休整49軍105師便接到在姚家寶阻擊日軍強渡的任務。東北軍由於張學良的改造裝備在當時中國算是一流水準,直接與日軍展開炮戰,步兵裝備也算精良,因此多次擊退日軍強渡。

67軍更是東北軍中嫡系,西安事變後大量士兵被抽調到中央軍,參加淞滬會戰時只是2個師的乙種軍。但這號不妨礙他們決死沙場的信念,11月3日到達青浦後,淞滬會戰已經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67軍臨危受命協同川軍43軍26師(川軍僅有幾百人)從6日到8日「死守松江三日」,掩護主力撤退。由於時間緊迫經過強行軍67軍趕到松江後,來不及構築工事就投入作戰。日軍主力趕到後與108師激戰於李塔匯,陣地三次易手,軍長吳克仁親自率隊衝鋒才奪回陣地。107師在米市渡的戰鬥也同樣激烈,319旅少將旅長朱之榮陣亡,全師傷亡過半。任務完成撤退途中,吳克仁將軍被日軍偷襲殉國,淞滬會戰中唯一一位殉國的中將軍長就是這位東北將軍。

湘軍:無湘不成軍

甲午一戰曾國藩的湘勇積攢起來的湖南人的心氣被打沒了,但楊度的《湖南少年歌》: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絕!又重新喚起了悍勇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為國盡忠的情懷。自從唐生智失勢後,大部分湘軍成了半嫡系的中央軍。第8集團軍的62師是最早進入淞滬戰場的旁系軍隊,第10集團軍駐防在杭州灣南岸。駐守湖南的第15師、第16師9月5日到達上海。這2個師裝備精良,士兵素質較高,士氣也比較旺盛,初戰羅店、劉行一線,打得不錯。淞滬一戰大概有8萬湘軍,表現搶眼三湘健兒的豪氣再現中華大地。

粵軍:又見鐵軍

粵軍是國軍中比較老牌的部隊了,第19路軍曾經就和日軍較量過。在前輩們的影響下,粵軍更是派出了第4軍和第66軍這2支粵軍老牌勁旅。粵軍在10月趕到淞滬戰場,當時國軍已經處於下風防守姿態。這2支裝備精良擅長進攻的部隊並沒發揮出會自己的優勢,但粵軍主動求戰和作戰意志無愧於「鐵軍」稱號。

黔軍:南中國總體實力最弱的一支

為了響應抗戰,黔軍和東北軍一樣主動請纓參戰。淞滬會戰中,121師一直擔任兵站指揮部的守衛以及鐵路押運任務等後勤保衛工作。102師卻在「天下第一師」胡宗南手裡跟隨第1軍,勇猛頑強的戰鬥。整個會戰中士兵數量雖然不多,但這支老兵部隊卻表現絲毫不遜色於其他部隊。

桂軍:如狼似虎的桂軍

桂軍一直和中央軍不合,李宗仁甚至在開戰前想坐看中央軍成敗。白崇禧卻強烈反對,力主出兵。但是淞滬會戰,小諸葛白崇禧的見識短淺讓這支一直活躍於對抗蔣中央政府的精銳並沒有發揮出如狼似虎的作用。

川軍:淞滬會戰盡顯血性

最早出川的並不是川軍而是楊森的川滇黔聯合軍,這支部隊並不屬於川軍而是和西北軍一樣地位的中央軍。這支部隊真是打出了南中國人的血性,血戰全軍在大場血戰5晝夜,完成了長官交給的任務。而43軍26師這支純川軍部隊並沒有像他的兄弟部隊20軍一樣能打能抗,戰史上並沒有過多地交代,只有一句浴血奮戰七晝夜,戰後全師僅倖存600餘人。雖然大部分川軍表現不盡人意,而且戰鬥意志也不強,很多戰役中一觸即潰,你跑我逃。但是抗戰8年中,不管是自願也好強徵也罷四川為國軍提供的糧食物資是實打實的(大部分地區都淪陷了,國民政府也徵收不了)。

老西北軍:抗戰有我,防守主力

老西北軍是馮玉祥倒臺後分裂出來的29軍及投靠國民政府的孫連仲、龐炳勳等部。西北軍最早文明的是29軍長城會戰、後面更多的是平津保衛戰、涿保會戰等一系列在北方的戰鬥。孫連仲、龐炳勳、張自忠更是在山東、武漢等戰場盡顯燕趙風採,無愧於雜牌軍中最有信仰,最有戰力的部隊。日軍戰報曾記載:臺兒莊守軍「決死勇戰的氣概,無愧於蔣的極大信任。憑藉散兵壕,全部守軍頑強抵抗直到最後。宜哉,此敵於此狹窄的散兵壕內,重疊相枕,力戰而死之狀,雖為敵人,目睹其壯烈亦將為之感嘆。曾使翻譯勸其投降,屍山血河,非獨日軍所特有!」

西北軍:重現秦人悲戕

楊虎城的新西北軍是完全意義上的西北軍,和馮玉祥的西北軍不是一個派系。但這隻西北軍,盡顯了秦地老秦人的風採。在秦一統天下中,軍功制的刺激讓秦人人海戰術達到了極致,響應的懲罰也是很嚴厲的。西北軍在中條山的死戰,也重現了老秦人的風採,800冷娃震撼秦川大地。

其餘像馬家軍還有部分小軍閥不一一細說了。

國家民族意識再次覺醒:

在全面抗戰中,這些部隊雖然裝備不精,訓練更是參差不齊,但是他們完成了時代賦予他保家衛國的任務和責任,值得我們尊重和理解。國民政府發文稱讚「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他們也響應了廬山宣言:「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相關焦點

  • 歷史的另類臉譜: 鐵血桂軍, 狼兵天下, 抗戰中雜牌軍的縮影
    抗戰時期的桂軍,「鐵血」風骨在更是血色徵程中演繹。淞滬會戰,桂軍最精銳的6個師作為最後的2支援軍之一,逆流而上,奔赴前線。在7天的反擊與堅守中,僅旅長就戰死3人。曾經的虎狼之師,第一次面對現代化的戰爭,即使不服輸,也不得不面對全軍傷亡過半,戰力損失殆盡的悲愴……徐州會戰中,宿縣和蒙城之戰,桂軍再次扮演著決定戰役轉折的鐵血阻援的角色。
  • 雜牌軍VS王牌軍,國民黨德械師是抗戰的主力嗎?
    「八十八師的弟兄們,你們都是受過教育的德械軍團,每一個人都是國家最需要的戰士,也是這個國家一味最好的良藥」。我們不禁要問:受德國訓練與裝備的精銳德械師,真的比地方軍閥「雜牌軍」更能打仗嗎?事實上,真正完成整編的國軍德械師僅有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以及中央教導總隊,其餘號稱接受德式訓練的調整師,不過只是按照德制改變建置,裝備不但不如真正的德械師,現代化訓練也未悉數完成。
  • 詳解《八佰》:國軍的雜牌軍不如王牌軍嗎?德械師是否為抗戰主力
    譬如魏晨飾演的朱勝忠痛斥「逃兵」們道「就是因為你們這幾十萬雜牌軍,國軍才讓日本人打成這樣」。還有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在撤往上海英租界前夕向守衛四行倉庫的孤軍勉勵稱「八十八師的弟兄們,你們都是受過教育的德械軍團,每一個人都是國家最需要的戰士,也是這個國家一味最好的良藥」。
  • 一周看臺:歷史不能被遺忘!
    雖然2000年民進黨上臺後,很快出臺規定取消光復節假期,但是島內各界依然以各種形式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並大聲疾呼「歷史不能被遺忘」!25日,臺灣社會各界在臺北集會、遊行,反對「臺獨」勢力不斷挑釁滋事,呼籲大眾不要忘記歷史,共同推進兩岸和平統一。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
  • 「不能遺忘的衛國者——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
    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保家衛國,救亡圖存的偉大歷史洪流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南僑機工。今天上午,由復旦大學與德宏州共同主辦的「不能遺忘的衛國者——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邯鄲校區光華樓志和堂開展。
  • 風燭殘年的抗戰老兵不該被遺忘
    民政部還建議各地黨委、政府在重大節日邀請原國民黨的抗戰老兵參加並慰問。  【口播】抗戰老兵問題終於進入制度保障視野。民政部的這份回復也在網上引起關注。  【微博】@楊錦麟:好消息,這是了不起的一次實事求是的進步。  @楊瀾: 善莫大焉!不僅是對這些老兵,是對歷史的尊重。  @靜水流深入定:關注抗日老兵!無分黨派,只在良心!
  • 抗戰最高榮譽,第一面飛虎旗憑什麼頒給雜牌軍?背後還有這層原因
    抗戰時期,為了激勵士兵們奮勇殺敵,提振士氣,國府於1935年6月設立了一項集體最高榮譽——飛虎旗。「凡部隊、艦艇、航空隊或要塞,於戰時特著忠勇之戰功者頒給之」。尤其在對日抗戰時期,飛虎旗的頒發是非常苛刻的,慘烈如淞滬會戰,輝煌如臺兒莊大捷,最大規模的武漢保衛戰都沒有一支部隊能夠獲此殊榮。
  • 不能被遺忘的3位外國人:他們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國人感激
    導語:不能被遺忘的3位外國人:他們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國人感激世界各國是相互聯繫而交流的,在近代中國的發展中,許多外國人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或益或惡的影響,在飽受屈辱的近代中國,外國人更多是帶著掠奪的目的來到中國
  • 一群最爛的雜牌軍,裝備低劣沒人接納,卻抵擋了日本最強悍的部隊
    在抗日時期,國共兩黨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犧牲,我們今天的太平,也都是革命先輩們鮮血和汗水換來的,在但是出徵抗日的時候,有一隻被很多人瞧不起的隊伍,那就是川軍,在很多眼中,這些人只會窩裡鬥,是雜牌軍種的雜牌軍。
  • 「九一八事變」89周年:勿忘國恥,吾輩自強,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請講給孩子聽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屠殺中國民眾「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更是在淪陷區推行奴化教育,妄圖以日本文化殖民中國文化,美化侵略歷史,讓中國人忘了自己還是中國人。回望歷史,我們噙著淚花的眼中,有著對祖國對這片熱土的深情凝視。「歷史會逐漸久遠,但歷史的啟迪和教訓,不管承認不承認,永遠就在那兒。」
  • 臺兒莊大捷;得知國軍主力是地方雜牌軍,日皇叫囂著要狠狠報復
    在抗戰歷史上,沒有哪一場勝利比「臺兒莊大捷」來的更有意義。在這場戰役中,裝備精良的日軍2個師團5萬多人,被以地方雜牌軍為主的中國軍隊,以悍不畏死的精神幾乎打殘!這一次偉大的戰役,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隊的抗日決心和能力,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提振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是抗戰史上的第一座豐碑!在張自忠被蔣介石懷柔招至麾下、韓復榘因丟土之責被處死後,丟了上海南京的蔣介石已退無可退,決心和日本再戰一城,狠狠地挽回面子。
  • 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記實
    《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記實》 記述了中國抗日戰爭中血寫的歷史,民族的壯歌。中國,第一個投身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戰場;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最長時間的抵抗;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最大的犧牲……百萬將士兮死沙場,保種衛家兮國有殤……一頭通體創傷的大睡獅,在被齧噬欺凌了6年之後,終於一聲怒吼,驀然驚醒。
  • 對「一致差評」的抗戰雷劇不能止於下架
    此前,電視劇《雷霆戰將》因罔顧歷史史實,間接美化戰爭而引起網友廣泛吐槽,人民日報也發文痛批「別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據大眾網11月17日報導) 究竟是什麼樣的神劇,遭到了網友的「一致差評」?
  •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銘記抗戰精神意義—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有感
    總書記說的正是我們的抗戰精神。「殷憂啟聖,多難興邦」的典故可見於晉代劉琨的《勸進表》,這句話大意是說,對於個人,凡事多加思慮、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能使智慧與潛能得到啟發;對國家而言,一些坎坷波折,可以增進民族團結,激發人們自強不息、迎難而上的鬥志,促使國家走向復興強盛。這也正是我們銘記抗戰精神的意義。
  • 國民黨也曾進行過「敵後抗戰」,可為何總是不成功?
    談到抗戰歷史,人們一般會聯想到「兩大戰場」:由國民黨主導的正面戰場,以及由八路軍、新四軍主導的敵後戰場。「兩大戰場」的觀點基本正確,但又略顯籠統。可以看出,國民黨此時也比較重視敵後抗戰,尤其是敵後遊擊戰。但總體來看,國民黨的「敵後抗戰」,遠不及八路軍的戰果輝煌。縱觀抗戰歷史,八路軍的敵後根據地越來越大,兵力越來越多,政權越來越穩固。抗戰後期,八路軍甚至能在局部地區集結優勢兵力,對日軍形成反包圍。而國民黨的敵後根據地越來越小,兵力越來越少,投敵叛國、落草為寇的官兵不在少數。
  • 中紀委點名「抗戰雷劇」《雷霆戰將》:抗戰作品須對歷史對未來負責
    抗戰作品不能背離歷史真實,創作者應深入查證歷史背景演員再靚麗,道具再華麗,作品一旦背離歷史真實、違背常理常識,就會失去靈魂根基。據了解,《雷霆戰將》是根據原著小說《亮劍》改編而成的電視劇。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軍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自此,抗日救國烽火迅速燃遍全國,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長達14年的持久抗戰。
  • 管虎最新力作《八佰》,還原那段被遺忘的歷史,祭奠英靈永垂不朽
    《八佰》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講述的是「四行倉庫保衛戰」。故事發生在1937年10月,為掩護撤退,第88師262旅524團中校團附謝晉元率領的1營的號稱「八百壯士」的指戰員進行抗日日寇。 「八百壯士」是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的,實際上只有423名指戰員。
  • 「播抗戰劇屬於比較安全的選擇,收視通常很樂觀」
    9月3日正值抗戰勝利69周年,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安徽衛視在結束了古裝劇《衛子夫》的播出後,東方衛視緊跟央視播出《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浙江衛視和安徽衛視則選擇抗戰劇《雪豹堅強歲月》(新雪豹)接檔;湖南衛視臨時掐斷熱播劇《新濟公活佛》改播抗戰劇《我的特一營》;央視八套開播軍事題材電視劇《艦在亞丁灣》。
  • 歲月無聲歷史有痕 航拍被遺忘在重慶南山的使館群
    在城市發展的時間長河中,南山對重慶而言十分重要:它不僅是重慶主城的「肺葉」,同時也是這座城市歷史變遷的見證者。歲月無聲,歷史有痕,無人機帶你回看被遺忘在重慶南山的使館群。新華網發(王正坤 攝)這是無人機航拍位於重慶南山的蘇聯大使館舊址。
  • 《正者無敵》:文史資料版川軍抗戰縮影
    胡博說,《正者無敵》是一部「文史資料版」的川軍抗戰縮影,其中的情節看起來,更多是根據文史資料選集、參展軍官的回憶文章濃縮套用而成。比如說第一集關於「圍剿紅軍」的描述,可以看出參照了川軍師長範紹增的回憶文章。1980年代,有關國民黨抗戰的紀實文學開始出現,又因為《血戰臺兒莊》等電影的出現,對於川軍的描寫逐漸增多。戰爭,也在文學與電影的渲染下顯得更加的悲壯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