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覺尹 通訊員 李先平)「寫作看似沒有門檻,好像誰都能寫,其實很難。」近日,在鳳凰木·夢空間舉辦的第32期閩風文學品讀會上,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謝泳做了題為《文學創作如何選題?——從人物傳記說起》的講座。 謝泳表示,自己不是作家,是個研究者。因為工作關係,他接觸了不少中國當代作家,他說,世上凡是入門條件比較低的事情,想要真正出成果都很難。 談到文學創作如何選題,謝泳說,不知道選什麼,但知道不選什麼。「詩歌、小說、散文不要輕易嘗試,因為根據自己的多年經驗,寫得好、能夠流傳十年的寥寥無幾。」謝泳說,寫作行業競爭殘酷,只有寫到全國頂級好的作品才能流傳。 謝泳建議,寫作愛好者可以從寫人物傳記或地方文史入手,因為傳記屬於歷史研究性文體,具有比較長遠的參考價值。他說,人一生閱讀的文字中,傳記佔的分量最重。關注群體龐大的事物比較容易有長遠的生命,哪怕做重複的傳記,都比寫30萬字長篇小說有價值。給自己的親人、熟人寫傳記,或寫記載地方風物、制度沿革的方志,過了若干年依舊能夠出版。 謝泳還介紹了傳記寫作的一些規律,如必須真實,不能虛構;第一本傳記最難寫,因為收集史料最費工夫;自傳比他傳的參考價值更大,因為內容相對真實;將官方史料與私人史料相互對比才能接近歷史真實等。「若這些規律能夠把握好,哪怕一生只寫一部傳記,也有價值。」 【人物名片】 謝泳,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問題研究。著有《儲安平與〈觀察〉》《西南聯大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法》《錢鍾書交遊考》《陳寅恪晚年詩箋證稿》等書。
【來源:廈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