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一位許多不見的朋友,他在某網際網路公司上班。
我說:「都見不著你,工作那麼忙麼?」
他談了口氣說:「是啊,我天天加班到半夜,想換工作都沒時間,真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裡。」
一個人工作到底為了什麼,相信一千人心目中有一千個答案。
每個人去工作的動機不同,其賦予工作的意義也是不同的。然後同一個人在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看待工作的意義可能也是有所不同。
就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來理解。
一、工作可能僅僅為了生存
現在職場上有句話,叫做「僅僅活著就用盡了全力」。
這句話確實形容得非常真實,比如我的表哥就是這樣,他目前在一家製造工廠上班,一個月工資六七千(還包括了加班工資),這樣的收入對他來說其實挺滿意了,因為身邊的許多工友還不如他高。
但表哥前幾年買了房子,需要按月還房貸,然後家裡女兒讀大學,每個月都要生活支出,且不算自己夫妻兩人的生活需要。
表哥告訴我,若不是表嫂也有一份收入,僅僅他自己這點工資恐怕都入不敷出。
但是沒有辦法,他知道按照目前自己的情況,在這個單位賺到這份工資已經非常不易,畢竟他當年就讀到初中學歷。
職場像我表哥那樣的人並不少,為了生存而工作,那也許就是其全部的意義了。
二、工作可能是為了興趣
同事老劉,是個本地的拆遷戶,前幾年拆遷後補償的房子加現金都超過上千萬。
所以大家都把老劉當成暴發戶看待,他們家靠著出租房子,一個月收入就過萬。
因此老劉對於目前的信息崗位工作,完全就當成興趣來看待,因為單位給他的工資並不高,老劉也從來沒有到我們人力部來提過加薪什麼事情。
他唯一的訴求就是別給他換崗位,工作加班別太多就行。
對他的想法,我很理解,他很喜歡當前的工作,可又不想把工作當成賺錢的機器,目前的狀態就是很符合他的需求。
像老劉這樣的人,職場上並不算多,真正能把工作當成興趣來對待的,要麼是企業的老闆,要麼是不在意薪資的那些特殊人員。
興趣對工作的意義有多大?
首先,興趣一定是需要考慮的,假如你對工作一點興趣都沒有,也是做著非常痛苦;
其次,僅僅因為興趣對多數人而言太難了,現實利益和理想面前,有時候不得不取捨,何況你的興趣理念和老闆的理念未必一致。
所以,多少人希望工作為了興趣,但卻無法做到。
三、工作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還有一類人,工作的意義是想實現自己的價值。
比如成為一家公司的CEO,或者做到一個領域內的專家人物。
這樣的自我價值也許是和興趣有關,也許也和興趣並無太大的關聯。
我大學的同學阿寶很早就立下了工作的志向,就是自己當老闆開公司,但是開公司做什麼他當時沒想清楚。
後來畢業工作了以後,憑著多年的努力,他確實出來創業當老闆了,可做的行業卻是當年他大學裡比較討厭的教育培訓。
阿寶不喜歡做老師,但是自己後來是看好教育培訓這個領域,所以依然選擇了創業該方向,幾年下來,阿寶的公司幹得挺不錯,還賺了不少錢。
有次同學會時大家聊起,讓他分享成功的經驗,他就說只為了當年的理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公司,過把老闆的癮。
可見,一個人如果期待著價值的實現,那麼他也可以賦予工作極大的意義,並努力達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