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四合院「重生記」:融「古韻新風」 續城市文脈

2020-12-1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走進濟南寬窄不一的老胡同,一座座布局別致的四合院散落分布。圖為被改造成現代民宿的濟南四合院。趙曉攝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濟南8月15日電 (趙曉)青磚灰瓦、飛簷翹角、泉水汩汩……坐落於泉城濟南深巷中的一座四合院,保留了傳統民居的古樸風格,同時配有落地窗、中央空調等現代設施,裝修設計簡約大方。古韻與新風在這裡恰到好處地融合。

&nbsp&nbsp&nbsp&nbsp近日,記者走進濟南寬窄不一的老胡同,一座座布局別致的四合院散落分布,部分仍保持傳統民居的面貌,但還有許多院子已經變換模樣,被改造成文藝酒吧、現代民宿、私房餐飲店等,傳統風格與現代元素並存,以另一種形式留住城市記憶。

&nbsp&nbsp&nbsp&nbsp

濟南民宿「隱泉別院」既保留了傳統民居的古樸風格,同時配有許多現代設施,裝修設計簡約大方。趙曉 攝

&nbsp&nbsp&nbsp&nbsp看中了濟南的泉水文化和傳統建築,常年在外打拼的於天偉在3年前回到老家把一處四合院,改造成了現代民宿「隱泉別院」。「當時院內建築年久失修,我們買下後進行了加固和翻新,保留一些老物件,『復活』院中的泉眼。」於天偉說,民宿與酒店最大的不同在於可以讓遊客體驗到當地文化,泉水和民居就是濟南特色文化的代表。

&nbsp&nbsp&nbsp&nbsp

濟南王府池子街道內藏有一處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宅院。趙曉 攝

&nbsp&nbsp&nbsp&nbsp於天偉稱,在翻修的過程中,他們堅持修舊如舊,儘可能地保留四合院的原有樣貌。一些陳舊的老房梁拆下來,重新用實木房梁替換。房間內採用手工匠人編織的燈籠照明,同時增加地暖、新風系統等現代設備,提高舒適性。「希望用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復活』傳統民居,吸引年輕人入住體驗,感受濟南當地文化。」

&nbsp&nbsp&nbsp&nbsp

圖為「隱泉別院」院內的泉眼,泉水可以用來冰鎮西瓜、飲料等。趙曉 攝

&nbsp&nbsp&nbsp&nbsp在「隱泉別院」的店長郭夏楠看來,老濟南四合院既有北方建築粗獷大氣的特點,又具南方民居溫潤靈秀的特色。「相比北京四合院二進、三進等多進院布局,濟南四合院多為一進,小巧精緻,更有家的感覺。」

&nbsp&nbsp&nbsp&nbsp

康熙年間,張家祖先買下張家大院這塊房產,代代守護,傳承至今。趙曉 攝

&nbsp&nbsp&nbsp&nbsp在距離「隱泉別院」約1公裡的王府池子街道裡,藏有一處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宅院,至今仍留存清末民初的建築,張家人在此居住了300多年。

&nbsp&nbsp&nbsp&nbsp張家第17代孫媳李進蓮在受訪時說,康熙年間,張家祖先買下這塊房產,代代守護,傳承至今。「過去是整個家族都在院裡生活,10年前,我和丈夫對老建築進行了翻修,用空置房屋做餐飲經營。」

&nbsp&nbsp&nbsp&nbsp「我們不敢大改大動,改造東屋時用純實木換掉已經腐朽的木料,留下老石頭、磚瓦,重新嵌入現在的房子裡。」據李進蓮介紹,為保住房屋的歷史厚重感,她和丈夫沒少費心思,聘請專業的古建築施工隊修繕。如今,張家大院吸引八方食客靠得不僅是餐品和服務,還有一種歷史積澱和文化氛圍。

&nbsp&nbsp&nbsp&nbsp

圖為在濟南老街裡,起鳳橋下泉水流。趙曉 攝

&nbsp&nbsp&nbsp&nbsp山東建築大學齊魯建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波認為,當下,對濟南老四合院進行改造升級、現代化利用是大勢所趨。過去傳統四合院是一家人居住,院落寬敞,但上世紀50年代後,濟南四合院的使用功能和居住方式發生變化,變成多戶人家雜居,出現私搭亂建現象。這也是近些年,濟南不斷對老城區進行保護性改造的緣由。

&nbsp&nbsp&nbsp&nbsp

張家大院內種有一棵老石榴樹,樹下鋪著古樸的灰磚。趙曉 攝

&nbsp&nbsp&nbsp&nbsp「如果從正面引導商業化開發,濟南四合院也能很好地融入現代城市生活中。」姜波建議,為避免四合院被過度改造、使用不當,政府應出臺相關保護性改造導則,規定哪些可以拆,哪些需要保留,加大對優秀改造案例的推廣力度,同時提高市民對傳統四合院的保護意識,引導社會以看待歷史文化的眼光,守護老民居,延續城市文脈。(完)

相關焦點

  • 濟南四合院「重生記」
    青磚灰瓦、飛簷翹角、泉水汩汩……坐落於泉城濟南深巷中的一座四合院,保留了傳統民居的古樸風格,同時配有落地窗、中央空調等現代設施,裝修設計簡約大方。古韻與新風在這裡恰到好處地融合。
  • 百年四合院「重生」記
    新時報記者郭堯 攝  提起濟南老城,很多人都會想到胡同裡那些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市中區公立街就有一處四合院,建於清朝晚期,已有上百年歷史,是濟南市為數不多保存最完整的老濟南四合院,已被列為濟南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7年前,這座四合院曾一度破敗不堪,被劃入「危房」之列。
  • 花156萬元買房子,光3次修繕就花了300萬元 百年四合院「重生」記
    新時報記者 郭堯 攝提起濟南老城,很多人都會想到胡同裡那些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市中區公立街就有一處四合院,建於清朝晚期,已有上百年歷史,是濟南市為數不多保存最完整的老濟南四合院,已被列為濟南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7年前,這座四合院曾一度破敗不堪,被劃入「危房」之列。
  • 濟南成功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1日訊 記者從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了解到,12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發布《關於同意北京市朝陽區等51個城市(區)列為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的通知》,濟南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 夜靜眠|融3200餘年龍城文脈精粹,文璞酒店踏浪而來
    行動計劃圍繞打造長三角獨具特色、充滿魅力的旅遊目的地城市目標,充分發揮常州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旅遊資源優勢,全力把常州打造成為全國一流旅遊目的地城市。自文旅融合以來,常州加快推進文旅明星休閒城建設,打造「龍城夜未央」夜間經濟品牌,把「過路客」變成「過夜客」。
  • 「百年西泠·古韻中原」下周在鄭州啟幕
    作為該館開館系列重要展覽活動,「百年西泠·古韻中原——金石文化藝術大展」屆時將啟幕,市民可免費到該館參觀,感受濃鬱的傳統金石文化。  該展覽分為《西泠印社社藏精品展》《閒庭信步——李剛田書法展》《河南印社珍藏古璽印封泥展》三大板塊。
  • 人民日報刊文:在城市更新中延續城市文脈 把握保護與發展的關係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在城市更新中延續城市文脈(觀點)作者:叢曉男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未來城市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城市文脈是城市演進過程中形成的特有歷史文化印記,是城市氣質的重要體現。
  • 山東老宅保衛戰:濟南百年金家大院修葺一新整裝重生
    去年12月份,金家大院修繕完畢,已經破敗的老宅重新「站」了起來,百年金家大院重生,再現貴族氣質。(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成片的工地中央,坐落著一座二層樓式四合院——金家大院,與旁邊拔地而起的現代建築顯得格格不入。
  • 「直播濟南·北起採風季」啟動 濟南融媒體中心濼口服裝城直播基地...
    12月2日,「直播濟南·北起採風季」啟動,濟南融媒體中心濼口服裝城直播基地同步啟用。接下來,大型城市形象宣傳平臺直播濟南將以「北起」為主題走進天橋區黃河沿岸深入採訪報導,以多種直播形態面向全網呈現新戰略新格局中的天橋奮進故事。
  • 問津書院:千年文脈 薪火相傳
    問津千年,古韻巍然。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的問津書院,門前流淌著微波蕩漾的孔子河。孔嘆橋、坐石、桀溺畈、曬書山等一系列歷史遺蹟記錄著千年前先賢在這裡「問津尋路」,探求人生渡口與濟世之路的經典故事。
  • 郭光明原創丨東鵝文脈
    濟南的經十東路,好長。跨過燕山立交,東行,車水馬龍了很長時間,車輛才漸漸稀少。打開車窗,明顯感受到氣溫,比市區低了不少。風,也大了不少。過鵝莊大橋,進入章丘境地。309國道旁,聖井街道駐地,一處仿古院落,粉牆灰瓦,一座深灰色建築,軒峻翹簷,赫然佇立,格外顯眼。我在這處院落裡,看見了小葉黃楊,是常見的那種。二十年前,許多單位的綠化,都是首選。
  • 探營德裕古鎮: 感受唐相故裡文脈悠長 體驗古韻文化之美
    河北新聞網訊(王騰飛)9月13日,第七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媒體探營團走進贊皇縣德裕古鎮,感受唐相故裡的文脈悠長。巍峨聳立的青雲塔、曲徑幽深的崇文街、錯落有致的唐代風格建築群……走進位於贊皇縣西陽澤鄉呂莊村的德裕古鎮,可以看到這裡的建築氣勢恢宏,展現出獨具特色的唐代風韻。
  • 瓦片淺灰 鱗次櫛比 百年四合院拆違重生
    四合院狹窄的縫隙中擠出一棵老槐樹,麻雀圍著叫成一團。從高處俯視西城區小茶葉胡同,唯獨12號院格外不同:瓦片淺灰,鱗次櫛比,每條屋脊線都歸整有序,透著京味建築的氣派。 一年多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院裡擠滿了違建,破磚爛瓦,髒水橫流。
  • 50秒丨濟南歷城全面排查火災隱患 查出電玩城新風機房當臨時倉庫...
    檢查過程中,發現電玩城存在新風機房當臨時倉庫使用、應急照明配電箱沒有張貼「應急照明」字樣標識、超市防火捲簾和消火栓前一米內擺放廣告牌等問題。同時,濟南歷城區消防救援大隊中隊長孫猛向各單位員工及負責人講解了發生火災如何逃生、如何組織安全疏散等安全知識,並要求企業負責人進一步提高安全意識,嚴格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和節假日值班制度,不存僥倖心理,立即整改現有隱患,切實保障節日期間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歷城融媒新聞部 張繼睿 報導
  • 工體是國安的四合院!全北京熱議:完美的再續前緣是拿下運營權
    擁有61年歷史的工體,被國安球迷稱之為北京最後的四合院,也是北京的象徵和圖騰。不過進入2020年,工體正式開始改建,為2023年的亞洲杯做準備。即便中超第二階段恢復主客場制,國安也暫時無法回到工體比賽,但國安球迷仍然期待,工體改造完成後與她再續前緣的時刻,只有拿下運營權再續前緣才夠完美。
  • WA丨MAD建築事務所丨樂成四合院幼兒園丨為兒童的房子:不僅是活潑
    ,展現出多層的城市歷史和諧並存的場景。在四合院空間中,屋頂就像是一片新的大地,是無拘無束、自由的象徵。」 「漂浮的屋頂」以低矮平緩的姿態水平展開,將不同建築間有限的空間最大限度地轉化成為一個戶外運動和活動的平臺。二層是一片廣闊的色彩斑斕的戶外平臺,這裡是孩子們室外運動、課餘互動玩耍的主要場所。平臺的西南側,像是一個個「小山丘」與「平原」相互交錯,地形高低起伏。
  • 讓胡同四合院成為北京永久的城市名片
    潘璠   據《北京日報》報導,接近歲末,北京市委市政府著手謀劃新一年工作,按照城市空間布局加強分類指導。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近日到東城區、西城區調研,就做好核心區各項工作提出要求。蔡奇指出,要認真履行好老城保護和復興的歷史責任,保護好胡同肌理、四合院,留住原住民,留住京味兒,突出傳統文化風貌,整體提升人居環境。
  • 「迎世遺 續文脈」2020年海峽兩岸船政書畫展開幕
    福州新聞網12月31日訊(記者 歐陽進權 文/攝 通訊員 王曉霞 吳丹紅)今天上午,在新年鐘聲即將敲響之際,「迎世遺·續文脈」2020年海峽兩岸船政書畫展,在馬尾船政古街聖教醫院舊址一樓展廳正式拉開帷幕。這是馬尾推動船政文化保護利用邁上新臺階、讓船政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之舉。
  • 阜陽人居盛宴| 潁州文脈之上 城市生活自此歸瀾
    雙清灣上,四水歸堂,源起阜陽母親河潁河一脈,經中清河、二道河、東清河四向水域圍合,風生水起,匯流成就阜陽的文脈中芯。陽光城文瀾府立於城南門戶雙清灣上、四水圍合的中芯位置,成就天 人合一的居住格局。項目代建15班幼兒園,九裡小學、城南中學、阜陽三中等學府在旁,學風濃厚。
  • 名城四合坊|四合院建築的傳統文化蘊涵
    「四合院」廣義的講是典型的中國建築形式,大到紫禁城、小到百姓民居,都是四合院,這裡僅以北京四合院民居為例談一點工作體會。四合院是中國人以家庭為單位,世代生存和繁衍的場所,四合院中央的院落空間是四合院主要活動的樞紐和中心,它與四周房屋互相融合,互相滲透,由於人的活動使空間產生動感和親和力。傳統的磚木結構建築限制了建築個體的發展和內部空間的擴展,但卻營造了發達的群體空間,而這高超的群體空間藝術正是四合院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