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軍和御林軍,都是皇帝禁軍,他們之間有區別嗎?

2020-12-14 騰訊網

看過宮廷劇的我們都知道,在皇宮裡一直都有一支軍隊保護皇帝的人身安全,他們稱之為羽林軍和御林軍。那你知道其實他們的關係嗎?我們千萬不要被搞糊塗了。

羽林軍是我國古代最為著名並且歷史悠久的皇帝禁軍,他們既要負責皇帝的安全,又擔任皇家儀仗的任務,在整個皇城的警戒系統中是一股重要的軍事力量,號稱是一支很古老的特種部隊。

根據《漢書》記載,羽林軍最早出現在漢武帝時期,這支部隊也是由漢武帝親自建立的。漢武帝最初設立它的目的主要是因為他剛剛繼位,年齡尚小,受到外戚打壓,身邊缺少安全感,而自身又喜愛舞刀弄槍,所以就偷偷的訓練了一支屬於自己的一小股禁軍,用來保護自身安全,當然有時也被他派出去執行秘密任務,可以算是他的「秘密警察」。

羽林軍的裝扮非常特殊,他們頭盔頂端帶有紅色羽毛標識,在當時被比喻為「王者羽翼」,所以漢武帝給他們起名叫作「羽林軍」。羽林軍士的來源都是從為國捐軀的軍人子孫中挑選出來的,再經過嚴格篩選和特殊訓練後方可上任,所以他們又被稱為「羽林孤兒」,被選中的羽林軍各個都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特殊技能,由專門的禁軍教頭來訓練他們,訓練科目不僅有技勇,還有弓馬騎射、隊列和陣法等技藝。

在訓練體能和本領的同時,羽林軍士最重要的就是對皇帝的忠誠,所以思想政治課程也是少不了的。他們直接聽命於皇上,不受任何部門和人員的支配,當皇上或皇室出現危險時隨時可以奉獻自己的生命。

羽林軍作為皇帝的親軍,地位比其他部隊的官兵要高的多,武器裝備是最好最優的,所以他們更加專業和職業化。他們雖名為軍士,但實為軍官,待遇和郎官的一樣。隨著功績和名氣的擴大,羽林軍慢慢發展成為一支兩千人左右的部隊。在當時可以作為平衡駐守在國都長安南北二軍勢力的一股力量。

至此羽林軍一直延續到之後的每個朝代,後來到了明朝時期改叫御林軍。其實明朝的錦衣衛就是御林軍的升級版,只不過職責和權利更廣一些。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設立親軍都尉府,統領中、左、右、前、後五衛,專事對皇城的保衛。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造守衛金牌,或鍍金銅牌,牌上有篆文「守衛」、「隨駕」字樣,存尚寶司,軍士值班領取佩帶,下值時交回。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錦衣衛,設南北鎮撫十四司,其編制將軍、力士、校尉,專門為皇帝護駕,有武官校尉其名曰:大漢將軍,並有巡查緝捕任務,即為御林軍。其實之前的羽林軍和後來的御林軍二者之間除了叫法不同外,其職責和功能基本一樣,同樣是皇帝身邊的禁軍,也都是作為維護封建統治者的有力武器。

所以說我們每次看皇帝出巡時,都沒出現什麼大的事情。那是因為都有這隻軍隊在旁邊保護著他的安全。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羽林衛,羽林軍,御林軍,禁軍,內衛有什麼區別?
    漢有「羽林騎」,設羽林監,掌送從。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設羽林軍,羽林軍約有七百人,選隴西,天水等六郡"良家子"充當,相當與郎!漢武帝「恐中尉之權太重,又於光祿勳置羽林、期門,而後南北二軍之勢始均」;羽林軍之名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的之意。歷代沿設羽林監,魏、西晉時領營兵,東晉無營兵。北朝魏、齊有羽林監,北周大司馬所屬有左右羽林率。
  • 清王朝覆滅後,專門負責守衛皇城與皇帝的御林軍下場怎麼樣?
    不過這御林軍只是我們民間的說法,本質上指的是皇帝身邊的警衛軍。翻閱史書典籍,「御林軍」三個字沒有留下任何蹤跡,只有與其發音相近的「羽林軍」。羽林軍由漢武帝劉徹創立,是一隻專門負責保護京城與皇帝安危的部隊,其作用與我們常說的御林軍作用相似。
  • 大唐宮廷政變的決定性因素——羽林軍的立場
    羽林軍羽林軍,是我國古代最為著名並且歷史悠久的皇帝禁軍,始創於西漢武帝時期。羽林,取其「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義。唐高祖時期,大唐開始創設屯駐於宮城以北,以保衛皇帝和皇家為主要職責的皇帝私兵,即「北衙禁軍」,與國家軍隊「南衙府兵」相對,隨後經過唐太宗唐高宗兩朝的不斷演變,最終將「北衙禁軍」中獨立出來的精銳,命名為「左右羽林軍」。
  • 古代保護皇帝的軍隊到底是不是叫御林軍?這麼多年你絕對叫錯了
    這「光祿勳」可了不得,不僅軼比二千石,和那些地方大員同等薪酬,最關鍵的是他們手底下握有兵權,也就是說他們有軍隊,而且經常被皇帝派出去打仗,想想都激動。 「御林軍」多少民間文學對這支軍隊的稱呼,正史中並未出現過任何「御林軍」的字眼。 而羽林這個名字,也是後來改的,之前叫建章營騎。之所以改成羽林,因為它要保護的不只是建章宮,而是整個天下。 漢武帝設置羽林軍的目的除了自身安全考慮外,其最重要的目的是用羽林軍來制衡當時強大的南軍和北軍。
  • 北宋禁軍曾有80餘萬人,作為正規軍,他們的戰鬥力如何?
    清朝之前,各朝各代對大內侍衛的稱呼,都不大一樣。比如禁衛軍、親衛軍、近衛軍、御林軍等等。北宋時期,大內侍衛的正確叫法應該是「宿衛禁軍」。《水滸傳》裡的林衝和徐寧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就屬于禁軍之列。宋朝的禁軍體系,是宋太祖趙匡胤時期建立的。我們都知道,他的皇位和江山來得名不正言不順。所以生怕柴氏家族的人對他不利,因此在禁軍的選拔上,非常嚴格。
  • 從《慶餘年》中的紅甲騎士,談談唐朝的北衙禁軍
    劇中的紅甲騎士,他們身披紅甲,腳踏駿馬,儼然是一支訓練有素,戰力驚人的軍隊。紅甲騎士雖出場不多,但每一次都令人震撼,就連鑑查院(監察院)一處的朱格,也不得不避其鋒芒。 紅甲騎士歸慶帝所有,負責保護皇帝安全,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在物阜民豐的唐朝,是否也有這樣一支所向披靡,僅供皇帝所有的軍隊呢?
  • 媲美英國皇家衛隊換班儀式 永寧門內的御林軍操演精彩無比
    歷代帝王都有屬於自己的禁衛軍,唐朝的禁衛軍是御林軍,明城牆裡面表演的就是唐代御林軍的日常操練,他們手執戈矛,虎虎生威,一共十六個人,一邊八個,雄赳赳氣昂昂的,威風凜凜。御林軍頭上的紅纓很好看,記得如懿傳裡面,每天抬著乾隆皇上在各個宮穿梭的那些士兵,頭上也是這種纓,那個是黃顏色的。城牆迎賓禮在南門廣場,御林軍操演,換班儀式,是在甕城裡面。
  • 清朝滅亡之後,高手如雲的數萬御林軍最後被如何安置的呢?
    說起御林軍,大家都會想起皇帝身邊的侍衛,可清朝滅亡之後,這些武功高強的御林軍又被如何安置了呢?首先在這裡,我們先來說一下御林軍這一稱呼,其實歷史上並沒有御林軍這一稱呼,這一詞來自於民間,是民間對皇帝禁衛軍的俗稱,民間多以小說中出現,而其來源,最具有參考性的就是因西漢漢武帝時期創立的皇家禁軍「羽林軍」,這兩詞在讀音上有些相同,從而出現御林軍一詞。
  • 御林軍對皇權有著感恩之心,同時遠離政治,也是比較可靠的
    首先,利用御林軍控制皇帝的就不少,中唐以後太監厲害就是靠著御林軍。至於其它時代,則各有各的原因。唐代以前,皇帝衛隊多由大族子弟擔任,這裡面問題就來了。這幫軍事貴族,讓他們保衛皇帝自然是沒話說,但是想讓他們造反,聽誰的?
  • 御林軍就在皇帝身邊,為何不起義?
    因為御林軍這個工作的性質與皇帝本人的安危直接相關,所以一般情況下,這個部隊所有官員的任免都由皇帝本人直接管理。甚至在某些朝代裡,皇帝還會賦予這些軍隊一定的特權。比如明朝負責皇帝安保問題的錦衣衛,就具有偵查權和司法權,除此之外,古代時期的這些所謂御林軍的軍隊首領,一般都是皇帝的親信。
  • 皇帝直接掌握的軍隊:禁軍
    禁軍自先秦時期就有,到漢武帝時期開始正規化,分南,北二軍。南禁軍主要負責守衛宮城,北禁軍主要守衛京都。東漢漢靈帝時期,為了討伐黃巾起義和東羌,特意在洛陽招募壯丁成了了一隻外出徵戰的禁軍「西園軍」,曹操和袁紹當時都在這隻禁軍都當校尉,是中高級軍官,漢朝時期能當上禁軍軍官的通常是皇帝比較信任的貴族子弟,曹操和袁紹確實符合這種情況。隋唐時期,禁軍規模有所擴大,設立十二衛。唐朝中後期的主要軍力神策軍就是禁軍。比較特別是北宋的禁軍,其規模之龐大,是歷朝歷代所沒有的。
  • 慈禧逃跑時跟了一支特殊軍隊,一路無人敢攔,比御林軍還厲害!
    自古皇帝出巡都是氣勢浩大,除了皇家儀仗隊在前面擺排場,往往還有百官隨行左右。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護衛,這就需要帶上一支精悍的軍隊,御林軍在這個時候就得執行這項特殊任務了。慈禧雖不是皇帝,但實際地位堪比一代「女皇」。
  • 古代皇帝如何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一套完備的安保系統尤為重要
    也正是他們對皇帝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威脅,因此保護皇帝人身安全就變成了頭等重要的大事,那麼如何保護皇帝呢?自然是有一套完備的安保系統。這一次的"更新升級"讓皇帝的安保制度變得更加完善,分工更加明確。西漢時期總共有兩支武裝力量,分別是南軍和北軍,也就是衛尉和中尉(後更名為執金吾)。南軍負責的是整個王宮的警衛工作,屬於核心部門。北軍負責的則是整個長安城的警衛工作。
  • 漢代名氣極大的「執金吾」有一位是咱棗莊的
    現在擔任首都保衛的部隊叫做中央衛戍部隊,在古代這樣的部隊根據朝代不同一般叫做禁衛軍、禁軍、御林軍、羽林軍。在西漢著名的漢武大帝劉徹當皇帝後,考慮到禁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擴大了南軍編制,增設了羽林郎,誕生了「羽林軍」;又改造了北軍,增建7支禁軍,共8校尉,南軍人數有一萬餘人,由衛尉統領,負責皇宮的安全,北軍有數萬之眾,由中尉統領,主管長安的治安巡邏、安全警衛。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為避免中尉一家獨大,將京畿地區分為三輔,各置長官,中尉改稱執金吾。
  • 「玄武門之變」,李淵只能無奈妥協,禁軍與其餘兵馬為何不阻止
    李世民統治時期與隋朝的軍隊結構,與唐高祖李淵武德時期有很大差別,武德時期唐軍首創,統一天下的戰爭再到連年與突厥的爭鬥,使得那時的唐軍與後期李世民時期,有兩個非常顯著的區別。一是關中十二軍有較大的獨立性,不受禁軍十二衛將軍的管轄,第二是關中十二軍是也是常設軍隊,與隋文帝改革之前的府兵有所類似。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大內高手是保護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說法。大內高手究竟是什麼人?大內高手是皇帝身邊的御林軍(禁衛軍)將士的俗稱,御林軍是最基本的宮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皇帝安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御林軍有∶漢朝的羽林軍、唐朝的神策軍、明朝的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