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乳光佛經

2021-02-07 和合願

佛說乳光佛經


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
佛說乳光佛經一卷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佛說乳光佛經
聞如是。一時佛遊維耶離梵志摩調音樂樹下。與八百比丘眾千菩薩俱。國王大臣人民。及諸天龍鬼神。共會說經。時佛世尊適小中風當須牛乳。爾時維耶離國有梵志名摩耶利。為五萬弟子作師。復為國王大臣人民所敬遇。豪富貪嫉不信佛法不喜布施。但好異道常持羅網。覆蓋屋上及其中庭。欲令飛鳥不侵家中穀食之故。所居處去音樂園不近不遠。於是佛告賢者阿難。持如來名往到梵志摩耶利家。從其求索牛乳湩來。阿難受教著衣持缽到其門下。梵志摩耶利適與五百上足弟子。欲行入宮與王相見。時即出舍值遇阿難。因問言。汝朝來何其早。欲何所求。阿難答曰。佛世尊身小不安隱。使我晨來索牛乳湩梵志摩耶利默然不報。自思惟。我若不持乳湩與阿難者。諸人便當謂我慳惜。這持乳與。諸餘梵志便復謂我事瞿曇道。進退惟宜。雖爾續當指授與弊惡牛自令阿難[穀-禾+牛]取其乳。又是瞿曇喜與我等共諍功德。常欲得其勝。當使是弊惡牸牛抵殺其弟子。即可折辱其道便見捐棄。我可還為眾人所敬。阿難得乳若不得乳。趣使諸人明我不惜。為牛所殺不能得乳。我意已達於我無過。梵志摩耶利。時謀議是事已即告阿難。牛朝已放在彼塹裡。汝自往[穀-禾+牛]取其乳湩。摩耶利敕其兒使言。汝將阿難示此牛處。慎莫為捉取牛乳湩。試知阿難能得乳不。時五百弟子聞師說是悉大歡喜。即復共疑怪。阿難向者所說事。則相謂言。寂志瞿曇常自稱譽。我於天上天下最尊。悉度十方老病死。佛何因緣自身復病也。五百梵志共說此已。爾時維摩詰來欲至佛所。道徑當過摩耶利梵志門前。因見阿難即謂言。何為晨朝持缽住此。欲何求索。阿難答曰。如來身小中風當須牛乳。故使我來到是間。維摩詰則告阿難。莫作是語。如來至真等正覺身。若如金剛眾惡悉已斷。但有諸善功德共會。當有何病。默然行。勿得效外道誹謗如來。復慎莫復語。無使諸天龍神得聞是聲。十方菩薩阿羅漢皆得聞此言。轉輪聖王以輪在前。用無數德故常得自在。何況從無央數劫。布施於一切人。如來至真等正覺。無量福合會成如來身。阿難。莫復使外道異學梵志得聞是不順之言。何況世尊身自有病不能療愈。何能救諸老病死者。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法身非是未脫之身。佛為天上天下最尊無有病佛病已盡滅。如來身者。有無數功德眾患已除。其病有因緣不徒爾也。阿難。勿為羞慚索乳。疾行慎莫多言。阿難聞此大自慚懼。聞空中有聲言。是阿難。如長者維摩詰所言。但為如來至真等正覺。出於世間在於五濁弊惡之世故。以是緣示現。度脫一切十方貪淫嗔恚愚痴之行故。時往取乳。向者維摩詰雖有是語莫得羞慚。阿難爾時大自驚怪。謂為妄聽。即還自惟言。得無是如來威神感動所為也。於是五百梵志。聞空中聲所說如是。即無狐疑心。皆踴躍悉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梵志摩耶利內外親屬。及聚邑中合數千人。皆隨阿難往觀牛。阿難到即住牛傍自念言。今我所事師作寂志者法。不得手自[穀-禾+牛]取牛乳也。語適竟。第二忉利天帝座即為動。便從天來下化作年少梵志被服因住牛傍。阿難見之心用歡喜。謂言年少梵志請取牛乳。即答阿難。我非梵志。是第二忉利天帝釋也。我聞如來欲得牛乳。故舍處所來到此間。欲立本德故。阿難言。天帝位尊何能近此腥穢之牛。帝釋答曰。雖我之豪何如如來尊。尚不厭倦建立功德。何況小天。我處無常皆當過去。今不立德食福將盡後無所怙。阿難報釋。設欲為我取牛乳者惟願用時。釋應曰諾。尋即持器前至牛所。時牛靜住不敢復動。其來觀者皆驚怪之。年少梵志有何等急。來為瞿曇弟子而取牛乳。若儻為是弊惡牛所抵踏死。奈何不自令寂志前取牛乳。帝釋爾時即為阿難取牛乳。而說偈言。
今佛小中風  汝與我乳湩
令佛服之差  得福無有量
佛尊天人師  常慈心憂念
蜎飛蠕動類  皆欲令度脫


爾時犢母即為天帝釋。說偈言。


此手捫摸我  何一快乃爾
取我兩乳湩  置於後餘者
當持遺我子  朝來未得飲
雖知有福多  作意當平等


於是犢子。便為母說偈言。


我從無數劫  今得聞佛聲
即言持我分  盡用奉上佛
世尊一切師  甚難得再見
我食草飲水  可自足今日
我作人已來  飲乳甚多久
及在六畜中  亦爾不可數
世間愚痴者  亦甚大眾多
不知佛布施  後困悔無益
我乃前世時  慳貪坐抵突
復隨惡知友  不信佛經戒
使我作牛馬  至於十六劫
今乃值有佛  如病得醫藥
持我所飲乳  盡與滿缽去
令我後智慧  得道願如佛


時天帝釋即為阿難。取牛乳湩得滿缽去。阿難得乳意甚歡喜。於是梵志。從聚邑中來出觀者。悉聞此牛子母所說。皆共驚怪展轉相謂言。此牛粗常時弊惡人不得近。今日何故柔善乃爾。想是阿難所感發耳。瞿曇弟子尚能如此。何況佛功德威神變化。然而我等不信其教。即時歡喜信解佛法。梵志摩耶利門室大小。聚邑男女合萬餘人。皆悉踴躍。遠塵離垢逮得法眼。阿難持乳還至佛所。是時世尊適為無數千人說法。阿難即前更整衣服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向者奉使詣梵志摩耶利家索乳。牛之子母便作人語。我聞其言大驚怪之。佛告阿難。是牛子母悉說何等而汝意疑。阿難白佛。此摩耶利有一牛。大弊惡喜抵踏人。家中人使初不敢近。主雖不得[穀-禾+牛]取乳者但令產乳。是牛自產犢大且好。勝於餘犢百千倍也。梵志密敕兒。使制不得令而我取乳。我自念言。沙門法不應手自取。言適竟。第二忉利天帝。即來下化作年少梵志被服因住牛邊。我言。倩卿[穀-禾+牛]取牛乳。帝釋言諾。便前取乳。即告牛言。今世尊小中風當用乳。汝與如來乳者得福無量。於是牛語答帝釋言。取我兩乳。置兩乳湩以遺我子。犢在母邊。聞世尊名心大歡喜便語母言。持我乳分盡用上佛。如來世尊天人所師甚難得值。我作人時飲乳大久。作畜生時亦復如是。世間愚痴者甚大多。不知布施後世當得其福。我乃前世坐隨惡友。不信經道喜行抵突。是故使我墮牛馬中。十六劫乃得聞佛聲。悉持餘乳用上如來。願後智慧得道如佛。牛母犢子說事如是。佛告阿難。實如牛子母所說。佛言。諦聽我之所言。此牛子母乃昔宿命時曾為長者。大富樂饒財寶。復慳貪不肯布施。不信佛經戒。不知生死本。常喜出錢財外人來從舉息錢。日月適至喜多債息無有道理。既償錢畢復謾抵人言其未畢。但坐是故。墮畜生中十六劫。今聞我名歡喜者何。畜生之罪亦當畢。是故聞佛聲。便有慈心以乳與佛。用此因緣當得解脫。佛爾時笑五色光從口出。天地為大震動。光照十方還繞身三匝分為兩分。一分入臍中。一分從頂入便不復現。於是阿難即前長跪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會當有緣。佛告阿難。汝所問者大善。何以故。此牛子母卻後命盡。七反生兜術天及梵天上。七反生世間。當為豪富家作子。終不生三惡道。所在常當通識宿命當供養諸佛。為懸繒幡蓋散華燒香受持經法。牛母從是因緣。最後當值見彌勒佛作沙門。精進不久當得羅漢道。犢子亦當如是。上下二十劫竟。當得作佛號曰乳光。國土當名幢幡光明。乳光如來得作佛時。當度天上天下萬民及蜎飛蠕動之類。其數當如恆沙數。爾時國中人民皆壽七千歲。被服飲食。譬如北方尊上天下。佛在世間教授四萬歲。般泥洹後經法住止萬歲乃盡。佛告阿難牛之子母。以好心善意布施與如來乳湩俱得度脫。如畜生尚有善心。何況作人六情完具。能別知好醜。而不信明生所從來死所趣向。復不知佛經戒。不信布施後世當得其福。人但坐慳。貪故還自欺身。心念惡口言惡身行惡。愚痴之人皆由是不得解脫。說經已。會中五百長者子悉發無上正真道意。三千八百梵志本不信佛法。聞經踴躍歡喜。應時得須陀洹道。五百人本不信生死罪福。見佛變化悉受五戒為清信士。佛說經已。比丘眾長者梵志人民。皆大歡喜。稽首佛足而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念《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發心,為了一切的九法界眾生,同生西方極樂世界,攝一切有緣、無緣,同歸西方極樂淨土,修學淨土法門。這次學習淨土宗的根本經典——《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此時此刻讚嘆諸位,能夠列到這個修行法會之列。
  • 佛經中曾述說佛的頭上有肉髻頂相
    佛祖頭上那些看起來是螺旋卷狀的頭髮,其實叫肉髻,是佛的三十二相好之一。在佛教的諸多經典中,就曾說到肉髻,實乃無上圓滿的妙相。為何佛陀能有這樣的相好圓滿呢?那是因為佛在因位時,自受持十善法,又教人受持而感得的妙相,其實又表應眾生之機而示現其形,演說妙法之德。據《中阿含》載,大人頂上有肉髻團圓相,稱為發螺右旋,此系大人大人之相。
  • 有聲佛經|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菩薩世世,為佛於佛道中,施五色幔,於下請飯佛及比丘僧。用是故,佛所行處,諸天張五色幔,隨佛而行。佛威神巍巍乃如是。「菩薩世世,持珍寶履屣,以善意與佛。用是故,佛經行時,足去地四寸不蹈地,其相文為現。「菩薩世世,持幢幡花蓋雜種五色,持用上佛塔。用是故,自然生雜色幢幡蓋,隨佛而行。「菩薩世世,為佛治道,以雜香汁用灑地。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觀」,你到底是怎麼理解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16福報,不管世出世間的福報,得生生世世地培植,跟種花一樣,你光想著它在這裝飾好看,你不澆水,不施肥,天天乾巴著它就要死的,這個培從哪裡培呢?就是從佛說的法功德中,樂說樂聽都一樣。
  • 《原佛》觀察|炎軍:「大乘非佛說」和「大乘是佛說」 兩種觀點的對話
    尚達:如果我們以佛教經典作為依據,那麼有大量經典可以證明大乘就是佛說。因為每一部大乘經典中都標明這部經典為佛陀所說,都有「如是我聞」這樣的字樣。這不就證明大乘是佛說嗎?叢曉:如果有人要偽造大乘經典,他當然會將大乘經典冠以佛說之名,而不會直接說明這是自己假冒的。所以大乘經典本身並不能證明自己是佛陀親說。我們必須有別的證據。另外,我們對佛經的記載要保持公正審慎的態度,不能輕信,不能有篤信者的框框。
  • 佛經故事:釋迦佛是如何供養前佛的?
    如此漫長的修行時間只是成佛的必要條件,沒有前佛授記與幫助,即使你多修行三阿僧祇劫也不可能成佛!《大悲經·植善根品》中佛說出了修行的關鍵與捷徑,那就是供養!據釋迦牟尼佛稱:自莊嚴劫末期,從用五莖蓮供養燃燈佛得佛授記後,接著他自己供養了諸多佛菩薩,得到了大福報!釋迦佛先供養的是蓮花上佛,「我以金華奉散彼佛,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 佛經全文《佛說阿彌陀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 為什麼都說「咒語」不可思議?佛經和佛咒又有哪些區別?
    佛咒和佛經又有哪些區別?「咒」這個字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應會是不好的,詛咒的意思,咒語。但其實它本事也有中性詞和褒義的一面,像我們金典文學《西遊記》裡面唐僧經常對孫悟空念的咒語,那是一種約束。再去一些寺廟裡看到的很多咒語其實也是一種祝福,願望的意味。這樣一來 「咒」就有了三個含義。再進入到「佛咒」這個詞來說。
  • 《佛說恆水經》
    聞如是:一時,佛與大比丘僧、諸弟子、菩薩俱行到恆水。諸天人民、鬼神、龍、人非人,及初發道意者無央數,各持華香伎樂皆追從佛,已到恆水,施座而坐,眾會皆定。月十五日說戒時,阿難從坐起,正衣服,前作禮,以頭腦著佛足,卻長跪叉手白佛言:「諸弟子坐安定,願佛可說戒經。」佛默然不應,阿難還就坐甚久。
  • 佛經的由來及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呢?
    你知道佛經的由來起源嗎?你知道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佛經的由來佛教經典:統稱;藏經,俗稱;佛經,也叫《大藏經》,一般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 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學習佛經後所得的心得。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緣起非常奇妙!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40再往下看: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闍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恆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這時候輪到韋提希了,她被囚禁起來的時候,唯有念念懷憂。
  • 如何對待佛經的差異,佛陀說的筏喻是什麼?
    一、小乘經和大乘經很多人覺得自己是學大乘的,所以小乘經不應該讀,也有很多人認為大乘不是佛說的,這些觀點都是極其錯誤的和不可取的。佛陀的那些大阿羅漢弟子實際上是菩薩們為了莊嚴佛眷屬和協助傳佛法而示現阿羅漢的,這點在《華嚴經》裡也說得很清楚了。《大般若經》也記載了有人先修習六度和無量無邊的佛法,修完以後再發心,一發心馬上就能證無上正等正覺,可見修大乘法的未必就有大乘心。
  • (音頻)《佛說阿彌陀佛經》唱誦版
    《佛說阿彌陀佛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佛教經典佛經都有哪些,主要的佛經有哪些?
    佛教,世界三大教之一,歷史淵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累積了許許多多的佛經,在以前佛經都是口頭相傳,由佛陀向弟子口頭傳承。佛陀圓寂後由弟子繼續傳承。後來慢慢開始篆刻成書,那麼在如今存有佛經大全中的佛經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觀賞一下吧。  佛教經典:統稱。藏經,俗稱。
  • 佛經全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是為地想,名第三觀。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為未來世一切大眾,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若觀是地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捨身他世,必生淨國,心得無疑。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樹者,一一觀之,作七重行樹想。一一樹,高八千由旬。其諸寶樹,七寶華葉,無不具足。一一華葉,作異寶色。
  • 《佛說海龍王經》導讀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部佛經《佛說海龍王經》,這本經文很長,共四卷。
  • 佛經系列(第18篇)——佛說阿彌陀經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佛說,各種瘟疫或火災的因緣是什麼?  其實各種病毒或瘟疫或火災等等災難都與殺生有關。  《佛說灌頂經》中佛陀借維耶離國發生的瘟疫解說了殺生的惡報及種種病苦和災難的因緣。
  • 佛說:這些佛句,一旦領悟,人生就會幸福快樂!
    這些佛句可以解開各種煩惱,打開我們心靈的智慧,找到幸福快樂的人生。有哪些佛句可以幫助到我們呢?下面小編就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佛經中的佛句,希望可以幫你解開煩惱,體悟快樂的人生之道。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北宋《佛說北鬥七星經》:山西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山西省圖書館的《佛說北鬥七星經》,就是其中的代表。    《佛說北鬥七星經》,北宋雍熙三年(986)刻印於山西絳州,由絳州郭下宋守真寫造、趙寓雕刻,刷印後廣施於眾。經卷高29釐米,長103釐米,使用韌性好的厚麻紙,字為楷體,筆道寬舒,結構敦厚,雕刻利落,施以如漆重墨印製,古樸大氣。因收藏時從卷尾捲起,卷首暴露在外,故受損略殘。卷尾鈐朱印6枚,朱色沉著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