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發炮彈僅用三發就摧毀敵人,此將軍此後便沉迷於「大炮」研究
文/無計讀史
在新中國革命時期,我軍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驍勇善戰的優秀指揮官。他們憑藉著優秀的戰略指揮能力和戰場上敢於亮劍的精神,一次次將兇狠的敵人打敗,為最後新中國的成立和全中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過要說起我軍歷史上最喜歡大炮的一位將軍,則不得不提陳士榘。陳士榘絕對算是我軍歷史上對大炮最為鍾愛的將軍了,他在平時的生活裡就非常喜歡談論關於大炮的事情,在與敵人真正交手的戰場上,也特別善於利用大炮這種武器資源,並且每次使用都能夠獲得巨大的戰爭成果,所以在我軍歷史上,陳士榘也有著「大炮將軍」的綽號。
1955年,為了更好地進行對外軍事交流和合作,新中國開始的歷史上第一次的將帥授銜儀式,在這次授銜儀式上,陳士榘被授予了開國上將的軍銜。1955年是剛剛結束戰爭的第六個年頭,在這一時期被評為上將的軍事指揮官,都是在革命戰爭時期做出過特別突出的貢獻的。可以說他們肩上的軍銜和勳章,都是他們在烽火雲煙的戰火年代,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是無數的心血和汗水匯聚的結果。所以陳士榘絕對是一位真材實料的將軍。
而關於這位陳士榘將軍對於大炮熱愛的事情,就不得不提一下1939年的一次戰鬥了。在1939年,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一次戰爭當中,陳士榘為了扭轉戰局上的失利,儘快的在戰爭場上奪回主動權,親自向彭德懷借了一門炮和25發炮彈。不過讓陳士榘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二十五發炮彈只打了三發,就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正是憑藉著三發炮彈,陳士榘就徹底摧毀了敵人的戰鬥意志,在敵人潰敗之後,陳士榘繳獲的炮彈有上百發,所以轉手就還給了彭老總上百發炮彈,彭老總自然也是十分的欣喜。
這一次戰鬥讓陳士榘嘗到了大炮的甜頭,認識到了大炮,在戰爭過程中所發揮的威力和效果,而且通過這筆划算的買賣,也讓陳士榘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嘉獎和讚揚。所以此後,陳士榘更加潛心研究大炮的戰略威力,不斷的利用大炮這種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來提高戰爭的勝利機率。但是一味的不去了解現狀的情況下去介紹大炮在戰爭中的作用,很容易出現劍走偏鋒的狀況。畢竟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裝備是相當落後的,一個軍隊中大炮的數量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單純地想要用這種武器裝備來最後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現實情況之下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是沉迷於大炮威力的陳士榘最初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來甚至驚動了當時的黨中央,陳毅還專門發電報批評了陳士榘。在此之後,陳士榘虛心地接受了陳老總的建議,在以後的戰爭過程中,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戰略戰術,以適應中國的現實環境,帶領部隊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陳士榘,雖然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一些小的缺點,但是遇到大是大非的抉擇,總是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私下裡的陳士榘也是一位非常和藹可親的人,並沒有什麼將軍的架子。很喜歡和年輕人聊天,也喜歡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抱著學習的態度對待生活的未知領域。這和在戰場上面對敵人時的兇狠惡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也顯示出了一位革命偉人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