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鴻門宴》的座次看古代宴飲與政治的關係:宴飲不是簡單的吃喝

2021-02-23 書文小品

《鴻門宴》中,司馬遷詳細寫了項羽、劉邦兩大集團的坐席: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不了解古代坐席文化的朋友可能覺得這很正常,座位嘛,都一樣。但是,這句話中不但可以看出項羽和劉邦的尊卑地位,也可以看出項羽目中無人、自大的性格特點。因為坐席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禮儀。

我們先來說「席」。古代是跪坐在座位上,這一動作叫做「跽」,也就是前面坐下而臀部放在腳後跟。先秦時期,要在參席者就座的地方鋪上席。不同身份的人所處的席位是不一樣的,《禮記·燕義》載云: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於下。」

也就是上卿的席位比小卿的高,小卿的比士大夫的高,而士與庶子在堂上沒有席位,只能在臺階下依次站立。

所以在《鴻門宴》中張良只能面朝西站在劉邦身邊,因為他此時的身份是劉邦的謀士,不配有坐席。

除了席位的次序有別,席的多少也有別,《禮記·禮器》也記載:

「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也就是周天子的蓆子要鋪五層,諸侯的要鋪三重,大夫比諸侯還要少,席的多少表明身份差異。

除此之外,席位的朝向和方位也有講究,君臣之間、主賓之間都是有差別的。

古代的房屋構造有堂和室的區別,通常情況下,「室」是人們居住的地方,要進入室中,必須先到堂。而堂相當於一個有頂有柱的高臺,要到堂上,必須從層層臺階上去,所以又叫「升堂。」

一般來講,外人是不能入內室的,只到堂上。

由於我國是北半球,所以多數房屋的朝向是坐北朝南。那麼堂屋中,位置最尊貴的是面朝南向的座位,在內室中最尊貴的是面朝東向的座位。

我們現在來看《鴻門宴》的座位,項羽和項伯在面朝東的位置上,範增在面朝南的位置上,劉邦在面朝北的位置上,張良在面朝西站立。

從項羽等人的座位來看,他們毫不把劉邦放在眼裡,足以說明他們目中無人,驕傲自負。

古代上朝時,君臣同堂,皇帝地位尊貴,坐北朝南,群臣面朝北拜見君主,後來這一禮儀也被引申為臣服於人。

晉朝後,宴席逐漸從一人一席,過渡到多人一席,於是又有了座次和席次的區別。一般以南北開席為敬,以與主人距離的遠近表現尊卑。

隋唐以後,在多人一席的宴飲中,人們往往以左為尊。

等到了宋朝,隨著四方形八仙桌的出現,人們開始以南向為尊,西向為上,東向次之。也就是坐在東面的客人地位高於西面的,敬酒時按從東向西的順序進行。

明朝為了防止大臣們哄搶座位,保證宴會有序進行,也作了明確的規定:

尚寶司設御座於奉天殿正中,坐北朝南,御宴擺放在御座東西;皇太子位安置於御座東西向;諸王位於殿東西兩向;群臣四品以上位於殿內兩側,五品以下位於東西殿廊。

在中國古代,禮作為人們公認的社會文明和隱形的等級制度,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從周朝開始,官方的宴飲就受到食物和器具材質、數量的影響,漸漸地,又過渡到座次方位、宴席與主人遠近的影響。

這些界定官僚地位尊卑的政治倫理秩序,表現出古代禮制嚴格的等級觀念和政治意識。

相關焦點

  • 「春秋大宴」:由繁盛走向衰敗的宋代大型官方宴飲活動
    國家大宴,是宋代官方宴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宋制,嘗以春秋之季仲及聖節、郊祀、籍田禮畢,巡幸還京,凡國有大慶皆大宴。」國朝大宴即由春秋大宴、聖節大宴和飲福大宴三個宴會組成。國家大宴是宋朝規模恢宏、陳設華美、禮儀繁雜、人員眾多的政治色彩明顯的大型宴飲活動,君主和中高層官員同時預宴,外國使臣也隨之同預,為朝野內外所矚目。
  • 說鴻門宴的座次
    這是太史公描寫鴻門宴中極精彩而又極重要的一幕,但是《漢書·項籍傳》不載其事,而《高帝本紀》記鴻門宴又略去了有關座次這一段。其實太史公詳述當時座次絕非泛泛之筆,其中隱藏了一項關係甚為重大的消息。前人讀《史記》者,多少也注意到座次問題。茲引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之文以為討論的基礎。
  • 絲路上的宴飲
    宴飲成為絲路經貿的一個重要的活動環節。從敦煌石窟中留下的歷代壁畫上,我們可知北周出現了屠戶、肉坊。唐宋時期,敦煌地區飲酒成風,以致成為官府迎來送往的必備禮儀。民間社團的集會也大設飲宴。甚至連僧官、男女僧徒都可以喝酒,文獻中記載有:「粟三鬥沽酒,下城來日就大和尚院眾僧吃用。」唐宋時期敦煌地區的婚禮,延襲漢魏以來的社會通俗,是在露天舉行的,在自家庭院設置禮席宴請賓客。
  • 飯局博弈下篇:石崇勸酒宴、飲中八仙、杯酒釋兵權、千叟宴
    上一篇中我們詳細了解過「澠池之會」、「鴻門宴」、「煮酒論英雄」以及「群英會」的典故和歷史背景,本文就讓我們繼續沿著歷史的車輪去看看接下來發生在飯局上的名場面吧!兼容並蓄的大唐,不論在軍事上還是文化上都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自信,飲中八仙長安酒會便是其中最具象的體現。盛唐時期,酒會盛行,參與者眾多。不論是同朝為官、詩文相交,亦或是意氣相投,都喜歡以酒會友、激揚文字。詩聖杜甫就曾在《飲中八仙歌》中非常形象地描繪出8位長安名士飲酒聚會時的情形。賀知章、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和焦遂也因此被並稱為「盛唐飲中八仙」。
  • 酷愛宴飲的古羅馬人一天都吃些什麼?有的食物在今天依舊很受歡迎
    將宴飲納入娛樂範疇,主要原因在於羅馬人的宴飲人為地增加了許多「吃喝」以外的內容,宴飲變成羅馬人娛樂活動的一部分。宴飲娛樂的公共性、參與人數不及角鬥、賽車、洗浴等,許多時候私人性特點突出,但大規模的宴飲在很多方面也表現為羅馬人一種特殊的公共娛樂活動。
  • 馬拉松、大賽車、國慶飲宴是否要戴口罩、核檢?特區政府逐一回應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為迎接國慶,澳門有很多大型的國慶酒會及社團飲宴舉行,並做好防疫工作,特區政府稍後會制定指引,要求所有出席國慶酒會或社團飲宴人士均需進行核酸檢測,相關指引稍後再公布。梁亦好解釋,根據周邊地區疫情發生,較多是一同飲宴有關,且引起較大規模傳播。當活動要除口罩、長時間聚會,風險相對較高,因此,會要求酒會或社團飲宴活動便會需要核酸檢測。
  • 電影《妖貓傳》中的極樂之宴,歷史上真實存在?極盡奢華如夢如幻
    宴飲現代人的生活中,每逢大事,我們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宴會,大到國與國的交往,有國宴,小到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嫁娶,如生了孩子,有滿月酒宴,過生日要做壽宴,結婚也要辦喜宴。舉辦宴會,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宴會在中國古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社交方式,宴會的規模、客人的座次、菜餚的種類、餐桌的禮儀,更有著十分嚴苛的等級禮制。
  • 宋代官宴的政治考量和隱藏意義:吃頓飯而已,竟然講究這麼多?
    宋代官宴較之漢唐,呈現出體系的完備、內容的豐富、禮儀的詳細,還有靡靡之音中誕生的儉約雅致的宴飲風格。官宴不比家宴「宴」字有三層含義,可做安逸之意,樂之意,酒肉款待賓客之意。《易·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和《左傳》:「衡父不忍數年之不宴」,先秦古文皆有提到。宴飲是吃喝行為作前提的社交活動。官宴,即國家政府部門的以吃喝行為為基礎的社交活動。
  • 眾說紛紜《鴻門宴》: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劉邦?
    自古以來,酒宴飯局常常是政治大戲上演的舞臺。     兩千多年前,劉邦、項羽在鹹陽城外,面對亡秦那隻碩大的勝利果實,用一場宴會暫時化解了迫在眉睫的矛盾衝突。而在太史公司馬遷如椽巨筆的生動描述下,這場宴會不但成了史上最著名的飯局,也在中國人語庫裡成了陰謀、兇險的代名詞。     電影《鴻門宴》正在上映。
  • 宴席中,哪個方位的座次最尊貴?若不明白的話,看鴻門宴就知道了
    秦朝末年,政治腐敗,天下大亂,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沛公」劉邦了。然而,項羽與劉邦的經歷,就如同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 到了宋代,君民共飲,對當時社會有很大影響
    4如此而言,賜酺當是從祭酺中逐漸發展演變而來,至戰國時期正式成為具有純粹宴飲娛樂性質的酺宴活動。換言之,西周時期是賜酺制度發展的雛形階段,戰國時期方發展成為具有宴飲性質的宴飲制度。秦始皇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後,開始下詔賜酺,但由於此時政局尚未穩定,加之秦王朝存在時間較短,賜酺的次數可謂是寥寥無幾。
  • 八卦風水|從後天八卦解析鴻門宴座次圖
    其中參加鴻門宴的人座次很有意思,從後天八卦的生克關係中,可以略解一二。原文略摘如下,原文可以網上參閱。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略)……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略)………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僕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略)………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 國內驚現「金瓶梅宴」!
    在這個開放的時代,研究《金瓶梅》裡的美食,復原金瓶梅宴,不僅可以了解明末的飲食文化,也能讓大家親身品嘗其滋味。下面,紅廚網就帶大家看看,什麼是金瓶梅宴。什麼是金瓶梅宴▼金瓶梅宴是中國烹飪大師李志剛,根據古典名著《金瓶梅》一書關於飲食宴飲的記載創製的一整套宴飲菜點,共有100多款,內容有「家常小吃宴」、「四季滋補宴」、「梵僧齋素」、「
  • 《鴻門宴》:一個有殺機卻無殺心的飯局,早已註定楚漢爭霸結局
    《史記》《鴻門宴》既然是宴,就該以「宴」為切入點來解讀。按照鴻門宴上的座次順序,就可判斷項羽早已無殺劉邦之心。項羽在鴻門宴上安排「沛公北向坐」,證明在項羽心裡仍然認為劉邦是自己的屬下,而不是賓客。從項羽的角度來講,如果想殺劉邦,根本用不著安排劉邦「北向坐」。從項羽的給劉邦安排的座次來看,劉邦赴宴不是項羽的客人,也不是要除掉的敵人,而是他的屬下。
  • 何雯娜家辦婚禮因出閣宴、回門宴引分歧——出閣宴跟回門宴的區別
    到底出閣宴跟回門宴有什麼區別呢?會引起兩家激烈的辯論呢?一起來看看~~~一、出閣宴和回門宴區別:1、什麼是出閣宴?閣即閨房,未出嫁的女子都要住在閣樓裡,古代三從四德,女子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並要求不準與外界的男子見面。當有人娶親的時候,女子要嫁人了,那麼就叫做「出閣」。所以,出閣宴就是女子出嫁的那一天女方家所設的酒宴。2、出閣和回門宴有什麼區別?如上述,出閣宴就是女方家為女兒出嫁舉辦的婚宴。
  • 古代酒桌文化的冷知識
    中國#古代酒桌文化# 與政治文化緊密相連中國的酒文化有著很久遠的歷史,遠在漢字還沒有成熟以前,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釀酒的技術。在最早期,酒被認為是一種聖液,並不是拿來飲用的,而是用於祭祀,與國家大事緊密相連。
  • 2020升學宴|「禮」遇天心緣酒,「宴」遇錦繡前程
    從古代科舉到現代高考,一輪輪教育制度的更迭,一代代普通中國人的命運被改寫。但從古至今,高中及第從來都沒那麼簡單容易。挑燈夜讀,成了古今學子共同的青春底色。2020年高考生,不容易。現代社會,孩子高中升學後,一般都會宴請老師同學、親眷好友舉行升學宴、謝師宴,但形式較為簡單單一。而在中國古代,「畢業典禮」的慶祝形式則更為隆重。古代有「科舉四宴」,鹿鳴宴和瓊林宴都是文科宴。至於武科生,叫做「鷹揚宴」和「會武宴」。其中,瓊林宴流傳最為廣泛,是規格最高的「升學宴」與「謝師宴」。
  • 天寶年間的「吃喝風」
    為了慶祝皇帝即位、冊太子、改元,郊廟等重大事件,皇帝要賜酺天下,即特許百官、庶民共同宴飲歡聚,一般要持續三至五天,由官方供給牛、酒等食物,城鄉各地舉行各種活動,因賜酺規模浩大,在賜宴中花費最巨,唐玄宗在任期間共賜酺十五次。  是時,陸上館驛和水驛完備,為出行官員提供食宿服務,若有能夠享受館驛服務的官員遠赴萬裡,可以「不齎一錢」,天寶時全國有水陸驛1643所,其迎來送往花費也是不菲。
  • 【如畫•陝菜】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官府宴」之「曲江鹿鳴宴」
    (宴)精湛技藝,選用中國梅花鹿之鄉、中國地理標識產品吉林長春雙陽優質梅花鹿肉,推出了傾力研發打造的「陝西官府宴」之「曲江鹿鳴宴」,喜迎四面八方賓客,誠待五湖四海朋友前來大唐博相府酒店,尊享大唐「曲江鹿鳴宴」,酌飲「酶解梅花鹿酒」。
  • 鴻門宴上,在範增和項伯的勸說下,項羽有自己的權衡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範增的建議,殺了劉邦鴻門宴,是項羽與劉邦的第一次較量,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四年後,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那時,項羽仍不認為是自己的過錯,反而歸罪於天,是「天要亡我」。其實,項羽失敗的種子,在鴻門宴就已經種下了。如果當時項羽聽從範增的建議,殺了劉邦,就不會有後面劉邦北面稱帝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