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發炮彈僅用三發就摧毀敵人,此將軍此後便沉迷於「大炮」研究

2020-12-16 無計讀史

25發炮彈僅用三發就摧毀敵人,此將軍此後便沉迷於「大炮」研究

文/無計讀史

在新中國革命時期,我軍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驍勇善戰的優秀指揮官。他們憑藉著優秀的戰略指揮能力和戰場上敢於亮劍的精神,一次次將兇狠的敵人打敗,為最後新中國的成立和全中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過要說起我軍歷史上最喜歡大炮的一位將軍,則不得不提陳士榘。陳士榘絕對算是我軍歷史上對大炮最為鍾愛的將軍了,他在平時的生活裡就非常喜歡談論關於大炮的事情,在與敵人真正交手的戰場上,也特別善於利用大炮這種武器資源,並且每次使用都能夠獲得巨大的戰爭成果,所以在我軍歷史上,陳士榘也有著「大炮將軍」的綽號。

1955年,為了更好地進行對外軍事交流和合作,新中國開始的歷史上第一次的將帥授銜儀式,在這次授銜儀式上,陳士榘被授予了開國上將的軍銜。1955年是剛剛結束戰爭的第六個年頭,在這一時期被評為上將的軍事指揮官,都是在革命戰爭時期做出過特別突出的貢獻的。可以說他們肩上的軍銜和勳章,都是他們在烽火雲煙的戰火年代,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是無數的心血和汗水匯聚的結果。所以陳士榘絕對是一位真材實料的將軍。

而關於這位陳士榘將軍對於大炮熱愛的事情,就不得不提一下1939年的一次戰鬥了。在1939年,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一次戰爭當中,陳士榘為了扭轉戰局上的失利,儘快的在戰爭場上奪回主動權,親自向彭德懷借了一門炮和25發炮彈。不過讓陳士榘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二十五發炮彈只打了三發,就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正是憑藉著三發炮彈,陳士榘就徹底摧毀了敵人的戰鬥意志,在敵人潰敗之後,陳士榘繳獲的炮彈有上百發,所以轉手就還給了彭老總上百發炮彈,彭老總自然也是十分的欣喜。

這一次戰鬥讓陳士榘嘗到了大炮的甜頭,認識到了大炮,在戰爭過程中所發揮的威力和效果,而且通過這筆划算的買賣,也讓陳士榘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嘉獎和讚揚。所以此後,陳士榘更加潛心研究大炮的戰略威力,不斷的利用大炮這種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來提高戰爭的勝利機率。但是一味的不去了解現狀的情況下去介紹大炮在戰爭中的作用,很容易出現劍走偏鋒的狀況。畢竟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裝備是相當落後的,一個軍隊中大炮的數量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單純地想要用這種武器裝備來最後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現實情況之下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是沉迷於大炮威力的陳士榘最初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來甚至驚動了當時的黨中央,陳毅還專門發電報批評了陳士榘。在此之後,陳士榘虛心地接受了陳老總的建議,在以後的戰爭過程中,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戰略戰術,以適應中國的現實環境,帶領部隊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陳士榘,雖然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一些小的缺點,但是遇到大是大非的抉擇,總是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私下裡的陳士榘也是一位非常和藹可親的人,並沒有什麼將軍的架子。很喜歡和年輕人聊天,也喜歡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抱著學習的態度對待生活的未知領域。這和在戰場上面對敵人時的兇狠惡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也顯示出了一位革命偉人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叛軍要大難臨頭,敘利亞一大炮將加入到戰鬥,俄提供幾十萬發炮彈
    M-46加農炮重7.7噸,長11.73m,寬2.45m,射速為6-8發/分;大炮有2個「耳朵」(鋼板),這樣可以保護炮手免受對方炮彈碎片的傷害。M-46加農炮在戰場上也能執行反坦克作戰任務,它的直射距離為1.14公裡,而如果一旦被炮彈擊中,坦克將會立即退出戰鬥。
  • 大明火炮一天炮擊2500發: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攻佔臺灣熱蘭遮城
    鄭成功明軍的大炮,不能正面摧毀這座稜堡。說起來,鄭成功的大炮其實是很先進的。很多人說大明的火炮落後,這是胡說八道。大明歷史上從來都很重視火炮,包括初期和中期的破虜炮、大將軍炮等等,都是很實用的火炮。大家都知道,火炮的火藥被點燃以後,會出現巨大的膛壓,將炮彈推出炮膛。在炮彈被擊發同時,大炮內部各部位也受到很大的衝擊力。如果火炮金屬的承受力不足,就會導致炮聲崩裂甚至炸裂,後果嚴重。不過,火炮是打仗用的,又不能無限制造的很厚重,這會導致重量太大,難以機動,也難以鑄造。
  • 成也大炮,敗也大炮,鳥槍換炮的清王朝沒能逃過被洞穿國門的結局
    早在10世紀後期的北宋初年,中國便開始試製最初的一批火藥火器,並在世界範圍內最早完成軍用火藥的定型發明,率先開始了火藥在軍事領域的應用。至明末清初,我國火器的發展程度並不很落後於西方世界,軍隊的火器裝備比例基本上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如明軍主力火炮為「紅夷炮」,號稱「淨重三千斤,射程十裡,每發可斃敵千人」,而當時後金的大炮射程才1裡(500米)。
  • 抗美援朝,中國炮兵異國亮劍:400000發炮彈,消滅美軍13000人
    在著名的1952年10月到11月的軍事行動中,我軍發射400000發炮彈,消滅美軍13000人。說實話,當時的美軍是全世界實力最強的軍隊。儘管美軍經過戰後的大裁軍,但是,當時的美軍依然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機械化部隊、海軍和空軍。
  • 蘇聯4萬門火炮齊射,半小時傾瀉45萬發炮彈,納粹陣地猶如末日
    在二戰期間,火炮被運用到了極致,進攻一方在進行衝鋒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充足的炮火準備,來摧毀敵人的地面攻勢,殺傷大量人員,並對敵人造成心理威懾。二戰時期的蘇聯,剛剛憑藉兩個5年計劃完成了工業化,其軍事工業能力也突飛猛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唯一一個能和美國相抗衡的國家。在蘇軍的戰術中,火炮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此戰法非隆美爾發明:抗戰中國軍隊最早用高射炮橫掃日本坦克
    在隆美爾之前就有高射炮打坦克的戰例,1937年西班牙內戰時,德軍幹涉軍就在實戰中發現88毫米高射炮具有非常強的穿甲能力,此後就為88大炮專門開發了反坦克用的鎢芯穿甲彈。其實在這之前,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戰場,也在用高射炮打坦克,比德國人還要早,那就是中國的抗日戰場。
  • 八路軍團長發現一小院不對勁,打了4發炮彈,日本舉國震動
    在陳將軍戎馬生涯中,經歷大大小小戰鬥上千次,但都沒有1939年的黃土嶺戰鬥更精彩,更有意義,此戰不但殲滅了日軍近千人,還在陳正湘將軍指揮下,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這可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
  • 趙章成:目不識丁屢建奇功,用三炮挽救長徵,墓前放著迫擊炮模型
    其中有個將軍,極其特別。他一在指揮上沒有大的建樹,二在軍事理論上幾無貢獻,三在資歷上也不是黨、軍元老,但他卻獲得了少將軍銜。在場將軍無人不服,他是誰?他就是影響了歷史進程的開國少將——趙章成。打算拔除沿線所有的敵人據點。但其中有個難啃的"硬骨頭"——管頭據點。日寇在此據點設置了大量的堅固工事,暗堡、塔樓一應俱全,算是武裝到了牙齒。我軍從23日夜開始,與敵鏖戰三晝夜,期間敵人還使用毒氣反擊,仍未能打下管頭據點。
  • 黃洋界之戰,紅軍僅響1發炮彈,敵人潰散而逃,毛澤東妙唱空城計
    在敵人逼近永新時,毛澤東親自率領31團將敵軍圍困在永新縣城30裡內長達25天,而朱德陳毅則率領紅軍主力28、29團進攻敵人後方的茶陵、酃縣,迫使敵人回援,用圍魏救趙之法瓦解了第一次「會剿」。然而在這時候,出擊的28、29團卻犯了冒進主義的錯誤,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和派任邊界特委的書記楊開明放任29團官兵的思想情緒,部隊持續向湘南進攻。結果,在攻打郴州時,29團幾乎全軍覆滅。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沒打贏?他們至今也沒搞懂
    而在範弗裡特的理論中,區區3.7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用炮彈砸下去,不就結束戰鬥了嗎。轟炸完畢之後,美步兵只需要插旗子,打掃戰爭就結束了。在他的幻想中,他計劃用200人的傷亡,歷時五天拿下上甘嶺。這五天時間應該是發射這幾百萬發炮彈所需要的時間吧。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還沒打贏?他們至今沒搞懂
    在1951年夏季攻勢的大愚山和白石山地區戰鬥中,範弗裡特集中了100多門大口徑重炮,每公裡正面火力密度50門,在9天時間裡發射了36萬發炮彈,美軍平均每門炮發射了2860發,每天要打300多發炮彈。此後這種高消耗彈藥量作戰被稱為「範弗裡特彈藥量」。
  • 威力強悍的大炮,僅炮彈就重達7噸,1400人組裝兩星期才完成
    導語:威力強悍的大炮,僅炮彈就重達7噸,1400人組裝兩星期才完成20世紀前中期,德國黑科技的代言人,他們擁有大量的專家以及人才,具備強大的創新能力,通過現有的技術造出像虎式坦克、納粹飛碟、納粹鍾等跨時代的產物。
  • 世界第一大炮有多牛?要1420人同時操作,一發炮彈就重5噸
    按照我們現在一般的小型轎車來算,一輛轎車兩噸左右,我們大概需要675輛小車才有當時德國造的這一門火炮這麼重,因此該炮也被稱為世界第一大炮。當然了這麼重的火炮肯定不會發射那些常規炮彈,這門火炮的一發炮彈就有5噸重,要知道二戰時期一般的火炮炮彈只需要一到兩個人就能夠裝填好,但是就這樣一發炮彈的威力也已經非常大了,而這門火炮想要發射炮彈就需要271-1420人同時進行操作,即便是這樣其最大射速也只能達到每小時三發。
  • 用敵人的武器消滅敵人!從美軍屍體上扒掉武器,擊退敵軍7次進攻
    1952年5月28日4點過鍾,我們3人扛著炮和炮彈出發了。當我們摸到距敵坦克常停位置500米的山腳下的小河溝裡時,便隱蔽起來。10點,敵3輛坦克「轟轟隆隆」開過來了,馬懷明立即裝彈。敵坦克在公路剛停,我便瞄準開炮,坦克油箱爆炸起火。
  • 動輒就是幾十萬發炮彈!志願軍承受的火力強度有多大?
    而美軍的軍編制比我們要大很多,共計有美軍騎1師、美3師、美24師、美25師、英軍2個旅、土耳其旅、韓軍2個師團以及其他僕從國軍隊和軍直屬的重炮部隊參戰。 3月初,志願軍114師一處5000平米的陣地上,1小時內即落彈15000發;38軍112師335團一部防守的580高地,僅400平米,4天內即落彈20000發,另外還有數十枚凝固汽油彈
  • 幾千發炮彈落到敵陣地,工事卻沒摧毀,幾經偵查我軍才得知原因
    為了拿下敵人堅固防禦的工事陣地,華野集中了相當數量的炮火猛烈進攻,並且改變了以往對炮火的使用。原先我軍作戰中,由於曾經吃過沒有火炮的虧,因此華野各個部隊都有直屬的炮兵建制,但為了對付碾莊的守敵,我軍第一次集中了所有的炮火,改變了原先分散配屬以及直瞄的方式,而是集中力量以各種不同的炮火轟擊專屬目標,以榴彈炮壓制縱深敵軍指揮系統,山炮摧毀各種明暗碉堡,而迫擊炮則是專一對付敵人前沿陣地以及傘兵線。
  • 炊事員隨手打了一炮,引爆敵軍幾十萬發炮彈,反敗為勝扭轉戰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法軍和德軍這兩支部隊展開了鬥爭,這場戰爭他們主要的武器是大炮,因為當時德軍的武器裝備非常的精良,所以德軍又精心的配備了許多炮彈,用來在戰場上使用。炊事員隨手打了一炮,引爆敵軍幾十萬發炮彈,反敗為勝扭轉戰局
  • 一戰中的巴黎大炮,並非法國人製造,炮彈比飛機飛得高
    為了打擊法國人的抵抗熱情,德軍發明了「巴黎大炮」。「巴黎大炮」原來的名字叫「威廉大炮」,名字來源於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由於德軍生產這門大炮,主要是用來轟擊巴黎,便取名為「巴黎大炮」。算一下,「巴黎大炮」的「長徑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71.4倍。「巴黎大炮」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31公裡,剛好將巴黎圈入射程之內。這樣的射程,甚至超過了有的短程彈道飛彈。它朝天空射擊時,炮彈的最大高度能夠達到40公裡,這一高度位於同溫層,遠遠超過了當時的飛機飛行高度。
  • 未來大炮威力不減,一發擊中65公裡外目標,此前一度瞧不起火炮
    為此俄媒便針對它展開分析,藉此搞清楚一直擅長使用巡航飛彈的美軍,為何如今卻撿起了之前五角大樓瞧不起的火炮裝備?引用美國《防務新聞網》報導,今年3月初,美軍在亞利桑那州試射了幾枚由XM907型 155毫米58倍徑大炮發射的炮彈。客觀上說,這種以增加口徑和炮管長度來提高威力以及射程的大炮不算稀奇,最早可追溯到二戰德軍研製的「古斯塔夫」列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